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岛(1960)

裸の島UP:2022-08-14

《裸岛》是新藤兼人1960年导演的电影,采用黑白摄影,全片无任何对白。本片剧本问世后,因为在经济效益方面要冒很大风险,没有一家电影企业敢于问津。最后由导演新藤个人出资完成了拍摄。该片获1961年莫斯科电影节最佳影片奖。

裸岛

评分:8.5 导演:新藤兼人 编剧:新藤兼人
主演:乙羽信子 / 殿山泰司 / 田中伸二 / 掘本正纪
类型:剧情
片长:94 分钟地区:日本
语言:日语
影片别名:赤贫的岛 / 裸之岛 / Hadaka no shima / Naked Island
上映:1960-11-23
IMDb:tt0056049

情节

农民千太带领妻子和两个年幼的儿子来到一座无人的小岛开荒种地。这里自然条件极其恶劣,根本没有淡水资源。为了生活和耕种的需要,夫妻俩只能每天划船到对面的大岛上汲取河水运回来,然后用桶一一担地挑到山顶住处,两个孩子则帮看拾柴烧火。一家四口重复着单调的生活。一天大儿子钓到一条大鱼,于是全家乘船去港口卖鱼,又在食堂饱餐了一顿,还买了衬衣短裤。某夜,大儿子突发急病,好不容易从大岛请来医生,但大儿子已气绝身亡了。葬礼的次日,夫妻俩强忍悲伤照常耕种。夏去秋来,夫妻俩一年的辛勤劳动终于有了丰厚的回报,然而他们知道,这些粮食大部分要给地主交租,只有一小部分是属于他们自己的。

风格

虽然没有对白,但该片有着丰富的镜头语言。表现夫妻二人挑水上山的场面在片中反复出现。与此相对照的,是远方濒户内海美而动人的自然风光。它与夫妻挑水的镜头、劳动的镜头交互出现,互为映衬。从而产生了劳动的节奏感。有了这种节奏感,即使是枯燥的劳动也会使人产生某种惬意的感觉。这部“现代无声片”得到了国际影坛的较高评价,被称为“诗的电影”。

脚注

简评

86/365days。永无止尽的西西弗斯,一切生活的况味都在日复一日却毫无目的的劳作中被消解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镜头推进剧情,不够果敢的点在于用了大段重复的配乐,动了感情,但也无妨。两小孩出现的时候,感觉有点不妙,不会落点又交给小孩,寄希望于小孩带来“生的希望”吧,所幸没有。停在伏地恸哭也许更好一点,该怎么去理解这样的哭泣,怎么不去怀疑人生是一场骗局。

别具一格、化繁为简的独立电影杰作。介于默片与有声片之间,对白悉数消去,但写实性的环境音基本留存,摄影调度与配乐也极为考究。身体动作、神态表情与日常情境取代了语言符号的位置。黑白片过滤掉了色彩。或者说,人在这个孤岛上日复一日的辛劳生活,既质朴粗犷、自然原始,又千篇一律、单调乏味,言谈已经不再必要。人类生活庸常枯燥与精疲力尽的本质也由此呈露出来。但新藤兼人却依然能拍得引人入胜,究其原因,除了唤起观者素朴的劳作记忆与集体无意识外,视觉语言上的变化也不可忽视,看似无尽重复的摇桨划船、挑水上阶与浇水种地,每一回都有不同的机位、构图与剪辑(几次交叉剪辑也各有差异)。步履维艰的担水上坡总让人捏一把汗,戏剧性也适时出场:摔跤,急病与死亡。人吃饭与动物进食的交剪,夜里独自哀痛时远方的烟花。()

一座远离群居地的孤岛,干土,没有淡水,两个人硬生生在上面撑起了一个家。全片没有一句对白,单靠感情浓烈的镜头来表达,实在是太值得学习了,最近在看书,说怎么发挥电影艺术的空间特性,这个片子是给了太多启示了。前面所有的无声,都在母亲最后的崩溃里爆发了出来,让我整个人立马纠了起来,而后二人又继续像平常一样给作物浇水,深深的无力感又替代了悲痛,真的是绝,值得学习。

本片是新藤兼人首部揚名國際的作品。在創作極其大膽,淡化敘事(沒對白),僅靠攝影,表演與配樂去描繪瀨戶內某小島一家四口的貧苦生活。此片以紀錄片手法逼真地再現了農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辛勞,黑田清已的黑白攝影,殿山泰司與乙羽信子的優異表演以及林光的出色配樂,效果十分卓越,令新藤兼人事業起死回生,一舉奪得莫斯科電影節大獎,從而得以續寫他的創作神話。

