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海的日子(1983)
UP:2022-10-03《看海的日子》是一部1983年上映的台湾电影,依据台湾作家黄春明所撰写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
看海的日子简介
白玫(陆小芬饰)从小被寄养在别人家中,白玫的养父把她卖到南方澳渔港的私娼寮当妓女,“十四岁就在中坜的窑子里,垫著小凳子站在门内叫阿兵哥的日子”。后来养母家境好转之后,希望白玫从良,但白玫不肯,养母骂她是烂货,白玫反讥她说:“是的,我是烂货。十四年前被你们出卖的烂货,想想看:那时候你们家里六口人的生活是怎么过的?现在是怎么过的?现在你们有房子住了,裕成毕业了,结婚了,裕福读高中,阿惠嫁了。全家吃穿那一项跟不上人家?要不是我这个烂货,你们还有今天?”
一日白玫在火车上遇到昔日的姊妹茵茵(苏明明饰),已从良的她,嫁给了体贴的少校,并育有一子鲁延。一家幸福的模样,让白玫突然也想当起母亲来。后来白玫跟一位恩客;善良纯朴的渔人阿榕(马如风饰)借种怀一子后随即离开该地。与渔人阿榕不告而别后的白玫独自回到亲生母亲故乡。
在白玫到达当地后,该村落随即开放了公地放领使村民拥有土地等等的好事,尔后当地村民都一致认为这些好事都是白玫带来的好运。正月,白玫终于要生产了,生产并不顺利,但最终医生还是用夹子将婴儿顺利产出,是一名健康的男婴。
日子一天天过,身边依偎著一个孩子的白玫也思念起个性憨厚的渔人。某日她携子搭乘火车经海岸线前往渔港,欲看看孩子的爸。搭车时,一位女士主动让位给她们母子坐,让此时的白玫感受到无比的温暖...
第20届台北金马影展金马奖 最佳剧情片(提名) 第20届台北金马影展金马奖 最佳女主角陆小芬 第20届台北金马影展金马奖 最佳女配角英英
获得奖项
- 第2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获奖:最佳女主角 / 最佳女配角
提名:最佳剧情片 / 最佳改编剧本
相关影片推荐
- 王童 Toon Wang导演
- 陆小芬 Hsiao-fen Lu演员
- 苏明明 Ming-ming Su演员
- 马如风 Yu Feng Ma演员
- 英英 Ying Ying演员
- 阿匹婆 Ah-Pi Po饰 鴇母
简评
看《客途秋恨》的时候就很喜欢陆小芬的演技,《看海的日子》里演技也是真的实打实的好。最后生孩子那一段,过于逼真,现在国产剧生孩子真的没得比。电影一般般,剧情有点牵强,不过导演呈现的乡下生活,让我目睹了父母一辈以前的日常生活,真的不容易。
海的意象在《看海的日子》快要结束的地方才真正被观者看到,至此像女主角这样被毁掉的一整代人历经的所有苦难似乎都可以被前仆后继的浪花带走。于是我们回想刚才看的电影,终究也没剩下什么值得留恋的了。问题在于王童这部主题先行的作品完全脱离了历史语境去谈成长。结果便是我们最终看到的奇迹:一个先被放进去后又被拿出来的崭新身份。但这无疑也让“母亲” 的苦尽甘来变得毫无说服力。
分为两部分,回养父家的火车旅途,插叙回忆做妓女时的种种不堪,得出结论要生娃。中间点是接种怀孕,再去往生母家去怀孕产子。前后两部分出现两个不同的家庭,稍有些割裂感。主人公自己总结出结论:“我不相信我这样的母亲,我的孩子将来没有希望”。但是全片仅落脚在要生孩子的执念表层上,更深层的情感基础不是很充分。(#标记2400)
