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洛克(2000)
《波拉克与他的情人》(Pollock)是一部2000年的美国电影,由艾德·哈里斯执导,马西雅·盖·哈登以此获得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主旨是讲述了美国画家杰克逊·波洛克的一生。影片由埃德·哈里斯、马西雅·盖·哈登、詹妮弗·康纳利、罗伯特·诺特、巴德·科尔特、莫莉·里根和萨达·汤普森主演。
评分:7.4
导演:艾德·哈里斯
编剧:
主演:艾德·哈里斯 / 马西娅·盖伊·哈登 / 汤姆·鲍尔 / 詹妮弗·康纳利 / 巴德·库特 / 约翰·赫德 / 方·基默 / 罗伯特·诺特 / David Leary / 埃米·马迪根 / Sally Murphy / Molly Regan / 斯蒂芬妮·赛默尔 / Matthew Sussman / 杰弗里·塔伯 / 诺伯特·魏塞尔 / Everett Quinton / 安娜贝勒·格维奇 / 约翰·罗斯曼 / 肯尼·沙佛 / 萨达·汤普逊 / Robert O'Neill
类型:剧情 / 传记
片长:122分钟 / 132分钟(德国)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画家波拉克 / 波拉克
上映:2000-09-06(威尼斯电影节)
IMDb:tt0183659
波洛克简介
波拉克作为当时西方艺术的领袖人物,以其超乎寻常的天才和胆量创作了大量的抽象派油画作品,并为行为艺术的创立打下了基础。他当之无愧地成为美国人民心目中的艺术明星,但波拉克并不以一位成功者自居,反传统创作的精神激发了他原始的、充满野性的灵感,将灵感运用于油画作品,使他的内心世界得以表达,但自我封闭的个性又与其形成强烈的矛盾,加上对社会、对文化的不满,将他一次次推向痛苦的深渊。于是,他酗酒、颓废,却从不停止创作。充满怨愤的生活逐渐吞噬他的婚姻、事业、信仰……直到1956年的一个夏夜,44岁的波拉克走完了短暂、痛苦却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
第7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艾德·哈里斯 第7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配角马西娅·盖伊·哈登
获得奖项
- 第16届独立精神奖
提名:最佳女配角 - 第73届奥斯卡金像奖
获奖:最佳女配角
提名:最佳男主角 - 第65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获奖:最佳女配角
简评
这部传记片背后所潜藏的价值观真是让人讨厌,无非是一种爹味儿的逻辑:男性艺术家是天才,其背后的女性要么是垫脚石、要么是绊脚石,女性生来就是为了崇拜男性的。电影中描绘的波洛克仿佛是一个丑陋的巨婴,然后再召唤出一堆女性角色来使这个巨婴熠熠生辉,最后导演用那套艺术家都是有人格缺陷的说辞,企图让观众原谅这一切。讨厌死了,你要是想讲述他是当代艺术界的天才,就直接讲他怎么天才就好了,非要找几个女性角色,完成其男性魅力的展示,在我看来就是导演的一场自恋式的意淫。并且,一个人格健全的艺术家有的是,成为一个正常人有那么难嘛!可别再宣扬这种令人作呕的爹味儿思想了。
关于艺术家的传记电影往往很难表现其创作过程,那些更加具有可视化和展演性的因素如酗酒、与女人的关系、躁郁症带来的面部表情的焦灼、在咖啡店/小酒馆对同代艺术家的即兴点评就成为重点,最终,我们似乎愈来愈接近画家的生活方式,但是仍然不知道是什么特质使波洛克最终成为波洛克,幸而他的绘画本身就接近行为艺术,使这部电影在同类艺术题材中相对而言还算有较高的可观赏性。
