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总在左边(2011)

UP:2023-01-19

《太阳总在左边》(英语:The Sun Beaten Path),松太加执导和编剧,益西兰周、罗后杰、尕藏仁青主演的藏语剧情片,2011年3月28日在中国大陆上映。

太阳总在左边

评分:7.6 导演:松太加 编剧:松太加
主演:益西兰周 / 罗后杰 / 尕藏仁青 / 仁增卓玛
类型:剧情
片长:89分钟 / 94分钟(区域发行)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藏语
影片别名:The Sun Beaten Path
上映:2011-03-28(中国香港电影节)
IMDb:tt2062659

剧情

《太阳总在左边》讲述了一名藏族青年“尼玛”驾驶手扶拖拉机在交通事故中意外把母亲碾压死,他的内心充满了悲伤和自责,他带着一抔含有母亲血迹的黄土,一个人一路磕长头前往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寻找自我救赎。

演出

  • 益西兰周 出演 尼玛
  • 罗后杰 出演 老人
  • 尕藏仁青 出演 嘉布
  • 拉吉玛 出演 母亲
  • 岗宝岚智 出演 卡车司机

制作

《太阳总在左边》的剧本创作花费2年,2010年2月23日摄制组在青海省青海湖金银滩草原开机,之后在格尔木市和拉萨市取景,一共花费25天,后期制作花费9个月。这是松太加的导演处女作。

奖项

日期奖项类别被提名者结果备注
2011年第5届亚太电影奖(英语:5th Asia Pacific Screen Awards)亚太电影奖最佳摄影(英语:Asia Pacific Screen Award for Achievement in Cinematography)松太加提名
第30届温哥华国际电影节龙虎单元大奖《太阳总在左边》获奖
第64届洛迦诺电影节当代导演竞赛单元提名
香港国际电影节数码单元特别表扬奖提名
国际影评协会提名
国际电影节(英语:Cinemanila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获奖
第1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奖松太加提名
2012年多维尔亚洲电影节最佳影片《太阳总在左边》提名

简评

只有带着某种信念的人才会觉得《太阳总在左边》吧。这种「我执」明显与佛教思想所倡导的「空」背道而驰。这个背负「原罪」的少年人,因将个人信仰当成唯一朝拜的真理而排斥,甚至拒绝其他方式的救赎。那么问题来了,这个「原罪」源于哪里?通过暗含时间性和因果关系的剪辑,我们知道,这是一个被孝道逼出家门的孝子。如同被「李焕英」强行绑架到电影院里的华夏儿女。所以,本片与藏地并无关系。事实上,藏地文化在本片中是失语而被边缘化的少数群体。男主既是一个深受儒家文化熏染的「受害」者,也是父权文化的受益人。为此,作者这部饱含真情和力量,过于私人化的处女作并没有将悲剧归咎于「现代性」的入侵和破坏,因为任何文明都是引导我们回家——向前向上和向善的路标。不含任何宗教色彩的「太阳」永远恒定在中性立场上,它又怎么会因偏见而转移呢?

电影一开始的色调总是那么地灰暗与荒凉,正如主人公的心境一样,心里压了无数的重石,唯有令自己不好才能救赎自己的灵魂,洗净自己满身的罪恶,他总是一个人,不理会外界的一切,总以为这样才是最适合对自己的惩罚,但幸好在灰色的世界中遇到了一个奇怪但却又坚持的老者,让风慢慢地吹走阴霾,让金色的阳光终于照进灰色的世界中,世界再次充满了色彩,非常喜欢结局的最后,他的哥哥一直在等待着他的归来,家人永远是最后最坚持的守候,终于心里的石头能放下,抬头迎接灿烂的阳光。

65/100 作为处女作真的是相当不错了。长镜头让人物的孤独和挣扎暴露在整个高原,几个镜头有塔可夫斯基的影子。区别于《冈仁波齐》和《阿拉姜色》,主角人物的内心更单纯也更功利了些,让观众有一个更直接明了的对『为什么去拉萨』的认知。片子整体还是不错的,但放空的的地方太多有点类似《鬼魅浮生》,老人的角色上场后导演才把真正和『自我』有关的东西展现出来,节奏太慢了点。整体来说还是不错的。

一个简单故事,一次事故亲人离世,一个倔强内向自责自闭的年轻人,一段“一直走着能忘记一切”的徒步,一个劝着“想想等你的女孩,她哭着求我带你回家”蹒跚小跑努力争夺他行李包的老人,半路老人最后一颗牙掉了,回忆小时候第一次掉牙齿,羊毛卷牙扔帐篷顶,太阳老爷爷给你白海螺牙还我难看狗牙的口误笑话,母亲去世那么多年了,母亲灿烂笑容依旧美丽,我现在闭上眼也感受的到。荒无人烟地能煮一锅热茶也是享受。从不帮女服务员开门到帮老人追帽子,影响改变是潜移默化的。客车走了老先生离开,茶锅里加了牛奶。小伙醒了白雪覆盖。雪中牛在吃草。他留下一滴泪。他终于搭客车。家里有亲人迎接。故地,舍不得留在拉萨的骨灰,扬起迷了小儿的眼。该翻篇了。执念,跟白蛇2劫起 异曲同工。

