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用钱(1976)
弗朗索瓦·罗兰·特吕弗(François Roland Truffaut,1932年2月6日-1984年10月21日),法国著名导演,法国新浪潮(电影创作流派)的代表之一,“作者电影”的提倡者,与法国另一名导让·吕克·戈达尔并列,在国际影坛享有盛誉。
电影作品
导演作品
年份 | 片名 | 原始片名 | 备注 |
---|---|---|---|
1955 | 一次拜访 | Une Visite | |
1957 | The Mischief Makers | Les Mistons | |
1959 | 四百击 | Les Quatre Cents Coups | 安托万·杜瓦内五部曲之一,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
1960 | 射杀钢琴师 | Tirez sur le pianiste | |
1961 | 水的故事 | Une Histoire d'eau | 与让·吕克·戈达尔联合执导 |
1962 | 夏日之恋 | Jules et Jim | |
1962 | 二十岁之恋 | Antoine et Colette | 短片,安托万·杜瓦内五部曲之二 |
1964 | 柔肤 | La Peau douce | |
1966 | 华氏451度(英语:Fahrenheit_451_(1966_film)) | Fahrenheit 451 | 改编自雷·布雷德伯里同名作品华氏451度 |
1968 | 黑衣新娘 | La Mariée était en noir | |
1968 | 飞吻(法语:Baisers Volés) | Baisers volés | 安托万·杜瓦内五部曲之三; 提名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
1969 | 蛇蝎夜合花 | La sirène du Mississipi | |
1970 | 野孩子 | L'Enfant sauvage | |
1970 | 床地风云 | Domicile conjugal | 安托万·杜瓦内五部曲之四 |
1971 | 两个英国女孩与欧陆 | Les Deux anglaises et le continent | |
1972 | 像我这样美丽的女子 | Une belle fille comme moi | |
1973 | 日以作夜 | La Nuit américaine | 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导演奖 |
1975 | 巫山云 | L'Histoire d'Adèle H. | |
1976 | 零用钱 | L'Argent de poche | 入围第26届柏林影展 |
1977 | 爱女人的男人 | L'Homme qui aimait les femmes | 入围第27届柏林影展 |
1978 | 绿房 | La Chambre verte | |
1979 | 爱情逃跑 | L'Amour en fuite | 安托万·杜瓦内五部曲之五,入围第29届柏林影展 |
1980 | 最后地下铁 | Le Dernier métro | 凯撒电影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和最佳剧本奖 |
1981 | 隔墙花 | La Femme d'à côté | |
1983 | 情杀案中案 | Vivement dimanche! |
语录
