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匠,裁缝, 士兵,间谍(1979)

TinkerUP:2022-09-07

《锅匠、裁缝、士兵、间谍》是约翰·勒卡雷1974年出版的一部谍报小说,讲述的是乔治·史迈利在重重困难下寻找潜伏在英国秘密情报局的苏联间谍的故事。

演员表剧照影评播出时间剧情介绍 结局 主题曲
锅匠,裁缝, 士兵,间谍

评分:8.8 导演:约翰·伊文 编剧:约翰·勒·卡雷 / 阿瑟·霍普克罗夫特
主演:亚利克·基尼斯
类型:剧情 / 惊悚
片长:50分钟地区:英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
上映:1979-09-10(英国)
IMDb:tt0080297

创作背景

1950年代,英国秘密情报局先后有4个人被发现是苏联间谍:盖·伯吉斯(英语:Guy Burgess)、唐纳德·麦克莱恩、金·菲尔比、安东尼·布伦特(英语:Anthony Blunt),这使得苏联窃取了大量英国情报,其中金·菲尔比于1963年叛逃苏联,约翰·勒卡雷曾经说过金·菲尔比曾经向苏联告发了自己的间谍身份,导致他不得不于1964年退出英国情报机构。约翰·勒卡雷在《锅匠、裁缝、士兵、间谍》里塑造了苏联间谍“地鼠”(mole)的形象,他的原型被认为是金·菲尔比。

史迈利三部曲

《锅匠、裁缝、士兵、间谍》是史迈利三部曲(英语:Smiley Versus Karla)的第一部,第二部为《荣誉学生(英语:The Honourable Schoolboy)》,第三部为《史迈利的人马(英语:Smiley's People)》。

内容简介

英国秘密情报局的驻地称为“圆场”(The Circus),局长的代号为“老总”(Control),秘密情报局的高级特工有副局长乔治·史迈利(George Smiley),部门主管托比·伊斯特哈斯(Toby Eesterhase)、珀西·阿勒莱恩(Percy Alleline)、罗伊·布兰德(Roy Blande)、吉姆·普里多(Jim Prideaux)、比尔·海顿(Bill Haydon)等。监管情报系统的内阁高官是奥利弗·拉康(Oliver Lacon),他是秘密情报局局长“老总”的上级。

1950年代,比尔·海顿被苏联特工卡拉(Karla)策反,成为苏联安插在英国秘密情报局的间谍。1955年,苏联情报机构开展清洗活动,苏联驻扎在外国的情报人员人心惶惶,乔治·史迈利趁机四处策反苏联情报人员,虽然明知道回国可能被清洗,但是苏联特工卡拉还是拒绝了乔治·史迈利的策反,但是收下了乔治·史迈利的打火机,选择回到苏联。卡拉回到苏联后,幸运的没有被清洗,还成为了苏联情报机构的高级官员,成为了乔治·史迈利的竞争对手。

1963年,卡拉派出阿列克西·波利亚科夫(Alexsey Polyakov)来到英国,阿列克西·波利亚科夫表面上为英国提供苏联情报,实际上却是双面间谍。珀西·阿勒莱恩背着老总和乔治·史迈利秘密开始了“巫术行动”(Operation Witchcraft),在伦敦租下一间房子,通过阿列克西·波利亚科夫获取苏联情报,但实际上阿列克西·波利亚科夫给英美提供的情报都是小情报,以此骗取英国、美国的信任。

秘密情报局的特别行动小组称为“剥头皮小组”,组长是彼得·吉勒姆(Peter Guillam),手下的特工里基·塔尔(Ricki Tarr)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试图策反苏联驻土耳其贸易代表鲍里斯(Boris),失败后改为策反鲍里斯的妻子伊琳娜(Irina),并与之产生了感情。塔尔从伊琳娜那里得知苏联在英国秘密情报局里面有一个间谍,他将此信息发回英国,没想到有内奸截取了此信息并将其发给了苏联人,苏联将伊琳娜押回了苏联,并杀害了英国秘密情报局驻伊斯坦布尔的站长塔夫帝·赛森哲(Tufty Thesinger),以此嫁祸给塔尔。塔尔成了英国的通缉对象,走投无路,被迫流亡。

老总通过其它渠道确定其局内潜伏者一个苏联间谍,他找到了5个嫌疑犯,依次将其命名为锅匠(珀西·阿勒莱恩)、裁缝(比尔·海顿)、士兵(罗伊·布兰德)、穷人(托比·伊斯特哈斯)、乞丐(乔治·史迈利)。有一个捷克斯洛伐克人愿意向英国投诚并告诉此苏联卧底的讯息,“控制者”于是派吉姆·普里多去捷克斯洛伐克与这个线人接头,试图获得苏联卧底的信息,但是此计划已被比尔·海顿告知了苏联人,苏联人提前在捷克斯洛伐克设下圈套,吉姆·普里多在与线人接头时被打伤并饱受折磨,但是苏联人并没有杀他,过一段时间后将其释放回了英国。

