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在一九一八(1939)

Ленин в 1918 годуUP:2022-09-17

《列宁在1918》(俄语:Ленин в 1918 году)是一部1939年发行的苏联黑白电影,导演是米哈伊尔·罗姆,片长130分钟,故事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的苏联国内战争期间。

列宁在一九一八

评分:7.8 导演:Mikhail Romm 编剧:米哈伊尔·罗姆
主演:Boris Shchukin
类型:剧情 / 传记 / 历史
片长:USA: 130 分钟地区:苏联
语言:俄语
影片别名:Lenin in 1918 / 列宁在1918
上映:1939-04-07
IMDb:tt0031564

故事概要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政权于1918年诞生,却遭到英国、波兰、美国、日本等国的干涉。此时全国处于饥荒的关头,粮食紧缺,全国人民遭受着饥饿的威胁。人民委员会主席列宁,领导全国人民坚忍奋斗,从囤积粮食的富农手中强征粮食,使全国人民渡过难关。国内的反动势力企图在察里津刺杀斯大林,在彼得格勒刺杀乌里茨基(彼得格勒契卡主席,1918年8月30日遇刺),在莫斯科刺杀列宁和斯维尔德洛夫。打入敌人内部的马特维也夫将敌人准备行刺列宁的消息通知列宁的卫士瓦西里,但因布哈林故意给瓦西里指错路,以至于后者没有来得及赶去保卫列宁,列宁还是遇刺受伤。

电影结束时斯大林指挥着苏联红军击败白军,取得节节胜利。列宁和斯大林拥抱在一起,给前线发电报:

斯大林:伏罗希洛夫同志及察里津前线的红军指挥官们:把我们祖国的问候带给那些为了保卫工农政权而浴血战斗的革命军人们。要高举红旗,无畏地冲锋,无情地消灭敌人。列宁:并且向全世界宣示社会主义革命是不可战胜的!

创作背景

电影创作时期斯大林掌权,所以电影中有很多为斯大林的政治路线服务的历史修正主义内容。在1930年代初,斯大林把国内大量的富农等富裕人士流放到西伯利亚,而电影中就有列宁斥责富农的情节。另外电影把斯大林的政敌布哈林描写成列宁遇刺的原因之一,电影中还有列宁批判布哈林的情节。还有苏联国内战争时期红军的最高指挥官其实是斯大林的另一个政敌托洛茨基。

有一种说法说最后让苏联渡过难关的并非俄国富农,而是高尔基等文化名人向美国呼吁来的大量的美援,总金额达7,800万美元(购买力在今日超过100亿),至少有一千万以上的俄国人获救。在电影中,高尔基的情节是向列宁呼吁对敌人仁慈,被列宁批评,之后在列宁遇刺的血的事实面前警醒。

斯大林死后,赫鲁晓夫在1956年苏共二十大上公开批判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随后,苏联政府将《列宁1918》、《列宁在十月》等政治宣传电影中斯大林的镜头剪除,并重新发行。但中国大陆发行的译制片是原版本,因而仍保留斯大林的镜头。

