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神(2010)
《人神之间》(Des hommes et des dieux)是2010年由札维耶·波瓦执导,蓝柏·威尔森(Lambert Wilson)及麦可·朗斯代(Michael Lonsdale)主演的法国电影;法国原名意为人与神,是来自电影开头所引述的圣经章节。电影主要讲述九位提比邻(Tibhirine)修道院的熙笃会修士,本与阿尔及利亚大部份穆斯林村民和平共处,但其中七名修士于1996年阿尔及利亚内战其间被绑架及被杀。
故事
电影片名引自圣咏(诗篇)82章6-8节:“我亲自说过:你们都是神,众人都是至高者的子民。但是你们必要死亡象众人一样,必要消失象任何一位王侯一样。天主,求你起来审判下地,因为万国都应由你统治。”(和合本译文:“我曾说:你们是诸神,都是至高者的儿子。然而,你们要死去与世人一样,要仆倒,像任何一位王子一般。”
一些法国熙笃会修士在提比利亚的村庄附近建立起修院,多年以来过着平静的生活,祈祷、劳作,赠医施药,为当地的贫穷村民服务,参与他们的生活。天主教的修士与穆斯林村民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但阿尔及利亚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派别兴起,恐怖分子开始屠杀来自欧洲各国的工人,甚至与欧洲人有来往的阿尔及利亚人。修院也受到了死亡威胁。阿尔及利亚政府意欲为修院提供武装保护,但院长克里斯蒂安(Christian de Chergé)拒絶接受腐败政府的军事援助,更不愿为了一己之安全而与村民们隔离。法国政府召唤修士们回国,修士间对于在阿尔及利亚的去留便出现了分歧。在达成共识前,一群由瓦里领导的激进派人士在平安夜闯入修院,要求医生及药物,但被院长克里斯蒂安的勇气和真诚所打动,在惊奇与尊敬下,瓦里离开了修院,但后来被政府拘捕及酷刑致死。克里斯蒂安对死者的怜悯态度,亦激怒了政府武装。虽然局势越来越危险,但修士们经过艰难的祈祷与讨论,最终达成共识,将生死置之度外,坚持他们的信仰召唤,扎根于此地,与困苦中的人民同在。最后,在一天夜里,激进者袭击了修院,掳走了七名修士,以要挟法国政府释放所逮捕的己方人员。电影最终以克里斯蒂安的感人肺腑的遗书作结。
制作
1996年,七名法个阿尔及利亚提比邻修道院的熙笃会修士被绑架及斩首。阿尔及利亚伊斯兰武装组织承认全部责任。但根据法国的特工的文件显示,修士的死,很可能是阿尔及利亚军方尝试拯救时错手造成的。
John W. Kiser于2002为此事发表了《The Monks of Tibhirine: Faith, Love, and Terror in Algeria》的学术著作。
2006年,正值事件的十周年,这事在法国传媒再被提起,Etienne Comar提出拍摄此电影。本为天主教徒的专业制片人Comar在早期新闻报导修士被掳时已对此着迷,但觉得其后他们的死盖过了他最感兴的部份:纵使阿尔及利亚内战持续,为何他们仍选择留于此地?2008年,Comar在写了草稿后联络了札维耶波瓦,然后他们一起编写剧本。他俩进行研究,会见神学家,札维耶波瓦在萨瓦省的塔米耶(Tamié) 修道院居住了六天。部份剧作的灵感是来自两位提比邻修士Christian de Chergé 和 Christophe Lebreton。法美修士顾问亨利·昆松被问及如何修正及加入历史和礼仪的内容以增加真实感。剧本最后寄给逝世修士的亲人,而大部份都对此电影制作有正面的回应。
适逢电影投资时,揭发了阿尔及利亚军队有可能参与在此事堂当中,再一次引起传媒和公众对事件的关注。Why Not领导电影制作,而Armada Films 和 France 3则为联合制作人。资金是由CNC去提供的。预算达4百万欧元。
