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探可伦坡 第一季(1971)
《神探可伦坡》(英语:Columbo)是一部著名的美国经典电视电影系列,由彼得·福克(Peter Falk)主演。自1968年2月20日~2003年1月30日期间,包括2集试播片、本章以及之后陆续推出的特别篇,共69集。故事讲述一位总是穿着一件皱巴巴的棕色风衣,顶着一头乱发,嘴里叼雪茄,开着一辆标致403的洛杉矶重案组的刑警主角可伦坡(Columbo)。看似不修边幅的他,总是以敏锐的推理能力侦破各种案件,并让犯人无从抵赖。
评分:8.8
导演:伯纳德 L· 科瓦尔斯基 / 海·艾弗巴克 / 爱德华·M·艾布拉姆斯 / 彼得·法尔克
编剧:威廉·林克 / 理查·莱文森 / 史蒂文·布奇科 / 乔纳森·拉蒂梅尔
主演:彼得·法尔克 / 杰克·卡西迪 / 埃迪·艾伯特 / 罗伯特·考普 / 罗斯·马丁 / 苏珊·克拉克 / 罗迪·麦克道尔 / 帕特里克·奥尼尔
类型:剧情 / 悬疑 / 惊悚 / 犯罪
片长:73分钟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神探科伦坡 第一季 / 神探哥伦坡 第一季 / 哥伦布督察 第一季 / 刑事科伦坡 第一季 / 名侦探科伦坡
上映:1971-09-15(美国)
IMDb:tt1466074
播放
该剧的类型是电视电影(而非电视连续剧),每集约70-100分钟(不含广告),由环球影业制作,于1968至1978年在美国NBC国家广播公司电视台的NBC神秘之夜节目中与《麦高探长(英语:McCloud_(TV_series))》、《麦美伦探长(英语:McMillan & Wife)》等警匪片循环轮流播出。本片曾随着1977年《NBC神秘之夜》节目的结束,于第7季停播。然后从第8季,1989年开始改由ABC美国广播公司电视台接手在《ABC神秘之夜》中循环轮流播出至第9季。1990年8月《ABC神秘之夜》节目的结束后,本片开始不定期播放,而这期间的特别篇通常归类到第10季。由于循环轮流播出的关系,本片通常每个月只播放一集,因此30多年也只拍了69集。不过,也正因为拍了69集,本片通常被归类到电视剧中。目前至少有80个电视频道,多达44个国家播曾经放过该片。
香港的丽的RTV中文台曾于1970年代引进《NBC神秘之夜》节目配音播出。台湾也曾由中视于1970年代和1990年代以《神探可伦坡》之名播出。1990年代后,卫星频道Cinemax和HBO亚洲台都曾在两岸三地以“神探可伦坡”之名播放过几集中文配音的案子。其他非正式的译名还包括“神探科伦坡”、“神探哥伦坡”、“神探哥伦布”、“刑事可伦坡”、“刑事哥伦坡”
背景资料
本系列的故事和人物最初由William Link和Richard Levinson所创(原作Creator),但他们只负责过2集完整的剧本(Writer)和5集故事的构思(Story),并由第二季后完全退出了创作。因此69集的剧本构思几乎都是由不同的推理小说家和编剧写成的。同时本片每集的导演和主题曲也不相同,是个标准的电视电影。为保持水准,经常由主角彼得·福克担任制作人,另外电台也常请William Link 和Richard Levinson充当制作人。
第一代
可伦坡这个角色最早出现在1960年,NBC国家广播公司电视台的周日晚间剧场“The Chevy Mystery Show”;一集由Link 和Levinson 的短篇故事“May I Come In”改编而成的电视节目“Enough Rope”中。虽说如此,但这位由伯特·弗里德(英语:Bert Freed)(Bert Freed)饰演的可伦坡其实只是个非常小的配角,仅排在演员表的倒数第二位。
而在原作“May I Come In”中,可伦坡这个人物并未出现,取代的是一个戏份更少的费舍尔警督(Lt. Fisher),同时剧情则类似爱伦·坡所著的犯罪故事《黑猫》或《泄密的心》。
该集播出后,2位作者对此成果并不满意,不过他们发现这个故事可以很容易改编成一个舞台剧。
第二代
接着在1962年1月2日,“Enough Rope”被改编成舞台剧“Prescription: Murder”,由得过奥斯卡最佳男配角的托马斯·米切尔(英语:Thomas Mitchell (actor))(Thomas Mitchell)饰演可伦坡。该主角在舞台剧的巡回演出时癌症身亡。
在舞台剧中的巡回演出中,作者们得知比起身为凶手的主角,许多观众更喜欢后来登场的配角侦探,因此作者大大增加了可伦坡与凶手的对手戏。因而本剧开始走向倒叙推理的结构。
第三代
最初,作者想让冰·哥罗士比(Bing Crosby)或是李·科布(英语:Lee J. Cobb)(Lee J. Cobb)饰演该角色,但是李·科布当时档期冲突,冰·哥罗士比则又拒绝出演可伦坡。于是找来了比作者想像中年轻许多的彼得·福克。