“对我来说,明天的电影比忏悔录或日记等自传体更加私人。年轻的电影制作者将会用第一人称表达自己,并将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与电影连系起来:这些也许是他们的初恋故事、或最近的恋爱故事、他们的政治醒觉、他们的旅行故事、他们的病患经历、他们的兵役、他们的婚姻,他们对上一个的假期... 这些将是令人愉快的,因为这是真实又新鲜的... 明天的电影不会由公务导演执导,却是由构造一次美妙和令人兴奋的冒险历程的艺术家执导。明天的电影(的特点)将酷似创造它的人,观众的数量将与导演的朋友的数量成正比。明天的电影将是爱的行动。” — François Truffaut, published in Arts magazine, May 1957 Source: Miami New Times
特吕弗因为逃学,14岁便失学要到工厂工作。少年时他已经热爱电影,曾举办小型电影放映活动导致欠债,16岁时被送进不良少年教养所,后来由安德烈·巴赞保释,并把他领进了影评的园地,巴赞成为他的精神导师,也深深影响他在电影方面的观念。1951年巴赞创办《电影笔记》,其后特吕弗加入撰写影评,被认为是巴黎最尖刻的评论人。 1955年拍摄了首部短片《探访》,其后曾任意大利导演罗塞里尼的助手。1957年,特吕弗撰文预告了“第一人称”影片的到来。1959年首部长片《四百击》旋即夺得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四百击》以安托万·杜瓦内(Antoine Doinel,由尚-比埃·里奥释演)为主角,充满自传性质,连同《二十岁之恋》、《飞吻(法语:Baisers Volés)》、《床地风云》、《爱情逃跑》组成安托万·杜瓦内五部曲。 他又擅长实践巴赞的“长镜头”理论,故事题材丰富多采、内容各异;尤能拍摄景致怡人、风格清新的法式风格文艺爱情电影,令各国影迷感动回味再三至今。 特吕弗1984年罹患脑癌病逝,共有二十一部长片、四部短片导演作传世。
获得奖项
- 第26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获奖:OCIC Award - Recommendation —— Competition / Reader Jury of the "Berliner Morgenpost"
提名:金熊奖-最佳影片 - 第34届金球奖
提名:Best Foreign Film
- 弗朗索瓦·特吕弗 François Truffaut导演
- 让-弗朗索瓦·斯泰弗南 Jean-François Stévenin演员
- 维尔日妮·泰弗内 Virginie Thévenet演员
- 伊瓦·特吕弗特 Eva Truffaut演员
- Tania Torrens Tania Torrens演员
- 劳拉·特吕弗 Laura Truffaut演员
简评
特你为什么这么懂小朋友看着钟表计算下课时间的小孩、从高楼摔下来安然无恙的小孩、留在家里向邻居广播自己饿了的小孩、找同伴帮自己剪头发省下了八法郎的小孩、爱上年长女性的小孩、几乎人手一把玩具枪的班级、被家庭暴力的小孩,特你果然不会给人纯粹的快乐,和开心可爱相伴的一定是忧伤苦闷,最后老师的那段话可真好啊,特吕弗你可真好啊
又看了一遍,还是最喜欢格力跟着小猫跳窗的片段,谁也想不到小孩从高楼坠下居然毫发无损,接着镜头切换,年轻的母亲被吓得后仰倒地,其他大人们则是惊慌失措地围上去,把笑得特别快乐的小孩从草地里捧起来。特吕弗很有趣,所以拍出来的儿童片轻盈活泼,战胜了很多或无聊或可怕的严肃叙事,特别伟大的特吕弗,特别伟大的新浪潮。
群像式小品,去中心化的散文诗,轻喜剧的调子,俏皮中略有哀伤,这些性格、经历各异的孩子们,无不呈现着可爱与灵动,释放着自由烂漫的天性,家庭背景的不同则决定了他们之后的道路。他们或许会时常跌到,或许会容易受伤,但他们比成人更坚强——仿佛是《四百击》的回文,亦是特吕弗自身的陈词。孩子们游荡在街道上的跟拍,体检慌乱时的长镜。
小红的爸爸是警察局长,小明的爸爸半身不遂在家搞发明,小方的家人计划假期去威尼斯旅行,小刚被家人虐待由福利院接管,他们都有光明的未来。(私心喜爱,色彩太美,很纯粹的一部电影)(法棍面包裸着被手摸过、扔到地上、堆在杂物里,法国人居然还能吃下去)
