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1936)
UP:2022-09-25浪淘沙 (英语:The Desert Island)是一部1936年上映的有声电影,由导演吴永刚执导。
浪淘沙简介
历经千辛万苦,水手阿龙(金焰 饰)终于乘船返回家乡。他满心欢喜,期待早点儿见到老婆和女儿小龙。下了船,阿龙径直回到家中,也许他太过兴奋,以致于全然没有中遇到邻居脸上流露出来的诡异惊恐的表情。原来老婆背着他在家里偷人,与情夫幽会时甚至将女儿仍在门口不予理睬。当场捉奸的阿龙怒上心头,失手杀死奸夫后转身离去。挂念女儿的阿龙趁夜潜回家中,结果被高傲跋扈的警探老章(章志直 饰)发觉。阿龙侥幸逃脱,从此隐姓埋名,四海流浪。
数年过去,命运安排阿龙和老章再度相逢。可是在生死危机关头,他们的命运又承受着巨大的考验……
- 吴永刚 Yonggang Wu导演
- 金焰 Yan Jin饰 阿龙
- 章志直 Zhizhi Zhang演员
- 洪伟烈 Weilie Hong摄影
简评
让人耳目一新的国片,艺术化的剧作现在看来习以为常,但在当时应该会引起不同寻常的反响。影片的立意很怪异,既不是悲剧也不是喜剧,最后一句也是主题句“死亡是最公平的”相当绝望,不知是否是那个社会的一种写照。开场金焰回家撞奸的铺垫戏很有趣,街坊四邻叽叽喳喳瞧热闹。结尾侦探得知有船的第一反应是砸晕水手,准备得救领赏的戏码,对比水手不忍心打死他,是最喜欢的一段情节,当然现在看自然老套。不知道金焰怎么健身的,健美极了,完美的男人。
有意思,气质很特别,开头几场戏有点舞台剧,杀人发生之后越来越黑色电影,本以为会好莱坞走向,结果剧作上几乎毫无细化与分支,只有荒岛的日夜和主角的疯癫,倒是没太展现开头字幕卡所示的立意,却转向了一种相当现代的病态与虚无,好神奇。抛开金焰的肉体不说...怎么可能不说金焰的肉体,在残破的背心与背带裤下若隐若现,啧这片子好色哦
前后对比强烈的电影,强戏剧性的警匪加流落荒岛的戏剧性彻底的消散。在荒岛这种禁闭空间里,人的社会性被彻底剥夺,身体变成了第一位的存在。抓捕者和被抓者身份并没有倒转,而是被剥离。导演对人性投以了暗淡的目光,一但社会性的存在再现(船),人又被从纯野性中唤醒。除却消极人生的感叹,其中也存在着对于野性和文明性撕扯的批判,人用自己的文明经验(城市杀奸夫)发现世界存在主义式的荒诞(杀人动机)然后再在荒诞里激发自己的野性(荒岛求生)而野性的激发本身就归因于外在的荒诞(孤岛)。之后伯格曼的《犹在镜中》和艾格斯的《灯塔》表现了和本片故事的相似。继而可以明确看到本片的超前,即便它在技术上有诸多限制。
在三十年代,尚未出现这类型荒岛求生的片子,此片模仿《贪婪》。不足之处在于,警匪二人在荒岛相遇之后,首先是争夺武器,即绝对性的领导优势,这点阿龙做的没错。可是阿龙把枪丢掉一节,匪夷所思,而且老章也没有捡它。因为荒岛上有一桶淡水,这是唯一生存下来的希望,而且谁独占这桶水,生存下来的希望也就越大。另外,分享给对方喝的越多,越意味着自己生存时间也就越短。这种情况下,警察没有想法抢物资,而是一味寻死,这是有违逻辑的。总体而言,这一同希望之水,二人没有抢夺情节,这对故事的逻辑伤害很大。最后一节中二人携手大笑,表明在此之前,二人还有身份芥蒂,当上了手铐发现根本走出荒岛后,二人终于明白,世事弄人,这种笑是极度绝望后的超脱。此时,警匪之别已经全无。
音轨有损毁。水下摄影,模型拍摄,荒岛余生,现代人性,本片给中国电影带入新内容。本片前段和中段可以称为社会表现,后段可以称为人性表现,中国电影一直是前者多后者少。前段和中段比较普通,靠一些巧合来到荒岛。此时进入简洁有力的表现,结尾更是绝妙。反转完成,我才想起开场。一开始就告诉我结局,而我忘了。七十分钟非常简洁,片头设计极其优秀。无声片或者精简对白更适合本片。(1)2020-12-26
吴永刚确实牛逼啊!一个美工,处女作是神女,现在想想就头皮发麻呢!36年搞出浪淘沙,既有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警察与小偷,又有存在主义等待戈多禁闭之感,还有一些黑色电影之感,可这些文本在1936年还没出来啊或是未成气候,你说吴永刚得有多牛逼!片头用海浪冲刷演职人员表。阿龙在船上对家人的憧憬,结果意外发现姘夫,失手杀人,然后东躲西藏,阿龙被现实折磨的苦涩刺耳的笑声。侦探使命必达的执着。两人孤岛生存时,阿龙的善意等,都是人性。所以说,这部电影从立意到形式,都有创新,都有突破!
