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动我心(1999)
《弦动我心》(Music of the Heart),又译《心曲》、《心声》,是一部1999年的美国电影,该片是著名恐怖片导演韦斯·克拉文执导的唯一一部非恐怖/惊悚类长片电影,也是他所执导的唯一一部获得过学院奖提名肯定的电影,还是他与长年的合作伙伴,女制片人玛莉安·麦德雷娜(英语:Marianne Maddalena)共同创建的克拉文-麦德雷娜电影公司(英语:Craven-Maddalena Films)继1997年推出青春恐怖片《惊声尖叫II》后所制作的第二部电影(1998年出品的《精油与肌肤(英语:Don't Look Down)》是一部电视电影,所以未算在内)。不过由于影片在商业上并不成功,所以之后韦斯和该公司也没有再推出制作非恐怖/惊悚类的电影。
背景
著名流行歌手天后麦当娜原定出演女主角Roberta Guaspari,但是学习了数月的小提琴之后,由于“创作理念上的分歧”,她最终退出了电影的演出。
梅丽尔·斯特里普为出演本片成功学会了演奏古典音乐之父巴赫的《d小调双小提琴协奏曲》。
1995年的纪录片《Small Wonders》同样讲述了纽约市东哈莱姆的这位伟大的小提琴音乐教师Roberta Guaspari的真实故事,该片获第68届学院奖纪录片奖提名,也对本片有很大的影响。
故事是关于女主角教一班小朋友拉小提琴,因为一些理由令琴班被迫取消,但主角没有放弃,并举行了一场音乐会令更多人关注问题。
奖项与提名
梅丽尔·斯特里普因本片获学院奖、金球奖及演员工会奖提名。
由著名歌曲作家黛安·沃伦(英语:Diane Warren)创作的影片主题曲“Music of the Heart”也获得第72届学院奖原创歌曲奖提名,并获格莱美奖最佳电影插曲奖提名。
本片也是曾7次获格莱美奖的著名歌手格洛丽亚·埃斯特凡的银幕处女作。
评论界反响
影片获得的评论较为混杂,但大多是正面评价,特别是梅丽尔·斯特里普饰演的女主角Roberta Guaspari一角获得较高的评价,在烂蕃茄网站上的正面评价为62%,《亚特兰大宪法报(英语:Atlanta Journal-Constitution)》评论家Eleanor Ringel Gillespie认为“影片制作过程中面临着大量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是《心曲》无论从思想性还是娱乐性两方面都没有让人失望”。《芝加哥太阳报》著名评论家罗杰·艾伯特给予影片3星(最高为4星)的评价,他在自己的评论文章中写道:“梅丽尔·斯特里普以善于模仿口音而闻名,她或许是最善于此道的电影演员。所以除非你已经听过她在没有演出时说话,否则你甚至可能会误以为她本来就是没有口音的。(知道这一点之后)你才能意识到她在本片中的演出绝不比她其他的演出逊色,这不是她自己的口音,而完全是另一个人的口音”。Steve Rosen则在其评论文章中写道:“梅丽尔·斯特里普表演的杰出在于,她真实还原了Roberta Guaspari的平凡,从而让这个角色的成就更加的不平凡!”
