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下扬州(1978)
《乾隆下扬州》(英语:The Voyage of Emperor Chien Lung),是1978年香港邵氏公司出品,由李翰祥执导之喜剧片,为李翰祥乾隆系列的第二部,借乾隆下江南之野史加以民间传奇,深得观众好评。此片曾获第十六届金马奖最佳剧情片改编剧本奖,并得最佳剧情片提名。
评分:7.5
导演:李翰祥
编剧:李翰祥
主演:刘永 / 岳华 / 张瑛 / 王沙 / 王莱 / 矮冬瓜 / 詹森 / 张照 / 张石庵 / 张作舟 / 姜南 / 金军 / 金天柱 / 冯敬文 / 黄培基 / 葛萍 / 顾文宗 / 雷达 / 李昆 / 梁心 / 西瓜刨 / 沈劳 / 曾楚霖 / 徐发 / 惠天赐 / 惠英红 / 王清河 / 王憾尘 / 吴杭生 / 杨志卿 / 元彬
类型:剧情 / 喜剧 / 动作 / 历史 / 古装
片长:93分钟地区:中国香港
语言:粤语
影片别名:The Voyage of Emperor Chien Lung
上映:1978-10-06(中国香港)
IMDb:tt0078470
剧情简介
乾隆皇(刘永饰)生性好游,在大臣鄂容安(姜南饰)和翰林院大学士刘墉(李昆饰)陪行下二度微服下江南,来到杭州。刘墉才思敏捷,能言善辩,此番来到扬州,君臣间亦是斗智不断,趣事百出。刘墉先是自扬州名士郑板桥(岳华饰)处骗得四幅字画,后又成功赢垮扬州花会。在逐一解决了乾隆所出的诸多难题后,刘墉如愿以偿获赐黄马褂,一行人启程回京。
人物角色
角色名称 | 演员 | 粤语配音 | 备注 |
---|---|---|---|
乾隆 | 刘永 | 冯锦伦 | |
刘墉 | 李昆 | 林保全 | |
鄂容安 | 姜南 | 吴桐 | |
郑板桥 | 岳华 | 丁羽 | |
范时行 | 张瑛 | 陈曙光 | 算命师 |
大凤 | 惠英红 | 卢素娟 | |
郝履仁 | 丁羽 | 大凤祖父 | |
张亚东 | 伦家骏 | 林保全 | 知府之子,张亚西兄 |
张亚西 | 吴杭生 | 贾凤梧 | 知府之子,张亚东弟 |
詹森 | 邓荣銾 | 张家教头 | |
王老三 | 王沙 | 朱子聪 | 理发师 |
王莱 | 余秀明 | 理发师妻 | |
钱龙 | 杨志卿 | 张生 | 茶楼掌柜 |
金军 | 朱子聪 | 花会东家 | |
沈劳 | 花会东家 | ||
顾文宗 | 花会东家 | ||
冯敬文 | 张生 | 花会掌柜 | |
王憾尘 | 客栈掌柜 | ||
矮冬瓜 | 客栈伙计 | ||
梁曼仪 | |||
王清河 | 张生 | 字画店掌柜 | |
张作舟 | 测字者 | ||
杜永亮 | 测字者 | ||
戴君德 | 测字者 | ||
曾楚霖 | |||
张石庵 | |||
雷达 | |||
丁东 | |||
黄培基 | |||
元彬 | |||
徐发 | |||
李恒 |
获得奖项
- 第16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获奖:最佳改编剧本
提名:最佳剧情片 / 优等剧情片
简评