创作人员

苏联莫斯科电影制片厂出品。

  • 导演:米哈伊尔·罗姆
  • 编剧:塔西亚·兹拉托高罗伐(Таисия Златогорова)和阿列克谢·卡普勒

演员

演员扮演角色身份备注
鲍里斯·史楚金弗拉基米尔·列宁
米哈伊尔·格洛瓦尼约瑟夫·斯大林斯大林死后镜头被剪除
尼古拉·博戈柳博夫克利缅特·伏罗希洛夫
尼古拉·切尔卡索夫马克西姆·高尔基
瓦西里·马尔可夫(俄语:Марков, Василий Петрович)费利克斯·捷尔任斯基
列昂尼德·柳巴舍夫斯基(俄语:Любашевский, Леонид Соломонович)雅科夫·斯维尔德洛夫
卓娅·多宾娜(Зоя Добина)娜杰日达·克鲁普斯卡娅
尼古拉·奥赫洛普科夫瓦西里(Василий)列宁的卫士
克拉夫季娅·科罗博娃(Клавдия Коробова)瓦西里的妻子
瓦西里·瓦宁马特维也夫(Матвеев)克里姆林宫长官
叶莲娜·穆济尔(俄语:Музиль, Елена Николаевна)叶夫多基娅·伊万诺娃(Евдокия Ивановна)列宁的管家
约瑟夫·托尔恰诺夫(俄语:Толчанов, Иосиф Моисеевич)安德烈·费奥多罗维奇(Андрей Фёдорович)主治医师
亚历山大·霍赫洛夫(俄语:Хохлов, Александр Евгеньевич)医学教授
德米特里·奥尔洛夫(俄语:Орлов, Дмитрий Николаевич)科罗博夫(Коробов)农场工人
谢拉菲姆·科济明斯基(Серафим Козьминский)博比列夫(Бобылёв)列宁的传令兵
尼古拉·普洛特尼科夫(俄语:Плотников, Николай Сергеевич)坦波夫州的富农
尼古拉·斯沃博金(俄语:Свободин, Николай Капитонович)鲁特科夫斯基(Рутковский)阴谋家
维克托·特列季亚科夫(Виктор Третьяков)诺维科夫(Новиков)阴谋家
娜塔莉·叶夫龙(俄语:Ефрон, Наталья Григорьевна)范妮·卡普兰社会革命党成员,刺杀列宁的刺客
亚历山大·沙托夫(俄语:Шатов, Александр Павлович)康斯坦丁(Константинов)阴谋家首领
弗拉基米尔·索洛维约夫(俄语:Соловьёв, Владимир Романович)辛佐夫(Синцов)特务
谢尔盖·安季莫洛夫(俄语:Антимонов, Сергей Иванович)波利亚科夫(Поляков)未出现在字幕中
维克托·伊万诺维奇·库拉科夫(俄语:Кулаков, Виктор Иванович)尼古拉·布哈林未出现在字幕中斯大林死后镜头被剪除
罗斯季斯拉夫·普里亚特(英语:Rostislav Plyatt)军事专家斯大林死后镜头被剪除
格奥尔基·博加托夫(Георгий Богатов)维亚切斯拉夫·莫洛托夫

汉语配音

中国中央电影局上海电影制片厂翻译片组译制。主要配音演员:

  • 列宁—张伐
  • 康斯坦丁—邱岳峰
  • 斯大林—冯喆
  • 瓦西里—李农
  • 捷尔任斯基—孙道临
  • 马特维耶夫—张雁
  • 诺维科夫—胡庆汉
  • 卡普兰—张同凝

在中国大陆的影响

由于这部影片,以及莫·罗姆导演的另一部《列宁在十月》,是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大陆可以放映的少数几部外国片之一,这部影片对中国经历过1970年代的人具有深刻的影响。

  • 剧中反派人物在剧场密谋刺杀列宁时的背景芭蕾舞《天鹅湖》以及瓦西里夫妇的接吻戏在放映时曾被遮挡。
  • 剧中最有名的一句对白是瓦西里对饥肠辘辘的妻子说:“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这句话在中国大陆常被用于鼓励别人。
  • 列宁在工厂演讲之后离厂,男刺客诺维科夫挡住身后的群众,假惺惺地说:“大家不要挤,让列宁同志先走!”,使得女刺客芬妮·卡普兰有可乘之机。这句话在中国大陆常被用于在拥挤离场的时候开玩笑。
  • 马特维也夫从敌人的会场楼上跳下,高喊“瓦西里!”,以至于一段时期一些人从高处跳下时都要喊“瓦西里!”
  • 苏联的特务安全机构契卡负责人捷尔任斯基在审问叛徒奇多尔夫时说:“看着我,看着我的眼晴。”这句话被人用于质疑别人时的发问。
  • 一个官员向焦急等待列宁伤情消息的群众宣布:“列宁同志已经不咳嗽了,他已经不发烧了!”也是一句传播很广的台词。

