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壮士(1938)

UP:2022-10-08

《八百壮士》(英语:800 Heroes),是一部在1938年上映的中国战争片,由应云卫执导,主演袁牧之、陈波儿、洪虹。该片曾在英属香港、缅甸、菲律宾、法国、瑞士等播出,引发广大回响。本片是无声电影,但战士们唱《松花江上》时有少量人声。目前仅存残片。

八百壮士

评分:7.3 导演:应云卫 编剧:阳翰笙
主演:袁牧之 / 洪虹 / 陈波儿
类型:战争
片长:53分钟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汉语普通话
影片别名:The Eight Hundred Heroes
上映:1938
IMDb:tt0468659

八百壮士简介

影片叙述1937年8月13日日寇侵略上海,国民党八八师五二四团团长谢晋元,为牵制日军,掩护国民党军队后撤,率领四八○青年军官号称八百壮士,固守四行仓库,达三个月之久,军人英勇杀敌,女童子军冒着生命危险给守军输送食物、医药,当牵制任务完成,守军越过苏州桥后撤。此部影片的格局手法与《英烈千秋》完全不同,只局限于几成孤岛上海的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数百国民党军人与包围的日军的阵地战。导演根据一些史实,利用四行仓库周围有英法租界,苏州河对面又是国统区,苏州河两岸战争与和平不同环境造成的戏剧冲突,表现了爱国军队抗击侵略者英勇无畏的精神,和上海人民热烈声援国民党守军的时代气氛。导演能把握住双方冲突的因素,安排丛生的险象,利用我军在枪林弹雨下,冒着生命危险,游过苏州河,民众都为军人担心的正反打镜头蒙太奇剪接手法,形成扣人心弦的场面,把剧情推向高潮。

简评

残片+默片。淞沪抗战,四行仓库的背景。“八一三”的内容相关我怎能不看!最后送国旗那段,杨慧敏他们拍得真一板一眼,那敬礼敬得!民众的反应和奔走呼吁镜头有1分钟左右重复放了。这段历史因管虎的《八佰》上映而开始被内地人熟悉。一开始我还忘了这片子叫什么,散场后听vow说才想起来就俩字。全片默片,听那意思以前应该有声音,但也是内嵌中文英文各种形式字体的字幕。英文在银幕下边缘滚动,中文是默片那种铺满屏的形式,英文比中文似内容多些,而歌词却也是在下端。与《抗战歌辑》第二和第五集联映。今天放的这俩片子又被夸张为号称“绝密资料”,很难得一见就是了。共同点还有,它们都是战争期间作为宣传用的影片,这也是电影诞生之初的用处之一。资料馆1号厅。三成满。

引用:导演根据一些史实,利用四行仓库周围有英法租界,苏州河对面又是国统区,苏州河两岸战争与和平不同环境造成的戏剧冲突,表现了爱国军队抗击侵略者英勇无畏的精神,和上海人民热烈声援国民党守军的时代气氛。导演能把握住双方冲突的因素,安排丛生的险象,利用我军在枪林弹雨下,冒着生命危险,游过苏州河,民众都为军人担心的正反打镜头蒙太奇剪接手法,形成扣人心弦的场面,把剧情推向高潮。《松花江上》,战争背景叠化人物面部特写,号召卫国抗日。

战争锤炼出人性巅峰,果决、强力的勇士精神。事件发生次年就拍,难以置信。阵地防御战与苏州河两岸环境制造高浓度的冲突,巧妙利用实景局限的典范。交战区内外、租界局势的剪接利落,少女跃入枪林弹雨中渡河的镜头刚劲有力。战壕中吟唱壮烈不失生活化。虽无声轨,掷地有声。党国旗帜拍得不多。

“四行仓库”事件的后一年便制出此默片,而早在此之前中国早已能做有声电影。资金匮乏,时间有限,记录了这样一个绝境下的战役,就和这次拍摄任务一样,被导演完成的很好。看的b站52分钟残片版本,能静下心来看的话,其实片子拍的挺好的,战斗场面,特效,文戏,抗战的感染力,仅52分钟,7本,可谓应有尽有。

.:15pm 默片残片,约57分钟。其中有《流亡三部曲》“九一八”的歌词。除了大段战争场面外,拍摄了社会各界(租界乃至全国、各阶层)声援/募捐八百壮士的场景。中英字幕(歌词只有中文字幕、对话时中文字幕配在对话结束后、英文字幕直接在画面下方),有二战视野的抗战宣传片。