李翰祥拍乾隆拍的挺有意思,这部是下江南的续集,不过虽是乾隆下扬州,倒不如说是刘罗锅下扬州,骗郑板桥画画,花会赌垮东家,都是刘墉的戏份,乾隆只有中间救爷俩和剃头匠两段。全片四段故事,两段都是刘墉。李翰祥真是把民间传说,野史趣闻拍的妙趣横生,别有味道。不过乾隆七下江南肯定是有不少故事的,看这样的老片子还挺不错的,再加上邵氏出品,必属精品。主演都不不熟悉,但中间惠英红一出场就认出来了,那时候她还真是年轻,英气逼人。
李翰祥喜剧,下江南的续作,这样一部喜剧电影获得了台湾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十分难得。全片四个段子组成。刘墉智骗郑板桥,借机讥讽乾隆的诗平仄不分,字有肉无骨,贬损鄂容安更是骂人不带脏字的教科书,缺德带冒烟。算命先生被封永不归西,却归了东。在作死边缘疯狂试探的店伙计和剃头匠,扬州土话甚是入味,'实不相瞒,鄙人姓钱名龙',放狗屁狗放屁放屁狗,'妈妈的,你是条母狗'。
以再现野史和民间传奇为主干的本系列影片是不可复得的精品,而本作不仅包含了一以贯之的君臣间的打机锋,更信然“一语成谶”的玄妙处,实为近古时期的中国增添了一分神秘性(但绝不是迷信,皇权所造成之心理威迫实起最大影响);当一般喜剧片来看,本片的人物形象颇为有趣,不时即摆出斗鸡眼的刘墉、宛然一副受气包形态的乾隆和神态与田中邦卫相似的鄂容安都是成功的塑造;对乾隆之诟病、讽刺和玩笑反映出江左各阶层对北方士民的非议,是可理解的时代背景;惠英红虽秀气可爱,其武打戏份于此却不甚好看,詹森等反派则卖力不够(是一层分际,邵氏演员的演技是逐渐下降的);李导影片之配乐是我心头喜,吴语的穿插令人一振,粤语之旁白语气尾声耐听;然,节奏稍闷~
一部妙趣横生的喜剧片,各种桥段实在是太好看了。乾隆真是特别大气,刘墉大智慧小聪明全用上了,几个小配角都特别出彩,算卦的剃头的太逗了。而且当年邵氏的布景也是十分精良,在屋里就把一部古装片拍完了。突然想把这个系列补完了。李翰祥大导演一辈子都想拍严肃的古装大片,在香港却拍了多部风月片和这种古代小品,80年代两岸合拍片才有机会拍自己想拍的。8分。
個人觀影史第1720部。李翰祥這回用影像手段當了一次說書先生,講了幾個非常有意思的戲說乾隆的野史小故事,讓看者看得津津有味,特別是算命先生神機妙算最終把自己算“沒了”的那段,黑色幽默得來——我封他永不歸西,沒想到他歸了東了——更拍出了中國社會特有的那種江湖味。更有意思的是那些操著一口地方語言、一本正經尖酸刻薄地刁難人的街頭人士,讓故事本身的市井味道更濃。比較值得詬病的是演劉墉和鄂容安的演員外形上太市井、太沒天朝高層官員范兒,當然劉永的乾隆還是很像模像樣的。
虽然是下扬州很多地方依然是照搬天桥套路,银桂金桂上来先调弦子结果拍出来的咸湿暗示其实化用老李说的天桥大鼓妞儿的段子,满街带大拉翅的实在是哪儿跟哪儿啊。老李混剧校的时候肯定没少进书场,但要单凭弦子这段就说看过评弹倒也未必,北方大鼓书同样要调弦子,不过北方鼓书用书弦,南方评弹用曲弦,大小音色区别略大(那时候还没有短杆大三弦这些改良的)。“山东人吃麦冬”是苏州评弹里常说的笑话,说的是山东人到苏州做客,席间吃到麦冬便问主人是什么,主人告知“麦冬”(莫冬/没懂),山东人以为主人没听懂反复再问。麦冬是南方植物,山东人自然“不懂”,但评弹里这段也是借以嘲笑山东人大老粗的,传统曲艺无论南北这种方言“地图炮”还是很多的。王沙是新加坡人,主要演粤语闽南话喜剧,但他这个扬州剃头匠演得不盯嘴是看不出来的。
