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贵妇与法国公爵(2001)

L'Anglaise et le ducUP:2022-08-04

《贵妇与公爵》(L'Anglaise et le Duc),是埃里克·侯麦于2001年拍成的电影,用了DV技术的影像合成的特点,将在摄影棚拍摄的剧情人物,以及大量十八世纪的法国风景画合成在一起。

英国贵妇与法国公爵

评分:7.5 导演:埃里克·侯麦 编剧:Grace Elliott / 埃里克·侯麦
主演:让-克洛德·德雷菲斯 / 露西·拉塞尔 / 阿兰·利博 / 夏洛特·韦里 / Rosette / Léonard Cobiant / 弗朗索瓦•马尔图雷特 / Caroline Morin / Héléna Dubiel / Laurent Le Doyen / Georges Benoît / Serge Wolfsperger / Daniel Tarrare / 玛丽·里维埃 / Michel Demierre / 瑟奇·伦科 / 艾瑞克维耶拉尔 / Claude Koener / 埃德薇热·沙基 / Arnaud Duléry / 埃里克·莫罗
类型:剧情 / 历史 / 战争
片长:129分钟地区:法国
语言:法语
影片别名:贵妇与公爵
上映:2001-09-07(比利时)
IMDb:tt0239234

英国贵妇与法国公爵简介

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使苏格兰贵妇格蕾丝·艾略特被困在了局势飘摇动荡的巴黎。面对错综复杂的政治形势和日益混乱的社会秩序,她在自己巨大的公寓里坐立不安。此时此刻,路易十六的堂兄奥尔良公爵菲利浦也同样充满了忧虑。身为改良派,他一方面不满于国王的昏庸无能,另一方面贵族的身份又使他站在了保守派一边,痛苦地看着封建王朝的岌岌可危。格蕾丝与菲利浦曾经是一对情人。如今虽然不复往日的爱情,但两人依旧保持着亲密的友谊。他们之间的暧昧关系在革命风暴之下显得愈加复杂。格蕾丝把自己的一位朋友从士兵的追逐下救了出来,并利用菲利浦的影响力帮他弄到了逃亡的通行证。但当她站在保守旧贵族立场上,企图劝说菲利浦帮助路易十六躲避上断头台的命运时,却遭到了拒绝。随着波旁王朝的最终崩溃,巴黎陷入了恐怖主义的局面中。菲利浦也感到了自身难保的威胁,而格蕾丝则竭力控制内心的恐惧,维持着昔日的贵族风范,为保护自己的生命而挣扎于历史的旋涡中。
  荣获2002年法国凯撒电影奖提名
  世界权威杂志《电影手册》、法国影评人评选“2001年世界十佳电影之一”
  法国国宝级导演、新浪潮运动代表埃里克 侯麦 威尼斯电影节终身成就奖
  根据格蕾丝 艾略特回忆录的真实历史故事改编
  法国大革命时期波旁王朝岌岌可危之时 苏格兰贵妇与法国皇室成员之间一段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

简评

侯麦确实始终在多题材不同尝试,虽然他最为人称道的始终是虚伪的道德爱情故事与法式哲学风情片。大革命使法国进入无序状态,贵族阶层岌岌可危,支持改良的法国公爵未意识到覆巢之下无完卵最后上了断头台,坚定的保皇主义英国贵妇格蕾丝最后苟且偷生,要不怎么说命运弄人。大场景都像是用画笔在历史书上简陋描绘的效果。(补充:看的是渣渣画质,刷评论听说油画特效惊人,看来要二刷的话必须找找蓝光高清啦!)

