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鸟仔哮啾啾(1997)

一隻鳥仔哮啾啾UP:2022-08-18

《一只鸟仔哮啾啾》(英语:Such a life)是一部1997年的台湾电影,是描述1960年代台湾西部沿海居民罹患乌脚病的电影。此片获得第四十二届亚太影展最佳影片,入围第34届金马奖最佳剧情片,获得该届评审团大奖及观众票选最佳影片。

一只鸟仔哮啾啾

评分:8.7 导演:张志勇 编剧:萧飒 / 萧珑
主演:萧淑慎 / 黄耀农 / 陈锡煌 / 唐美云 / 何瑷芸 / 林奕志 / 柯一正 / 李天禄
类型:剧情 / 历史
片长:103分钟地区:中国台湾
语言:汉语普通话 / 闽南语
影片别名:Such a Life!
上映:1997
IMDb:tt0189117

一只鸟仔哮啾啾简介

贫穷加上乌脚病让他们活的很无奈,他们不怪谁,只怪自己的命。大不了就是把手砍掉,把脚锯掉就不痛了。 邱水龙是典型的写照,在十几年前就因为乌脚病锯掉了一只脚,另一只脚又黑了一大块,锯掉也是迟早的事。
  
  早年儿子出海被大海吞噬,媳妇(桃花仔)浪迹他乡,跳脱衣舞维生,留下天资较差的孙子(阿钟仔)两人相依为命。憨厚的阿钟仔到学校最快乐的事,就是把水沟和厕所打扫的乾乾净净,但是还是受到校长老师的鄙视冷落……

第34届台北金马影展金马奖 最佳剧情片(提名) 第34届台北金马影展金马奖 最佳女配角(提名)唐美云 第34届台北金马影展评审团奖

简评

《一只鸟仔哮啾啾》——看完久久之后,在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所度过的小镇,朱总看过戏的川剧大楼,后来改为录像室,放得最多的是王晶的三级片。偶尔还有外地的激情歌舞马戏团,怪诞,疯狂,色情。在我的同学里面,不乏有阿忠这样的孩子,瘦小,胆怯,却也认真,很多死于溺水和疾病,即使侥幸成年,却又逃不脱生活的滔天巨浪。我们常常把不能言说的那些东西,交给时间和命。

记得听农村家里老一辈的长者聊起他们曾经的穷苦生活,然而却未曾见过我们福建出品过讲述类似故事的电影,反而在台湾的一些古早电影里看到与他们悲凄往事有些相像的剧情,曾经的《无言的山丘》《香蕉天堂》《恋恋风尘》……如今的《一只鸟仔哮啾啾》。附注:在腾讯视频上看了国语配音修复版后,感慨没能观看完整闽南语原声于我而言是个遗憾,然后上豆瓣据说爱奇艺上有闽南语版,特地去查看了下,还真是,可惜画质不太好。

一部与《无言的山丘》同样压抑的片子,欺负别人的小孩、背井离乡的父母、体弱残疾的爷爷、热情善良的邻居、为爱私奔的少女、道貌岸然的校长……电影里五十年代台湾乡土几乎囊括了自己童年的一切形象。工业文明不断在挖掘人的物质性,并使之成为历史大势,将传统乡村社会慢慢侵蚀肢解,怀有乡村情怀的阿钟在如此历史大潮里只能无力无效地挣扎溺死。在构建人物的背景上,宗教几乎成了唯一的温情,一边是在传统庙社的神灵怒目下,阿钟和伙伴偷走功德箱里的钱去支撑家庭;一边是在基督教徒的祈祷歌声中,阿钟爷爷锯掉了他的剩余的一只乌脚。

让人耿耿于怀的不是生老病死,而是那条病态扭曲的因果链。常有人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却很少有人提及他的下一句: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苦。人的天资各有差异,强弱有别是必然趋势。因此理想的社会,不是强者对弱者的同情,也不该去逼迫弱者成为强者。而应当是让弱者,能以弱者的方式有尊严地活着。也许阿忠微弱的哀鸣早已沉寂在历史的古井,但愿他的消失能为麻木之人唤起一点恻隐之心。这才是悲剧最大的意义

阿忠仔从小缺失父母的陪伴,与失足的爷爷相依为命。天资愚钝,内向自卑的他不得不忍受着周围人的嘲笑与欺辱,面对这艰辛的生活。盼望着爷爷身体好起来,妈妈能回来,生活会好起来。但这贫困的生活没有希望,妈妈还是走了,爷爷的断脚,失学去卖冰棒谋生存,这不善的世界一件件打击压垮了阿忠仔的精神,他选择了跳河解脱。悲痛欲绝的爷爷敲打孙儿棺材怪其命不好的画面让人观之流泪,夕阳下小孩们模仿西游记一路西行送葬的画面让人记忆难以磨灭。近来看的最爱的电影,孩童间的真挚友情,成人世界里的艰辛。汪洋中的一只小鸟鸣啾啾。