影片采用时序和非时序组合段相交替的叙事方式将一件事情的过去和现在叙述清楚,但奇怪的是影片并没有采用闪回的方式来叙事事件起因。虽然影片讲述的是儿子亲手将母亲撞死之后无法面对自己内心的错误而企图忏悔的老套故事,但是其中值得关注的问题在于儿子为什么一直在重复朝圣或曰忏悔的道路而并不选择回家。或许是因为儿子在面对母亲尸体时他选择的逃避使得他不再信任自己身为一个有着血缘关系的“亲人”的身份,从克里斯蒂娃“论卑贱”的意义上来看,儿子正是在本能的生物生理反应上反而被固有的道德所绑架,他一遍遍的重复忏悔不选择回家正是因为这并不能使他得到解脱。但影片最后他还是回到了家,这或许正是因为叙事段没有选择闪回的原因,这一段回家的旅途也是他重新面对自己过错的旅途,可是转折的原因和情节点是什么?是否设置的太过平淡……

自我放逐之时,太阳总在左边;而与悲痛和解之日,阳光普照眼前。片子的叙事文本和镜头语言本身还行,但对于个人来说,尼玛无方向的步履不停,则穿透了一直以来自己内心深处最不想被外人所看到的一面,人际关系的复杂与虚伪,多面爱情的遗失与迷离,使得自己也一直在自我放逐,但不同的是,这种境遇更多是出自对社群关系的恐惧和对物质现实的绝望,以及内心的软弱和无力承担,什么时候尝试去和解,我也不知道。

2022的第一部电影。每每看关于藏区的电影我总是有错觉是在看纪录片,场景都很熟悉,故事也真实得可怕。这部关于救赎的电影也算得上是一部公路片,几乎全片都是男孩衣衫褴褛地走在去往拉萨的路上。很喜欢长者在车上说的两段话,尤其是在拖拉机上的那段话,不仅仅是说给那个男孩,更像是说给我们所有迷茫的人儿。红色的带子,红色的帽子……灰色的世界的那一抹红,带给了男孩绝望,也带来了希望。

沉默的男主角尼玛开口说的第一句话,像是突然点破了人类心照不宣的秘密。一个人,一片天地相接的广袤荒漠,一条看不见尽头的路,不知道要去哪里,只知道双脚与行走的关系不能破裂,即使阳光刺中了眼睛,也没关系,不用看,前面是无限延伸的路。这是影片预设的无国度无民族直击人心的基调,它无心说教,也不着急倾诉,只通过人物沉默坚硬的身影、干净简洁的背景画面和恰如其分的情绪音乐,让每个人都不可逃避的迷惘感自然呈现,撕扯人的内心。我不知道要去哪里干什么,妈妈,没有了妈妈的尼玛也不知道要去哪里干什么。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松太加在许多方面都可以和他的老师万玛才旦媲美,他们俩也绝对是藏区电影最最重要的导演。没有奇观性,甚至是反奇观性,说到藏区就想到信仰啦朝圣啦转山啦,《太阳总在左边》偏偏就拍了朝圣结束后的归途,主人公木纳的表情、晒裂的皮肤、极少的言语都在质问朝圣到底能不能够在精神上洗礼一个人,所有的寄托和释怀是因为三步一个长头还是自我的救赎。光秃秃的风景,简洁的台词,极少的人物,但却如此动人,只怪松太加太会讲故事。

青年在母亲的死亡中得到的,恐怕不仅仅是自己的愧疚,更重要的是对无常的体认,前者使他逃避生活,后者促使他否定了生命。和其他许多公路片一样,这部电影讲的也是对生命终极意义的追问,这种追问是在极端的空间和身体运动中呈现出来的,角色一老一少,在人生的起点和终点,同样的对生命意义的渴求,人生的悲欢绝望抑郁都弥散在辽阔而非人的空间中,整部电影就是由对生命(世俗)的拒绝到承认,从最基本的方法论角度看——大远景——是空间对人的冷酷胜利,主角被巨大的空间所禁锢。太阳总在左边大概就是《传道书》中那名句的另一种说法。“西藏电影”之所以显得那么特殊,首先是源于藏地作为他者与内地文化的辩证,其次是在这种辩证之下,藏地那神秘巨大的自然空间天然的浪漫性和整体的佛教气氛。蛮荒已然被人文化了,和美国电影中的西部很不同

第一部松太加。每一个民族在文化上,都至少有一位“列夫·托尔斯泰”,一位“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于藏地电影来说,万玛才旦无疑是前者,松太加无疑是后者。《太阳总在左边》在故事上并无出奇,出奇的是这是一个关于藏族和藏民的故事,与此同时松太加在故事视角、叙事、美术、摄影和表演方面的把控都非常独特,有一种原始的苍茫力感,后劲是大的。松太加是天赋异禀型的导演,其后续作品的期待程度也许是要高于勤勉型的万玛才旦导演的。

,理解男主的痛苦,沉重、崩溃,但不大理解执拗、怪僻的他片尾如何突然又开悟了、想开了,放下了,主动伸手拦停班车,愿意坐车回家了??他曾徒步磕等身长头去拉萨朝拜、赎罪,期望灵魂得以安宁和救赎,但似乎并未起到作用,故而他仍固执地坚持一个人不停地向西行走回家的路…… 直到遇见一位平凡且热情的藏族老人,陪伴他、宽解他…… 难道是这老者的通达启悟了男主??可西藏是一神性灵性之地,拉萨的佛主未达成的,凡人又怎能做到?导演想表达什么?

获得奖项

  • 第35届香港国际电影节
    第35届香港国际电影节
    获奖:Golden DV Award - Special Mention
    提名:Golden DV Award / FIPRESCI Prize
  • 第1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第1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提名:金爵奖-最佳影片 / 亚洲新人奖-最佳影片
  • 第64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
    第64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
    提名:当代电影人单元金豹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