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魔复仇(1984)
《毒魔复仇》(英语:The Toxic Avenger)是一部1984年美国超级英雄喜剧血腥虐杀电影(英语:Splatter film),由麦可·赫兹和劳埃德·考夫曼共同执导、监制,考夫曼也和乔·瑞特(Joe Ritter)共同撰写剧本。考夫曼在该片挂名为「山缪·威尔」(Samuel Weil)。该片由以低预算B级片而闻名的特罗马娱乐制作和发行。故事描述一名虚弱的古怪清洁工遭到欺负后却意外掉进有毒的化学废料中,而使自己的外表变得像怪物般,但也因此获得了强壮的力量,为此开始在市区中行侠仗义。由米基·柯恩(Mitch Cohen)、马克·托尔格尔(Mark Torgl)、安德莉·米兰达(Andree Maranda)和小帕特·莱恩(英语:R. L. Ryan)主演。
剧情
马文·佛瑞德是一个典型的虚弱怪咖,他在纽泽西州虚构的特罗马市(Tromaville)的一家健身俱乐部担任清洁工,但因他两光的行径而常引起客人的困扰。尤其是俱乐部的成员博佐、史卢格、汪达和茱莉,他们是一群暴力狂徒,并在某晚开车撞死一名骑自行车的小男孩,且还拍了其尸体的照片。有一天,他们欺骗马文穿着粉色的蓬蓬裙到泳池旁亲吻一只羊而遭到众人的嘲笑。马文被追逐到俱乐部二楼的窗户外,并掉落在停在门口的有毒废料车的一桶毒物中,这使他全身着火并一路痛苦地跑回家中。在浴室中,受到有毒废料感染的马文突变成一个高大、强壮的可怕怪物。
某晚,由罪犯雪茄脸领导的一群毒贩打算收贿一位名为奥克兰西的警察。当他拒绝接受这笔钱时,雪茄脸和他的两名同伙打算阉割他的生殖器。马文即时现身杀死了罪犯,然后在他们的脸上留下一支拖把作为标记,借此救了奥克兰西一命。隔日,马文试图回家,但他的母亲害怕他而不让他进屋;这使马文在垃圾场建造了一个临时的住所。昨晚的事件登上了媒体版面,而使马文被外界称作「怪物英雄」(也被称为「毒魔复仇者」或「毒魔」)并被誉为英雄。
当城市中某处的墨西哥餐厅遭到三名歹徒抢劫时,一位名为莎拉的盲女顾客被其中一人打算进行强暴,而她的导盲犬也被杀害。毒魔现身阻止并对他们进行了一场血腥的私刑。毒魔送莎拉回家,并在相互了解下而渐渐地产生暧昧的情愫。毒魔继续打击犯罪,包括毒贩、未成年妓女的皮条客,同时也一一对陷害自己的博佐四人展开报复。首先,他在健身俱乐部将汪达放在加热器上烫伤她的双腿内侧,并将茱莉追赶至地下室后用剪刀剃光了她的头发;之后,当博佐与史卢格残酷地从一位老人的手中抢走一台车后,毒魔现身将史卢格抛出车外摔死,并让博佐一路将车开往悬崖而亡。
随着毒魔向市民提供援助,而使他的声势水涨船高,这也让城市中最大宗的犯罪集团领导人——彼得·贝尔戈迪市长担心自己会为此遭受威胁。另一方面,一群以雪茄脸为首的恶徒包围着毒魔,但毒魔及时跳跃而起,而让他们被彼此开的枪杀死。
当毒魔在一家干洗店中杀了一个看似无辜的老太太(她实际上是地下人口贩卖的领导者)后,市长利用这个机会打电话给国民警卫队,以协助杀死毒魔。此时,毒魔对自己的成就感到害怕,他和莎拉决定离开这个城市,并在外边的森林搭了一个帐篷。他们最终被市长发现,但在市长及国民警卫队来杀他时,市民们表示反对(包括毒魔的母亲)。当市长的邪恶被揭露时,毒魔徒手掏出对方的器官,看他是否有「任何胆量」。市长死后,毒魔受到大家的欢迎并继续在特罗马市打击犯罪。
演员
- 米基·柯恩(Mitch Cohen) 饰 毒魔复仇者(The Toxic Avenger)
- 肯尼斯·凯斯勒(Kenneth Kessler) 饰 毒魔复仇者的声音