François Polgar为了演出,花了一个月时间去训练饰演修士的演员去演绎熙笃会及额我略圣歌。演员萨瓦省塔米耶的修士共住了一周。演员各用不同的角度去演绎他们的角色。Lambert Wilson主要用Christian de Chergé写作去发展修士的性格和主观看法。本非天主教徒的Xavier Maly,花了一个月的每天祈祷来准备自己。 Jean-Marie Frin 对角色的理解部份是来自Paul Favre-Miville的誓愿录影。Michael Lonsdale 反过来信靠真觉,机乎没有什么准备。
拍摄由2009年12月在摩洛哥的梅克内斯开始,于两个月后完结。主要的拍摄场地是在Tioumliline一个弃置超过40年的本笃会修院。制作设计师Michel Barthélémy带领拍摄传队翻新修院以配合真实的场境。在剧本提供意见的昆松也到场作顾问。演员的衣饰及阿尔及利亚的口音受到特别受到注视的,使他们看和听上去都像是阿尔及利亚人而不是摩洛哥人。
故事大部份是关于修士被杀前,与当地的穆斯林的和平共处。剧本集中于事件发生前一连串的事件,包括政府的腐败、激进主义的扩展、修士对抗激进者及政府,以发展至最后被杀害。为求真实,电影主要是在摩洛哥艾兹鲁的一间废弃的修道院进行拍摄。 电影在2010年康城电影节获得评审团大奖,在市场上亦得到重要及票房的成功,并荣获法国卢米埃奖及凯撒奖最佳影片。
获得奖项
- 第26届独立精神奖
提名:Best Foreign Film - 第56届意大利大卫奖
提名:最佳欧洲电影 - 第62届戛纳电影节
获奖:评委会大奖 / 天主教人道精神奖 / 法国国家教育系统电影奖
提名:主竞赛单元 - 第23届欧洲电影奖
提名:Carlo di Palma Award —— European Cinematographer / 最佳影片 / 最佳摄影 - 第36届法国电影凯撒奖
获奖:César —— Best Cinematography (Meilleure photographie) / 最佳影片 / 最佳男配角
提名:最佳导演 / 最佳男主角 / 最佳男配角 / 最佳原创剧本 / 最佳剪辑 / 最佳音效 / 最佳服装设计 / 最佳艺术指导 - 第63届戛纳电影节
获奖:评委会大奖 / 天主教人道精神奖
提名:主竞赛单元 - 第16届圣地亚哥影评人协会奖
提名:最佳外语片 - 第64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提名:最佳外语片 - 第55届意大利大卫奖
提名:最佳欧洲电影
简评
宗教和信仰,理智和浑沌是整部电影的标签。人之所以为人,人是有情感,在黑暗中发挥人性最闪亮的光辉。可是一旦失去理智,误入歧途,即使是受万民敬仰的宗教人士也是历史的罪人,他们不值得传教布道,只会受到万箭齐发的谴责和挞伐。不明就里的人看不清事情的真相,捍卫正义和教义的人值得称颂,这就是西方式的人性斗争。
片名虽叫《人与神》,反而更多探讨了个体的man与整体的people之间的关系,探讨了一种我们将它所指代为神之爱的人类生命最原初最纯粹的那种联结。然而这种最原始的本能的关系现如今已被各种人类发明物或拆解或埋葬。我们还要如何确定自己所怀有的这种联结的合法性?如何相信所谓无条件的“大爱”?于是信徒们选择了神,选择通过一遍又一遍对神力的歌颂来强化这种不确定,由此“神”变成了man回归people的一个理由,一个途径。以诗歌对抗武装,其实是作为共同体的人类对现代性个体的回应。虽然故事很故事,形式很形式,象征很想症,但好在故事够动人,形式够有力,象征够巧妙。
这是根据真事编的故事,讲1996 年,阿尔及利亚的伊斯兰恐怖份子绑架枪杀了七个本笃教会的修士的故事。修士们预感危险的逼近,每个人都不同程度体会对死亡的恐惧,甚至疑问自己的虔诚。电影把每个人的感觉刻画得非常细致,明知死亡将至,不由得问心中的神,难道每个牺牲都是值得的? 无谓的牺牲是否存在? 生命的自由源自内心还是寄于精神的救赎? 电影和现实一样没有答案,表现的只是修士们作为人对神的依靠和对生命本能的惋惜。
