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怪人的新娘(1935)

Bride of FrankensteinUP:2022-08-08

《科学怪人的新娘》(英语:Bride of Frankenstein),又称《弗兰肯斯坦的新娘》,是1935年的一部恐怖电影,1931年《科学怪人》的续集,詹姆斯·惠尔担任导演,鲍里斯·卡洛夫饰演怪物,埃尔莎·兰彻斯特饰演他的女人和玛莉·雪莱。

科学怪人的新娘

评分:7.7 导演:詹姆斯·惠尔 编剧:威廉·赫尔伯特
主演:波利斯·卡洛夫 / 科林·克利夫 / 瓦莱莉娅·霍布森 / 欧内斯特·塞西杰 / 爱尔莎·兰切斯特
类型:科幻 / 恐怖
片长:75 分钟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弗兰肯斯坦的新娘
上映:1935-04-22
IMDb:tt0026138

科学怪人的新娘简介

故事紧接《科学怪人》结尾火烧科学怪人场面,弗兰肯斯坦和他制造的科学怪人都活了下来,科学怪人并没有像博士想象的那样杀死……弗兰肯斯坦决定洗手不干,但另一位疯狂的科学家怪博士找到弗兰肯斯坦要合作造个女人,并绑架他的妻子作为威胁。弗兰肯斯坦只好答应。科学怪人逃生后,历经险阻最终与怪博士相遇,三人在古堡中期待科学怪人的新娘诞生……

第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录音(提名)吉尔伯特·克尔兰德

简评

日内瓦湖畔因暴风雨被困,玛丽雪莱讲述的一个故事,诞生了科学怪人这一恐怖形象。1935年上映的#科学怪人的新娘#显得有点笨拙,试验的场景现在看来有种小孩玩过家家之感。当然,他们玩的是死人造活人。历经后世许多惊悚轰炸的人不会觉得有什么恐怖之处,倒是怪人几次流泪让人感到他情感纯朴。#电影朵#1

80/100,可看度相比上部明显提高。本部聚焦怪人幸存后的具体经历,从婴儿式的模仿学习到寻爱无果的悲剧,总言之原著中复仇的情节被剥夺,片中的怪人作为人类臆想中的进化产物依旧善良且有血有肉。结合微缩人的怪奇实验,影片依然忽略了原著对人类科学认知的反作用,仅阐明人类凌驾于自然,缺乏启发意义

比第一部好,前一部开创性有了,缺乏思辨性,只是人造怪人无理性伤害人最终被灭的故事,看了之后也最多得出不要做有违人伦科学实验的基础教育片感悟。这部为科学怪人注入了人性,尤其和盲人相处和最后主动选择覆灭两个情节,充分展现了人可以从后天习得分辨善恶的能力从而具备情感力及道德情操,将怜悯的眼光从无辜的受害者扩展到无意识的施害者,这才更能表达一开始作者那句『模仿上帝的人会得到惩罚』。另外,开头的引入是不错的续集叙事技巧,对电影起到一定的丰富作用。中间的小人设定还挺有趣的,但这个坑没填是缺点,我觉得科学家造的那些小人比尚需要学习教化的大人厉害一百倍,如此有思想有情感有审美的自然人,除了小一点,跟普通人类基本没有区别,还花那么大工夫造新娘,我觉得这是逻辑上的瑕疵,虽然这应该只是为了丰富情节安排的小插曲吧。

讲故事的方式跟第一部比起来大差不差,但恐怖氛围的营造更为出众,甚至有一种哥特融合了表现主义的视觉风格。一开始不太理解为啥高潮戏设计在了造新娘,而不是新娘复活后跟科学怪人之间的故事上,但盲人的角色让科学怪人期待同类反而被同类的新娘憎恶,从而万念俱灰同归于尽显得逻辑通畅,可惜的是在怪人这里的人物深度上挖掘得还不够深刻,大多数时候显得略蠢,悲伤不足,恐怖有余。

《科学怪人》只改编了半部原著,且是魔改,注重的是猎奇的体验。而在这部续作中终于补全了原作的下半截故事,终于体现了一些原著精神:造物者与造物的矛盾、对于少数人的排挤、对于科技发展的警示,尽管只是触及了皮毛。不过剧本好像吃书了,毕竟怪人在第一部中用的是恶人脑,现在竟然成了无邪的好人。本片最亮眼的莫过于制造科学怪人新娘时的倾斜构图,产生的极为特殊的紧迫感和压迫感。另外本片中另一位邪恶科学家是个犹太人,明明是和弗兰肯斯坦一起造的人,结果怪人把自己的爹放走了。美国人是有多恨犹太人啊,什么脏水都往人家脸上泼。

