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星期天(2010)

UP:2022-11-26

《台北星期天》(英语:Pinoy Sunday)是一部2010年发行的台湾喜剧片,马来西亚籍导演何蔚庭的第一部剧情长片。本片分别获获得2010年第12届台北电影节“电影产业奖”、“国际青年导演竞赛特别推荐奖”,及2011年罗马尼亚国际影展“喜剧类最佳影片”,导演何蔚庭并凭此片获得第47届金马奖最佳新导演奖。

台北星期天

评分:6.7 导演:何蔚庭 编剧:何蔚庭 / 阿杰·巴拉克里希南
主演:Epy Quizon / 巴亚尼·阿格巴亚尼 / 林若亚 / 陆弈静 / 张孝全 / 莫子仪 / 曾宝仪 / 艾莉珊卓·迪·萝西 / 杰弗里·奎松 / 梅里尔·索里亚诺
类型:剧情 / 喜剧
片长:84分钟地区:中国台湾 / 菲律宾
语言:汉语普通话 / 塔加路语 / 英语
影片别名:Pinoy Sunday
上映:2010-05-07
IMDb:tt1121985

主要演员

  • Bayani Agbayani 饰 Dado Tagalog
  • Epy Quizon 饰 Manuel Dela Cruz
  • Alessandra DeRossi 饰 Celia
  • Meryll Soriano 饰 Anna
  • Nor Domingo 饰 Carros
  • Father Jean Claude 饰 神父
  • Melenie Hung 饰 Joy
  • Julia Chen 饰 Grace

客串演员

  • Dave Ronald Chang 饰 遣送外劳
  • 陈慕义 饰 工厂警卫
  • 高美女 饰 轮椅老太太
  • 杨炳辉 饰 货运行老板
  • 张孝全 饰 Celia男友/雇主
  • 曾宝仪 饰 搬家妻
  • 莫子仪 饰 搬家夫
  • 庄捷利 饰 货车司机
  • 陈东海 饰 机车醉汉
  • 林若亚 饰 菜鸟女警
  • 杨士平 饰 老鸟警官
  • 陈育霖 饰 选举候选人声音
  • 王雅琳 饰 计程车菲律宾太太
  • 林景立 饰 计程车先生
  • 陈清云 饰 回收阿伯
  • 彭新瀚、王周允、杨文允 饰 购物车小孩
  • 陆弈静 饰 跳楼儿子之母
  • 陈冠伯 饰 跳楼儿子
  • 李鸿荣 饰 顶楼大人
  • 富晨轩 饰 女记者
  • 高家芸 饰 槟榔西施
  • 秦浩玮 饰 机场警察
  • 蔡胜哲 饰 移民署官员
  • 王家洁 饰 广告幸福女
  • 刘 轩 饰 广告幸福男
  • 严国良、陈廷威 饰 便衣刑警
  • 张曦帆、汤湘竹 饰 搬家工人
  • 阎俊玮 饰 活动房地产广告
  • 王闵立 饰 选举候选人
  • 黄添钧 饰 新闻摄影师
  • 刘叡慈 饰 老太太媳妇
  • 马浩然 饰 老太太儿子
  • 亚 里 饰 雇主太太
  • 黄楷华 饰 雇主孩子

歌曲

  • 主题曲:〈台北星期天〉(Pinoy Sunday)
    • 词:艾比奎松(Epy Quizon)、巴亚尼阿葛巴亚尼(Bayani Agbayani)、诺多明戈(Nor Domingo)
    • 曲、编曲、制作:蔡曜任
    • 唱:艾比奎松(Epy Quizon)、巴亚尼阿葛巴亚尼(Bayani Agbayani)
  • 插曲:Touch Me Tonight
    • 曲、编曲、制作:蔡曜任

回响

评价

第12届台北电影节特别评审团评论此片“这是一部神奇的写实电影,以奇幻而富想像力的说法描述思乡的外劳故事,两个演员的演出也十分动人。”著名影评人兼台北金马影展执行委员会执行长闻天祥曾评论“《台北星期天》以轻盈的调子展现了更多元与复杂的台北即景。”

资深影评人兼广播主持人蓝祖蔚则说道“何蔚庭导演在《台北星期天》挑战了非常多的国片体例,最重要的是,他给大家看到一部与台北人生活息息相关的精彩喜剧。”“《台北星期天》没有一个闲杂废人,主角专业,配角更精准,台湾电影过去偏爱不会演戏的素人,期待他们有原味流露,却因而丧失了戏剧的醇厚力量,戏味全失,每个演员都会演,每个角色都有戏,《台北星期天》其实展现了一次非常精彩的场面调度,这一切全来自何蔚庭的精准选角,又给了他们全力发挥的空间,才会有喜趣横生的强烈张力。”