崔永元提到俄国使馆让他们不要做这部电影的专题,因为与真实历史不符。而早在2001年,崔永元所在的《实话实说》节目组将本片和《列宁在十月》在《东方时空》从新闻评论部独立一事的基础上重新编剧、剪辑、配音,并冠以《分家在十月》一名。这部时长18分钟的恶搞视频于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2001年2月的年会上内部播出,受时任评论部副主任陈虻邀请参加评论部年会的柴静也在该短片的触动下加入央视新闻评论部。事后,该片与1999年评论部基于电影《粮食》恶搞的短片《粮食》和2002年评论部年会《东方红时空》录像外流至互联网,成为一例网络爆红。

简评

不抱任何政治立场看待时代产物,因为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僵硬捧读的上译配音没能像念苏联人名那样流利专业。单从影片本身来谈:列宁与高尔基的辩论,与来访农民的对话,工厂演讲,都值得结合历史背景玩味。为了不让列宁开头显得激进,编剧随即又以迷路的小女孩完成救猫咪化解。芭蕾舞暗示形势变化,而被塑造成叛徒的布哈林后来的现实平反,显得如此荒诞。名台词:①会有的会有的,面包会有的②我敬爱的高尔基,你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人,别让怜悯的锁链缠住了你③镇压是必要的,残酷是多余的④人死后尸首可以抬出去,但旧社会在灭亡时资产阶级的尸首不能一下子钉在棺材里,埋葬进坟墓里,他在我们的心里腐烂,把毒气传染给大家⑤让列宁同志先走⑥你居然混到我们革命的心脏里边来了⑦斯大林:我们把列宁放在心上,就会胜利⑧他已经不咳嗽了!

围绕列宁遇刺前后的俄国各方势力角逐,展现列宁始终与工人农民站在一起的坚定立场和 确乎不拔的性格电影基本没有什么手法,一幕幕的固定镜头串联起整场故事,倒也有始有终,不过译制时保留了人物原本的拗口难记的姓名发音,同时有很大的底噪,观感体验并不好,不建议观看,想回看那段历史,可以看看《俄国革命史》

“快·····快去救列宁!瓦西里·····瓦西里是叛徒!”我记得是通过阳光灿烂的日子这部电影,里边的角色模仿该电影的桥段而慕名标记的。对苏联的历史还不太了解,所以观影重点依然放在对列宁的刻画上。与列宁在十月相比,该片刻画了列宁更平易近人的一面,比如对他被刺杀伤愈后的刻画,受人景仰的领袖光环褪去后,私下是个很可爱的人,性格如同固执的小孩般单纯,当然对敌人的无情还是没有变化。给个四星,乌拉!

以现在的眼光看,本片在某些事件和人物评价上存在错误,但总体而言依然不失为一部充满革命浪漫主义精神的作品,关键在于很好地塑造了列宁的形象,果断、雄辩、温情,甚至还有些顽皮,比如搞砸煮牛奶后跑路、病中偷偷摸摸工作被医生训斥等几段。“死亡不属于工人阶级”,“我们把列宁放在心上,就一定会胜利”。

看完之后才惊讶地意识到,布哈林原来也出来了,斯大林,你就这么专注于抹黑你的所有政敌吗?一直到临死,列宁对布哈林的想法都还是“他是党内最出色的理论家,也是全党的宠儿。”一百五十分钟的电影,讲了半天,无非是想要证明列宁强硬态度的合理性,以及“怜悯的锁链”能带来怎样的危害。然而契卡在那些时候对农民们带来怎样的危害,然而他们对工人的另一层压迫,甚至,那些战争被谁领导着成功,当然在斯大林版本的历史下消失得无影无踪。抛开局限性以及其政治性不谈,也只能算中规中矩。娜塔莎的出现很出彩,哪怕缺乏逻辑,然而确实立刻高光了列宁柔和的那一面性格,无疑能立刻拉进观众与他之间的距离。结尾甚至有小小的喜剧性,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领袖在医生的严肃下显得如此慌乱,这的确是可爱的。高尔基和列宁关系是真好啊,这点的确不容置疑。