比前一部有意思得多。随着主流影片变得越来越没有想象力,越来越遵循现实主义的视觉风格,恐怖片把观众带回默片时代更加无拘无束的设计。离奇古怪的扭曲场面,夸张的人物造型,诗意化的台词,低机位摄影营造的恐怖感都恰到好处(所幸片长很短)。同性恋造物主的隐喻也颇为前卫。“致一个上帝与魔鬼的新世界。”

比前作更深入饱满地呈现了弗兰肯斯坦的性格,被音乐吸引、被盲老人接纳、学会抽烟喝酒,为失去朋友而流泪,为妻子抵触自己而绝望。但与前篇的蒙昧状态不同的是,经过这么多事情之后,弗兰肯斯坦逐渐学会分辨善恶,学会在发泄愤怒时顾及无辜。他一辈子不被理解、不被人所爱,却在准备同归于尽前让相爱的人先走。

两部加起来才值这个分数,造人部分视觉升级,新娘部分草草的落下悲剧结尾,主要时间花在怪人的寻找之旅,主要是盲老人的爱与词语、新博士对词语加以利用,强烈的对比。怪人整体行动有很多不合理,这个系列本是最有文学底蕴的,可惜怪人处理的太简单粗暴

视觉方面做得挺好的,早期有声电影设备笨重,运镜不易流畅就在视效上下功夫,城堡里的布光强调了空间感,几次当地人在山顶围剿弗兰肯斯坦的仰拍做得也很漂亮,不论布景的山巅还是背景板上层叠的云层都够精致。这部续集的故事更像是前作的恶搞版,开场拜伦与雪莱两口子讲故事介入剧情,亨利和弗兰肯斯坦双双大难不死,一个结婚另一个也要老婆,造物者的角色又增添了一名恶毒的哲学教授(他做的那些微缩小人好精致啊),这种直白的对照关系有喜剧的意思了,不过对这个题材来说不是好事。剧情也欠打磨,弗兰肯斯坦跟瞎眼隐士被迫分离后,piu一下就跑到哲学教授那里了,莫名其妙。亨利和未婚妻、教授什么的也尽是些脸谱角色,没什么有趣的细节设计。

续集有较多篇幅描绘怪人的人性觉醒,会孤独、渴望朋友、喜爱音乐、喜爱美食,同时用暴虐来面对这个令他陌生和恐惧的世界。怪人两次流下的眼泪是他的人性高光时刻,能与他作伴的唯有盲人。视觉风格依然突出,打光和亨利家的室内布景都沿袭了表现主义,更令人惊艳的是瓶中小人,不仅是实现微缩的人类与正常人类在画面中同框的技术使人惊叹,更有细思恐极之处:人类创造生命并且只想掌控生命,而并不将自己的创造者平等对待。

盲人段落跟第一部的湖边场景同样是神来之笔。“人类睁开眼睛容易被表象所迷惑。--晚不安”开头的玛丽雪莱跟最后的怪人新娘是同一位演员。结合导演在那个年代的同性恋的身份,可见他就是20世纪30年代的“玛丽雪莱”,创造了《科学怪人的新娘》,却会因性向与大多数人不同,被当作异类,被排斥,被伤害。“我喜欢死亡,不喜欢活着。”只有作为被边缘的、敏感的少数派,才会真正同情“怪物”。我仿佛穿过了怪人的眼睛,看到了Whale那张绝望的脸。就让记忆定格在影片最后,怪人与新娘并肩而站,天堂的Whale不再孤独无伴。

孟子关于文学批评有过“知人论世”一说,浅白不过的道理,论作品看身世。前提是作品是值得谈论之作,《科学怪人的新娘》并不满足预设。倘若不看导演身世,如同有人所说,便是“电影奇观”之展现。若以身世返照影片,滋味于其间品咂出。詹姆斯·惠尔把他同性恋的人格抽离具化为科学怪人的形象,科学怪人的“无名”是同性恋的“无名”,“无名”是身份不予承认,身份剥夺,游荡世间渴望认同渴望爱情的不止是银幕上的科学怪人,更是银幕外隐秘生活隐于暗夜的酷儿群体。电烫卷发新娘的死而复生,是渴望是追求是再造,在科学怪人之外,詹姆斯·惠尔借科学怪人的新娘再造酷儿形象。科学怪人,世人创造而出而躲避的形象;新娘,如哪吒剔骨还父,自己生养自己,自我诠释美丽,始终自我心事。后来,外在自我里自我统统都不要了,生于黑暗时代,自我像一个笑话。

获得奖项

  • 第39届土星奖
    第39届土星奖
    获奖:最佳DVD/蓝光套装
  • 第8届奥斯卡金像奖
    第8届奥斯卡金像奖
    提名:最佳录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