渺生一页(2013)

Epizoda u životu berača željezaUP:2023-02-01

《渺生一页》(波斯尼亚语:Epizoda u životu berača željeza;英语:An Episode in the Life of an Iron Picker;中文直译为:「一个捡废铁的人生活中的一章」) 是2013年波黑电影,导演为丹尼斯·塔诺维奇。本片获得第63届柏林电影节评委会大奖和最佳男演员奖(Nazif Mujić)。

剧照演员表影评
渺生一页

评分:7.3 导演:丹尼斯·塔诺维奇 编剧:丹尼斯·塔诺维奇
主演:纳兹夫·穆吉奇 / 塞娜达·阿里曼诺维奇 / 瑟穆萨·穆吉奇 / 桑德拉·穆吉奇
类型:剧情
片长:75分钟地区:波黑 / 法国 / 斯洛文尼亚 / 意大利
语言:波斯尼亚语
影片别名:三不管人生(台) / 采铁人的渺生一页 / 采铁人生命中的一页 / 收废铁的人生插曲 / An Episode in the Life of an Iron Picker
上映:2014-02-26
IMDb:tt2507592

故事

讲述了在波士尼亚中部罗姆人聚集地一个贫困家庭的一段生活。全片采手持拍摄,并邀请当事人亲身重现真人真事。Nazif的妻子突然腹痛如绞,后来发现是流产。由于没有保险,手术费用要价980马克。都说穷人没有生病的权利,带着两个天真无邪的女儿,男人是否能顺利筹得妻子的医药费?就算医好了病,难道就此天下太平无事?生活的严酷试炼接踵而至,再多无奈也只能咬牙面对。

角色

  • 纳齐夫·穆吉奇 - 饰演自己
  • Senada Alimanović - Senada
  • Šemsa Mujić - Šemsa
  • Sandra Mujić - Sandra

作为一部现实主义影片,为了真实效果而启用了非专业演员。本片代表波黑角逐第86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简评

怎么看都让人想到普优罗马尼亚新浪潮成名作《无医可靠》。如果说普优的是典型现实主义拍摄法,塔诺维奇这部更是让我直至看完都确定是纪录片,是《无医可靠》的真实版。结果回头一查,剧情。除了医院里一些怼着医生拍摄的,确实算无缝跨界了。片子非常工整和对账,开头是一家人在看连续剧,男人出去劈柴。中后段欠钱被断电。结尾又复明了,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手提摄影、自然光加非职业演员原名出演,一部纪录片式的剧情片。演员在镜头前的拘谨和不经意地偷瞄镜头反而显得真实,影片女主最终得救的一缕微光并没有照进现实-男主扮演者在悲困的现实中离世。人们同情与怜悯的是原因与结果,而无法同情过程。没穷过的说对他们也能真正的感同身受那纯属扯淡。

2018柏林电影节举办过程中传来一个悲伤的消息。2013年的柏林影帝、波斯尼亚非职业演员Nazif Mujic在贫困中去世。5年前,他在“渺生一页”饰演了作为采铁人的自己,但影帝的光环很快褪尽。为了抚养三个孩子,他卖汽车、卖奖杯,身患重病,他买了张巴士票想重回梦幻的柏林,但未及出发便在凄凉中去世。

带有纪实性质的镜头为观众还原了低下层的生活片段,任何一个打击都是这个家庭无力去承受的,疾病,断电,汽车无法启动,种种滞阻的轮番到来令人心绝望,看似明亮的结尾却因为戏外男主的离世而添上阴霾,电影毕竟只是造梦,小人物梦醒后还是会被生计折磨。

“2018柏林电影节举办过程中传来一个悲伤的消息。2013年的柏林影帝、波斯尼亚非职业演员Nazif Mujic在贫困中去世。5年前,他在《渺生一页》饰演了作为采铁人的自己,但影帝的光环很快褪尽。为了抚养三个孩子,他卖汽车、卖奖杯,身患重病,他买了张巴士票想重回梦幻的柏林,但未及出发便在凄凉中去世。”当初靠这部电影获得巨大荣誉的创作者们这时候在哪里?

纳齐夫和他的女人塞纳达带着两个年幼的女儿生活在远离城市中心的罗姆人居住区,纳齐夫每天出门找些活计勉强维持一家人生活,塞纳达则在家里做饭洗衣带孩子。在没有留意的情况下,塞纳达怀了五个月的第三个孩子胎死腹中,然而因为没有医疗卡,也没钱支付980波斯尼亚马克的手术费,医院拒绝为塞纳达做手术。纳齐夫做了一切可能的尝试——捡垃圾卖钱、到国家机构寻求帮助,而屡次被拒绝心灰意冷的塞纳达却宁愿在家等死……

平凡家庭的生存。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简称“波黑”,是巴尔干半岛的一个国家。位于原南斯拉夫中部,东邻塞尔维亚,东南部与黑山共和国接壤,西部及北部紧邻克罗地亚。国土总面积51129平方公里,首都萨拉热窝。波黑在南斯拉夫时期便是联邦内较贫穷的地区之一,独立后又发生了内战(即波黑战争),经济受到严重损害。

这三部影片都与战争有关,按照时间线看是战争中以及战争结束后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影响。导演对个体表现很多,《渺生一页》将镜头对准了底层人群,他们好像习惯了这种不公平,没有挣扎,只单纯的在毫无希望的生活中活下去就可以。分析这个导演感觉会对波黑历史有长进。

叙事层面上稍显薄弱,情节构思上也只是老套的再述,依旧将矛盾冲突设立于一个不幸的遭遇来展现穷苦家庭的困境,以此来博取观众廉价的眼泪。看得出来导演想要表达对冷漠的控诉,但由于时长的限制和情节的简单化导致这种表达只能停留在故事浅层,无法深入展开。演员的表演是一大亮点,虽然都是非职业演员,但其表现出的羞涩与内敛恰到好处地贴合了贫困家庭的形象,流露出自然天成的朴素感

#5600. 塔诺维奇补番完成。[想看2013-02-17]。非职业+(伪)纪录片手法,波黑战争创伤+罗姆人问题。三个奖(评委会大奖+影帝+天主教人道精神)确实给多了……可能墨镜王就好这一口吧。雪景拍的确实不错。男主角的结局好悲惨(演了这部戏根本就是害了他吧……)。

波黑一家人的本色出演,想起了贾科长和韩三明。纪录片一般的拍法,寒冬之中乡村之下的求生,捡废铁想起了瓦尔达和拾荒者。剧情减法白描很多,冲突点是妻子胎死腹中又无钱手术,想起了罗马尼亚新浪潮。底层的穷忙和永不翻身的贫瘠,现实主义的伪记录

。一个最底层拾荒家庭在无医保面对流产的求医事件。艰难却依旧坚强过活。妻子2次被拒后的受辱拒绝就医,这是一个尊严的问题。医保、体制、战争、工业化、贫穷···最后电工梯子还碰到了摄影机镜头,导演还特地留下这个段落。演员的名字就是角色名

获得奖项

  • 第6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第6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获奖:Prize of the Ecumenical Jury - Special Mention —— Competition / 银熊奖-评审团大奖 / 银熊奖-评审团大奖1 / 银熊奖-最佳男演员
    提名:金熊奖-最佳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