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2000)

Flowers for AlgernonUP:2022-08-14

《献给阿尔杰农的花》(英语:Flowers for Algernon),又译作《献给阿尔杰农的花束》,是美国作家丹尼尔·凯斯的一部科幻小说。该书首先于1959年以短篇形式于杂志上刊载,获得1960年雨果奖最佳短篇故事奖,而后于1966年改写为长篇小说,再获得当年度星云奖的最佳长篇小说奖。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

评分:8.1 导演:杰夫·布莱克纳 编剧:丹尼尔·凯斯 / 约翰·皮尔迈尔
主演:马修·莫迪恩 / 邦妮·比蒂丽娅 / 凯利·威廉姆斯 / 朗·瑞弗金 / Cameron Bowen
类型:剧情
片长:120分钟地区:美国 / 加拿大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
上映:2000-02-20(美国)
IMDb:tt0210044

改编

  • 1961年美国电视剧《查理·戈登的两个世界》(The Two Worlds of Charlie Gordon)
为CBS于1953年至1963年期间播出的单元剧影集《The United States Steel Hour》其中一集,由克里夫·罗勃逊主演,后来罗勃逊买下改拍电影版权后拍出的《落花流水春去也》,亦由他自己主演。
  • 1968年电影《落花流水春去也英语Charly(Charly)
本书于1968年改编为电影,同年9月23日首映,片长103分钟,由雷夫·尼尔森英语Ralph Nelson执导。主演的克里夫·罗勃逊以此片获得当年度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
  • 1969年舞台剧《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由大卫·罗杰斯(David Rogers)主演。
  • 1978年音乐剧《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由大卫·罗杰斯和查尔斯·史特劳斯英语Charles Strouse主演。
  • 1991年广播剧《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由英国BBC Radio 4播出,汤姆·考特尼英语Tom Courtenay主演。
  • 2000年美国电视电影《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
2000年改编的与小说同名电视电影,由马修·莫丁英语Matthew Modine饰演查理一角。由美国CBS电视网播出。
  • 2002年版日本电视剧《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
2002年10月由日本关西电视台改编为电视剧播出,由冈田惠和编剧,全11集。台湾由JET日本台在2003年9月播出。该剧获得第35回日剧学院赏最佳男主角(中山裕介日语ユースケ・サンタマリア)、最佳编剧(冈田恵和)和最佳配乐(寺岛民哉)。
  • 2006年韩国电视剧《你好,上帝》
2006年由韩国KBS电视台拍摄的电视剧版本,由刘健、金玉彬、李钟赫等人主演,全16集。
  • 2006年法国电视电影《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Des fleurs pour Algernon)
  • 2006年现代舞《Holeulone》
  • 2015年版日本电视剧《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
2015年4月由日本TBS电视台改编,野岛伸司剧本监修、池田奈津子编剧,山下智久主演。

电视剧

2002年版

  • 日本电视剧
主条目: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 (2002年电视剧)

2006年版

  • 韩国电视剧
主条目:你好,上帝

2015年版

  • 日本电视剧
主条目: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 (2015年电视剧)

翻译

2010年,中英剧团翻译该小说为《天才一瞬》,由刘浩翔执导,在香港的葵青剧院演艺厅上演。

故事叙述一名心智障碍者查理在接受脑部手术之后,由智能障碍急遽跃升为无人可及的天才,而后又因手术副作用而衰退变回智能障碍的过程。该书特色是以查理的第一人称观点来叙事,遣词用字、思维方式随着他的心智变迁而有显著的差异。阿尔吉侬是在查理之前接受脑部改造手术实验的一只仓鼠的名字。

简评

我不管,反正我就是喜欢高智商! 要是有的选,我肯定选高智商,哪怕只是短暂的体验一下。吸收人类广博的知识成果,过目不忘的记忆,高屋建瓴的思考方式,体验大脑运行的美妙……感受一下子,圆满一辈子。说实话要是真智商突进接近200了,哪还有空去纠结以前人家是怎么对我的啊,just learn & feel啊!

4分还是为了电影的辛苦吧,但是真的不适合影视化,进步报告里的内心变化,措辞的细节上的震撼,在电影里实在是难以呈现,但那才是我们和查理一起感受起落的半年~不过在看电影的时候我在想,如果我是查理,我知道了手术的结果,我还会继续做这个手术吗?我想我会,起码,我感受到过,我也实现了“便匆民”,理解了家人的感受.

