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从军(1939)

UP:2022-10-12

《木兰从军》(英语:Maiden in Armour)是中国历史片,导演卜万苍,主演陈云裳、梅熹、韩兰根、刘继群、章志直、殷秀岑。

演员表影评剧照
木兰从军

评分:7.2 导演:卜万苍 编剧:欧阳予倩
主演:陈云裳 / 韩兰根 / 黄耐霜 / 刘继群 / 殷秀岑
类型:剧情 / 历史 / 古装
片长:89分钟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汉语普通话
影片别名:Maiden in Armour
上映:1939
IMDb:tt0192338

木兰从军简介

故事发生在北朝,战争爆发了,朝廷发出军帖征兵,每户必须派出一名男丁上战场。华世荣年岁已大,虽然有一个儿子,但儿子尚且年幼无法出征,看到父亲如此的苦恼,长女花木兰(陈云裳 饰)决定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之后的三年里,花木兰和战友们同吃同住,在隐藏自己女儿身份的同时巾帼不让须眉,立下了屡屡战功,深得战友和将军的信赖,其中,花木兰和一位名叫刘元度的战友关系格外要好,两人之间结下了坚实的友谊。
  一天,木兰在无意之中识破了敌人的圈套,她和刘元度假扮成兄妹深入敌后,使得己方获得大胜。最终,花木兰一方赢得了胜利,回朝后,花木兰拒绝了皇帝的赏赐,返回家乡,侍奉父亲。

简评

陈云裳好漂亮。虽然不能以现在的眼光看待这部电影,但我还是真的忍不住,再次感叹原来女人真的不是人啊,一开头花木兰就被一群普男围攻,后来又被父母指责不像女生,甚至功成名就时你还是逃脱不了嫁人的命运,否则你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人。忠孝两全贯彻始终,各种伦理道德都在规训着我们的思想,不禁在思考中国人有些时候真的活得太累。。。fine,但如果从那个时代看,是一部制作很大的片子,故事情节完整,视听语言教好,喜剧元素,战争元素,pc元素都拉满。也隐晦地宣扬爱国主义,挺好挺好。

读《王庚武回忆录》看到这段「花木兰女扮男装,代替父亲应召入伍。后来《木兰从军》这部电影在怡保上映,母亲非常喜欢,还带我去看了第二次。我深深迷上扮演木兰的年轻女演员陈云裳,只要一听到有人提起花木兰的名字,眼前就浮现她的容颜。后来听说她放弃演员生涯,嫁给上海的医生,不过五十多年后我在香港再次见到她,惊喜发现她的容貌依旧能勾起我对木兰这个名字的记忆。」原来是上海租界的电影,那个时代还有文艺作品,实属不易。

时隔八十余载,这部片放在当代已经是落后时代的产物了,棒读的台词,戏剧化的表演,廉价的服化道,没有资金的制作,可能因为不能直接展现杀戮,全片武打都是用中景拍演员戳空气来表现,这些制作问题让这片很难看下去。但是剧本借由花木兰的故事去激励人们投身抗日,用人物隐喻当时时政,同时不忘加入笑点或感情线来舒缓剧情,不得不说剧本完成度上比当今迪巴巴千万制作出的作品好太多了。比较遗憾的是,男女主的感情线放到现代来也是难得的,女上男下的爱情在中国国产里看真是绝迹了。男主的那句我的元帅和花木兰坐在帅椅沉思的剧情是我最喜欢的两个场景。

现在想来,和戏剧舞台的深厚关联其实给早期中国电影提供了一条有效降低成本又能满足观众审美习惯的创作路径。尽管《木兰从军》的布景放到如今看来非常简陋(由时代背景和成本限制),表演和台词上都存在浓厚的戏剧感,但如果放置到“影戏”的审美体系下,这些因素似乎一定程度上也能被接受。不过和费穆相比,卜万仓还是拍得太“实”了,仅有月夜对唱那场戏给人以留白和想象的空间。

陈云裳的扮相不错,扮女子妩媚,扮男子也不乏英气,然后几乎没啥战争和打斗镜头,商业卖点可能都集中在了几个唱段上了(看的时候一直在想木兰从军这个故事最终依然免不了女性要回归家庭,而在《木兰从军辞》里是没有爱情线的,在封建社会,女子替父从军,建立英功伟绩的力量应该会被更残酷的回收)