因为手下特工在捷克斯洛伐克出事,老总、乔治·史迈利被迫双双退休。

塔尔在流亡期间先跑到法国,后来秘密潜回英国,虽然此时他仍然是英国的通缉犯,他还是秘密联系上奥利弗·拉康,告诉他秘密情报局内潜伏者一个苏联间谍。

乔治·史迈利通过种种线索知道了托比·伊斯特哈斯在为苏联效力,但是他不是主要间谍,他随后向托比·伊斯特哈斯施加压力,知道了“巫术行动”中的用来和阿列克西·波利亚科夫(Alexsey Polyakov)接头的房子,随后他让里基·塔尔劫持了英国秘密情报局驻法国巴黎情报站的工作人员,让其给秘密情报局发电报,宣称有关于苏联卧底的情报,内奸发现了该情报,信以为真,连忙赶往接头的房子与阿列克西·波利亚科夫商量应对事宜,但是乔治·史迈利早就埋伏在此,内奸赶到时,乔治·史迈利一看, 原来是比尔·海顿。比尔·海顿被捕并被投入监狱,他后来被暗杀身亡,书中暗示是吉姆·普里多所为。

改编作品

  • 1979年,改编为电视剧《锅匠、裁缝、士兵、间谍英语Tinker Tailor Soldier Spy (miniseries)》。
  • 1988年,改编为广播剧。
  • 2011年,改编为电影《锅匠、裁缝、士兵、间谍》。

简评

20200117 很显然,这是一个更好的版本。与2011狗叔版不同的是异常冷峻克制的叙事,以至于最后让人觉得,这似乎只一个不同版本的故事,真相或正义,都是办公室政治的结果,这也就有了第三部circus事实上成为“史迈利后宫”的说法。而至于那个最高的理念,爱国,自由,似乎早就消隐在英国在冷战中事实上无关轻重的现实之中了。必须还要提及的是ALEC爵士的演技,已臻化境。

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和电影版相比较电视剧版不只是少了一种沉郁的美学,而是根本没有将文本本身的沉郁氛围和对混乱的无力焦躁所展现出来,尤其是smilely和karla的第一次对决那场戏里smilely居然像个只想下班的新人打工仔。不过还是能靠整体表演和不会出错的还原文本把整个剧拉到还不错的一个水平。电影版就感觉属于玩过了头,虎头蛇尾

也许是因为仍处在冷战中的缘故,剧版比电影版更显冷峻。剧版把复杂的人物关系集中为一条主线,又不时使用插叙倒叙的手法来使整个的线性故事更显得充满悬疑与有趣。吉尼斯爵士的史迈利是伟大的,基本上就是理想中“乞丐”的样子。英式老年男装展示看着完全是赏心悦目。相比只下加里·奥德曼总归是缺了点老年高级特工的感觉。战后这一代英国政治家,军人,特工尤其矛盾:他们接受的教育是要维护大英帝国的日不落荣光,可几十年后面对的现实却是被迫在无形中成为美国的附庸。如此落差之下,很多人转投欧共体和苏联也就不难理解了

气氛沉闷,但还没把原著的气味散尽。精良倒是很精良的,就是缺了点睛之笔。全剧可以说一个情感上的高潮都没有,连抓住间谍的瞬间都那么无聊。因为导演没有让观众跟着史迈利抓,我们只是看着史迈利想啊想然后就抓住了。导演太吝啬了,不肯给观众透露足够线索。这么一场智力活动,不让参加,多么泄气。维护悬疑气氛之外,让观众保持代入感也是很重要的。其实原著我也不喜欢,勒卡雷的书一本也不喜欢。

剧情逻辑流畅精妙,紧张时的快镜头和偶尔沉默的空镜头让整个电影在叙述上非常具有节奏感,整个电影看下来有种听了一场演奏的感觉,个人觉得不是每个导演都会(能)去把握这种停顿感的。演员的演技,可以用静水深流来形容,特别是一些面部特写,感觉即将爆发的情感被压抑在平淡的面部表情之下。音乐也很棒,非常加分,梦回英伦的古旧感。值得一看。

后六集一口气看完,刚翻了几章小说,发现时间线相较可能作了调整,更加直观地呈现,开场新班子开会,接着按时间线展开,jim的行动,ricki的回忆,George的探察,穿插jim的行动。而过程中的惊险与最终的结局也让人感慨,一种悲歌,jim和bill之间的信任与背叛,背后是整个国家从战争到冷战,个人与时代的交织与选择。(冰冰字幕组)