1968年2月20日,彼得·福克在试播片“Prescription: Murder”中初次饰演可伦坡,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因此NBC提出第二集试播片的计划,看该片是否有可能成为固定剧集。最初作者和主演都因各种原因对24集60分钟电视剧没兴趣,并不打算接下这个包袱。所以电视台让步,提议拍6集90分钟的电影并与其它的警匪片循环轮流播出一年。
随着第二集试播片“Ransom For a Dead Man”的成功,1971年9月15号《神探可伦坡》正式开始在NBC神秘之夜节目中与其它警匪片循环轮流播出,后来更是成为NBC神秘之夜的压轴戏。第一季花了约5个月的时间制作,本来作为第一季第一集的“Death Lends a Hand”则改为“Murder by the Book”,并由最初的6集增至7集。
正式播出时,因为其特殊的结构和人设,Link 和Levinson 曾被电台高层施压,包括建议为可伦坡添置个固定部下并安排其太太出场、安排爱情戏、把未完善的倒叙推理改为更火的whodunit模式。但作者们并未接受。
事实上可伦坡的一身形像完全是由彼得·福克自己定义的。可伦坡的风衣,裤子,皮鞋,绿领带全是彼得·福克自己的,车也是他自己在停车场里挑的。
之后
经彼得·福克打响了可伦坡这个人物后,众多的同人小说,电影,电视剧,以及连环画也相继的出现。
“Prescription: Murder”的舞台剧也在各国也多次的演出。2007年,William Link替本系列写了第二篇舞台剧“Columbo Takes The Rap”,并在加拿大开始表演。
2010年“Prescription: Murder” 在伦敦巡回演出,由Dirk Benedict饰演可伦坡。
人物档案
作者故意并坚持把可伦坡的人物设定神秘化,使观众需自行总结。
- 名字
- 整个系列中,可伦坡都让人以Columbo、Lieutenant(警督)或是Lieutenant Columbo 称呼他。可伦坡在“By Dawn's Early Light”这集中说只有他太太才能叫他全名。
- 但在数个案件中在他出示的警察证上显示他的全名为法兰克·可伦坡(Frank Columbo)。
- 同时不少国家版本的DVD 或电视台都有用过以印刷体写出Frank Columbo的警察证做为宣传。
- 国外的《琐事百科全书》(The Trivia Encyclopedia(英语:The Trivia Encyclopedia))的作者当年为了能保护自己的创作(作者认为若别人抄袭他的著作的话,会把错误资料也抄了),所以在书中故意错说可伦坡的全名是“Philip Columbo”,造成了不少影迷中的“Philip Columbo”误传。
- 两岸主角的官方翻译都是可伦坡。
- 香港的官方翻译则为哥伦布,但是常有人错写成高伦布。
- 职业
- 美国洛杉矶警察局(LAPD)的凶杀科刑警,阶级为警督。
- 从试播片开始到2003年为止,整整35年,主角可伦坡的警衔阶级都保持为Lieutenant。由于美国警察没有全国统一的警衔,单洛杉矶警察局而言,Lieutenant指的是警督。
- 值得一提的是,在日本Lieutenant本该译成警部补。但日语配音版称可伦坡警督为“科伦坡警部”,同时片名则被译成“刑事科伦坡”(日语:刑事コロンボ,刑事指的是美国的警监、日本的警部)。香港配音版则译为“哥伦布督察”
- 特征
- 见血头晕、不带枪、一头乱发、叼着雪茄、穿着一件棕色风衣、开着最喜欢的老爷车到案发现场。
- 在细节上拥有极为卓越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及超强记忆力。
- 擅长岔开话题,看似不修边幅,却很有礼貌。解决事件时,几乎都是与嫌疑犯1对1的质问。
- 标志的棕色风衣几乎不离身,他太太曾送他一件新风衣,但因为“不习惯”的关系还是换回来了。
- 曾几次试图戒烟但就是戒不了,只抽雪茄,但并无特定品牌。
- 早期只喝黑咖啡,但后来也开始加糖了。
- 怕高、怕坐飞机,钱包里总不放很多钱。
- 最喜欢吃辣酱汤Chili配苏打饼干。
- 会打保龄球和台球。
- 义眼
- 虽然彼得·福克的右眼在他3岁时因恶性肿瘤而被切除,但是剧中可伦坡的人物设定是否如此却一直无法得知。
- 直到1997年,第66集,25周年的纪念篇“A Trace of Murder”中, 主角可伦坡自己说道“Three eyes are better than one”暗示到自己只有一只眼睛。
- 宠物
- 当NBC提议为可伦坡添置一位固定部下时,作者为避免人物过于饱满,改成添置一只狗。
- 在第二季第一集,收养了一只在拘留所找到的巴吉度猎犬。
- 可伦坡曾试图给它取个名字,可就是想不出一个好名字来,最后可伦坡干脆不起名字,直接以"狗"(Dog)或"喂"叫唤它了。
- 虽然如此,这只巴吉度猎犬并不是每集都出场。
- 部下
- 可伦坡通常独自调查案件。但常有部下被派来支援他。69集中重复的“固定”部下也不是没有。
- 常见的3位分别是:认真的Kramer警长(Bruce Kirby 饰)、曾替可伦坡去射击场练习的Burke警长(Jerome Guardino 饰)、崇拜可伦坡的Wilson警长(鲍勃·迪西 饰)。
办案方式