虽说是小市民风潮下拍摄的古装片,可也能从花木兰的台词看出卜万苍在孤岛时期内心爱国情感的表达,层层审查压力下借古人的故事表达现在,比美利坚拍的花木兰好看多了,花木兰假扮男人一段好搞笑,整体叙事流畅明朗细腻,是卜万苍一贯地风格了。家与国的关系在30年代末四十年代初体现的也最为紧要,爱拍伦理情节剧的卜万苍这个时期反而更接近左翼电影的诉求了。

这片以古喻今,表达大家抗日的决心!虽然服装有点戏服化,置景也舞台化,但都能理解呢。感受到美国人的花木兰情节了!这片难能可贵的两点,一是展现了男性对于单身出行女性的言语行动上的性骚扰围剿,木兰都快哭出来了,我觉得这段陈云裳演得太真实了,太能引发女性的共鸣了,看的我拳头都硬了。二是男性内部的异类侮辱,只因为木兰长得白嫩精致,男性就无缘无故地欺负他。我终于知道陈云裳像谁了,像费雯丽呢。皇帝可太喜欢花木兰刘元度这样战功赫赫,啥也不要,安分守己回家的人了!

上海孤岛时期的一部大作。当时的影片不能从正面刻画抵抗日军侵略的爱国精神,卜万苍和欧阳予倩便在《木兰辞》原有故事的基础上突出了抗击外族侵略的主题,注意观照现实含义的表达,赋予了这个故事以新时代的含义。通过流畅的戏剧性和真实自然的表演,使影片呈现了商业追求、政治压力与国族命运的的复杂交织,并达到了借古喻今的效果。

#漫步中影史# (木兰舞剑)、台词内涵角色喻指(“国家有难,需要我我就应当上战场”、“以女性英雄作为喻言主体——既连力量体能不如男人的女性都如此投身,老百姓们还有什么借口不结成统一的战线共同抵御外侮?”(在拍摄胶片极其缺乏的时期,代言特意将影片中大胜之后的庆典拍得如此隆重,可能也想是通过银幕中预言并投射抗日胜利的未来),电影特技(木兰对镜帖花黄)

尽管木兰从军的故事妇孺皆知,尽管抗战时期的电影画面模糊得像雪花屏的老电视,但不影响我沉浸其中,观感随着故事而渐入佳境。“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不如男”,哪个男生心里没住着一个刘元度?没想到陈云裳才去世短短六年,她的笑容美得不可方物。如果说阮玲玉是风尘的茉莉,周璇是无邪的豆蔻,那么陈云裳则是傲世的雪梅,凌寒独自开。

借古讽今在当时有时代意义,最后自己做主安排婚事还有点现如今流行的独立女性的味道。只是抛开年代环境和影史意义,现在看这部电影实在有点欣赏不下去,戏曲感很强的表演方式加上让人出戏的对白和口音,以及渣渣画质(在资料馆大银幕上看都觉得很不清楚),都让我看得很煎熬,这也是早期电影存在的通病。花木兰说让元帅先走她还要回去杀敌的语调真的有种奶凶奶凶的感觉。除了男主外的四个一起当兵的伙伴三个胖子,这演员选的也是没谁了。

开篇塑造木兰人物性格,配角中的“可不是吗”是个笑点;抗战时期的经典影片“他们为什么要打我吗,他们是强盗还有什么好讲的”说的一手好比喻;花木兰替父从军对乡亲的说辞是自己男扮女装为了长身体,对于木兰如何能够说服父母去从军的情节感觉不够让人信服,曲曲几句就能说服父亲吗?;父亲说木兰的嗓音不行,木兰装作男声闻鸡起舞,真是太幽默了;好片儿,好片儿,第一幕替父从军,第二幕军中成长,第三幕大团圆的结局。第二幕高潮部分挫败番军阴谋虽然表演略尬,人物扁平但是情节完整大体顺畅,最后与部下刘元渡喜结良缘,任为花帅,忠孝两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