又被公知忽悠瘸了原来法国人也得对课文死记硬背,也会硬性要求学生有感情朗读背诵,也会让不听话的同学去走廊罚站,也会提问历史重要年份和大事年表,也会因为孩子让家长失去体面而摆出家长制作风不让出去吃饭。片子拍的很有意思也很自然,但我敢打赌如果全部换成亚洲面孔,绝对会被大写一千篇小作文讲述“我的东亚瞬间”“东亚孩子的悲惨一生”“不愧是你们东亚xxxx”。还有就是,小孩很可爱,但看完会恐育,尤其是恐一些男小孩。
特吕弗总是能拍出人与人之间,真切而艺术化的关系,哪怕是拍的小孩子。看他的影片你不会经常觉得“这是法国人再拍法国人的故事”,你会真切的觉得这是一个人在拍人的故事,情绪的共鸣点找的极其优越。比如老师嫌弃学生们背课文背的没有感情的那一幕,学生与老师较劲,老师与学生较劲,情绪的小细节把握的极其得当。全片最大的明显就是那个被家人虐待的插班生,这段反倒是最无聊的,其余的小孩子,每个细节,都很到位
孩子们需要的是教育和零用钱吗?不,他们需要的是爱与被爱!在影片结尾,班主任老师对孩子说的那番话情真意切,这也是特吕弗对孩子的最走心的期望!片中的小主角们或富有或贫穷或幸福或悲惨,但他们都拥有一双清澈纯真的眼睛。看看片尾孩子灿烂笑容的大合影,心中不禁酸楚,他们才是“未来的主人翁”,而我们的孩子未来还是待割的韭菜、资本家的社畜、忠诚的废物啊……
中规中矩,不是很喜欢,很多故事杂糅一起,包括红衣小男孩靠近阳台去抓逐台黑猫从阳台上摔下来路人来来往往行人都被吓呆,出乎意料的是小孩竟平安无事,还包括小女孩由于想要戴皮包去饭店吃饭遭家人拒绝后拿扩音器利用扩音器让邻居送食物给自己吃,还有例行体检,于连被体检出多种伤疤,于连的母亲,祖母被警方带走等各各故事杂糅,算是新浪潮风格的电影,但故事开展太牵强,连贯性比较差。
特吕弗真好。julian仿佛一直是小孩打闹轻快氛围里隐隐的沉重的一抹,最后揭露出来的child abuse也不令人惊讶了。但最后那个清晨他走在昨夜热闹的游乐设施边拾起地上别人落下的物品实在令人心疼,在课堂上睡觉的行为也得到了解释,我要是女教师只能自责哭泣了。男老师在放假前的最后一课真好,是一位收到了伤害仍勇敢去爱自己与他人的好人。就像他说的,人就是要去爱和被爱的,得不到被转移的爱也是可贵的真心,就像那个鼓这小肚子的男孩。他不在电影院亲吻隔壁的陌生女孩,他把攒下的零用钱给心爱的夫人买红玫瑰,他在楼梯上亲吻那个和他一样真诚的女孩。太好了。
零用钱是一好部片子,画面不能说给观众带来了多少视觉享受,但是故事却把你引入其中,几乎很难去注意这个片子是怎么拍的了。不像国内一些大牌导演,拍一些色彩对比极其鲜明,服装道具及其艳丽奢华,纯粹就是画面看起来美丽却很空洞。那是一种平面感受,没有融入感,也没有真正的感动。
孩子们本该拥有天真烂漫的童年时光,但社会是不公平的,总有人会遭遇得更多。喜欢老师这个角色,和孩子们分享得到孩子的喜悦,给学生讲自己对家庭,对童年的看法。体检从一楼到二楼通过窗户拍摄的长镜看了两遍,流畅的剧情和镜头。
多线索、去中心化的散文体,《四百击》故事的延续与主题的变奏,独属于特吕弗的对于儿童的关注与体察。特吕弗的镜头下,儿童世界从来不是从世俗生活中分离的他乡,相反,成人世界不断地投射进童年的王国,而这种复杂性有被划入生活流的细节中,以儿童的视角进行重述:性的启蒙(柠檬与香蕉)、性别规训(“女人”的包)、爱的残缺(派特里的“恋情”)、儿童虐待(里卡的体检)。不同于《四百击》中的愤怒,特吕弗似乎在寻求成人与儿童的和解,这点从教师的塑造转变可以看出,最后男老师的发言为儿童权力振臂高呼,近乎于儿童的“独立宣言”,呼吁的不只是保护,而是成人对儿童的平等与尊重。“孩子们像岩石一样,他们经常跌倒,但不受伤,他们比我们坚强”就像那个从高处坠落却毫发无损的男孩,这个超现实的情节是特吕弗对儿童的礼赞。「特吕弗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