纯影像的魅力,文本差不多去到尽。风吹草动,新藤兼人仔细观察这片岛的一草一木,乃至人脸上喜怒哀乐,汗水,坚信万物有灵,音乐,重复的剪辑,肢体反应,形态近似日式文化中的“舞踏”,单靠眼神,动作延展情绪,诉说生存之艰辛,千言万语,不如不语

四方田犬彦在说日本战时电影时指出电影会极力塑造一种艰苦的环境来反映对士兵精神的磨炼;在《裸岛》中,电影同样突出劳作的繁重与困难来指向日本民族精神的形成。对话的缺失使得重复动作成为绝对意义上的“主角”,也更接近保罗·施拉德在伯蒂彻电影中归纳的“原型”。《裸岛》就是日本民族的原型。

7;1岛农民和情节之于日本有地缘民族性和历史上的隐喻,儿子的死去和带刀陪葬的细节也可能指代了二战以及随后的民族创伤,而导演似乎有意强调了外力的残酷而突出了农民无辜可怜的一面,可以说导演的态度是怜悯的,难说有多客观;2全片没有任何一句对话,“默片”的处理我猜想表达一种农民阶层失语的状态,但这样直白的艺术化表达是否过于刻意,以至于彻底牺牲了对话这一电影化表达形式对人物塑造和情节推动的作用,当然说回来这个形式放在60年代是有实验意义的,这也让我想到都灵之马。

将语言所蕴含的力量推转为更高的纯粹影像的力量,宁静的作息景象拍出了细腻潜在的张力构图。随着船橹摇晃的仰拍,倾洒在草帽檐下和脸上的粼粼波光,携水而上的艰稳步履迈向丘和云。辛劳、丰收、舒畅、悲戚、往复是同一首曲调,让我和乙羽信子一同哭了。裸岛无需多言,它没拍什么太多的东西,又拍出了所有一切的东西。#个人十佳

住在孤岛上的一家四口,以种地为生。由于岛上缺乏淡水,夫妇二人不得不每天划船去挑水,灌溉作物,维持日常吃穿。头顶的阳光再热烈,肩头的担子再沉重,他们也没有因此停下来。突然有一天,大儿子病倒了,父亲急匆匆请来医生,还是没能从死神那里夺回他的生命。下葬之后,母亲像疯了一样推倒水桶,拔出地里的菜,而后神情恢复平静,再次开始辛勤劳作。这些,正是黑白默片《孤岛》向观众讲述的故事。在九十多分钟的时间里,影片不厌其烦地表现人物挑着重担奋力前行。尽管每迈出一步都格外吃力,却始终不曾放弃,隐忍、沉默。这些都象征了当时的日本社会:遭受原子弹的轰炸,在战争中惨败,内心充满了难以消除的痛苦记忆。

黑白和无声,挑取淡水和留下汗水,寒来暑往、年复一年。比起今村昌平的《诸神的欲望》里复杂社会的雏形,这个孤岛片更focus于一个一对夫妻、两个儿子的家庭(个人更喜欢这个)。可能是夏天的田野实习让我更能理解这种最为原始质朴的土地劳作,这个电影莫名给我一种诗意的写实感,看挑水、摇橹、浇水真的都给我很大的感触。其实在今天这样“没什么剧情”的电影可能算不上什么杰作,但是总会有有缘人能在时代的发展中回头看看最初世界的模样。

【2023/1/15】标准收藏频道并未收录导演访谈,故不知新藤兼人自编自导这样一部没有对白的影片是出于什么样的意图。但此片似乎证明,影像和声音优先于对白,是电影作为一门独立艺术的精华所在。尽管没有对白,本片却有如泣如诉的背景音乐和其他声音:船桨打在水面,桶里的水浇灌在农作物上,风拂过荒岛的猎猎作响,以及埋葬了大儿子后,女人倒在田垄上所发出的哀恸的悲鸣——这也是片中唯一一次出现的人声。演员们的面部表情也是淡而短暂的,却非常打动人心。人的隐忍,时间的无情,老病死的循环,所有这些难以言说的东西,都被这部电影以无言的方式表达出来了。膜拜!

无对白有声片。裸岛,岛国。家庭,国家。看到有人写《黄土地》和它的比较,我觉得《黄土地》的构图也比较像杜甫仁科的《土地》呢,土地占据画面大部分画面,人与天只在狭窄的一方。过去提到“岛国”这个词,总觉得带有鄙薄意味,因为我国幅员多辽阔,而小日本那么小,此电影打破我的偏见。

获得奖项

  • 第16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第16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提名:BAFTA Film Award —— Best Film from any Source
  • 第2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
    第2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
    获奖:Grand Prix
裸岛演员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