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未分级(2006)

This Film Is Not Yet RatedUP:2022-09-18

影片未分级(英语:This Film Is Not Yet Rated),是由迪克·柯比执导,埃迪·施密特制作的美国纪录片,该片主要讲述美国电影协会对美国文化的影响。电影首映在2006年圣丹斯电影节,并于2006年9月1日有限发布。该片的制片人独立电影频道曾播出电影。它在美国被评为TV-MA。

影片未分级

评分:7.4 导演:科比·迪克 编剧:科比·迪克 / 埃迪·施密特
主演:科比·迪克 / 埃迪·施密特 / 阿利森·安德斯 / David Ansen / 达伦·阿伦诺夫斯基
类型:纪录片
片长:97 分钟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影片尚未分级
上映:2006-09-01
IMDb:tt0493459

影片未分级简介

◎类型 喜剧/纪录
  ◎简介
  一部有关调查美国电影分级协会MPAA的记录片,全片以幽默的风格将这个"神秘"的协会展现在观众面前.在美国,这个电影大都会,MPAA到底怎么样给电影分级,凭借什么给电影分级,他的成员又都是些什么样的人?影片既带你一一揭晓.同时影片还录制了采访众多著名"高分级"电影的导演,向人们展示MPAA的不公...
  由于题材敏感,该片被送往分级时,竟被作为最高分级(NC-17)!!!!
  在记录片类型中更是少有。媒体综评B的这部纪录片《影片未分级》,成为继前副总统阿尔·戈尔针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侃侃而谈的《难以忽视的真相》之后,又一部跻身07年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战团的电影。由于本作大胆揭露MPAA电影分级制度许多不为人知的内幕,故有可能被不愿趟浑水的学院敬而远之——好在爆料方式以戏谑调侃为主,鲜有激烈言辞。

简评

一部大胆抨击美国电影分级制度的纪录片,不仅向大众介绍了美国的电影分级制度和好莱坞电影上映前的最后一个步骤,还效仿记者偷拍的方式将美国电影分级协会的真实面貌呈现了出来。本片最有趣的地方在于,旁白介绍了一些人尽皆知的“电影中的大尺度场面”,并进行了吐槽。

万恶的分级审查制度。从本片可以了解到美国的电影分级协会MPAA的一切,而且他们的分级审查制度似乎也没那么的自由,也有很多不讲理的地方。还透露了美国比较着重审查sex相关,而放宽暴力,而欧洲的审查则相反。对于分级审查的弊端来看,有的分级故意给送审影片卡高等级,导致影片无法投入大的影院做宣传,进而损失票房,损害了那些没有背景资本的独立电影人的利益,但是即使这样也没有禁止他们拍电影,也没有禁止他们放给别人看。从这来看,还是比广电好太多。假如说美国等一众电影强国的分级审查依然是很落后的,那么我们这就属于东非大裂谷般的深不可见底,连想了解真面目都没有渠道,更别谈分级审查的推行了。所以我对此保持悲观的看法

独立电影人们和MPAA双方的观点都不怎么认同,拍不拍私处这种事真的有这么值得口诛笔伐唇枪舌战么,独立电影搞不过那些寡头们也许是很值得气愤,但你们非得要拍这种题材么,说到底的确是大农村文化垃圾太多不是。唯一认同的是这种子虚乌有的审核标准就是a shit load of bollocks,就是法西斯独裁性质。

对这种私家侦探的探寻感到不符合良心。MPAA独裁不见光,对暴力的限制做的太差。但有些分级是积极的。法国人说的美国人对暴力宽容,对性严格。阿黛尔分级才12. 很多暴力电影只有R级对同性恋的社会意识排斥NC。采访者里面好几个变态。要军队协助就得正面表现。NC无法广告宣传,尤其电视。

好搞笑啊这纪录片,一开始一众导演在那吐槽分级制多不合理,对性的镜头的压抑胜过暴力;对展现女性与性少数群体的正常欲望的恐惧;庇护制片厂却限制独立电影;制定公共政策、把控文化领域的机构却做事不透明,不公开任何成员身份…于是就去找私家侦探。最终完成作品交到MPAA,谈话录音真的乐。整部电影是电影人在自身处境中做出对美国电影分级制的回应,在地的行动成为电影人的反抗方式,剪辑幽默,评论辛辣,揭露出MPAA诸多内幕,分级制的事实弊端和后果,好莱坞的许多fun fact。有点像《电影史:理论与实践》(?)不是理论批评说教的,也不是操作手册,而是在传递某种能够促成事件可行的思维和切实的技术。不只是幽默,甚至感觉非常可爱!很好看,竟然能在探讨政治性问题的同时,还会有很多电影人的“调皮”的时刻。

。挺有意思的片子,讨论了美国的分级制度,指出了其中的不确定性和荒谬性。不过么,我还是挺赞成各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搞分级的,但最好能有明确的标准,比如露出多少算什么,暴力镜头有多少算什么等等,毕竟电影作为一种宣传媒介,还是有一定的洗脑作用的~~~

导演好大胆!敢调查曝光美国电影分级协会MPAA本身,其神秘的成员组织和背景,评判分级的模糊标准,原来卫道士们的狐假虎威建立在权力和利益之上。对电影上映有生杀大权的组织如此不公开,居然能在民主的美利坚存在多年,即使饱经电影人的诟病,地位依然稳如泰山,实在太不科学!

为啥同样的镜头画面,同性恋和性爱更容易被评定为NC-17,对异性恋和暴力就相对宽松?难道血腥屠杀要比美好的人性日常生活更适合孩子观看?毕竟这个秘密组织的评委既不是儿童心理专家也不是孩子家长。都是电影业寡头老板说了算呀。"You can't rape the reality."

一面之词,弄得跟真理似的,完全可以置若罔闻。美国这种片子很多,任何一群人都可以拍个片子嘟嘟嘟啰嗦一堆,当成客观权威的所谓纪录片就错了,就是个包装成电影的吐槽视频,u2b上一大把一大把的。侦探们还是很厉害的,真有斗士范儿。

关于影片分级这件事,一直都是个让影迷们津津乐道的问题,影片的分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众的选择方向,人们对分级高的影片充满好奇的同时却又总是批判影片本身太过于“暴露”,而对分级低的影片却又总是抱怨这是一部“阉割”性质的半成品。但不管哪一种观点都是建立在能看到这部电影的基础之上所提出来的。然而还有那么一部分电影却逐渐消失在了混沌不堪的现实之中,我们知道有这样一个事物的存在,但却只闻其声不见其形,对于这样的影片我们应该真正的感到惋惜,而不是去对所谓的“好事者”大肆批评和厌恶,那些曾经存在过的证明才是我们应该铭记的事实,电影没有错,错的永远都只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