哭得很惨。感谢导演和编剧,把原著里查理的愤怒、心声和期待都拍了出来,为查理补上了一个个缺憾。这一次,他早早与教授争吵,在大会上夺过麦克风思维流畅为自己辩驳;爱丽丝始终陪伴着他,他也只有爱丽丝;他见到了母亲,母亲为他唱了两遍童年的歌声;他将锁扣项链送给阿尔吉侬陪葬,因为它填满了他的心;他有始有终地和爱丽丝表白、道别、叮嘱为阿尔吉侬送花;他得体地回到了面包店,重新获得同伴们的嘲笑;他没有一个人大发脾气与世隔绝,一个人沦落沃伦之家。我愿意为了你重新经历这一切,只为这短暂数日的爱。

看完之后我更愿意把主角看做拥有两个人格,否则太残酷了。他们各自拥有自己的光明,也各有各的黑暗。只不过一个的黑暗藏身背后的影子之中,只有别人才能看到,他自己则永远身向光明;另一个高智商人格则是看见了短时间的光明,最终被四周的黑暗所吞噬,沉沦于无意识的虚无之中。电影所表达的科幻感其实不强,故事科幻之处主要在于两个人格互相的记忆牵扯,矛盾,挣扎,这是影片所表达不出的。

一个半小时的电影到底是装不下18万字的原著,如果说原著是一个雕刻精致的雕像成品,那电影只能是一个大致具有外观雏形的粗模。电影删掉了原著中三个很重要的角色,妹妹爸爸还有费伊小姐都被删掉了,原著中还有很多细腻的变化过程电影都无法表现,只能像节点一样跳跃式的前进,查理的童年创伤,还有最重要的一段去智障学校给自己“选墓地”的段落电影也无法表现出来,毕竟篇幅有限也不能对电影苛求太多,只能说要想真正吸收到这个感人的故事还是要先读原著小说。不建议先看电影。

这种朴素的拍摄手法永远能戳中我,看完也被Matthew Modine圈粉了,手术之前的dumb Charlie和经历过智慧之光后逐渐走向愚笨的Charlie整个人的状态判若两人,早先虽然会歆羡聪明人,但身上有种无知的快乐,手术后见过理性的光辉,所以当黑夜即将来临时,眼神里充满悲凉与恐惧。本片在知识与情感的探讨在这个时代显得弥足珍贵,明天找原著读读。

(128/200)小说太好,电影不可能高到五星。故事太好,电影不可能低到三星。之前看小说,会更看重智力。电影里更能体会情感,也更能体会阿尔吉侬安排的妙处,它是孤独时的战友,是命运的先知,也是经历这段奇幻旅程的自我的外化与象征。当你变了时,整个世界也都变了。而生命最美好的时刻,莫过于在智力水平刚好匹配上情感水平时,遇到那个可以和自己同频共振的人。用智力和命运赛跑、埋葬阿尔吉侬、给Alice小黄花,都处理得挺感人。.我说女主怎么这么眼熟,原来是Lie to me里那位。

男主和女主往那一站,感觉就在演偶像剧;改编并不是很成功,父亲、妹妹、艺术家邻居、偷钱的店员、男主第一次遗精……这些剧情都无了,且现有人物不符合原著人设(书里大家可不见得这么善良);但也正是上述这些,让片子温馨了许多。另外,心目中演查理最好的是李好帅。

看原著的时候在想这个故事如果拍成电影一定会很精彩,搜了一下发现真的有,看完却蛮失望,删减了包括儿时与母亲的回忆在内的很多情节,导致全片一直在赶进度把故事讲完的感觉,但都很浅,没有感情铺垫,导致最后与母亲重逢很突兀,让人感觉莫名其妙。

2星给原作,1星给演员,2星扣在编剧上。虽然时间限制不能展开了讲,但完全没有表达出原作里的各种矛盾和查理的纠结。原生家庭里查理跟妈妈的矛盾,跟妹妹的矛盾,爸爸和妈妈的矛盾。面包厂里和同事的矛盾。研究室里跟教授的矛盾,教授跟医生的矛盾。生活中跟爱丽丝的矛盾,和邻居炮友的矛盾。这些矛盾要么直接删了,要么就讲了个表皮,连最基本的他和妈妈的矛盾都没讲多少,让他去找妈妈那个剧情,他妈的举止和神态显得莫名其妙。

算是一种离别的故事吧。像是生了重病被治愈好而后药物失效重新回到最初病症的样子。但dumb不是病,dumb和intelligent一样都是在这个社会生活的普通人,只不过大众对他们的态度不同导致dumb的人更加像是病态的人。对那位女老师真的感到有些许难过,落泪那刻我心也碎了。

相比较小说,电影节奏进的很快,而且有所删减,对于查理的内心刻画相对较少。对于一些人性关键情节刻画的比较直白,不过总体来说呈现了查理从最初的懵懂状态到最后的自我认知的状态还是比较成功的。但个人感觉总欠缺那么点意思,建议还是阅读小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