- 可伦坡在破案过程中,时不时会说出一些虚无缥缈的话,其目的主要是分散嫌疑犯及其关系人的警戒心,来套出一些破绽。常说的都包括: "Just one more thing..."(还有件事)、 "One more question..."(还有个问题)、 " My wife..."(我太太)、"There's something that bothers me"(有件事一直困扰着我)。
- 可伦坡从不带枪,因为他说他从来不能打中目标。在“Forgotten Lady”这集中,他被查出已经违规10年没去射击场练习了。没有信心通过连射击测试的他甚至叫同事替他代考。
- 有时还会布局、比如用假证物让犯人上钩。(根据美国洛杉矶的法庭制度,他只需能把犯人送上法庭给陪审团决定。)
老爷车
可伦坡开的是法国产的1959年标致403敞篷车(附带了个无线电), 而不是洛杉矶警察局(LAPD)的警车办案。虽然他有蜗牛警示灯,但他从来没用过。事实上,1959年产的标致403一共只有504辆 ,而剧中更称是全美只有3辆的稀有车种。
最终篇
早在2007年,彼得·福克选中剧本Hear No Evil(后来改名为Columbo's Last Case),并同意把该剧本当成该系列的第70集,40周年纪念完结篇。虽然该剧本有个非常妙的逆转(twist)结局,然而之前一直播放可伦坡系列的ABC美国广播公司却认为80岁高龄的彼得·福克若担任主演会没有收视,因此并没有购买该集。为此,NBC环球重新推出了可伦坡的DVD集做为宣传,并希望该最终篇可以被其它国家的电视台买下。同年底,主角Peter Falk因为牙科手术而患上阿兹海默病,该计划因而暂停。
演员彼得·福克在2009年时已经记不得可伦坡这个角色 ,他于2011年6月23日去世,享年83岁至此该计划彻底告吹。
发行与播放资料
DVD发行
- 环球影业家庭娱乐从2004年开始在全球范围发行可伦坡的DVD集。ABC神秘之夜节目结束后播放的特别篇通常归类到第10季(2区/4区)。
- 而同在2区的法国/荷兰版从第6季开始为了加速发行,把2季并套发行,却最终分成了12季。
- 1区版为了区分NBC国家广播公司与ABC美国广播公司播放的集数,从第8季开始以The Mystery Movie Collection的方式按播放年度发行,收录的集数并不对应2区/4区。
- 个别非官方网站(如IMDb则分为13季、影迷站分为11/18季),然而并没有任何官方证据支持此观点。
- 为避免误导公众,本条目将使用最普遍的方式分成10季。
名称 | 集数 | DVD 发行日 | ||
---|---|---|---|---|
1区 | 2区 | 4区 | ||
第一季&试播片 The Complete First Season | 第1~9集 | 2004年9月7日 | 2004年9月13日 | 2004年12月3日 |
第二季 The Complete Second Season | 第10~17集 | 2005年3月8日 | 2005年7月18日 | 2005年7月13日 |
第三季 The Complete Third Season | 第18~25集 | 2005年8月9日 | 2005年11月14日 | 2006年7月20日 |
第四季 The Complete Fourth Season | 第26~31集 | 2006年3月14日 | 2006年9月18日 | 2006年9月19日 |
第五季 The Complete Fifth Season | 第32~37集 | 2006年6月27日 | 2007年2月12日 | 2007年 |
第六&七季The Complete Sixth & Seventh Seasons | 第38~45集 | 2006年11月21日 | 2007年4月30日 | 2007年5月2日 |
第八季 The Complete Eighth Season (2区) | 第46~49集 | N/A | 2008年3月31日 | N/A |
第九季 The Complete Ninth Season (2区/4区) | 第50~55集 | N/A | 2009年3月30日 | 2009年5月6日 |
第十季(特别篇)The Tenth Season – Volume 1 (2区/4区)The Tenth Season – Volume 2 (2区/4区) | 第56~63集 第64~69集 | N/A | 2009年6月15日 2009年7月27日 | 2009年7月28日 2009年11月10日 |
The Mystery Movie Collection 1989 (1区/4区) | 第46~50集 | 2007年4月24日 | N/A | 2008年6月4日 |
The Mystery Movie Collection 1990 | 第51~56集 | 2009年2月3日 | N/A | N/A |
The Mystery Movie Collection 1991–1993 | 第57~62集 | 2011年2月8日 | N/A | N/A |
The Mystery Movie Collection 1994–2003 | 第63~69集 | 2012年1月10日 | N/A | N/A |
