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雨恋春风(1956)
Written on the WindUP:2022-08-13
《苦雨恋春风》(英语:Written on the Wind)是道格拉斯·塞克的经典作品之一,于1956年拍成,充满自身的风格,在视觉上尤甚大胆而突兀。
内容
主角Kyle Hadley长期受失败和挫折打击,终日以酒精麻醉他的性恐惧心理,甚至结婚后因为不育的恐惧而拒绝与Lucy Moore生养孩子。
他的妹妹Marylee,一个内心充满热情和欲望的少女,亦因为Hadley的堕落而爱上随便的Mitch Wayne。她与情人之间的爱情很快转变成暴力,最后玩火焚身。
身体孱弱而意志力又薄弱的Hadley则与疾病及死亡相连接,象征了他对“性”的无能为力,加重了他的挫折感和焦虑,所以最后亦步向死亡。
主要演员
- 洛·克逊 ..... Mitch Wayne
- 罗莲·比歌 ..... Lucy Moore Hadley
- 罗拔·史德 ..... Kyle Hadley
- 多罗茜·马龙 ..... Marylee Hadley
- Robert Keith ..... Jasper Hadley
- Grant Williams ..... Biff Miley
- Edward Platt ..... Dr. Paul Cochrane
提名与获奖
- 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 ﹣多罗茜·马龙获奖
- 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 ﹣罗拔·史德,提名
- 奥斯卡最佳歌曲奖 ﹣提名
- 金球奖最佳电影女配角 ﹣多罗茜·马龙提名
获得奖项
- 第29届奥斯卡金像奖
获奖:最佳女配角
提名:最佳男配角 / 最佳原创歌曲 - 第14届金球奖
提名:Best Supporting Actress
简评
在“说什么”前先是感受到说话环境的不自在 ,Sirk是真正在意语言形式的导演,人们表达情感有怪异的方式,就像男人饮酒后有怪异的肢体。室内光线尽可能地不自然,被旋转楼梯统治的豪宅,有人注定将在此跌倒。《苦雨恋春风》是理想中的小时代,基于观众对琼瑶剧先入为主的苛责,对“高尚”的题材、对“有营养”的内容的膜拜,Sirk可能成为同时代最被低估的导演的例子。
一部古怪的情节剧,具有一种恶作剧般的幽默感,后来的黄金档肥皂剧均有这部影片的影子。这类作品往往把夸张的行为表现得激昂悲壮,骨子里却带有强烈的讽刺,而瑟克正是这种风格的开创者。瑟克往往让影片的形式风格掩盖了所要传达的信息——他的内在是张狂的,外表则是虚假的,就是要让你注意到影片的人工痕迹,让你意识到他采取的并非现实主义,而是夸张的好莱坞制片厂风格;演员的表演和布景一样做作,开口就是低俗言情剧的陈词滥调。若能看出其中的风格、荒诞、夸张和反讽的幽默,本片实际上颠覆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所有用严肃的态度处理类似题材的戏剧作品。流行文化的窠臼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与抉择,但我们自己往往意识不到。有些影片将我们的幻想加以夸张,反让我们看清这些幻想和自身的可笑,从而拨开眼前的迷障。——《伟大的电影》
正如瑟克所设置的那样:一组岿然不动的主角,利用他们巨大的声誉和一流的表演;一组犹豫不决的配角,去挑战传统价值,以失败来反讽主角的快乐结局。(这部里主配角的戏份几乎是平分的)多萝茜的表演完全配得上这座小金人,最后她什么都不剩了,只能孤零零地抱着那个冷冰冰的油井模型…“他们都在试图寻找自己的定位,在怀疑人生价值的同时又近乎疯狂地想去抓住价值,就像去抓住风”(哈哈赫德森和马龙的be还得持续到落日余晖里)(这几乎是瑟克最喜欢的一套班底了)
剧情非常流畅,镜头细腻。男主演得毫无魅力,完全被男二光芒盖住。女主也沦为背景板,剧作对于她如何爱上男主和男二几乎没有刻画。女二搔首弄姿有些做作浅薄。最后转变突兀的结局竟然让我觉得不爽。视频网站上的翻译水平太差了,宛如机翻。最好另外找资源来看。的确有呼啸山庄的感觉。