抛开政治导向,叙事本身实在是很美妙,尤其喜欢那个年轻的苏联军官“瓦沙”,是一大类典型人群的代表。列宁和那个“富农”的冲突也很有意思,如果当年克伦斯基和民意党/民粹派主导的革命成功了,俄罗斯成为一个依然信奉东正教的现代农业国家(会有点像巴西吗),不知道世界历史又会是怎样一番光景。

我一度以为电影里的列宁就是列宁!我很喜欢这部电影,奶奶说我们家以前是贫农,是最好的农民,富农是坏的。我当时还处在为贫穷而羞耻的年纪,笑奶奶以贫为贵。出生不久爸妈就去南方打工了,因此我算是个留守儿童,被农民带大的工人的孩子。爷爷奶奶一年到头辛苦种地,卖了粮食只有薄薄的一沓钱。爸妈起早贪黑干活,才能给我交学费生活费。现在仍然是一个贫富差距巨大、资本剥削劳动人民的社会,但我相信中国会变得越来越好,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我相信如果列宁在世的话也会支持我们。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列宁太伟大了。

列宁被刺杀后人民的汪洋大海以及最后列宁与斯大林谈话的背影算是印象最深的两个画面了。败笔在屈于大清洗的余威对布哈林为代表的一段历史的恣意篡改以及察里津战役那一段不必要的冗长叙事,斯大林的自吹自擂十分刻意突兀,战场镜头内容也十分重复。这些败笔太过刺眼,也让这部电影终究只落得一个意识形态宣传片的下场。

接续了上一部电影的叙述风格,不过这一部特意给斯大林加戏,还把布哈林塑造成为共产主义的叛徒(众说纷纭),托洛茨基也不是什么好货色,propoganda的味道比上一部浓许多。不过还是要把这部片子放在当时特定的时空背景下去审视。列宁公众集会演说的那段特别具有感染力,那几段话也成为了经典的“列宁语录”,时至今日仍然让人热血沸腾。

很触动。不是Marxist也不是socialist,但看到一个人为了拯救苍生和远大的理想而始终心怀希望,以乐观而勇敢地去面对一切困难,的确给生于安世的我们以触动。相比cn太多电影专注于渲染激情和价值观念,这部电影以强大的人物塑造和平静但厚实的台词让人有强烈的代入感,十分容易进入角色的状态和感受,并与之共喜共悲。

确实有很多名言都出自这部影片,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句“面包会有的,粮食会有的”。记得我爷爷给我说过,他大约六零年当兵去了北京,连长请我爷爷他们吃烤鸭和烧麦,爷爷说好吃的不得了,还细细的讲述了烧麦和包子差不多,就是揪了个花花。然而现在我大口吃着面包,大口喝着牛奶确仍不满足,总想追求些更好更潮流更能体现出脸面的东西。没有最优只有更优,还是知足常乐比较好。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地图暗示四年受敌的新生政权,明显的明暗交界暗示着威胁的存在。列和高的辩论是影片的核心主题:对待敌人应该宽容还是严厉。列接见的客人依次是小女孩、富农、士兵,分别代表人民、阶级敌人、军队。他的态度是对待人民像春天般温暖,对待敌人像寒冬般冷酷。列被刺杀直接说明对待敌人必须斩草除根,否则就会被残忍暗算。人民力量也开始变成个人崇拜,列宁成了g命的符号。演讲镜头构图明显高于群众,人民和军队冲锋都是为了列。明显的政治倾向:托成了叛徒,斯是革命战士和指定继承人。托的决定导致节节败退,而斯的决定赢下关键战役。斯和列在房间谈话暗示着领导权的继承,而突然出现的小女孩暗示他们是人民的慈父。

  • 米哈伊尔·罗姆 Mikhail Romm 米哈伊尔·罗姆 Mikhail Romm导演
  • 雅科夫·阿隆 Yefim Aron导演
  • 史楚金 Boris Shchukin演员
  • Iosif Tolchanov Iosif Tolchanov演员
  • Vasili Vanin Vasili Vanin演员
  • 尼古拉·普洛特尼科夫 Nikolai Plotnikov演员
列宁在一九一八演员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