完全版 Columbo: The Complete Series | 69集 | 2012年10月16日 | 2009年10月19日 | N/A |
Columbo Season 6 and 7 | ? | N/A | 2007年3月27日 | N/A |
Columbo Season 8 and 9 | ? | N/A | 2007年7月24日 | N/A |
Columbo Season 10 and 11 | ? | N/A | 2007年8月23日 | N/A |
Columbo season 12 | ? | N/A | 2009年12月4日 | N/A |
蓝光发行
为纪念于2011年6月23日去世的彼得·福克,没能发行完全套DVD的日本,于2011年12月2日成为了首个发行《神探可伦坡蓝光完全版》的国家(日语:刑事コロンボ コンプリート ブルーレイBOX)。德国则于2013年6月28日发售“By Dawn's Early Light”这集的蓝光版。
奖项与提名
从1971年至2005年,本片获得多次奖项与提名,其中更是包括获得了13个艾美奖, 3个金球奖, 2个TP de Oro奖(英语:TP de Oro),和2个爱伦·坡奖 。
黄金时段艾美奖 | |||
年份 | 类别 | 被提名者 | 结果 |
---|---|---|---|
1971 | Outstanding Single Performance by an Actress in a Leading Role | Lee Grant "Ransom for a Dead Man" | 提名 |
1972 | Outstanding Writing Achievement in Drama | Jackson Gillis "Suitable for Framing" | 提名 |
Outstanding Writing Achievement in Drama | Steven Bochco "Murder by the Book" | 提名 | |
Outstanding Series - Drama | Richard Levinson, William Link, Everett Chambers | 提名 | |
Outstanding New Series | Richard Levinson, William Link, Everett Chambers | 提名 | |
Outstanding Directorial Achievement in Drama - A Single Program of a Series with Continuing Characters and/or Theme | Edward M. Abroms "Short Fuse" | 提名 | |
Outstanding Achievement in Music Composition - a Series or a Single Program of a Series | Billy Goldenberg "Lady in Waiting" | 提名 | |
Outstanding Continued Performance by an Actor in a Leading Role in a Dramatic Series | 彼得·福克 | 获奖 | |
Outstanding Writing Achievement in Drama | Richard Levinson, William Link "Death Lends a Hand" | 获奖 | |
Outstanding Achievement in Film Editing Entertainment Programming - a Series or a Single Program of a Series | Edward M. Abroms "Death Lends a Hand" | 获奖 | |
Outstanding Achievement in Cinematography Entertainment Programming - a Series or a Single Program of a Series | Lloyd Ahern "Blueprint for Murder" | 获奖 | |
1973 | Outstanding Writing Achievement in Drama | Steven Bochco "Étude in Black" | 提名 |
Outstanding Drama Series | Dean Hargrove | 提名 | |
Outstanding Directorial Achievement in Drama - A Single Program of a Series with Continuing Characters and/or Theme | Edward M. Abroms "The Most Dangerous Match" | 提名 | |
Outstanding Continued Performance by an Actor in a Leading Role | 彼得·福克 | 提名 | |
