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皇(2012)
EmperorUP:2023-01-23
《天皇》(英语:Emperor;日语:終戦のエンペラー)是一部2012年由美国和日本的制片公司联合制作的电影;由彼得·韦柏执导,马修·福克斯、汤米·李·琼斯主演。剧情探讨昭和天皇于日本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投降等关键决策中扮演的角色,及其应负的战争责任。
演员及角色
- 马修·福克斯 饰 邦纳·费勒斯陆军一星准将(奉命调查昭和天皇战争责任的美军军官)
- 汤米·李·琼斯 饰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陆军五星上将(驻日盟军总司令)
- 初音映莉子 饰 岛田Aya(费勒斯的女朋友)
- 西田敏行 饰 鹿岛少将(Aya的亲戚、前日本驻美国大使馆武官)
- 羽田昌义 饰 高桥(费勒斯的翻译员兼驾驶)
- 片冈孝太郎 饰 昭和天皇
- 伊武雅刀 饰 木户幸一(在反对投降的兵变中隐匿而保全了终战诏书的内大臣)
- 夏八木勋 饰 关屋贞三郎(安排昭和天皇会见麦克阿瑟将军的宫内省次官及枢密顾问官)
- 中村雅俊 饰 近卫文麿(日本与中国开战时,以及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对美谈判时期的首相)
- 火野正平 饰 东条英机(遭盟军以战争罪逮捕起诉的战时军系首相)
- 桃井薰 饰 鹿岛夫人
制作
片中大部分的场景是在新西兰奥克兰都会区一带拍摄,日本皇居外景则是在东京都千代田区实地取景。
制片人奈良桥阳子是关屋贞三郎的外孙女。
营收
本片于2012年多伦多国际影展首映。2013年三月起在美国商业放映,至同年六月止票房收入为三百三十多万美元。
简评
又给洋大人安排了一个日本情妇,难道导演不知道General Fellers是个有妇之夫而且是个清教徒吗?这种蝴蝶夫人/西贡小姐的烂桥段何时才能休?裕仁天皇是通过外相吉田茂主动要求会见麦克阿瑟的,然后在一周后几乎秘密地见了麦克阿瑟,而不是电影里麦克阿瑟逼着天皇在一天之内前来会见的。另外终战诏书放送前一夜的宫城政变根本没有发生电影里拍的激烈战斗,只有近卫师团长官被刺杀。导演既然要拍这段故事,能否尊重一下最基本的历史事实?
珍珠港我看了很多次,偶然间早上看了这部片子。很奇怪的感受,但是天皇最后的一段英文言行让我觉得他是真的天皇。面对他的臣民,无论奸诈、狡猾、阴险、懦弱甚至无理性的残暴他都照单全收,当然,这部电影是假的,是刻意美化的历史事件,但是这部电影也是修饰了的哈哈镜,用它微不足道的力量试图以最柔和的方式展现那段疤痕,以记录日本历史的转折点。
影片是根据日本人写的一本书改编的,其中的历史人物很真实,而且菲勒斯还得了一枚勋章。但是看过电影以及评论后,的确感觉其内容很明显的为天皇洗脱罪责,座位日本最高领导者,不可能对于发动战争这种决策没有参与,其实米国人也明白。所以片中避实就虚,不再查证发动战争的罪责,改为就天皇发布终战讲话这一真实事件做文章。那位将军也就此写出纯主观的报告。当然就结果来说,麦克阿瑟的做法还是比较成功的,这也是最大限度减少美国损失的办法吧。正如麦说的:那时候最大的威胁是赤色
探讨日本的民族性,还有东西方对于战争认知的差异,花了一整部电影都讲不明白,只能通过女孩父亲用蹩脚的英语牵强地口出来,我也是醉了。而作为副线剧情男主的感情线,真的是拍的太鸡肋了。老美拍过很多优秀的二战片,但没有一部能把对手的人物拍好的。但特么奇怪的是拍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倒挺是那么回事的。看来,开场男主和麦克阿瑟的谈话,道出了内核把?