剧情上紧接《乾隆下江南》前半段中乾隆和刘罗锅斗智的段落,乾隆借下江南为机会,想争回一口气,处处故意为难刘罗锅,而刘罗锅则见招拆招巧妙化解,期间穿插的是风土人情和当地习俗。故事大体分为五段,刘罗锅在线的段落恰好是一头一尾,中间三段刘罗锅下线,故事就变乾隆和鄂容安的街市奇遇了。刘罗锅以激将法+投其所好让郑板桥画梅兰竹菊献给圣上拍得单调, 似乎也没展现出他的智谋;倒是结尾段戏耍花会,以骗制骗,扮猪吃老虎,让贪婪的花会老板上了个大当拍得有趣。中间三段各有意趣,乾隆和鄂容安更多是作为配角和观众存在,风头都在巧妙测字(同一个字同一套时辰八字拆出不同说法好玩),甚至算出自己命运(连皇帝也无法左右)的算命先生;剑眉星目,看上去就非常不好惹的民女小红姐;以及口灿莲花,在上一部就存在感爆棚的扬州小二王沙身上了。
5555还我的贵公子岳华哥哥啊!我看李翰祥真是完全不关心剧情,讲真剧本是他把兄弟俩共同的老大难,有人拿这个说事不认可他们的大师地位,也能理解,各花入各眼吧。反正我就爱他的清式审美,比如林间小宅,无论屋里屋外都是疏落有致,屋内是文人雅致,屋外是清秀山水,别看都是邵氏的老布景(好的也可能有导演自备的家伙),在中国再找一个如此胸有丘壑的,至少我是没见过。调度也好极了,简直是清版的清明上河图,市井烟火,徐徐展开。李大师的作品,剧情只要稍稍能过得去,看起来就是心旷神怡。不过开头是剪的倾国倾城吧.......
哎呀就看那姜南板儿牙一露,小缝眼儿一睁,得类,肯定又有段子出来?再看李昆淡定装萌,句句吭哧戳向姜南,把他骂的是狗血淋头。? 李翰祥非常懂得在拘谨的场景内应该怎么把故事讲细了,讲琐碎了,讲出味儿来。现在看可能避免不了瑕疵比如这种都是厂内拍得,街景别的电影里肯定也用过。但是一想到香港曾经出过一批说国语的演员,我估计我邵氏之路还长着呢。记得这个电影是刘永的出名戏,却惊喜发现岳华和王莱客串。感觉这也是看老电影的乐趣之一。
我李导的段子电影,一开始觉得有点无聊,扬州话段子出场后就开始渐入佳境;依然是民俗大杂烩,有些细节没那么古(比如牙签、四库全书存放的地点是北四阁和南三阁)但现在确实没有拍得这么古色古香的电影了,开篇第一幕就被美到,李导真的开发出SB棚景的极限了。花会(彩票?)这玩意儿以前没听说过,长见识了。刘永长得挺标志,扮相也挺好,但摇头晃脑的真的不像皇帝;岳爷一如即往帅,眼睛亮又亮。
本片是乾隆皇系列的第三集,前半段是君臣與雅士之間的雅趣和鬥智,其中夾雜了劉墉智騙鄭板橋,乾隆皇剃狗頭,劉羅鍋智鬥標花會等段子,在嬉笑怒駡中充滿了人情世故的幽默,後半段是比較俗套的搭救民女,稍顯一般,整體延續了系列的戲說風格,李翰祥以此片贏得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
李翰祥的乾隆系列,成功塑造银幕乾隆形象第一人。片子很好玩,除了故事的编排以外,人物形象设计是一大亮点。无论是乾隆爷、刘墉、郑板桥,还是一众配角,都非常有特点,非常出彩,加上优秀的美工,让影片赏心悦目,轻松愉悦。李翰祥历史片最好玩的地方在于,他把八卦野史烩于一炉,插科打诨带着自己对历史人物的评价,绝不要一本正经、正襟危坐,一定要戏说、笑侃,非常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