Outstanding Achievement in Costume Design | Grady Hunt "Dagger of the Mind" | 提名 | |
1974 | Best Lead Actor in a Limited Series | 彼得·福克 | 提名 |
Outstanding Limited Series | Dean Hargrove, Roland Kibbee, Douglas Benton, Robert F. O'Neill, Edward K. Dodds | 获奖 | |
Best Cinematography Entertainment Programming - a Series or a Single Program of a Series | Harry L. Wolf "Any Old Port in a Storm" | 获奖 | |
1975 | Outstanding Limited Series | Dean Hargrove, Roland Kibbee, Douglas Benton, Everett Chambers, Edward K. Dodds | 提名 |
Outstanding Individual Achievement in Art Direction or Scenic Design - a Single Episode of a Comedy, Drama or Limited Series | Michael Baugh, Jerry Adams "Playback" | 提名 | |
Outstanding Lead Actor in a Limited Series | 彼得·福克 | 获奖 | |
Outstanding Single Performance by a Supporting Actor in a Comedy or Drama Series]] | Patrick McGoohan "By Dawn's Early Light" | 获奖 | |
Outstanding Achievement in Cinematography Entertainment Programming a Series | Richard C. Glouner "Playback" | 获奖 | |
1976 | Outstanding Drama Series | Everett Chambers | 提名 |
Outstanding Lead Actor in a Drama Series | 彼得·福克 | 获奖 | |
1977 | Outstanding Drama Series | Everett Chambers | 提名 |
Outstanding Lead Actor in a Drama Series | 彼得·福克 | 提名 | |
1978 | Outstanding Achievement in Music Composition a Series | Patrick Williams "Try and Catch Me" | 提名 |
Outstanding Lead Actor in a Drama Series | 彼得·福克 | 提名 | |
Outstanding Drama Series | Richard Alan Simmons | 提名 | |
Outstanding Film Editing in a Drama Series | Robert Watts "How to Dial a Murder" | 提名 | |
1989 | Outstanding Achievement in Music Composition a Series | Patrick Williams "Murder, Smoke and Shadows" | 提名 |
1990 | 剧情类剧集最佳客串男演员 | Patrick McGoohan "Agenda Murder" | 获奖 |
Outstanding Lead Actor in a Drama Series | 彼得·福克 | 获奖 | |
1991 | 剧情类剧集最佳客串男演员 | Dabney Coleman "Columbo and the Murder of a Rock Star" | 提名 |
Outstanding Lead Actor in a Drama Series | 彼得·福克 | 提名 | |
1994 | 剧情类剧集最佳客串女演员 | 费·唐娜薇 "It's All in the Game" | 获奖 |
Outstanding Lead Actor in a Drama Series | 彼得·福克 | 提名 |
爱伦·坡奖 | |||
年份 | 类别 | 被提名者 | 结果 |
---|---|---|---|
1972 | 最佳电视剧集 | Steven Bochco "Murder by the Book" | 提名 |
1974 | 最佳电视剧集 | Jackson Gillis "Requiem a Falling Star" | 提名 |