对波洛克的性格刻画还不够,对他的才华也展示不足。呈现在屏幕上的只是一个酒鬼蓝领,他老婆倒是很出彩。伟大画家的老婆研颜值不够这件事说出来有些残酷。导演本人对波洛克作画的再现很启发人,滴画谁都能作,但艺术家是独一无二的。波洛克无子嗣,和小女友死于车祸,都在电影中得到表现。非常残念的是,我始终无法带入白人脸。看白人的电影,他们定义的帅哥美女,我都没法发自内心认同,需要翻译,因此无法直接跟心灵对话。
行动绘画,没有开始与结束,热抽象表现主义。无序与自由边界的突破。这才不是乱涂乱画,这样大画幅的作品,每滴颜料的覆盖,涂写。都是需要一定的技术性控制的。如乐曲般在杂乱的在画面里感受节奏,倘若你被某根线条或者每块颜色吸引住了,那么你就跟上了波洛克的作画舞步。你不知道在哪儿停止。就如你面对无垠的宇宙和大海一般。你感受到了广阔,却还是不知道如何安放好自己。
某一次看关于波洛克的纪录片,看着玻璃上的滴彩,一瞬间想到了纽约高楼大厦中形形色色川流不息的人群在其中所做的看似无规则其实高度有序的运动,觉得这是更为现代的图像语言,他没有画任何人,任何一种生活,但画了所有的当代人和当代生活。而这部故事片则补齐了关于他私人生活的一些断面。爱艺术家的艺术,比爱他本人要容易得多啊。
是人物传记,却并没有给波洛克这种享誉世界的人物以任何光环。影片以一种无限贴近的方式自导自演,呈现的是波洛克艺术成就以外的潦困生活和神经质精神状态,而这些微缩的景观在一个时代的艺术先锋典型之上是又能放大为一种历史经验的。因此在叙事上,这种小角度的攫取,让人沉浸,只是用心感受。影片质地柔软,就像一只没有壳的蛤蜊。
#电影灯光课#黎明黄昏时拍夜戏光线处理。黄昏时刻拍夜景画面,空间很大,无法打灯。通过黄色车灯及红色尾灯在画中的移动表现出汽车的运动。窗子的亮光一般需要用摄影灯光给予加强。(以作家和艺术家为题材的电影很难拍得对普通观众有吸引力,因为他们的生活偏重观察和内心思索,他们不像大多数人那样去上班,而是把自己关起来搞创作,各种社交行为只会导致他们分心。)
很好的一部了解西方现代抽象表现主义画家心路历程的电影。波洛克因为简陋的工作室而无奈趴着作画,却创造了滴彩画,从早期的挣扎到巨大的成功,但毕加索比家庭还重要吗?他其实始终期望得到妈妈和家族认可,渴望拥有一个正常的家庭,她成全了他偶然而巨大的成功,但她给不了他内心最渴望的安全感,他只能在对失去成功的惶恐中自我毁灭。波洛克谈艺摘录:谁说不能为了抽象而抽象谁说抽象必须有现实和自然的根据,我就是自然;我不用形象支持画面,如果无意中出现形象,我就尽量消除它们;如果忘掉一切看画就像看着洒满床的鲜花,你不用为作品的意义绞尽脑汁;今天的画家不用追求对自身之外的主题的表达;我在地板上作画,画笔不接触画布,我拒绝偶然性;我是不是个骗子?只有一死,能让他的自我怀疑变成了艺术的传奇,如果这个传奇也是一场商业的骗局呢?
令人眼花繚亂的“傑作”背後,又有誰真正知曉畫家的陰鬱?如畢加索一樣,波洛克也同樣"cracked it wide open",無疑開創了現代藝術的新天地;如梵·高一樣,波洛克也同樣擁有渴望被人理解卻又永遠無法被人理解的人生,生前死後,從未長久地幸福過。Ed Harris“還原創作”mural的那一段我不禁看的入迷,那是一種與繆斯女神激情相擁,為無與倫比的喜悅與熱情所充斥著的奇妙感覺,緊隨其後,好比風平浪靜的大海,靜默、惆悵。這種情感瞬間的切換不需要任何情緒上的過渡,正如波洛克行雲流水的作畫不需要任何上思維的構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