电影原声带曲目列表
- "Music of My Heart" - 格洛丽亚·埃斯特凡和超级男孩 (4分32秒)
- "Baila" - 珍妮弗·洛佩兹 (3分54秒)
- "Turn the Page" - 艾莉娅 (4分16秒)
- "Groove With Me Tonight (Pablo Flores English Radio Version)" - 梅努多乐队(英语:Menudo (band)) (4分37秒)
- "Seventeen" - Tre O (3分48秒)
- "One Night with You" - C音符(英语:C Note (band)) (5分4秒)
- "Do Something (Organized Noize Mix)" - 玛茜·格蕾(英语:Macy Gray) (3分53秒)
- "Revancha de Amor" - Gizelle d'Cole (4分6秒)
- "Nothing Else" - 小胡里欧·伊格里赛亚斯(英语:Julio Iglesias, Jr.) (4分23秒)
- "Love Will Find You" - 杰西·韦拉斯克斯(英语:Jaci Velasquez) (4分34秒)
- "Music of My Heart" (Pablo Flores Remix) - 格洛丽亚·埃斯特凡和超级男孩 (4分23秒)
- "d小调双小提琴协奏曲" - 伊扎克·帕尔曼和约夏·贝尔 (3分56秒)
票房
影片上映的第一个周末在北美地区获得360万美元的票房收入,名列第5位。
影片由著名女演员梅丽尔·斯特里普领衔主演,也是有“拉丁流行音乐天后”之称的著名女歌手格洛丽亚·埃斯特凡的银幕处女作,但影片的另一个引人注目的大卖点还有多位著名音乐家的热心客串赞助演出,尤其是片尾影片在著名的卡内基大厅实地取景,包括伊扎克·帕尔曼、约夏·贝尔、艾萨克·斯坦恩、马克·奥康纳(英语:Mark O'Connor)、迈克尔·特里(英语:Michael Tree)、阿诺德·斯坦哈笛特(英语:Arnold Steinhardt)、凯伦·布里吉斯(英语:Karen Briggs (musician))、桑德拉·帕克、黛安·梦露和查尔斯·威尔爵士在内的多位著名小提琴演奏家与片中的小学生和女主角一起演奏古典音乐之父巴赫的《d小调双小提琴协奏曲》等多首曲目的段落,堪称全片最精华的部分,给观众心旷神怡的感受,让影片得到升华。
获得奖项
- 第72届奥斯卡金像奖
提名:最佳女主角 / 最佳原创歌曲 - 第6届美国演员工会奖
提名:电影最佳女主角 - 第57届金球奖
提名:剧情电影最佳女主角
简评
暖心的励志故事,最后在卡内基音乐厅舞台上出现了斯特恩和帕尔曼两位小提琴大师,还有好几位当时正红的小提琴家。作为幼时有过学习乐器经历的人,对梅姨靠四个半月就能练出的小提琴技艺满心佩服,即使电影中使用的是配乐,但梅姨出现在镜头中的每个音的指法弓法和情绪全都准确到位,梅姨的演技靠的是刻苦勤奋练就的,靠这个角色获得奥斯卡提名是对她为这个角色努力付出的肯定。
最令人惊异的莫过于如此温情的一部片出自恐怖片大师韦斯•克雷文之手!用音乐感化生命的故事其实不稀奇,但本片实际是围绕斯特里普展开,故事更倾向于展示她的人生改变。整体比较规整,结尾的演奏十分感人。斯特里普的表演真的没得说。只是我还是觉得应该再多一些音乐改变孩子们的细节展现,不然斯特里普的人设有点断裂。
剧情不是有趣的故事,人物尤其温情得不真实,但是儿童演员们找的很生动很成功,虽然整个剧情没什么共鸣可言,但许多段落还是非常贴近我自己的生活的,女主又演得那么令人心碎,所以还是挺好看的。难以想象女主角是怎么做到的,电影算是一笔带过吧,丝毫不能解释她的成功。真正的罗伯塔一定是个有着不凡的魅力和毅力的了不起的女人,远远超过电影里能表现的。然后Aidan Quinn稍微有点火辣过头了,隔着屏幕看他我都想逃跑,为什么他从来没演过什么邪教教主之类的,明明有着那种叫我钻火圈我也会钻的能力呢。
原来是真实人物改编。不知道的话感觉不免有些俗套,最大剧作上的硬伤是 老师跟学生之间的情感做的不够深,虽然穿插了教小提琴的画面,但学生们的水平提高缺乏那种自然的过渡,感觉很生硬,情节需要他们拉的好,他们到了那个时间就拉的好了。另外就是人物的成长感不够明显。跟《生命因你动听》相比的话,差一些。
音乐励志电影,温吞又沉稳,说不出来太多的好与坏,此时此刻女性已经展现她们那温柔、坚韧和细腻的力量,面对生活重新振作的勇气,并散播出去鼓舞人心。故事的发展也有其饱和性和戏剧化的一面,电影中收拾孩童有一手的梅姨,她的脸在屏幕上的变化无疑是显老的,但演技又足够具有说服力,部分体现在动作和表情的细节上。