太赤裸,太苦了,中华民国五十六年,天气晴,交不起的一个月二十台币的营养午餐,买不起的四块钱一条的虱目鱼,被偷走的冰棍箱;苦难经不起渲染,一旦渲染就失去真实的质感,往往拍得令人动容的都是如此,白描式的,但是这样夺人关注的情绪并不掩盖导演的厉害之处,唱诗中在庙里偷香火钱的桥段和结尾西游戏送小小棺材去往极乐的桥段都非常记忆深刻。

这电影最出彩的是在于摄影构图。有很多的深焦景深镜头,一个景框内前后景分明,家庭的局促感和台湾乡土的淳朴就出来了,远景构图有着油画一般的印记,海边渔场的生活气息、浓烈的乡土味,横摇能够拉开叙事空间拓宽叙事内容,可以说是匠心独到。文本是反思现代性所带来种种弊病的与保守闭塞地区的冲突、赤贫地区极端落后被现代化过程中所造成的悲剧,对彼时台湾吸血军公教人员的讽刺(“蒋总统啦!” “那不是人啦!”),后面有一段在爷爷锯脚和孩子偷钱的来回平行剪辑,配乐上的基督教的救赎曲,寓意是西方人道主义的,但最后是无可避免的悲剧,阿忠之悲剧无不令人动容。——事实上,很多大陆留守儿童同样如此。建议有条件最好是看台语原版的,国语配音实在是没有那个台湾乡土味。

村子里的人大部分只能喝井水,然后很多就会得黑脚病,为了不受病痛折磨只能把脚锯了,阿忠和爷爷相依为命,靠爷爷糊纸伞过活,爷爷把腿锯了,没有生活来源,阿忠只能去卖冰棍,为了把冰棍卖出去还得让人骑马,冰棍被小孩们偷了,阿忠为了能给爷爷买鱼,就只能去挖别人的蛤蜊,最后为了丢了自己的生命,另外一方面来说,阿忠终于不用忍受欺负不用忍受病痛

爱奇艺的低清闽南语版。剧情搭建朴实,用大量原住民演员,小孩子演技真的很真实,看得很不忍心。校长办公室里贴「放眼望去尽是别人子弟,回头想来也有自己儿女」与剧情互文,教室里左手贴台湾地图,右手贴中华地图,校园里的蒋公像被小孩调侃不是人,独自支撑全家的阿公最后失去双腿,盐碱地里只有凶狠的恶徒能收获水产,善良的孩子被生活溺死在水中,唱诗班的信徒感叹上帝从未来过这里。民国五十四年。

听过家乡农村里某些老人家诉说他们曾经的穷苦生活,然而却未曾见过我们福建出品过讲述类似故事的电影,反倒是在台湾一些古早电影里找到与他们悲凄往事有些相像的“影迹”,曾经的《无言的山丘》《香蕉天堂》《恋恋风尘》……如今的《一只鸟仔哮啾啾》。附注:在腾讯视频上观看国语配音修复版时,感慨没能观看完整闽南语原声版于我而言是个遗憾……然后上豆瓣做观影记录时才得知爱奇艺上的就是闽南语版?去查看了下,果真如此,可惜画质不太好。

电影英文名是such a life,结合剧情有种天地不仁万物为刍狗的无奈感,但真的是天地不仁吗,不过是为官不仁的遮羞布。阿钟仔或当地人的悲剧源头与来自政府批淮化学工厂的建立,而悲剧结果则是他们既没有管制排放也没有对普通人进行救助。他们从源头到结果都被双向隐去,只留普通人在看不见前路中受苦。可以说心善,也可以说讽刺,导演在影片中后段借鉴《教父》那段象征麦克成为真正新教父的平行剪辑手法, 让阿钟仔爷爷在唱诗班的圣歌祈祷中平安完成手术,另一边阿钟仔则在关帝庙偷香油钱成功拿到买冰棍的启动资金,观众和人物本身似乎都松下一口气看到一丝希望,但实际内裡却无比绝望——除了捉摸不定、形而上的神,底层人一无所依。

太苦了,苦到不会去埋怨任何事,苦到眼泪都没法流,苦到身处其中的每个人以为苦难就是生活的必然。阿忠在水里的那个回头转得极快,快得几乎看不清表情,而他本身也就是面无表情的,这个镜头在一瞬间击溃了我的情绪,在阿忠的面无表情中,我感受到了一种无法言明的绝望。让我想起两个月前在另一座城市的一段记忆,一身黑裙的女人站在马路中央一动不动、面无表情,任凭周围的车辆来来往往,搭我的那个滴滴司机说“她有什么想不开的呢?”虽然是个问句,但透过他坚定的语气,我知道他不是在发问,他只是在自言自语,仿佛他知道答案,或是一点也不想知道答案。

获得奖项

  • 第34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34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获奖:Viewer`s Choice Award / 评审团大奖 / 观众票选最佳影片
    提名:最佳剧情片 / 最佳女配角

相关影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