大概是默片+残片的缘故,感觉整部片完全就是宣教电影的典范,没有节奏没有情节没有人物塑造(虽然大概是有个故事梗概的),出场人物一大堆可是无论是面孔还是性格一个真正能记住的都没有,看到后面也认不出谁是谁他们究竟要干在干什么(如果不是提前了解整个事件的前提下),基本就是逃难恐慌的群众+打打杀杀与爆炸的战争大场面+爱国青年愤怒振奋激昂的呼吁倡导,一板一眼的“剧作”为的完全是巩固宣传彼时国防事业及对群众加强爱国教育的需要,有其存在的时代必要性,但是作为电影来说实在是太难看了…再加上过快的字幕帧和几乎与背景融为一体看不清的歌词字幕,影片自身与遗留介质素材(画面+声音)质量的双重打击让观影过程堪称煎熬…

2020年《八佰》→ 1975年《八百壮士》→ 1938年中国大陆版《八百壮士》(同1938年还有个香港拍摄版):www.bilibili.com/video/BV1pC4y187no —— 1.参加四行仓库保卫战的孤军一共414人,而为了虚张声势,谢晋元在被租界的英军询问时,表示自己一共有800人。2.由于四行仓库靠近英法租界,且附近有大型煤气包,日军既害怕误伤英法租界军队,也害怕引发不可收拾的大爆炸,不敢进行轰炸和大范围炮击。这也给了孤军足以守卫仓库的优势和决心。3.1937年10月29日,英美等国代表向国民政府递交请愿,希望以“人道主义原因”停止战斗,实则是想保护仓库附近的租界不受牵连。……日军本以为仓库守卫有上千人,继续交战恐也难以拿下,于是也同意了撤军,并没有施加过多阻拦(这也和1975版电影孤军在日军炮火下过桥,牺牲惨重不太相符)。-百度百科

只有53分钟的片子,但是镜头语言令人震撼,谢晋元带领将士在四行仓库阻挡敌人的疯狂进攻,战况写实激烈,感受到将士们的勇敢无畏。还有记者真实报道谢晋元等人的壮举后,各界百姓演讲积极声援,采用了凌厉的剪辑,让人顿感热血沸腾。最后平移长镜头展示八百壮士群像真是绝了。当然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战士演唱松花江上的段落,感觉上甘岭里女护士唱我的祖国,应该是借鉴了这段。陈波儿好小只啊,看科普说,演童子军杨慧敏的女演员最后都大火了!她上岸被人披上毛毯后来被引荐到谢晋元这段,让我想起以前看伊万的童年里伊万游回来报告那段。

7,民国时期算是难得一见的国防电影,战争场面拍的挺像那么一回事,特别是开场逃难戏一连串的蒙太奇镜头,纪实感很强。大体上故事跟75版一致,以升旗和护旗为故事高潮,整体剧作思路还非常传统以及正确的,个人觉得八佰还是应该借鉴两部老版的拍法,不过管虎野心大不想走老路倒也可以理解。

缺少演职员表/可能因为尚处武汉的关系,质量意外地不错,服化道场景各种设置都十分还原战场真实,剪辑也恰到好处,平行蒙太奇、叠化、结尾的呼号、转场和运镜有些许从左翼电影一脉相承的痕迹,不愧是我党拍的/开头的戏曲加上九一八歌曲,怀疑这部影片原本是否蜡盘配音,果然,不开口的民国电影比开口的好看/中制的厂标真像20世纪福克斯/服务当时的时代,着重刻画了各界对于八百壮士的反应和声援/英文字幕比中文字幕细致许多,这部电影是否接过四行仓库抗战未竟的遗志,担任向西方社会宣传的任务

【中国电影资料馆展映】1938年默片版。“八百壮士”事件后的第二年就拍出来了,可谓神速。只余53分钟残片,到送国旗后戛然而止。虽然是老片,但剧情架构上与80年代台湾版电影几乎相同。仓库激战,渡水送旗,升国旗等情节如出一辙,激动人心。非常出色。蒙太奇运用也很好。插曲《松花江上》略突兀

#电影资料馆 很难评,跟应云卫之前导演的《桃李劫》比起来实在是天差地别,说明主旋律题材实在不好拍。整部片子基本上就是一曲无声之歌,振聋发聩,不过字幕看不清,也不知道在唱啥。睡着了很久,等到醒过来时已经不知道在讲什么,只记得很多人在捐东西。做梦的时候就在思考,来大银幕看默片的意义究竟为何,可能只是想模仿快一百年前的观众的观影体验吧。虽然这片子看到最后好像也没讲什么故事,说教居多,很难称得上是一部常规的电影,但所幸他足够感人,是属于那个年代的勇敢的人们的精神之力。

八百壮士演员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