“一个善良的人在偶然不幸的遭遇中会犯罪,一个奉公守法的侦探,他永远追逐着他所要逮捕的罪犯。当他们两个人站在同一的生命线上时,他们会放弃了敌视而变成极高贵的友情,但,一旦遇到利害的冲突和人欲的激动,他们会立刻恢复了敌意。这一类的悲剧永远在人与人之间产生着。”故事很有人性思考,阿龙一直在船上作为锅炉工漂泊海外,然而探长偶然间也在船上,船触礁只有二人活下来流落荒岛敌人变朋友,突然出现的船只又让二人变敌人,再度消失又变朋友,最终双双死去。演员表演不太好。
太强了!魔幻黑色电影!几乎完全摆脱现实背景,无人岛就是个形而上的隐喻,波浪打岸,人成白骨,难怪背景音一直像幽灵环绕着,金焰恐怖的笑声看来不仅是幸灾乐祸的笑,结合结尾来看更是人性恐怖如斯,命运荒诞至此的笑了。吴永刚的功力自《神女》之后增益了许多,悬疑氛围的营造,剪辑的巧妙,甚至演员表演技巧都无可指剔,说这部电影是黑暗年代下人性的寓言是极为到位的,若放在更抽象的电影艺术语境以及更广阔的人类历史视角中来看,那更为优秀了!
画面在三十年代的电影中是具有一定诗意和创造性的,有那么一点西方电影的感觉,能体现出导演的精巧构思,如片头的浪淘沙设计、船上相遇的奇幻变焦和构图、画面的叠化特效表现人物心理、荒岛上两人相处的构图和声音处理都很有意象感等等。但本片的对白有点直白无趣,警长演技欠佳等等。本以为是中国版的“悲惨世界”,后来发现还是差了一点感觉,因此期待过高,稍有失望。(顺便声讨一下配音,实在太出戏了)
“我们同是世界上不幸的人,我们在这绝地上,不该是冤家,应该是朋友,我现在把你打死,因为我把你当作了一个朋友。”这部至今被教科书批为“消极厌世”的30年代作品,是中国电影被扼杀的一个方向,它的历史正如同它的故事:对抗的、矛盾的、现代性的生命力随着那短促的涛声而永恒停滞于荒岛的沙滩上,只留下了几片铁块、一副手铐和两架白骨。
剧情上应该是取材自埃里克·冯·施特罗海姆的《贪婪》,但极大的删减了支线,变为了以追捕单线的模式,受时代影响,有声化实验是做的有点糟糕,根据底噪猜测无对白部分应当有一些是用默片摄影机拍摄的,本片引人注意的不仅是在剧情文本上的先进,在配乐方面,单个乐器的使用也是令人敬佩,流落荒岛时的鼓点配乐,突出紧张气氛一绝,令人侧目。
《浪淘沙》最后一个场景是在一个黄沙遍布的荒岛上,阿龙和老章等待船只获救。服装上阿龙衣衫褴褛,而老章还是西装革履,体现两人的阶级差异,然而这种差异在毫无生机的荒岛上荡然无存,勉强维持两人生命的只有那日益殆尽的一桶水。吴永刚在写实的外景拍摄,怒浪声声,反衬两人的渺小与挣扎。最后沙滩上的白骨与开头片段浪过即逝的痕迹形成对比,凸现主题,纵是抛开世俗的爱恨情仇也依然留痕,人物命运的捉弄亦令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