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神狗人(2007)

UP:2022-10-16

《流浪神狗人》(英语:God Man Dog)是一部2008年的台湾电影,由新锐女导演陈芯宜编导,高捷、苏慧伦、张翰、张洋洋等人主演。剧情表现方式采用类似《冲击效应》的铺陈,以幽默的口吻叙述出台湾社会的盲点及无奈。

流浪神狗人

评分:6.9 导演:陈芯宜 编剧:陈芯宜 / 楼一安
主演:高捷 / 张洋洋 / 苏慧伦 / 张翰 / 黄健玮
类型:剧情
片长:119分钟地区:中国台湾
语言:汉语普通话
影片别名:God Man Dog
上映:2007-10-05
IMDb:tt0944214

角色

  • 高捷饰演牛角
  • 苏慧伦饰演青青
  • 张翰饰演阿雄
  • 张洋洋饰演阿仙
  • 杜晓寒饰演Savi

制作

《流浪神狗人》由威像电影制作,陈芯宜编导,为新闻局辅导金电影,制片成本约1200万新台币。自2006年9月5日开拍,于2006年10月28日杀青,随后进入后制阶段。后制阶段进驻中影技术中心进行剪辑工作,延宕至2007年4月才宣告剪辑完成。之后进行音效后制工作,于同年2007年7月4日正式宣告完成。

反应

参展

《流浪神狗人》好评不断,参加多项影展。2007年首先参加第26届温哥华影展,随后入围釜山影展“新潮流”单元,最后败给中国大陆电影《轨道》。也参加本土金马国际影展,随后,入围了瑞士佛瑞堡影展正式竞赛单元。

2008年,《流浪神狗人》入围第58届柏林影展青年论坛单元,获得当地媒体盛赞。首先德国当地《日日新闻报》以大篇幅报导电影,之后同样也获得德国《每日镜报》大篇幅报导,随后获得柏林影展会外奖《每日镜报》最佳影片奖,导演陈芯宜同时获得3000欧元奖金。《流浪神狗人》也获得法国女性影展等二十多个影展邀约,德、美、巴西等国的片商也纷纷表示兴趣。

奖项

入围

  • 金马奖
    • 最佳编剧-陈芯宜、楼一安
    • 最佳剪接-陈芯宜
    • 最佳美术设计-黄美清
  • 2008年亚洲电影大奖
    • 最佳男主角-高捷

《流浪神狗人》自推出以来佳评如潮,并且陆续参加金马国际影展、釜山影展、2008年柏林影展青年论坛单元,获得第44届金马奖最佳编剧、最佳剪接、最佳美术三项大奖提名。
《流浪神狗人》2008年3月28日于台湾上映。

简评

其实放在《恐怖分子》后面放映还真的能感觉到两片之间存在某种相似性(多线交织+婚姻危机),好像过去十几年台湾人的精神世界并没有特别大的变化。导演想探讨的台湾社会问题很多,最基础的如中产阶级空虚的婚姻生活,逐渐升级到原住民努力适应城市却又最先被抛弃以及流浪儿生存问题,甚至触手伸至宗教神佛层面,企图剖析人对神佛的功利性拜谒以及外来神明僭入本土侵吞传统宗教地盘。但导演的控制力显然不足以应付与铺展如此宏大的社会画卷,电影沦为了小情小调的台湾文艺疗愈系小品。(张震的老哥张翰也挺帅,像黄觉加张孝全;还没看过《一一》但张洋洋真灵)

有着相对前沿的立意。陈芯宜因为纪录片导演的出身,在剧本写作的过程中着实慢热,但更擅描画人,甚至不惜增加许多“废戏”让角色形象真实地鲜活起来。通过基础的设立,她希望实现不同阶级之间对相同事物的检视,并以此完成神性与人性的共融。没有刻意精密的铺排,但文本依然有着丰富的读解空间,在地性是更弥足珍贵的原生力量。人们思考宗教,却引起了神与狗的哂笑。故事完成了,但故事里的一切都处在“未完成”的状态里,没有结局。

