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日记(1957)
UP:2022-10-20《护士日记》是江南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剧情片,由陶金执导,王丹凤、汤化达主演,于1957年上映。
护士日记简介
简素华(王丹凤 饰)和实习医生沈浩如(李纬 饰)是一对恋人,沈希望早日与小简结婚,留在大城市生活。而简素华却甘愿服从组织分配,支援祖国边疆建设。来到边疆的第一天晚上,她在简朴的宿舍里写下了走向新生活的日记。然而理想与现实是有差距的,工地医务站站长莫家彬(傅伯棠 饰)和护士顾惠英(蒋天流 饰)只顾恋爱而忽视了工作,工人们意见很大,而简素华的到来又令莫家彬对其大献殷勤,引起了顾惠英的误会。小简忍着内心的痛苦与不快,积极努力的工作,她的工作热情赢得了广大工人的称赞,也引起工区主任高昌平(汤化达 饰)的好感。沈浩如突然来到工地,要接简素华回上海结婚,其结果俩人不欢而散。规模宏大的工厂落成后,高昌平将率领队伍奔赴新的建设工地,临行前,他向简素华发出了邀请......
相关影片推荐
- 陶金 Jin Tao导演
- 王丹凤 Danfeng Wang饰 简素华
- 汤化达 Huada Tang饰 高昌平
- 李纬 Wei Li饰 沈浩如
- 黄宛苏 Wansu Huang饰 唐小芳
- 蒋天流 Tianliu Jiang饰 顾惠英
简评
有意思,有女性第一人称叙述,写日记和内心独白,敢爱也有明确的事业主见。和《女儿楼》比起来,少的是情欲,结果学者就为这挑战禁欲主流的情欲兴奋不已,这才是女权。上海女人本来可以呆上海结婚过日子,偏要舍弃儿女情长来和工人吃苦搞建设,这才是真女权好嘛!那个小胖女生可爱,一口一个减肥,吵起架来那个溜!开头两女生的床头抱抱真的可以原地结婚了哈哈。上海的小日子怎么这么高级,还溜冰、饭店约会、高档洋楼。自私的和奉献的价值观冲突很明显啊,人性的和革命的叙述线从来没有停止冲突。结尾革命式的爱情,志同道合才能走到一起嘛,还有个同志式的握手。对了,莫站长和护士还有接吻的一秒戏呢,女主也没大惊小怪哎。17年银幕第一吻?小燕子原来这电影来的
评价这类影片不该用通行的所谓“揭露人性、暴露黑暗、展现个性”等标准来看,我认为更该使用“真实纪录时代”这一标准来衡量。建国后,人民奋发向上,新中国大搞建设,多数人不计名利,都坚持要去最艰苦的地方,觉得那才是最光荣的事情,这部电影就是那个时期人们心态的写照。王丹凤大美女,演这部戏时已经30多岁了,一点不违和,她的圆脸也符合那个时期人们的审美,李纬先生怎么在演了《小城之春》十年后又演了这么一个比较暧昧黏黏糊糊的角色,是脸型像这种人吗?总体来说人物关系设计还是有趣的,医疗站站长有点胖了,虽然胖一点讨喜,但这种胖让人出戏,在那种艰苦的条件下,不大可能有这样的胖子。在工地的那几个镜头很棒,尤其是把摄影机搬到那么高的地方拍摄俯拍镜头,这种视角难得。这部电影是较好的完成了宣传任务的,虽然我不喜欢结尾。
风靡全国的童谣《小燕子》就出自这部电影,对我的观感而言,或许这就是本片唯一的亮点了。之前也看过不少国产老电影,也不乏充满说教和理想主义的角色,也有很多一样讴歌自我奉献建设新中国新社会的剧情,但从来没有一部像本片这样让我看得这么难受,关键在于人物塑造的过于扁平化了,所以显得异常的虚假,尤其是女主的感情转变,更像是为剧情和主题服务,而看不到一点正常的人性存在。全片最丰满的角色反而是那个胖胖的医疗站长,至少他像个现实中的人物。在那个人人都充满理想主义和激情的年代,当今的正常人反而不正常了。
十七年建设影片,只要融入真情实感社会主义建设片也可以很好看,不设置每个人物都光伟正,工地医生的性格缺点承担喜剧性,传承传统喜剧表演方式,每个笑料都抖得恰到好处。民国明星们十年后风采依旧,李纬抱王丹凤的样子和他的神情还能看到城墙边的眉头。蒋天流依旧刁蛮又热心,人物前半部分的特点都铺垫的极细致,没有小角色,注重绿叶衬红花。镜头吸收好莱坞摄影风格,营造恐怖气氛的镜头从窗户内拉出,音乐王云阶好几处引导画面氛围和演员表演配合到位,几乎一秒内换气氛,老一辈作曲家的功底深厚。内含《小燕子》。
