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眼圈(2006)

UP:2022-09-27

《黑眼圈》(英语:I Don't Want to Sleep Alone)是台湾导演蔡明亮的第9部剧情长片,于2006年出品。

黑眼圈

评分:7.4 导演:蔡明亮 编剧:蔡明亮
主演:李康生 / 陈湘琪 / Norman Bin Atun / 蔡宝珠
类型:剧情 / 喜剧
片长:115 分钟 / Canada: 115 分钟(Toront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地区:中国台湾 / 法国 / 奥地利 / 马来西亚
语言:汉语普通话 / 马来语 / 孟加拉语 / 台语
影片别名:I Don't Want to Sleep Alone
上映:2007-03-23(中国台湾)
IMDb:tt0855824

黑眼圈简介

在街头游荡的男子(李康生 饰)为一群人的骗钱把戏驻足,因为身无分文,他被骗子们打晕在地。几个孟加拉劳工在回家的路上将男子救起,带回住处,其中一人(Norman ATON 饰)无微不至的照料他。在同一座城市里,一家饭店的女服务生(陈湘琪 饰)寄宿在局促凌乱的阁楼上,照顾老板娘(蔡宝珠 饰)的植物人丈夫(李康生 饰)亦是她的职责。不久受伤的男子痊愈,他离开了劳工,在女服务生的店外流连,印度尼西亚的森林大火正炽,烟雾飘散,笼罩在吉隆坡的上空,男子带领着服务生前往那座他曾经养伤的未完工大楼,而此时的老板娘与劳工,为无法实现的爱迷茫自失。

第63届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狮奖 (提名)蔡明亮 第43届台北金马影展金马奖 最佳音效(提名)汤湘竹 / 杜笃之 第1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导演(提名)蔡明亮

简评

蔡明亮的电影是那种一小时五十五分都在走神,但只要集中五分钟精力去看,就能被震撼到。本片的震撼场景来自照顾小康的劳工,爱而不得的他产生想要杀死小康的冲动,却在铁片抵住后者脖子时忍不住落泪,那个眼神实在太让人心痛了(和他的眼睛很帅也有关系)。前面看的时候云里雾里,也不知道在讲什么,但看蔡的电影不用知道它在讲什么,只要住进去就好了,把自己当作画面里的旁观者,重要的事情发生时自然能够感受。蔡这种重现生活的能力实在太强了,完全的生活状态展示,也只有这样,电影里出现任何奇异的场景才能被顺利地接受。像废弃大楼积起的一大坛黑水,小康坐在面前钓鱼,放在别的电影里一定显得刻意。作为观众,想要活进去的欲望很强,感觉这才是真的逃离现实,因为幻想的世界更加现实。蔡宝珠的演技好特别呀,叫声也很粗犷,不经包装的马来气息。

本片与其说是电影,更不如说是一个在社会大背景下的人类生存状态的写生。直接的人物面部特写很少,长镜头下的人物似乎成了整个画面的一个活动的部分而已,原生态的生活被逼真的再现。故事情节保持在了尽可能低的底线上,甚至可以说找不到故事情节,更不用说什么戏剧性的存在。简单的对白将人物背景和关系做个交待后,剩下的笔墨,则是对他们生存状态的显微镜式的呈现

6/10,三星。看的蔡导的第一部作品,原来这么个性。主角们无台词,是否能把故事讲明白,考验剧本和导演的能力。又是一部充斥大量固定机位定焦镜头的作品。电影中大部分所有的人物和环境都是脏脏乱乱的,颓且迷离。孤独和爱,相生相伴,人性便在孤独中呈现爱的原始目的。最难忘的两场戏:漫天灰尘中的接吻,犹如圣殿水溏中的三人行。

我居然觉得《黑眼圈》比《爱情万岁》好看...可能是终于开始习惯蔡导的慢动作。因为比台湾离我的生活更加遥远,反而觉得这个马来西亚让我更有探秘的好奇心。最具感染力的镜头竟然不是最后的水上床垫,而是红着眼的马来小伙想要杀小康,小康却帮他抹去了眼泪。怎么说都算有点爱情了吧。

最后一个镜头结束后是全场的沉默,一直持续到字幕放完才开始有人离场。蔡明亮好像什么都没有拍,但文本内核和剪辑调度其实非常复杂。明知是移情、慰藉、幻象和一系列的不可能,但每个人都义无反顾地深陷其中,仿佛抓住最后的救命稻草。只有孤独到极致才有最真挚的感情。@ docfilm

#20230527: 好厉害啊,热带那种潮湿闷热、忧郁和流动的情欲都被展现得恰到好处。每场情欲戏都拍得很性感,能感受到每种关系里的张力,尤其是马来人和小康之间,没有直接的情欲戏但不输异性恋的动人(gay爱上直男的痛苦,蔡明亮真的别太爱了),每两人关系中都有第三人,窥视与被窥视,权力关系不断转换。以及第一次get了康生的魅力,发现他还蛮像段奕宏的!