·塞克又一部表面简单“狗血”实则繁复而充满反讽的家庭情节剧,既是一个围绕四角恋爱“痛苦循环”的故事,又是一曲石油大亨没落、家庭瓦解与美国梦幻灭的哀歌。·赫德森与劳伦·白考尔的拯救者角色性格稳重、克制、坚韧,却几近完美到不真实,罗伯特·斯塔克与多罗茜·马龙的颓废者角色则充满了不安全感,在自毁式的犹疑嫉妒与浪荡风流间游走,反倒鲜活得引人共情。,不乏大仰角镜头、高角度俯拍与倾斜镜头,精妙华美的配色兼具象征与叙事意义(如幽蓝而遍布阴影的房间、鲜红的走廊,或黑白分明或鲜艳斑斓的服装),塞克还让布景显得虚浮、人工痕迹浓重,如一望而知的绘制布景与背景投影,造成间离效果,促动观众反思。:飙车,暗夜,风卷落叶。。。()
7分,非常狗血的好莱坞四角恋故事,而且影片的前半部分真的是平淡的有点过分,没啥太大的意思,基本就是一直在铺垫铺垫铺垫,为了最后半小时的高潮。最后的结局果然和我想的一样,非常好莱坞。不过总的来看其实这部电影的剧本还是可以的,至少是完全看的下去的,所以综合来看还是可以给个7分,后半段的张力拍的挺不错的。本片的表演亮点确实都在配角上面,两位主角平平无奇,罗伯特斯塔克和多萝西马龙演的两兄妹的表现却非常具有亮点,我个人更喜欢罗伯特的表现,但多萝西的表现也足够出彩,只是最后一段感觉有点为了大团圆牺牲人物性格了,如果冷酷到底的话这个角色会显得更邪恶更酷
我看完感触蛮大的。前半截的时候,我感觉就是个俗套的爱情故事,并且隐隐约约男主的家庭有问题,到后来,真是的,本来觉得男主的妹妹真是没心没肺,爸爸和哥哥都死掉了还那个样子,但是她最后在法庭上说的那些话,并非是为米奇脱罪的那些话,而是说他哥哥想要的太多得到的太少。哎,一个家庭悲剧,现在想想,米奇才是最好运的那个,苦雨一直下,春风一年只吹一次。悲哀。
这一部瑟克没怎么看进去… 讲了四个人,四个“爱而不得”的故事:Mitch爱上他最好朋友的老婆;Marylee得不到Mitch的回应用滥情弥补心中情感的缺失;Kyle在性无能制造的恐惧中酗酒成瘾,最终亲手葬送自己孩子和自身的性命;Lucy在好事将近之时被Kyle的酒后暴力所害… 除了瑟克非常娴熟的:色彩作为视觉编码的运用,浮华的旧好莱坞式布景,游刃有余的场面调度之外,还有始终埋藏在风格化表层之下的批判性——资本主义蓬勃发展下的中产阶级家庭关系,事业女性在进入家庭后的权力变化。
马丁斯科塞斯有一部电影叫《飞行家》,也是关于发现石油的故事。[近期又看了道格拉斯·瑟尔克的《苦雨恋春风》,又一个故事中主人公家族以石油发家致富的故事]石油、天然气、钢铁的开采,是资本主义最重要的象征性工业,但是真正得到文学和影视再现的机会却很少,究其原因,它们本身作为高强度劳动的场域很少被视为一种审美再现的空间。
《好莱坞类型电影》#一部完满的贵族家庭情节剧。爱上罗克•赫德森,环形叙事结构,道格拉斯塞克首先告诉我们结局,哈罗德死了,然后通过日历翻篇回到一年前,让观众关注为何哈罗德会死,专注于叙事结构、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造成这一悲剧的发生。出身工薪阶级的露西和有闲阶级的哈罗德之间跨越阶级的乌托邦式的婚姻—爱情,到如何慢慢的走向获得无限财富和权力的美国梦的衰亡,导演处理的丝毫不拖泥带水。塞克描述《苦雨恋春风》时说:“这是一部社会批评片,批评富裕人群、被宠坏的人群,还批评了美国家庭,真的。而鉴于情节中考虑到了暴力,它也考虑了其表现力。”塞克充满人为风格化的手法处理,为这样相对不灵活的故事题材定义了一种风格,一种态度,对生活自我反思的观念,也对观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这并不是过去逃避主义娱乐的被动消费。
速度,石油以及资本主义构成了一种现代性的威胁,在影片中以一种华丽失真的影像风格出现,在瑟克的影片中总是存在旧好莱坞式的非真实感。《苦雨恋春风》的情节剧模式来自于对过去哥特式的迷恋,Kyle对于Lucy轻浮而男性中心主义的情爱无法在速度之中建立,因而银幕亲吻成为了一个姿势,将人物滞留于家庭,婚姻以及随之而来的冲突与背叛之中,对于速度和权力的炫耀成为了弗洛伊德的例证,在家庭关系中永远存在着畸像,因此Kyle和Mitchell之间的对立关系并不是后者占据了他的妻子,而是来自于他对于自己无法以不正当的享乐方式占据Lucy的癔症嫉妒。
老电影的剧情发展真的叫人不知所云。但是作为一窥1956年美国豪门的一扇窗口还是值得一看的。劳伦·巴考尔演的柔弱娇妻毫无说服力,不知当初选角导演在想什么。洛克·哈德森真的就是块木头,帅则帅矣,看久了就那样。豪门兄妹成了本片的演技担当,特别是哥哥,影片后期还是有点让人心疼的。美工摄影服装加分,在这个强调diversity的年代,还是怀念黄金时代那种不加修饰的傲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