1979 | 最佳电视剧集 | Robert Van Scoyk "Murder Under Glass" | 获奖 |
爱伦坡特别奖 | Richard Levinson, William Link “神探可伦坡”和“艾勒里昆恩”电视剧 | 获奖 |
金球奖 | |||
年份 | 类别 | 被提名者 | 结果 |
---|---|---|---|
1972 | BEST TELEVISION SHOW, DRAMA | William Link | 获奖 |
剧情类最佳男演员 | 彼得·福克 | 提名 | |
1973 | 最佳戏剧类影集 | 获奖 | |
剧情类最佳男演员 | 彼得·福克 | 获奖 | |
1974 | 最佳戏剧类影集 | 提名 | |
剧情类最佳男演员 | 彼得·福克 | 提名 | |
1975 | 最佳戏剧类影集 | 提名 | |
剧情类最佳男演员 | 彼得·福克 | 提名 | |
1976 | 剧情类最佳男演员 | 彼得·福克 | 提名 |
1978 | 最佳戏剧类影集 | 提名 | |
剧情类最佳男演员 | 彼得·福克 | 提名 | |
1991 | 剧情类最佳男演员 | 彼得·福克 | 提名 |
1992 | 连续短剧与电视电影最佳男主角 | 彼得·福克 | 提名 |
1994 | 最佳连续短剧或电视电影 | "It's All in the Game" | 提名 |
连续短剧与电视电影最佳男演员 | 彼得·福克 "It's All in the Game" | 提名 | |
连续短剧与电视电影最佳男演员 | 费·唐娜薇 "It's All in the Game" | 提名 |
TP de Oro奖 | |||
年份 | 类别 | 被提名者 | 结果 |
---|---|---|---|
1975 | 最佳外国男演员 | 彼得·福克 | 获奖 |
1978 | 最佳外国男演员 | 彼得·福克 | 获奖 |
衍生作品
小说
MCA于1972年出版了一系列由Alfred Lawrence, Henry Clement 以及Lee Hays等人创作的小说,其中一些改编自可伦坡的电视电影。另外也有直接改编自原电视电影的小说版。
此外从1994至1999年,William Harrington也写了数本可伦坡的小说。
原作者之一的William Link曾在2010年出版了一本可伦坡的短篇故事集《The Columbo Collection》,并在2012年出版了一篇短篇《Death Leaves a Bookmark》。
此外,日本方面则全部出版了以上小说的日译版。
台湾的“世行出版社”则在1982年(民国71年)期间出版了几本神探可伦坡系列小说,并无再版。其中包括: 构想的死角、消失的证据、雨夜谋杀案等。
可伦坡夫人
当NBC神秘之夜节目在1977年结束后,电视台希望借可伦坡的名气再赚一笔的衍生作品。因此在1979~1980年间播放了13集由Kate Mulgrew主演的《Mrs. Columbo》(可伦坡夫人)电视剧。本剧虽然也试图走可伦坡的倒叙推理模式,但是风格却不同;几乎所有可伦坡迷和原作者都拒绝承认这位夫人。
为提高收视率,播出期间曾多次传出彼得·福克会出演的谣言。虽然可伦坡从未在本剧中出现,但却被重复暗指。包括每集片头曲中出现的狗,吸剩的雪茄,老爷车。以及剧中提及女主角的丈夫是LAPD的警督。
后来剧组更是一度把片名从《Mrs. Columbo》(可伦坡夫人)更换为《Kate Columbo》 (凯特科伦坡)再更换为《Kate the Detective》(凯特侦探), 最后改成《Kate Loves a Mystery》(喜欢谜团的凯特);倒叙推理模式变成whodunit模式,女主人公甚至也被安排与丈夫离婚,因而改名成毫无关联的"Kate Callahan",以撇清与本剧的关系。
《可伦坡夫人》也曾在台湾台视播出,个别剧集以特别收录的形式收录于《神探可伦坡》的DVD中。
其他
荒木飞吕彦的JOJO的奇妙冒险,第三部的主角-空条承太郎,在奈亚婆面前表示自己很喜欢神探可伦坡,而在旅馆的访客登记簿里写下空条Q太郎,因此拆穿奈亚婆是假扮的旅馆主人,实为DIO的替身使者。
本片每集成独立篇,一大特点是每集中客串演出犯人角色的全为名演员与名人。另一特点是剧情采用固定的倒叙推理形式:先描述犯人作案的情形,而后描写可伦坡从与嫌疑犯的交谈及证据中确定其嫌疑,逼得犯人不得不自白。犯人原以为天衣无缝的杀人计划,都逃不过他的锐眼。他的一句名言是:“世上没有完美犯罪。”本片特别之处就是使用较少见的倒叙推理形态,着重如何抓住犯人,而不是常见的查证谁是凶手,犯罪手法或动机。这种剧情铺陈手法、以及人物设定,日后为三谷幸喜所编剧的日剧《古畑任三郎》系列所师法。
获得奖项
- 第24届艾美奖
获奖:Outstanding Continued Performance by an Actor in a Leading Role in a Dramatic Series / Outstanding Writing Achievement in Drama / Outstanding Achievement in Cinematography for Entertainment Programming - For a Series or a Single Program of a Series
