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君臣斗智(1982)
《乾隆皇君臣斗智》(英语:The emperor and the minister),是1982年香港邵氏公司出品,由李翰祥执导的喜剧片,为刘永系列乾隆的最后一部完结作品,故事取材于乾隆下江南之野史以及民间传奇。
剧情简介
电影用倒叙法述说刘锣锅(刘墉)与乾隆皇的回忆,自从避暑行宫封以锣锅名号后已经过了16年来到乾隆32年,乾隆皇君臣又经历了许多冒险故事,一日在殿上画师描绘乾隆像,他假意困倦要刘墉穿上龙袍坐龙椅代替,其实是要借故调侃找麻烦,取消其锣锅赐名并收回皇帝赐名伴随的每年2万两俸禄。
之后殿上君臣三人开始回忆起16年间的冒险点滴,当年在苏州观看四不像斗嘴,最后山野迷路误入丐帮和黑店客栈,遇到流氓和尚团伙后行侠仗义,最后发现其实所有人是一帮串通好的汉人反叛集团,意图反清复明,认为窜改诏书“传位于四太子”的故事为真所以谋反有正当性,殊不知乾隆证明所有诏书都是五族文字书写,并非只有中文,所以传言故事纯属子虚乌有。之后趁乱逃出后遇到好心乞丐,将馊水充当珍珠翡翠白玉羹,救了皇上一命。
回忆完结后乾隆借故调侃刘锣锅是狡诈之徒,现在又穿龙袍坐龙椅是大不敬要收回赐名,不料画师将画呈上故意把五爪金龙画成四爪的王爷袍,刘墉趁势表明画的是王爷像就没有不敬,顺便谢恩皇上赐与王爷爵位,每年又多了4万两俸禄。
暗喻
本作剧本适逢中国大陆文革结束的改革开放初期,所以剧中暗埋一些反讽桥段,例如叛乱团伙挟持君臣一行藏在名为“大寨”的粮库中,最后官兵疑问怎么刀子插入都没有米流出,看守才说米粮数字都是虚报,比喻“农业学大寨”运动。另有争论传位于四太子时乾隆表示又不是买烧饼油条,谁能仅凭一个小纸条“谁办事谁放心”就登基,诏书都有层层关卡审核多人检阅,比喻“你办事,我放心”事件,此外电影上映时的1982年底前华国锋已经落选政治局委员彻底失势,完全退出中共中央领导层。
人物角色
角色名称 | 演员 | 粤语配音 | 备注 |
---|---|---|---|
乾隆 | 刘永 | 黄志成 | |
刘墉 | 李昆 | 周永光 | |
鄂容安 | 姜南 | 金贵 | |
小红 | 惠英红 | 雷碧娜 | 无辜民女 |
龙潭 | 秦煌 | 周永光 | 义气乞丐 |
思安 | 韩国材 | 冯永和 | 义气乞丐 |
花和尚 | 谷峰 | 陈曙光 | |
吃八方 | 王沙 | 冯永和 | 丐帮首领 |
黄子敬 | 黑店老板 | ||
谭淑英 | 黑店老板娘 | ||
四老爷 | 关子楝 | 道长 |
简评
刘永乾隆系列的最终作,以回忆的形式慢数过往十六年来君臣斗智的经过,前三部的内容都有出镜(指的是有李昆、姜南二位的几部),本片又普及了铃铛的分类;新故事的“客栈味”极浓,以近乎天地会的形式集聚了一众人物(联合诓骗君臣一行的表演精彩),全明星阵容似乎旨在完结,更难得詹森、谷峰同框;拍片时间正值动乱结束,导演得从近古帝王口中不止澄清了雍乾二朝的著名风言,更对内地大寨运动以及“纸条上位”的华总大加讽刺;老顽童秦煌实在是宝儿,龙潭思安的珍珠翡翠白玉汤桥段令人捧腹大笑;结尾君臣三人拿常态的表情宣告此片结束,端的是渐入佳境,端的是完美收官~PS:此系列的音乐均由成、苏二人制作,待寻。
借古讽今,李黑子的乾隆皇系列感觉是结合了刘宝瑞的相声,又把许多新鲜元素(例如流行性感冒,五族共和等等),以及传统故事(例如珍珠翡翠白玉汤)融合在了里面。看一片约等于一场超级小品秀。李翰祥风月片有意思,喜剧片也很有意思。
上完班累毙了。摊在沙发上,一般cctv6和cctv9放啥我就看啥…今晚放的这部电影台词精炼,而且剧情可真有趣,就像小时候看的那些连环画一样,权当听故事了。虽然是快40年前的电影,但是精致的大场面可真不少,杀蛇的细节也是有点把我吓到。我应该也不算老吧?感觉看见好几个熟面孔。惠英红美!