语言混杂的未具名城市,污浊破败潮湿且死气沉沉。游魂康生隔着地板缝隙望见躺尸的活死人康生,由那刻开始魂魄才归了位。漂浮在臭水毒烟上的肮脏床垫,仿佛诺亚方舟守护着卑微的灵魂。情色牵引的生存欲望如此压抑,屡屡戛然而止。李康生的死鱼眼,蔡明亮视为保护罩并发出迷之声响的塑料袋。鬼才的乡愁带来的梦幻体验。

本片取景於導演蔡明亮的故鄉馬來西亞,延續了依舊是他作品一貫對於人的關懷的主題。此片雖然沒有《洞》和《天邊一朵雲》中的歌舞,場景亦從台北的喧鬧夜失市轉變成煙霧瀰漫的吉隆坡,但蔡明亮仍然通過李康生獨特的身體與面容傳達“人”面對越來越失去人性的環境的處境,李康生一人分飾兩角,同時飾演了茶店老闆娘的植物人兒子與漂泊無根,被當地惡棍打傷的外來工人,後者更與馬來西亞的一位勞工產生出奇異的同性之情,當然亦有與陳湘琪飾演的看護與茶店老闆娘在惡劣的煙害環境中的身體與情感的互動。當然最令人震撼的是,蔡明亮通過有著深不可測的潭水的廢棄大樓工地,傳達了對他人身體與現代性的複雜隱喻(黑眼圈即是會受傷的身體,也是會受傷的都市與自然)。

特别喜欢把床垫当作一个主角的做法,一方面指向了异国他乡的strangers的漂泊不定,真正的melancholy drift,一方面又让这些扛着床垫走来走去的人变得像江湖的侠客(还救下被打伤的李康生)。漂浮的床垫是栖身之地。最后的一幕把这一点表现到极致。还喜欢用烟雾具象化“世界在我周围”的表现形式,由此两个人试图交合变成了为对方提供呼吸,构造共同世界的过程。

看的生肉,没有翻译,但一点都不影响,一方面英文字幕很简单,一方面是蔡明亮的电影,你能指望他有什么台词?照旧的欲望和蝼蚁,一如往常。只说一点,蔡导在这部电影里终于失控了,他以前平静温和的,让我以为他就这么如水般接受了自己的命运,可是啊可是,当其中的一个男主拿着类似刀的工具逼到小康脖子跟前时,镜头背后的人会否有同样感受就不知道了。我知,他下不去手,你也一样。

如果对比2020年的日子,则可以明确感觉到数字摄影对视觉美感的影响。一切都很sharp很平整很工业化,少了很多rough的非人工自然美感。明显东南亚野性脏乱风格的片子就很有阿彼察邦喜欢的意思,以及一个人的多重身份等等。片中一人分饰两角色,仿佛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空。梦与醒,病与健康。片中爱与照顾从来不需要语言,但暴力和恨则充满语言。可能对于蔡明亮来说,逃避孤独的初衷,就是不想一个人独眠。特意将另一个人赶走让李陪自己睡,有些特殊的意思就出来了。拍打被子其实感到奇怪,但是当拿起床垫时候,就想起来关于床垫5-10年需要更换的电视广告。这个废墟真的好漂亮。最后一个镜头将之前所有的疑惑都化解。很妙的创作思路。可以说是为了这个镜头而铺垫之前的水,床垫,灯,植物人等等。将所有元素的原本功能打乱再重组。就像梦

工地的那个可怕的大水坑非常地塔可夫斯基。看的时候一直在觉得电影在搞时空错乱那一套,一会儿讲李康生卧床不起(寸头)的事儿一会儿又回到他还健康的时候(长头发),看了快一半了才说服自己这是两个角色,气人不气人。感觉我在这部电影的正负评价的分界线上思考的时候就顺势躺下睡着了,然后就沉浸在这段睡眠里不再考虑到底应该去那边儿的问题了。

获得奖项

  • 第9届台北电影节
    第9届台北电影节
    获奖:百万首奖
  • 第4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4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提名:最佳音效
  • 第1届亚洲电影大奖
    第1届亚洲电影大奖
    提名:最佳导演 / 最佳摄影
  • 第63届威尼斯电影节
    第63届威尼斯电影节
    获奖:电影未来奖-Cinema for Peace Award
    提名:金狮奖 / 主竞赛单元
黑眼圈演员表

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