侯麦历史题材中,三部文学改编(O伯爵夫人、帕西法、海布隆的凯瑟琳)及大众游戏通过对白或在舞台展现,此部处理选择独特绘画背景由印象代入真实,这种像画廊体验一样“非真实感”阻止演员或观众执迷于故事,却在用视觉化历史直接体验历史,远超过文字的干涩;如Grace Elliott日记作为时代缩影,电影所承接面对的历史态度是在思考现实与历史相似之处,早期现实主义油画可以在当下被重构,不断证实了女性作为不同形式“英雄”来拯救不同道德难题这一不变主题

从任何角度上,《贵妇与公爵》都是侯麦最保守主义的一部影片,意识形态上通过追溯左翼思想的源头——法国大革命——影片近乎于直接阐明了对于民主主义,即“法国精神”的拒斥,断头台核心事件被侯麦的时间性极简主义压缩,但影片展现了事件的辐射,即将到来和已经到来两种神学范式补完了这一带有象征性的历史事件,从伦理学上,作为右派的侯麦必须省略可能带来煽动性的图像,而是提取其潜能,它和holocaust一样敏感;从电影史角度来看,《英国贵妇》代表了一种电影的反动主义,侯麦尝试通过应用发展仍然不完善的数字技术恢复早期电影的巴洛克传统:通过演员表演的棚内空间和绘制布景的无法区分从而取消影像的一切实体性,从古典主义的角度,它正是一种拙劣的“电影作为理念运动”的媒介想象,离心现实感,并作为时间-影像的替代。

如何当好一名公爵的情妇:1、一定要真心爱他,并反复确认自己爱不爱,这样,一旦受到政治的牵连送上绞刑架,你可以无怨无悔;2、你不再是你自己,你会是这个国家政治的一部份,会是从封建王朝向共和国转变的参与者,你会坐在这个国家重要决策的旁听席上、不得不发表你的个人见解,因为你的公爵情人需要你,需要你点头或者反对,这样,你务必要有一定的政治素养,要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或者至少当你认定什么是好,可以忠诚于你的信念,而有天被送进监牢,你同样可以无怨无悔;3、最好多掌握几门语言,你可以成为多元文化传播的转接口,正确地理解不同国家的政治文明;4、你要做一个善良的人,你基于自身的信仰和善意对他人施以援手会增加情人对你的信任,尤其在性命攸关之时,善意将是你的勇气之盾,令你无坚不摧;5、无论如何,要忠诚。

以苏格兰贵妇、奥尔良公爵的情人Grace Elliott的视角讲述法国大革命期间的经历。展现了这位保皇党女性的信念与勇气,刻画了在时局动荡中艰难调和理念和生存需求的奥尔良公爵的无奈,描绘了革命的残忍和无序,进步理念为激进力量本身反噬……总之就是一个标准的修正主义革命史叙事,Rohmer在这里算是毫不掩饰地政治宣示了。身在意识形态根本分野的另一端,我觉得还是可以赞赏的一点是本片布景:人物和车马穿梭在用油画画出来的城市背景中。似乎是在诚实地告诉观众:我没法还原当时的巴黎了,但不要紧,想象一下我们就是在1792年,这就是革命时的巴黎,好,那我们开始讲故事……这种技法似乎还原了某种最原始的Méliès式的电影布景,有一种非常切题的质感。仿佛是拍了一部电影诞生前的电影,做了一场18世纪末的直播。

8/10。在广袤平原的山顶平台上,保皇主义的贵妇惊恐地目睹了一位君主的公开处刑,中场这一幕把要被斩首的焦虑推向极致。侯麦把内景和外景截然划分为两个社会阶级的对立,当贵妇坐着她的豪华四轮马车融入巴黎街头的油画布景中,观看者必然感到惊愕:一群暴民(肮脏的醉鬼流氓)凶残地割掉公主的头四处游行和驻军经常性的巡逻,不断提醒着贵族被迫害的恐惧;与外景相对应的是真实的内景,私人公寓为贵妇提供的庇护,但在私人空间同样遭遇驱逐:全副武装的士兵从未停止敲响房间的门,革命泛滥的暴力将阴影投射到日常的细微恐惧中,随着民主带来的混乱和野蛮,公爵背叛了贵妇,为斩首君主投赞成票,最后贵妇因为手里一封秘信,被逮到了议会诉讼场的公共空间,如果不是罗伯斯比尔的意外干预,她会和结尾镜头前检阅的贵族们一起被害,个人命运与历史就此融合。