提名:Outstanding Directorial Achievement in Drama - A Single Program of a Series with Continuing Characters and/or Theme - 第26届艾美奖
获奖:Best Cinematography for Entertainment Programming - For a Series or a Single Program of a Series
提名:Best Lead Actor in a Limited Series - 第30届艾美奖
提名:Outstanding Achievement in Music Composition for a Series (Dramatic Underscore) / Outstanding Film Editing in a Drama Series / 最佳剧情剧集 / 剧情剧集最佳男主角 - 第31届金球奖
提名:Best TV Actor - Drama / Best TV Show - Drama - 第33届金球奖
提名:Best Actor in a Television Series - Drama / 最佳剧情类剧集 - 第32届金球奖
提名:Best TV Actor - Drama / Best TV Show - Drama - 第48届金球奖
提名:剧情类剧集最佳男主角 - 第27届艾美奖
获奖:Outstanding Lead Actor in a Limited Series / Outstanding Single Performance by a Supporting Actor in a Comedy or Drama Series / Outstanding Achievement in Cinematography for Entertainment Programming for a Series
提名:Outstanding Individual Achievement in Art Direction or Scenic Design - For a Single Episode of a Comedy, Drama or Limited Series - 第28届艾美奖
获奖:剧情剧集最佳男主角 - 第25届艾美奖
提名:Outstanding Continued Performance by an Actor in a Leading Role (Drama Series - Continuing) / Outstanding Directorial Achievement in Drama - A Single Program of a Series with Continuing Characters and/or Theme / Outstanding Writing Achievement in Drama - 第29届艾美奖
提名:最佳剧情剧集 / 剧情剧集最佳男主角 - 第43届艾美奖
提名:剧情剧集最佳男主角 / 剧情剧集最佳客串男演员 - 第46届艾美奖
获奖:剧情剧集最佳客串女演员
提名:剧情剧集最佳男主角 - 第35届金球奖
提名:Best Actor in a Television Series - Drama / 最佳剧情类剧集 - 第29届金球奖
提名:Best TV Actor - Drama - 第30届金球奖
获奖:Best TV Actor - Drama / Best TV Show - Drama - 第23届艾美奖
提名:Outstanding Single Performance by an Actress in a Leading Role - 第51届金球奖
提名: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or in a Miniseries or Motion Picture Made for Television / 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ress in a Miniseries or Motion Picture Made for Television / Best Miniseries or Motion Picture Made for Television - 第42届艾美奖
获奖:剧情剧集最佳男主角 / 剧情剧集最佳客串男演员 - 第41届艾美奖
提名:Outstanding Achievement in Music Composition for a Series (Dramatic Underscore)
简评