- 马克·托尔格尔(Mark Torgl) 饰 马文·佛瑞德三世(Melvin Ferd III)
- 安德莉·米兰达(Andree Maranda) 饰 莎拉(Sara)
- 小帕特·莱恩(英语:R. L. Ryan) 饰 彼得·贝尔戈迪市长(Mayor Peter Belgoody)
- 迪克·马丁森(Dick Martinsen) 饰 奥克兰西警官(Officer O'Clancy)
- 大卫·N·魏斯(英语:David N. Weiss) 饰 警察局长
- 派屈克·基尔派屈克(英语:Patrick Kilpatrick) 饰 勒罗伊(Leroy)
玛丽莎·托梅在片中短暂出演一名在女性更衣室中看见毒魔而惊恐的女性;其镜头在正片中被删减,仅出现于导演加长版中。而在片中饰演一名恶霸的演员瑞克·柯林斯(Rick Collins)也参与了后三部续集的演出。
制作
《毒魔复仇》是一部建立起特罗马娱乐招牌及形象的电影,也是该公司的首部恐怖片作品。在此前,特罗马主要大多在制作性喜剧,如《超级迪克(英语:Cry Uncle!)》(1971年)和《三后一王(英语:Squeeze Play!)》(1979年)。直到该片成功后才改主要制作恐怖片。
1975年,当时还在《洛基》(1976年)担任前期制作监制的劳埃德·考夫曼想要拍摄一部涉及健身俱乐部的恐怖片。在坎城影展上,考夫曼读了一篇文章,指出恐怖片已不再受到欢迎,因此考夫曼决定制作属于自己版本的恐怖片。但《毒魔复仇》的成品不是一部真正的恐怖片,而是一部充满灵性的超级英雄恶搞作,当中充满了极端的暴力。该片在制作时以「健身俱乐部恐怖片」作为工作代称。考夫曼在编剧乔·瑞特(Joe Ritter)的帮助下完成了其剧本。
起初,片中的主角马文被称为「怪物英雄」(The Monster Hero),但在后期制作中则改用「毒魔复仇者」(The Toxic Avenger)这个名字。
该片的主要拍摄是于1983年夏天起在纽泽西州的各处进行,包括泽西市、布恩顿(英语:Boonton, New Jersey)、哈里森(英语:Harrison, New Jersey)与拉塞福(英语:Rutherford, New Jersey)。
反响
《毒魔复仇》整体获得了好评居多的反响。烂番茄网站根据20篇评论而持有70%的新鲜度,平均得分5.5/10;该网站共识:「一部愚蠢且粗俗的超级英雄恶搞,《毒魔复仇》不受约束的幽默成效之次数超过它的不足之处。」。
衍生作
该片取得成功后相继推出了续集《毒魔复仇2》(1989年)、《毒魔复仇3:毒魔最后的诱惑》(1989年)及《公民毒魔:毒魔复仇4(英语:Citizen Toxie: The Toxic Avenger IV)》(2000年)。
《毒魔复仇》也推出了儿童取向的电视动画《禁毒卫士(英语:Toxic Crusaders)》,剧中描述毒魔作为一个突变超级英雄团队的领导者,并与邪恶的外星污染者战斗。《禁毒卫士》于1991年3月在Syndicated播出(美国),但只制作一季后便被取消。
1992年,该片推出了Game Boy、红白机和Genesis平台的电子游戏《禁毒卫士(英语:Toxic Crusaders (video game))》。
改编自该片的舞台音乐剧《毒魔复仇(英语:The Toxic Avenger (musical))》于2008年10月起开始在世界各地演出,并陆续获得了多项荣誉的提名。