还有什么好说的,尽管尽善尽美的表演难掩年代感十足的拙劣制作和廉价音效,故事也早已熟稔于心,但这版在角色研究的深度和演技雕琢的微妙并驾齐驱的程度确实难以超越。关于英国性的沉痛解剖,每个切口都站在007等娱乐快餐之流彻底对垒的反面。乞丐诱捕鼹鼠,阴谋的硝烟散去后,没有赢家,每个英雄都被时代背叛抛弃了。在冷战投下的阴影里,罗织假想敌,策动建制洗牌的游戏维系正义陷落后蛀空的系统成了官僚制度永动的仓鼠球。唯一无法规避的类型公式是,总是那个顽固不识趣的,被规则排除被权力算法边缘化因而得以超然间离的局外人充当破局侦探的角色。情报机构是一个国家性情的真实体现,而周旋在猜忌怀疑的自我消耗之间,间谍才是一个人最清白的活法。他们察觉文明大厦在云端摇晃的风声,但所有玩家无论情愿与否,都意识到了这只是丧钟轰鸣的前奏。

补标。史迈利三部曲第一部改编。开始是听忽左忽右讲英国冷战间谍文学那期便想看一下,那期主要讲的就是勒卡雷。之前知道有大牌云集的11年电影版但没看,于是一起看了。先看了79剧版,长度正好是电影版的两倍,所有细节缓缓铺开,对原著还原的也好。因为所有的主角都是普通人脸,看到一半又重看第一集把tinker tailor soldier各自对应的人记了一遍。这点在播客里也有被cue到,其实挺符合现实。作为主角的smiley表演非常出彩,第一集末尾,一直是退休老大爷形象的smiley在审问tarr时一个眼神便回到了当年那个圆场高层顶级间谍。另一个映像深刻的角色是Connie Sachs,絮絮叨叨中一张口道出了大英帝国逐步走向夕阳的无奈。

朴实无华,怼脸直拍,但把故事作为核心完美地展现了出来。越来越不喜欢某些浮夸的技法以及刻意“凸”演技。那个时代西方和苏联势均力敌的同时也在拷问自己,现在只剩下居高临下的道德说教了。不管是同性还是异性之间的情感,被这个大时代的洪流冲击直至支离破碎最后压抑到无形才让人感到唏嘘,影版就差说“为了爱我愿为你付出一起”,这种反而让人无感。

看了以后对11电影版失望了一刚,可能是小说完成得太好大家都没有什么余地可以发挥,几个津津乐道的细节除了圣诞晚会之外都不是电影版动的脑筋啊? 选角上剧版的smiley,haydon,alleline都远胜电影,s&h关系的刻画也是,但p&h不如电影,11版真的是配角撑起来的片,我觉得死结是haydon这个角色找了老实人长相的菲菲……

比起电影版,更喜欢这版。开场早会前的一段无声表演把各人性格、实际地位表现得淋漓尽致。第一集末尾,乔治眼神变化太厉害了,前一秒还是不得志的中老年男性,下一秒就是高级情报官的气质了。比尔暴露之后对乔治的剖白也符合原著,其实他才是最爱英国的吧,爱之深,责之切。

给各位大佬的演技跪了啊。特别喜欢史迈利偶尔挂起的那种假笑,轻蔑的、讥诮的,稍纵即逝。当然最绝的还是第一集审讯tarr的表演,只是一个擦拭眼镜并重新戴上的动作,他从一个虚弱的、平和的老人瞬间切换成严厉的审讯者。眼镜将他的双眼放大得可怕,他的眼神是冰冷的,像在看什么死物。比尔算是这个温吞的剧里唯一的情绪爆发点。蛮讨喜的角色,说话刻薄,做事随意,什么都无所谓的人自然是轻松的。感情戏还不错,tarr/Irina,bill/jim,或明或暗,死亡的阴影总是笼罩着他们,于是亲吻便像溺水。connie令人印象深刻,她沉浸在旧日的辉煌中,用甜蜜的幻梦掩盖内心的愤懑不甘,所以她向史迈利索要一个过去的吻。Ann也是幻梦,但当最后史迈利戴上眼镜“重新审视”时,她也必然破碎。(记得还有一次重戴眼镜是跟比尔)

获得奖项

  • 第33届艾美奖
    第33届艾美奖
    提名:最佳限定剧或电视电影
  • 第33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第33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获奖:BAFTA TV Award —— Best Film Cameraman / BAFTA TV Award —— Best Actor
    提名:BAFTA TV Award —— Best Film Sound / BAFTA TV Award —— Best Actress / BAFTA TV Award —— Best Costume Design
  • 约翰·伊文 John Irvin 约翰·伊文 John Irvin导演
  • 亚历克·吉尼斯 Alec Guinness演员
  • 伊恩·理查森 Ian Richardson演员
  • 约翰·斯坦丁 John Standing演员
  • 波利娜·纳驰 Pauline Letts演员
  • Robert MacNeil Robert MacNeil演员
锅匠,裁缝, 士兵,间谍演员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