不仅仅是各种变焦广角,其实是Falk的演绎将整个剧集电影化。这也是70年代美国电视/电影让人非常震惊的一点,制作团队对各种艺术的了解程度完全融入了高度类型化的连续剧里,除开各种提及和致敬(雷诺阿、德加、希区柯克、安东尼奥尼),本剧最成功的一点是Falk让充满政治焦虑(即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作为谋杀犯)和琐碎癖性(驼背、斗鸡眼)的“时代精神”肉体完美乳化了经典钱德勒/马洛式高智商和冷酷硬汉躯壳,创造出了极为复杂的男主角,延展了电视剧人物在纵向层面的可能性。其后出现的爆款电视剧如黑道家族和绝命毒师等多多少少都是遵循了这样一方面的拓展规律,在经典传统上得到突破。
少有的主角不是那种超级帅超级优秀超级忧郁别人都是傻逼只有他最聪明的电视。类似的剧有Monk但是个人更喜欢Columbo,他小眼神里闪烁的星星点点,啰嗦又一副老实人的模样,小市民贪便宜却兢兢业业,面对道德败坏的人会少有的正经起来~剧中好多演员真是有气质又美,养眼且案子不错,推荐这部还有murder she wrote
全剧共69集,长篇95分钟、短篇73分钟,前45集由NBC制作,89年开始由ABC接手,其中62集都是可伦坡在开始就拿到剧本,对着凶手穷追猛打,最后凶手遭不住求饶,另有7集采取特殊叙事手法,在后期逆转翻盘,告诉观众眼见也未必为实,令人印象深刻。后被日剧《古畑任三郎》多处借鉴。
大概只有做贼心虚的人才会这么耐心地回答科伦坡一遍又一遍问题。古畑任三郎算小菜的话 ,科伦坡才是正餐。前者还是小格局,后者故事里的凶手个个高智商,抛尸上天下地,弄个假绑架案,交赎金的假动作还要会开飞机。( 当时女人穿衣服还是色彩缤纷的,大红上衣配紫色宽裤,白底雪青色条纹衫配雪青色长裤……)
这警探就像冤魂一样缠着你,你强我就装傻、扮猪吃老虎,你弱我就步步紧逼,感觉这是一部心理剧。找一个女演员来配合你,的确是个糟糕的决定,不在乎你会马上跑来看你?精神病医生、律师啊都不露马脚,怎么办?弄一场戏(圈套)让他钻,一个个符合凶手不同性格的圈套。杀人案让人难受,破案过程还有点无聊,男主还不讨喜,我看不下去了。
对白精彩,非常好看。可能这部片子主打“高智商犯罪”吧,犯人多是政客、律师、医生等等社会精英名流,精于算计,规划缜密,而且其中很多人精通人的行为心理。然而他们自作聪明,总是试图影响警察的思路、办案方向,甚至设置圈套引导警察的行动。问题恰恰在于,重要的完全不是他们在引导警察的过程中说了什么、表演了哪些内容,而在于他们要引导警察的行动,这个形式,这个必须如此的必要性,透露了更多的真相。“为什么不在一边安安静静等待,为什么必须要告诉警察该怎么或者该朝哪里办案呢?”恰恰是掩盖的动作完成了彰显。
创新的谜底先行+钓鱼执法模式,刨根问底“死皮赖脸”型侦探,加上古典的推理,自成一派。不过我本人是不喜欢钓鱼执法这种桥段的,当推理剧看不够本格,当刑侦剧看不够科学。而且钓鱼执法+把谜底放在最后很容易给观众“怎么凶手突然就自爆了”的不爽感,科伦坡选择了先揭露凶手和手法,其实很好地补足了这一点
《古畑任三郎》的模仿对象,无论是独特的“事先张扬杀人案”结构,还是演员弓背、歪脑、手指支头的演绎方式,甚至配乐的旋律走向,都如出一辙,且本剧大胆启用路人相的男主,不厌其烦的询问和从容细致的破案精神别具魅力,屡屡提及的家族群是否存在到最后几乎成为本剧最大的一个梗;虽是攻心为上,以大胆推理抽丝剥茧,但提前得知答案的观众在倒推的过程中仍能发现一些之前易忽视的细节,推理的技巧仍是偏于古典式的,细节的咬合优雅精准,剧本稳扎。
2022年看这部1971的剧,五十多年了,虽然破案没有惊喜了,节奏什么的还是喜爱的,整体观感还是很好的。之前看的新版福尔摩斯,犯罪心理等一些新的都是有种自己脑子跟不上他们嘴的感觉,节奏太快了,还是jeremy brett版福尔摩斯和这部剧这样稍微慢一点节奏的,观感好些。之前也看了古畑任三郎那部类似作品,看了几集没看下去,不喜欢那部的古畑任三郎侦探,看着有点游刃有余,以至于有点啰嗦和装逼绅士的感觉,科伦坡感觉就是那种智慧敏锐对疑犯穷追不舍追求真相的警探。
1-1有一处很有趣的伏线引出的推理,还伴随着逆转。1-2眼镜片的镜头很厉害,有一处意想不到的伏线。1-4有一个不错的定罪梗。1-7有两处凶手都逆转思维般的行动,现在看都是经典套路,但是阵仗很大。总体来说对本剧是比较失望的,没有哪一集是能吸引我一口气看完的,也没见过哪个影视剧里有能让我这么讨厌的侦探:眼神、举止、行动,没被哪个凶手杀了真是命好。但本剧也是成功的,至少在 倒叙推理 大多无聊上这点做的很成功。
古畑喜欢依据线索复述整个作案过程,每集几乎都少不了推理,还经常告诉犯人是从何时开始怀疑他的,非常照顾观众。可伦坡的部分剧集甚至跳过推理,也不向观众展示是否掌握了足够充分的线索,更多是根据犯人心理上的弱点突破他们的防线。二者侧重点不同,观赏乐趣也不尽相同。古畑有丰富的人设和不俗的配乐,整体上略胜一筹
,这种倒装式的推理形式其实很有黑色电影的味道,只是黑色电影中酷帅十足的硬汉侦探被邋遢猥琐的中年大叔可伦坡代替了,他虽然其貌不扬但是破案方面可比那些硬汉侦探们要神奇的多,似乎只要凭借他的嗅觉就可以闻出哪个是真正的凶手,这点可以说是对硬汉侦探们无情而又戏谑的嘲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