《毒魔复仇》于1984年5月在纽约市上映,但乏人问津。直到1985年底,该片在布利克街影院(英语:Bleecker Street Cinema)进行了长时间午夜电影(英语:Midnight movie)放映后才受到了欢迎;之后,获得成功反响的该片推出了许多周边产品(如玩具)及衍生作,包括三部续集、一出舞台音乐剧(英语:The Toxic Avenger (musical))、一款电子游戏和一部儿童电视动画。随着时间推进,《毒魔复仇》获得了邪典追捧的地位。
- 洛伊德·考夫曼 Lloyd Kaufman导演
- 迈克尔·赫兹 Michael Herz导演
- 多莉·霍尔 Dolly Hall演员
- Michael Russo Michael Russo演员
- 马克·托格 Mark Torgl饰 Melvin Junko
- Brian Katkin Brian Katkin选角
简评
我知道这部的反英雄同态复仇是很好,拍杀小孩也很好,但里面有些东西我只能感觉到其实还是有在捍卫主流文化的,恐同又跟宗教邀宠,是不是和这部大家猛夸的颠覆现有美学定义,否认现有的道德阶级、社会结构塑造出的美和主流价值观有所冲突。我的意思是我不否认它叛逆的地方真的存在,但真的也没那么好就是了。
非常有趣的设定,一位生活中的弱者因为一次意外变成了一个面貌丑陋但战力很强的打击罪恶的超级英雄。天生拥有识别并且消灭罪恶之人的能力,以暴治恶。电影里那些相貌正常但内心变态的坏人与主人公面目丑恶但内心正义形成巨大的反差。主人公在追杀邪恶之人的场景,乍一看就是传统“屠杀电影”恐怖片里的连环杀人狂魔在追杀无辜的受害者,影片创作者巧妙借用这样的场景来实现正邪倒转。影片中充满着暴力和色情这些20世纪80年代B级电影的元素,连本应唯美的主角与盲女的爱情也不能免除香艳的床戏。风格元素挺混搭,值得一看。
6/10。导演考夫曼深谙B级片滥玩暴力、存心恶搞的低俗趣味,拿恐怖核变和青少年流行的超级英雄大做文章,在片中大秀美女酮体、大搞飞车和血肉残肢的胡闹场面,将犯罪和惩治恶霸的桥段渲染得极致猎奇,在这部邪典电影标杆中,可以欣赏到飞车把儿童撞得脑袋像西瓜般爆开、身体仍在抖动,主角跳入化学废料后身体冒烟着火、肌肉腐烂膨胀变色,把餐厅劫匪送到油锅里炸手、烤箱里煎和制成奶昔配料,而最恶心又过瘾的莫过于结尾毒魔徒手取出肥胖贪污的市长肠子,其丧心病狂的程度不输《力王》!
我还是低估了80年代B级片的调性,影片50万成本赚了80万票房,上映初期几乎是惨败,后来靠午夜场获得了大量追捧。电影充斥着无处不在的血浆,暴力,情色镜头,既有恐怖成分,又有喜剧元素,花一部的钱,看两部的戏;有着当时年代的粗制滥造感,特别差的剧情剪辑,匪夷所思的情节设计,女主饰演的盲人有种蚂蚁竞走十年了的感觉。
男主好像弱智版伍迪艾伦,自觉地开展自我羞辱。健身房怪诞开场,浮夸刻意演技,癫狂的讨论开车撞死人的床戏,以及真的撞死儿童,残酷的一幕,魔女嘉莉性转版羞辱,为复仇蓄势,蝙蝠侠小丑模式的毒化,和盲女的爱情自然是城市之光了,对流行文化信手拈来毫无羞耻,流氓群殴警察,马文是作为义警出现的,墨西哥餐厅打劫,一个正义感男人提出自己当人质,他被射杀,狗被射杀,强奸盲人,这反应了恶趣味。很少给变身后的男主正面镜头了,更神奇的拥有了理性和健全的声音,这似乎在帮助观众带入一个复仇的全能形象。
也許是最接近自曝其短的業餘式自反電影的一部Trome?基本是透過人物的倒置及其引領的情節發展與最終群眾的反應去建構虛假的場面的,但整體依舊缺乏整體性,太過鬆散——另外,在此類電影(《我的拳王男友》《西遊伏妖篇》《新喜劇之王》)被普遍誤讀的今天,如何自曝其短(且不倒退為戲中戲電影)才能獲得觀眾的認可,其實是有待深入探討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