侯麦政治立场与观念最直白的电影,包装讲述成为观点传递方式,在侯麦自己所谓“独特眼光”的视角下,主观性代替了“判断”,亲历者身份决定了阶级与位置,以此传递女主原型以及侯麦“无可救药的保王派”身份。最动人的一场无疑是面对搜查之后,女主自述心声,称愿奉献自己以保护对方生命,这里关系转变为了单纯感人的爱情,而意识形态成为附加不可驱除之物,我们在感动的同时需要接受这一视角的价值判断,这是侯麦在这部看似反自我电影中做的最侯麦的设置——永远追觅爱情与寻求男性的女性角色,这里完全就可以理解当年法国女权主义者对侯麦的批评,不光是对女性看法,还是对性别本身的一种狭隘禁锢。但侯麦在这部电影的确提供了不同的视角,给未曾记录雅各宾派的激进行为一个展出。PS:为了特效共绘制了36幅画,最终提供了17分57秒的特效场景。

在新世纪81岁高龄的侯麦能够拍出这么牛逼的电影;从法兰西保皇党的角度来讲述法国大革命,所有的外景都是把人物放置在油画里,内景也参照写实主义的画像,用虚构的手法表现出观念上的真实;抛开立场和视角不谈,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总是要选择一些东西凌驾在生死之上,勇气和信念永远不会被夺走,侯麦用一种很高贵的方式表达出这一点;整部片中对暴力的展示极为克制,恐怖气氛却无所不在,通过你来我往的对话,也可能表现出令人信服的沉着 坚定和优雅;这译名是真够破烂

感觉一切都过于轻巧,与选材的厚重天然不合,或许是故意为之?前半段几场惊险戏很有启发性:即使如此低成本,依然可以传递动荡年代的焦虑与恐惧,给观众以压力与紧张,达到了诸多大制作同等效果。后面可能也有找不到好字幕的原因(连英语字幕都找不到……),似乎报流水账/不知所云了。//很想知道那些建筑物的效果是怎么做出来的,美观又很塑料,显得镜头里的整个空间更像过家家了。

法国大革命历史背景下,以保王党一位苏格兰贵妇的视角,进行风云变幻、动荡斗争的岁月呈现。此片最突出的特色应该是摄影技术和画面的独特质感。作为特殊历史时期的时代体现,活动遮片摄影特技最大限度还原了法国古典油画的背景特质,包括精致的构图、景深空间营造、主体光线突出处理、色调的澄净和谐,形成凝重素雅的风格。活生生的真人角色在触手可及的油画(绘画)背景中活动,创新观者的视觉体验。

。,角色在画中动,活动遮片技术在侯麦电影中的应用。、抓人揪心的情节设计,主题表达上绝不是为了给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保皇派摇旗呐喊,而是表现出一个真贵族的教养与尊严。被历史所淘汰之下依然有值得敬畏之处,顺应潮流的先锋自然也会鱼龙混杂。、宁可站着也要让座、对同阶层通缉犯以礼相待,还有革命掌权派的道德沦丧,难能可贵的细节呈现。

看在大革命历史发烧友的份上,偏心打高一颗星。侯麦的历史题材,一个保皇派,一个改良主义者,奥尔良公爵历史中确有其人,故事在历史和编剧导演的立场价值判断中展开了。果然这个背景是油画+技术处理过的,吃透了我这种油画爱好者的心。除去偏心的一星外剩下起码两星给服化背景。如果对这段历史不感冒,很容易云里雾里——还是做个小日子人,随风飘摇着好。

获得奖项

  • 第27届法国电影凯撒奖
    第27届法国电影凯撒奖
    提名:最佳服装设计 / 最佳艺术指导
  • 第14届欧洲电影奖
    第14届欧洲电影奖
    提名:最佳导演

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