(1)这军官让我想起叶问4里的士官,没想到被三个日本醉汉挑衅,主动去打然后被蹂躏……这连罗师傅都打不过吧?(2)主线就是美军占领日本后,麦克阿瑟派一个日本通军官去调查天皇是否有罪,军官之前有个日本女友,非常感性化,多愁善感,想女友的时间比想调查的多得多。挨个找人问能不能提供天皇无罪的证据,最后有个日本老头空口白话说了一堆,决定是否投降的会议上三比三僵持是天皇决定了要和平。军官问他有啥证据,他说没有,信不信由你。军官本来觉得不靠谱,找到女友的家,女友叔叔给他看女友写给他的一堆信,他痛哭流涕,然后决定汇报上级强烈建议天皇无罪,因为虽然不知道天皇是否挑起战争,但他终止了战争。原子弹都懵了。(3)明明说明治维新之后天皇大权已经恢复了,怎么还有这种疑问这种电影?美国保留天皇不就是为了方便维持统治嘛。
二战前的日本,对美国等西方的仇视已久,通过仇恨教育,不让学英语,赶走西方人,最终与美国宣战,当然这与日本盲目的军国主义、民族主义、爱国主义有关。日本历史中,天皇的虚君传统已有多年,但明治维新后,天皇的权力在逐渐扩大,所以发动战争的因素日本上下都存在,毕竟每次重大战事的御前会议天皇都参加了,也都批准了行动。而结束战争,天皇也与一些反战势力顶住了压力和反抗。日本对天皇的效忠已经超出了一般的帝王将相,是将宗教与政权混为一体的服从和膜拜。麦克阿瑟派菲勒斯将军这个日本通,综合考虑日本的文化、历史、宗教众多因素,相当于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政教分离,让国民继续他们的天皇神的信仰,但权力由全体日本人民民主选出,没有把天皇定为战犯,使得二战后日本信仰依旧、社会平稳,经济飞速发展。
天皇到底该不该为战争负责?中国人民回答说,天皇就是战争首恶。美国人基于本国利益考虑,放过了天皇。本片开脱天皇战争责任的说辞未免可笑!他结束了战争,那是谁开始了战争?从甲午年到1945年,日本人处心积虑地挑衅蚕食中国,其最高统治者就是裕仁天皇父祖三代。美国人只问太平洋战争,不问日本对中国犯下的罪行。本片暴露了美日狼狈为奸的丑恶。美日恋爱这一条副线更加令人作呕。
一部奇怪的电影。终战是个不错的话题,却被美国人拍得极其暧昧。把美日关系拟化成一对恋人,把战争的终结归于裕仁的道德,实在是对战争、历史肤浅和幼稚的理解,我就不信导演没有看过裕仁检阅三军的影像。影片的后半段更是把裕仁笼罩在一片奇怪的圣光之中,似乎裕仁成了日本战后重建的关键,实在是可笑。我们的大清皇帝战后也得上法庭,去劳改,而美国人,却还努力与军国主义共情,这恰恰体现了美帝国主义的虚伪性与功利性。影片最后,美国将军冲着二战甲级战犯敬礼,实在是令人气愤。如果我们连为何而战都想不明白,连我们用困苦与牺牲换来胜利都无法坦然接受,那又怎么能让我们的敌人认真反思他们的罪行呢?
怎么说呢,这部电影选的是以个人视角为主来描绘日本战败后天皇及其战犯官员的处理问题。这种做法导致整个过程非常的私人化,你甚至可以说男主是因为爱情才为天皇开罪的,忽略了背后复杂的政治经济外交问题。但是这也从另一个方面看出,美国在意识形态宣传手法上也不见得就多么高明,也是在敏感问题上模糊不清、模棱两可。
6/10。充满了美国改造世界的战胜者书写,天皇是日本的立国之本和民族象征,保留天皇制是战败后日本人的最大诉求,影片随意由一个准将决定天皇的生死,转而强调美国对日本重建发挥的作用,消解了日本人因效忠天皇而选择投降的历史主动性。叙事缺乏亮点,以爱情经历,与准将调查日本各大政要以取证天皇是否发动战争的主线相协调,爱情线俗套而多余,调查任务又没有追究天皇的责任,保护天皇取决于和平占领的目的。情节的呼应设计不新鲜,通过向准将丢石头的学生和小饭馆里投花生的普通民众,表明民间对占领军的敌意,只能通过天皇来牵制整个国家。也就狂热的士兵搜寻玉音一幕猩红色的戏剧化用光,比较有特点。
裕仁天皇到底是不是战争的发动者,真相也许将永远缺席。但其免于审判,确实是战后多种因素共同使然——战后重建,反苏共桥头堡以及麦克阿瑟个人政治诉求。本片倾向于相信天皇无责,这也是主流观点,无可厚非。但整个调查过程也太过简略,尤其是穿插了男主私人情感经历,令主题缺乏严肃性,堪称败笔。不能作为历史正片来看,也不能划为回忆录,这样的表达手法实在不适合历史正题电影,三星半。
天皇是日本国民意志的总体象征。“有两个日语你必须了解:Tatemae, 事物出现的方式;Honne, 事物的本质。当你看看日本,你会发现它是最现代,最西化的亚洲国家,但这不过是Tatemae,其下掩藏了日本的真正心声,它已跳动了2000多年”;“我们日本是无私的民族,为了我们的理想与信念,我们可以牺牲自我;我们也是无情的战士,为了同样的理想与信念,我们可以犯下重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