影片里飘溢着台湾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台湾低下妇女的率真本性,是王童电影走向现实主义的第一步。王童把台湾最后一位女明星陆小芬的演艺低潮推向了第二春。影片卖座达2300万元,是王彤第一部卖座电影,证明了本土文学的商业价值,为制片和发行商打了一针强心剂,之后五年,便有更多的资金相继投入到改编小说的影片中。
不知道这个故事是不是有为了宣传农村政策的政治原因,不然很难理解为什么拍得这么差劲,越到后面越WTF。不仅人物单薄刻板,养母和亲妈两个农村直接就态度天上地下,二元对立了起来真是匪夷所思,最莫名其妙的不是给女一生孩子过多的镜头,而是最后女一还抱着孩子去找父亲,完全不知道是图什么,而片中女一自己的原话也说她不知道。。前一个小时还可以抱着猎奇的心理当做公路卖春片,女一不断被两个家庭吸血,却没有人反省家庭为什么这么贫困,反而越穷越生。而到了后40分钟回到自己生母家对社会的反映就消失了,跟在拍主旋律一样,女一迅速重新做人还孕育了新希望,编不下去就别拍了吧
在步入“新电影”之后,王童真正地将目光投向了本土,普通人,投向了底层,在用《苦恋》等书写了大陆伤痕之后,开始正视眼前的伤痕。《看海的日子》仍然延续着王童对时代中的个体命运的博弈,勾画着人的无可奈何,只是视点被有意识地降低且本土化了,人物也由此开始其“有意识”与“无意识”的争斗。而其中人物更是处于一个被历史推着走的状态,不再是历史的主体,也正是这种身份上的边缘性和甚至是历史中的边缘性,带来了更为直观且深切的对底层和普通人的人文关怀,而这也隐隐透露出后来近代三部曲的影子。
剧情挺打动我的,和《贩母案考》一样赤裸裸揭露了底层女性惨无人道的命运,阿梅太惨了,惨到我都快哭了....被牲口一样出卖和被恶心狗币男当玩具折磨凌辱,但她仍保持了善良与人性之光给予其他人同情理解,仍坚强乐观心怀爱意,她决心选择用自己的血肉来为自己制造一个亲人在产房忍痛和哀嚎那幕让我想到自己的母亲,感觉莫名心疼
《看海的日子》,风轻云淡的标题。伤痕累累带着一身苦涩的女主角去看海,好像带着那么一点期待。一个新的生命,还能容纳下她的老家乡民,成了最后一丝温暖。看80年代的台湾电影有一种奇特的割裂感,他们的城市已经那么发达却陌生,他们的农村又如此亲切与踏实。
人生来不平等,穷困到要寄养在别人家,卖肉供寄养家庭的子女上学娶妻生子,讽刺的是却又因为妓女身份遭到“家人”白眼与嫌弃。生一个孩子,你便与这个世界有了不能割断的联系,为了孩子,你拼了命也要把日子过好。只要不放弃生活,生活依然会回馈你,人生是苦的,所以更要学会苦中作乐。生孩子的段落拍得非常揪心。
白玫成了一个中华世俗文化中那种坚毅女性的代表,虽然现在来看,有些牺牲自我的底色存在,狠点说逆来顺受也不为过。主要是借人物来批判人现实虚伪的一面,而妓女这个职业仍旧是被当时污名化的,影片还给一位妓女应有的人格和普通属性。至于白玫选择借精生子再去寻找儿子父亲这一举动,象征了人生的不确定性。
台湾中影拍《儿子的大玩偶》初定导演人选有王童,王童为拍这部戏拒了明骥,上映恰逢台湾疱疹肆虐,没生意的妓女包早场看片,一举引爆票房。片中光影处理很抓人,小男孩与白玫的对手戏,是内部暗区与外部亮区的互动,入夜女人们坐在妓院长廊上纳凉,红灯影燃点着肉体交欢之欲,而妓女面部则都是暗影。王童念兹在兹的是白玫与渔人的长镜头床戏,他自称是用一个镜头让男人的精子在女人体内稳稳地着床。
本片改編於黃春明的同名小說,並由他親自擔任編劇。在題材上頗能兼顧藝術和商業的雙面價值,只是黃春明首次改編自己的作品,組織增刪的技巧有些生硬,未能用影像的方式把這個故事講得更加感人,而王童亦只是簡單的平鋪直敘,後半段也有過分拖沓的嫌疑,但選角恰如其分,尤其陸小芬的表演相當逼真,她以此片奪得金馬獎影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