我猜很多人给高分是冲着斯特里普去的。,低于我给《自由作家》的评分(9分以上)。、帕尔曼等音乐大师去的。如果没有他们的出演,我的评分低于7分。说实在的,这两部电影同样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同样是教师与学生的故事,学生同样是来源于贫穷社区和各种不算太好的家庭背景。但是《自由作家》在各方面都比《弦动我心》好很多。而且,梅丽尔·斯特里普的风格并不适合出演这种角色,而斯万克就非常适合,并且演绎得非常精彩。影片不够专注,对罗贝塔与学生们的互动、交流表现深度不够,太过肤浅,反而花费胶片去讲一些根本没必要的情节,比如罗贝塔与第一任情人之间的关系和分手、装修房子等等。总之,本片辜负了真实故事。
四星半,说实话真的超出了我的期望值很多,毕竟我原来想象的就是一部low-budget的普通90s剧情片。音乐和孩子这两个主题结合起来总是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放牛班的春天是这样,这里也是一样。虽然不知道有多少艺术创作的成分在,但是片子也为人物原型筹到了更多钱,让更多孩子可以接触音乐。真实的Roberta无疑是成功的,毕竟她让更多孩子爱上音乐,也证明给了别人家庭主妇没了男人照样能活下去,而且还活得很精彩。就像女主妈妈所说,如果不是因为女主前夫抛弃她,这一切都不会发生呢。
《弦动我心》,美1999年的老电影。故事虽然老套,可几十年过去了,类似故事依然发生。女人心里除了爱人孩子家庭以外什么都没有,包括没有自己,终被嫌弃,被闺蜜抢走男人,于是卑微的哭求,于是除了一对儿女啥也没有了,后在母亲的唠叨和友人的帮助下,走出家门开始工作,难,但以自己的风格坚持下去并获得好评,改变了孩子们的生活,改变了家长学校的太多,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不敢相信这时候梅姨都50岁了,看起来也不过才30多岁而已。女主是个失意的弃妇,为了丈夫和孩子牺牲了青春和事业,结果最后却落得丈夫和闺蜜背叛,幸运的是她还有个坚强的母亲和好朋友帮助重新找寻事业。影片其实也反映了美国公立教育的情况,以及黑白种族对立,其实我觉得与其说种族对立,更像是贫富对立,富人区和穷人区简直就是俩世界。其实这也感觉和国内的大女主片套路一样,女主离婚后马上就有一个忠犬接盘侠,不算艰难就又找到工作,一大班小屁孩儿,毫无经验的女主居然一节课就能降服,这理想化色彩太重了吧。而所谓对教育局的抗争我觉得很苍白,只问一个问题,经费从哪来呀?
价值观很正的片子。毕业后女主嫁给了海军丈夫,有了两个儿子,但丈夫外遇爱上了好友,百般请求下丈夫坚持离婚。悲伤的女主颓废,遇到了曾经的同学Brian,介绍女主去黑人街区小学教小提琴,女主用两个儿子的表现向校长赢得了机会,成为代课教师。Brian喜欢自由,而女主迫切要找到一个男人,两人矛盾争吵分手。十年后,女主教学成绩优异,但学校经费缩减首先砍掉了小提琴课。女主在大家帮助下发动了演出筹款活动,克服表演厅毁坏等困难,与名家一起表演成功,Brian也来观看,女主感谢他的离开让自己成长。女主留下继续任教小提琴
你们对严厉真的有些误解在的/我以为结局会放罗伯塔老师真人照片/Brian真的,好渣男/单亲妈逐渐独立成为一代贤师/剪的是不是有些问题?有些东西没交代就直接跳转走了,跟Brian吵架以后房子没装修完直接跳到十年后,我甚至不知道瑞秋是谁/纳依姆等学生十年后回来探望老师是真的有感动到/全靠梅姨撑起来的片子。剧情转折太突然而且次数超多,我甚至分不清是c6的问题还是片子本身就这样/上一个剧情还在【还剩六星期就演出了】,下一个剧情就【那帮熊孩子】【场地泡汤了】,再下一个就直接完美同台。看起来很努力营造女主的困境和焦躁但是,大失败
叙事方式比较好莱坞化,有点审美疲劳,镜头倒是有几处挺让人惊喜的,这个可能是恐怖片出身的导演带来的意外的彩蛋。影片除了从头至尾一以贯之的温情基调之外,最让人动容的地方,一是女主在登上前往卡内基音乐厅的车上妈妈对她的一番话,多谢查尔斯,你才有今天,是啊,人生许多暂时看起来的困顿,其实在长远的时间尺度上,其实都是你成长蜕变的标志。第二就是女主对那个残疾小女孩的一番话,任何事情,你不能仅仅因为它很难就放弃,你要在你的内心里屹立起来。电影结尾艾萨克斯坦的出现很让人意外与惊喜,因为最近才看完他的来华演出纪录片,感受到了一种别样的时空交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