勉强及格。乾隆好可怜啊,到了第五部了,还是没能把刘罗锅的两万两俸禄收回去。这一部在结构上有些新点子,用乾隆回忆的形式,串联起两段故事,第一段是百姓们绑架了身份败露的乾隆,中间过程一环扣一环,乾隆君臣三人,终于还是喝下了蒙汗药(其实为什么要逼他们喝蒙汗药呢?直接亮明意图绑了不就结了?可见这批百姓也沉溺于乾隆的斗智游戏了),但这个故事收尾太匆忙了,乾隆趁乱一逃跑就结束了;第二段是改写了朱元璋的珍珠翡翠白玉汤,但是把场面营造的颇大,乞丐的泔水汤成了皇帝招待群臣的美食,与其说强化了喜剧性,但我更替两个乞丐担心,毕竟这么大场面做出来了,还是很容易让观众带入感受的,李翰祥在本片里的营造,是担的起“大导演”的尊号的
相声段子加历史科普,较之前部并无甚新意。出彩之处在于政治讽喻,“随便来个小纸条,什么人办事,什么人放心,什么人放心哪,办什么事放心哪,卖大饼油条啊?凭这样的纸条就登基继位了?简直是儿戏啊”(“你办事,我放心”);“皇上下江南,粮米要堆成山。我们大寨有这样一句话:外面是五谷丰登,里面是四壁皆空。大帅是升官发财,百姓是叫苦连声”(“全国学大寨”)。这些讽喻又止于调侃,聊为一乐耳。另,年轻的惠英红太漂亮了。
这一部感觉比下江南和下扬州好看多了,借古讽今真的是到现在还不过时,外强中干,办事放心,上行下效,还有乾隆皇帝吐槽自己那段也挺有意思,维民所止,雍正改诏,汉人皇帝,真的是太有意思了,把一些民间传说,野史趣闻改编成段子拍出来,有些段子似乎现在还在流行。当然最有意思的还是最后一段的珍珠翡翠白玉汤,当真是一大奇观,简直要笑喷了。
十六年过去了,乾隆还是没把罗锅和每年两万两的俸禄拿回来,还倒贴出四万两和王爷封号。以刘墉代穿龙袍替皇上被画为引子,借君臣三人组之口带出几段陈年往事。三人在街头闲逛时,刘墉和鄂容安一问一答,是相声精明逗哏+蠢萌捧哏的表现手法。而被村民绑架的段落则看得人挠头,这么多人布下复杂局中局把三人组一绑,原来只是为了问「维民所止」,「传位十(于)四太子」以及乾隆身世这些民间流传已久的八卦(喂喂喂你们是不是太闲得慌了),而乾隆皇连珠炮吐槽式的回应令人捧腹。后段化用朱元璋「珍珠翡翠白玉汤」的段落,以同名单口相声为文本,虽说拿着明朝的典故套清朝的皇帝,但结合上部「金镶白玉牌,红嘴绿鹦哥」的故事,看起来也没什么违和感。王沙这部变成老村民头头了,目光如炬,依然是睿智精明的样子,无愧这一系列的最大亮点。
大半的相声集锦,李翰祥历来玩的的老瓶新酒,北方人的天生优势啊。固然这类片子没有什么剧情格局可言,然其魅力在于同时老李掉书袋子的能力,中途让乾隆现身说法炫了下不传谣不信谣他爹的八卦,再后面宣礼太监叫膳的讲究。虽然通篇剧情逻辑是胡说八道,但有意无意显示出来细节上的讲究又有了可看之处。
竟意外是翰祥“乾隆四部曲”中最好的一部,结构上最花心思、全片倒叙叙事,既串联回顾了前三部君臣斗智的经典情节,也带出两段新的乾隆微服出巡遇险故事,而且无论是“绑架乾隆”还是“珍珠翡翠白玉羹”,都是叙事性情节性非常好非常强的故事,既是后来《康熙微服出访记》的直接鼻祖,但也瞬间在创作立意和艺术修为上将无数后来者秒成渣。翰祥导演谈笑间的文以载道、借古论今犹如蜻蜓点水、点到为止,让人意犹未尽,说到底他并不关心政治本身,他的兴趣只在于戏说乾隆的文化梗本身。
刘墉是不是就没有骗不到的“粮饷”还讲了珍珠翡翠白玉羹的由来。李翰祥在那个年代拍宫装戏非常考究,现在看也比较普通,但是胜在画面朴实,细节上有自己的巧思。比现在楞往高清凑的那种大红大绿闪瞎眼的古装剧好。按理说这出戏大部分都只是乾隆与刘慵和鄂容安回忆,略显得主题没有承前启后。没想到后半段镜头闪到宫里,大臣群给皇帝请安跪拜,之后的群臣宴也都是亮点,场面热闹,笑点恢谐,可能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着重点有些似有似无。张贴皇榜找秦煌我莫名觉的那段街景是不是就是以后tvb拍无数剧的地点!
⒈这回李翰祥换了新花样,既回顾了以往的经典画面,而且还串联起两段回忆,乡间刁民绑架皇帝,可不使用暴力手段,却跟皇帝玩起游戏来,这真是令人想不通,不过还辟谣了关于皇室的传言,只是结束十分潦草,比较可惜;⒉珍珠翡翠白玉汤,皇帝一人吃的开心,可是群臣既要忍受恶心的感觉,还要夸赞味道的美味,这场面如同是皇帝的新衣一般讽刺,不过话说感冒难道味觉也消失了吗?还有总感觉这白玉汤少了一样,就是那去了胆的蛇!
两星半;李翰祥熔民间传说于一炉,《铁齿铜牙纪晓岚》里君臣的三人组早在李翰祥的乾隆系列里就已出现,两个臣子斗嘴倒是怪有意思,给观众普及了铃铛的知识,还顺便还揶揄了一把内地的农业学大寨,珍珠翡翠白玉汤的故事是从朱元璋的民间传说直接搬过来的,效果倒也不坏,只是许多片段拼接痕迹太重,算是个段子合集,没能很好的揉到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