奖项

年份颁奖典礼奖项提名者结果
2010年第12届台北电影节电影产业奖《台北星期天》获奖
国际青年导演竞赛特别推荐奖何蔚庭获奖
第47届金马奖最佳新导演何蔚庭获奖
最佳原创电影歌曲《台北星期天》提名
2011年罗马尼亚国际影展喜剧类最佳影片《台北星期天》获奖

简评

2010年第47届金马奖最佳新导演-何蔚庭(金马奖增设最佳新导演奖第一位获奖的导演),其他入围者的有《有一天》的侯季然、《恋人絮语》的曾国祥/尹志文、《决战刹马镇》的李蔚然。—— 没有在7日重温《父后七日》,也没有在星期天观看《台北星期天》。—— 观影过程中总觉得这个「两个男人与一个沙发」的故事有些似曾相识,后来终于想起来了,就是罗曼·波兰斯基导演的短片《两个男人和一个衣柜》。麦文和达都坐在沙发上唱歌,而沙发在溪水上漂流的段落拍得还挺奇妙的。★★★☆

从台北菲律宾人爱去的那间天主教堂到东南亚劳工的聚集地桃园市工业园区,将近40公里,相当于北京首都机场到大兴。这趟搬沙发之旅注定不可能完成,何况他们还不认路,竟搬到了另一方向的淡水。现在台湾东南亚工人将近百万,东南亚工人早已是台湾街头最平常的人,社会各方面对这个群体的关怀也都很多。而十年前的这部片子上映时却还是因为这是拍“外劳”的题材而遇到一些不理解,但十年前就能有这样关注少数族群的影片,依然让人羡慕对岸的包容。

有个长评把红色沙发理解成众多小念头的一个挺启发我的。有这样一个市民日常观念是:通过累积,日子总算是走上正轨。那我想说的是也许这样一个基础总是依赖着许多的常规,而这些常规可能并不是像我们日常所以为的那样是平稳的。上海是一个很大的城市,但所有在上海住的人都能被包含进这个很大的上海吗?也许正轨应该被替代掉,新的自由组合总是已经开始。另外,转头看向这一个个小念头。那我想说的是或许游玩而不是劳累正在这一个个小念头的实现当中,一件夹克这样一个想法能让几个交通方式被带出来?场合可以联系上材质,场合是现实实用的还是为某种想象搭建的……总之,日常可以联想的是游玩,而不总是落在正轨上

搬運沙發到後來有點悶,不知道是不是我浮躁了,整體來說是滿好的片子,搬著沙發走過台灣熟悉的街道(當然只是對觀眾而言),但騎單車的景好像在台中哦XDDD 尷尬欸。整部片都滿輕鬆,又有提到「某個點」,不過我可能笑點太高,機車騎士撞到那邊我才真的噗嗤笑出來!後半滿魔幻的,有趣~ 發現是導演第一部長片,好可惜啊,09年還是太少人關注本土華語片。

何蔚庭用膠卷捕捉的小人物視角,台北這個都市形同洪流一般,《台北星期天》的生活化,演進到後期《幸福城市》的灰暗未來式,本片的劇情與調性相對簡單樸實許多,外勞來台所發生的文化衝突與語言不通,本質上雙主角亦為勞動階級的身份,抬著一張紅色沙發在北台灣到處漂泊,可惜文化衝突著墨得不夠深入,最為顯著之處仍是本片的生活化,簡而言之,就是一個捕捉北台灣街頭與日常風景的公路電影。

10月份看了10部电影,只有两部电影是我觉得很okay,很推荐的。一部是《有一天》,另一部就是《台北星期天》。原本是冲着莫子仪和张孝全看的,只是两个人加起来不够1分钟的出镜率。很欣赏台湾新导演从外劳的角度看台北的人情冷暖,台北人的,外劳的,最生活的小故事最难说,但是最动人。让我思考了……

获得奖项

  • 第47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47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获奖:最佳新导演
    提名:最佳原创电影歌曲
  • 第12届台北电影节
    第12届台北电影节
    获奖:Festival Prize —— Industry Award for Narrative Feature / 国际青年导演竞赛-特别推荐
    提名:最佳剧情长片 / 国际青年导演竞赛-最佳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