小简同志乃一位革命青春少女可能未来将要提拔的小护士,而且我相信那个时候人的真善美都不是装的也不是演戏的需要而演的,本来骨子里也都存在着。意识形态大可不必太在意,毕竟每个时代的人能去思考和想要去思考的内容都不一样,但每个人对待生活和感情都有他们坚定的原则和立场,这很可贵。距离电影拍摄过去了六十多年,我们已经缺失了太多以至于讶异于他们的精神领域为何能如此丰满,匮乏的物质世界怎能涌动出如此多的热情?人物表演鲜活生动,剧情发展也不拖沓,一些摄影画面充满质感,爱情也足够含蓄和浪漫。
没有预期的好看。王丹凤风姿绰约风采照人自没话讲,可她与蒋天流黄宛苏相对于护士新人的角色设定年龄偏大太多,特别是蒋天流还梳了两个抓鬏装嫩;莫站长的初始觉悟和道德水平被拉的太低,加上演员本身的反派面相和表演风格,使得最后的幸福结局没有什么说服力;反过来,居于绝对正位的工区主任,又让汤化达演得过于严肃正经总在说教,缺乏吸引女主爱情转向的男性魅力(当然可能演员自身也达不到)。距离观众认同和期待这段事业姻缘的落差太大,即便小女孩和小燕子的辅助推动,好像也成效不大……
王丹凤太美了,五官之标致堪比原节子,超脱于时代的美貌,既非小家碧玉也无俗媚之气,端正大气,称为国色天香毫不为过,这样的面孔在什么样的镜头中都熠熠生辉。本片的摄影也颇值得称道,黑白影像极具美感,那种近似于日本生活电影的朴质纯净与含蓄深情在解放后电影中尤为少见,非常舒服。好几次戏拍得特别好笑,窗口告白那个调度太有意思了!唯一的遗憾应该就是意识形态的大前提太晃眼。
仅凭着王丹凤一双含情脉脉的泪眼,似乎主旋律叙事里各样政治征召的暴力性就被蒙上了一层柔光滤镜。应当说,陶金在剧情上如是包装是聪明的,这片子里出轨的渣男一号实际上直接作用于小简的人生选择,并以此不断强化角色离开爱情、投身国家的正当性,而影片告诉我们,真正的爱情只在不断为祖国献身的路上才得以成全。这依然是通过叙事策略在制造着精致的、隐蔽的国家询唤,儿女私情先是被官方意志所规范、所生成,继而主体才能在此限定条件下找到被归置的处所。这一套意识形态工具从一开始使用时,便指向了必至的“浪漫”结局。
同样是“上海姑娘”的故事,更喜欢这部。在“十七年”城市-乡村二元对立的空间结构下,文本和空间设置都在体系内进行,舒适的私人公寓和荒凉的工地形成明显的空间对比,一切私人空间都被指涉为险恶的感性存在,唯有集体的生产空间是合法的。更甚的是,当工区主任将一片荒地指涉为工厂时,他们的把戏昭然若揭——权力永远在使用“未来时”的语态。但,镜头是活的,人物是活的,不仅王丹凤的灵动把一切都带活了,黑白色调下的空间构图居然呈现出一种安东尼奥尼式的质感,但当然不一样,与安东尼奥尼压倒性的“物象河流”不同,整个空间生机的焕发完全是经由物与人的奇妙融合。按理说,这种感性美学和理性规训的交合应很符合社会主义语境了,结果影片还是因上海姑娘的“原罪”被批判了——她在影片中竟然换了四十套衣服!这种感性膨胀在他们看来,罪不可恕
[电影资料馆学术放映](1)撇开革命情怀不说,我们的女主角作为职场新鲜人,遇到平庸无能且心怀不轨的上司,懒惰好妒处处给小鞋的老员工,想要一显身手却弄笑话,放到当下也还是让人感同身受;(2)这是部五十年代的电影,很多镜头几乎可以用“轻佻”来形容,甚至很有老好莱坞的味道,不仅是新中国第一个吻戏如此,且看镜头从女学生的上身缓缓移动到腿部,身子一勾探到下铺,多么简单又精确!(3)王丹凤真正是明眸善睐笑靥如花,究竟是黑白镜头能够起滤镜作用,抑或那个年代的电影明星就是这么端庄大气又明艳动人;(4)情感生活与事业追求的融合,很意识形态,但也不让人讨厌。
又一个“上海姑娘”的故事,一个流动的施工队,在荒漠上、草野里、风沙中,建立起了一座座高楼,开发完了土地,就“随风转”到新的地方去了,印象最深的是小简刚到工地,在空旷的平地上“认知测绘”出一幅幅开发后的景观。在这个女性视角的故事中,两个男性恋人正好扮演了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两种德行的较量,对力比多的受阻/完成的叙事,使电影在道德建设(“新人”召唤)和欲望实现(婚姻幸福)之间建立了平行对位关系。
年过三巡的小燕子在那个工农兵群像的年代依然可以碾压一切,不过即便如此也和她刚出道时的颜值无法相提并论了。倒是可怜了李纬,感觉从建国后就再也没演过什么正派角色了。而真正值得研究的恐怕是从太太万岁到夫妇之间再到护士日记的蒋天流,她的角色轨迹实在太有时代烙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