上来就出戏到大佛普拉斯,其实相比的话这部并没有分数那么大的差距,也有黑色幽默而且关于台湾多种宗教信仰的探讨要更深,感觉就是那拨创作者没赶上好时候。多线索的人物最后被车祸汇聚到一起并没有落入俗套,女导演有许多缜密的细节设计其中,正如片名让流浪的神狗人包括对应的情感进入到一种轮回中,其在现代社会不同位置附属价值的改变。演员也都很出彩,高捷的假肢,长大的洋洋,张震的哥哥,原住民,最让人意外的是苏慧伦居然都没有提名金马,虽然当年有色戒,但女主给了陈冲(意)女配是范冰冰(心中有鬼)?日本音乐家坂本弘道的配乐有种福音的灵异感很有特色。资料馆导演映后见面场。

像是先行版大佛plus。我偏爱的台味可以说是奇特的宗教观加移民社会加地方语言的产物,这些东西也将是台湾本土电影永恒的主题。但本片很多地方处理得不够好:狗的意象太刻意且没什么作用;中产阶级这条线既平庸又聒噪,强行与另两条线产生关联很突兀。展现社会议题不代表要包罗万象。高捷演得很棒,他和洋洋萍水相逢的亲情与不经意间的真情流露让人动容。

【中国电影资料馆展映】五条线索叙事,阶级贫富、佛教/基督教、少数民族、残障人士、传统文化等社会元素都有涉猎,似乎野心蛮大。但处理得较为混乱。堆砌流浪神/狗/人的符号,以车祸汇集所有线索,剧作上显得很是刻意。从庶民角度看,《大佛》无疑优秀太多。.张翰/苏慧伦的CP看上去有戴立忍/桂纶镁的既视感

節奏還行,氣氛也行,敘事雖然不知道他講啥,但是感覺不爛,但是他也成為了我的反面教材,就是置景這種東西的假,每一個畫面都是導演精心策劃讓觀眾看的這一套理論,兩個女生在一起聊豐胸,後面的背景就一定要有一個性感女人的大廣告牌,就是一切都是安排好的,不喜歡這套理論,土,假,讓電影變得假,不喜歡。同時也是個成人電影,很無聊。

總而言之就是三組身分背景截然不同的人,偏離既定軌道的故事。導演說,神或者狗,被丟棄都是因為人。線索很長,有的故事我覺得拉得太開(比如莎薇和朋友的故事)。2000以後那幾年,台灣正流行樂透,會買神明供奉在家裡,如果沒有中,就會把神明斷手斷腳丟到海邊。只有一隻腳的牛角,就會把他們撿起修補好,再賣了補貼生計。必勇醉酒之後跑上山,遇到一組逃跑外勞(要看一些台灣外勞制度的資料),印尼外勞們以為必勇是獨自跑出來的菲律賓人(恰好還信天主)。被抓到派出所之後,必勇才被認出是在地的原住民。佩服這一段巧思,不同脈絡之下的兩個弱勢族群,透露出台灣社會文明和睦背後的偽善。台北橋附近的市集,必勇和阿仙賣中獎獎品的地方,聚集了一些對生活沒有辦法的人。場景真實,故事魔幻,也充滿關懷,怪不得後來導演拍了紀錄片。

多线叙事。不同阶层、民族的人面对相似的困难,最终达成了形式上的相遇,但终究还是各不相干。无从救赎,无以寄托,“在家”的流浪者跟流浪的“信徒”构成的错位映照,对准的是后现代人类的共同命运。台湾很神奇,讲故事讲得人“不敢认真”——就好像这一部里对于“神”的探讨,你又觉得导演很严肃,又觉得一切严肃都像是噱头。嗯,是生出这种感觉时,觉得那大概就是所谓文化差异吧。

20110914 ky 台湾的文艺片,多线交错叙事,另一种方式的沉闷。趋利避害是人类的本能,关于痛苦,不同人有不同的逃避方法,酒精麻醉、求助宗教、对话心灵,甚至直面死亡,都不过是想要脱离痛苦之海而已。高捷不愧是老演员,十分出色。面对痛苦,你是否曾细细咀嚼;品尝之后,我们又该如何摆脱呢?

获得奖项

  • 第10届台北电影节
    第10届台北电影节
    提名:Festival Prize —— Grand Prize
  • 第12届釜山国际电影节
    第12届釜山国际电影节
    提名:新浪潮奖
  • 第44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44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提名:最佳原著剧本 / 最佳美术设计 / 最佳剪辑
  • 第2届亚洲电影大奖
    第2届亚洲电影大奖
    提名:最佳男主角
  • 第5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第5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获奖:Reader Jury of the "Tagesspieg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