政治角度讲,由于是殖民一方法国拍的,所以我们看到本片模糊了殖民地反抗法国殖民的政治背景,着重描写伊斯兰教徒的极端宗教信仰,以及法国传教士跨宗教、跨种族的大爱。宗教角度讲,法国传教士无视自己法国人的身份,天真地希望模糊政治立场,与被殖民地的人民共患难,纯粹用宗教来感化所有人。
.17 法国文化中心:战争中的最后一方净土。全片大多数时候很克制、平静。做饭、采蜂蜜、种地、唱歌,用日复一日的劳作对抗人世的暴虐。这就让最后的天鹅湖,美酒,还有眼泪,显得尤其的震撼。想起巴贝特之宴的结尾。同样是一顿美食。难道是宗教有关的影片的共同意象? 以及男主唱歌果然是专业的。电影里就觉得声音好棒啊。每次领唱都是又稳有清亮。
勉强8分。叙事比较拖沓、角色塑造并不丰满,整个剧本的信息量也不足以支撑片长。不过影片总体上的制作较为工整,摄影、灯光、服装都做得较出色,甚至有几场戏的构思和制作可以称得上顶级(以神父喝酒的那场戏为典型,当时几名神父边饮酒边平静地接受了自己的命运。这场戏中无一句对白,但在杰出的摄影、调度、音乐、表演和灯光的共同作用下,这场戏爆发出了无穷的力度,完美地向观众展示了cinema的力量),这些好戏显然拉高了本片的水准,我认为这部影片值得评审团大奖。
严谨的室内构图,简单零星的剧情推动故事。一个历史真实事件,涉及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宗教关系,还有法与阿政府的政治关系,绝对敏感的题材。导演既利用了题材的敏感性,同时又绕开了可能带来的争议,它将关注的重心,放到了修道士在大难来时的内心抉择:去or留?人性or神性?诗意的结尾,这一刻,人与神终于模糊了界限,和光同尘。
拍得极为沉稳,不疾不徐显大师之气,八位神父通过一些表演细节展示着各自角色性格之间的细微差异,能看到的是导演对手持和大特写克制且精准的运用,天鹅湖一段的每个人近乎凝固宛如雕像似的大特写拍成了一场得到升华进入圣人行列的仪式,但是这些都不是我如此地喜欢这个电影的原因,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这么喜欢,这部电影的一切在我眼里都无比正确,叙事节奏,景别选择,甚至于每一个镜头的时长都让我觉得恰到好处,仿佛从第一个镜头开始就和我的频率对得严丝合缝
最终,8名法国基督教徒,在怀疑,分歧,犹豫之后,他们,还是,选择,留下。Christian最后说,这一切的全部意义,就在于,我们如何活着,他们在恐怖分子侵入后,仍选择,在圣诞夜做完弥撒,这才是他们必须做的。接着,他们就如同新生,每一天如是。信仰就是,在极端痛苦,在根本看不到希望之时,仍旧信,信这一切都是上帝的旨意。
节奏慢吞吞,但是故事结构清晰,被恐怖分子威胁,商量去留,选择留下,援军到来,最后被捕。印象深刻的场景,圣诞夜的对峙,一下子就把前面看得昏昏欲睡的精神给提起来了,中间修士们手扶着肩唱圣歌,外面是直升机,最后大家一起愉快地相聚,庆祝危机过去,背景音乐还是天鹅湖的四小天鹅,却在当晚,被抓为人质。
“接受我们的软弱和贫困,是一种邀请,最急迫的请求。要我们不以属世的原则与人相处。认识自己的软弱,也接受他人的软弱,我能够忍受它们,让它们成为我自己的,效法耶稣基督。这种态度改变了我们今后的使命,软弱本身并非美德,但它道出了一个真实的道理:我们必须不断地用信、望、爱来更新自己。”
几日前在圣萨瓦大教堂,看着耶稣的画像,那画的并不是一个茕茕孑立的圣人,他所拥有的样貌,是一切人的样貌;他所拥有的良心,是一切人的良心;他所拥有的智慧,是一切人的智慧。无论是否虔诚,是否诚心,有一件事无法否认,那就是在无穷的远方,生活着无数的人,他们都与我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