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墙花(1981)

La femme d'à côtéUP:2022-07-20

《隔墙花》(法文:La Femme d'à côté;英文:The Woman Next Door,又译邻家女)为法国著名导演弗朗索瓦·特吕弗的1981年的电影。

隔墙花

评分:7.2 导演:弗朗索瓦·特吕弗 编剧:弗朗索瓦·特吕弗 / 苏珊·席夫曼 / 让·奥雷尔
主演:热拉尔·德帕迪约 / 芬妮·阿尔丹 / 亨利·加尔辛 / 米谢勒·鲍姆加特纳
类型:剧情 / 爱情
片长:France: 106 分钟 / USA: 106 分钟地区:法国
语言:法语
影片别名:隔壁的女人 / 邻家女 / 邻家的女人 / 隔墙的女人 / The Woman Next Door
上映:1981-09-30
IMDb:tt0082370

隔墙花简介

康德瑞(杰拉尔·德帕迪约 Gérard Depardieu 饰)有一个人人羡慕的幸福家庭,尽管和妻子结婚多年,但两人的感情依旧甜蜜而牢固,不幸的是,这样的生活随着菲利普(亨利·加尔辛 Henri Garcin 饰)和马蒂尔德(芬妮·阿尔丹 Fanny Ardant 饰)夫妇的到来而画上了句点。
  原来,马蒂尔德和康德瑞之间曾经有一段炽热而真挚的感情,但由于种种误会,两人最后未能开花结果,如今他们都已成婚,再次相见,两人心中五味杂陈。随着时间的推移,火苗开始在爱情的灰烬里重新燃起,马蒂尔德和康德瑞双双背叛了各自的家庭。没过多久,菲利普就发现了妻子的不忠,他强行带走了马蒂尔德,两人搬去了别处。悲伤的马蒂尔德无法承受又一次的分离,她的固执和极端为之后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简评

《隔牆花》講述了一個激情和法式風情很濃厚的故事,一對戀人分手七年,兩人再遇對方,愛火重燃,但各人已有幸福家庭,歡欣與痛苦的矛盾深深折磨著他們。二人難捨難離,終至發狂崩潰。最終女主與男主魚水交歡,在最快樂的時刻裡,連開兩槍,同歸於盡。影片貫徹了François Truffaut一貫的主題:愛情是充滿毀滅性的。令我唸起一句話「深情即是一樁悲劇,必須以死來句讀。」喜歡套戲嘅前半段,感覺男女主角的情感狀態在後面轉換太突然了。Anyway 80年代嘅Gérard Depardieu顏值和身材都是線上的。

。特吕弗倒数第二作,技巧已经完熟,脱去了千篇一律的玩票气质。男人相比女人,面对本来无感或抗拒的异性总是更容易被吸引、被软化,或重复踏进掉过的坑,甚至变得比引诱方更狂热主动。文学底蕴深厚的特吕弗,一向擅长以神态或字眼的细微差异折射恋爱男女的心境变化和对比,女主那句“我爱你,但你只是在恋爱”一针见血,太细啦!又以另一对男女的线索与男女主之间的关系互文,也是他的常规操作。男人的热情来得快去得快,虽然结局殊途同归,但女主是一往情深,男主则是反复无常,轰死就对了,只是还大着肚子的妻子太可怜。连看两部热拉尔主演的不同导演作品,他太适合这种大男子主义的角色,看得我恐男ptsd犯了。

。激烈的罗曼蒂克故事:已婚的男女主(前恋人,两家是邻居)双双背叛自己的另一半出轨偷情,但他们又不愿解散各自的婚姻而且他们的偷情在被他们的另一半发现后他们面临愈来愈多的压力,最终他们在激情做爱时自杀。影片鲜艳且表意有力的高水平摄影美术和丝滑优美的高水平运镜/场面调度很符合角色们精致优雅的气质,但本片的影调整体上似乎太沉稳,不符合这个故事的激烈抓马感(感觉和克制却又相对抓马的表演方式、不够准确的摄影美术与运镜速度等有关,也许可通过参考布努埃尔和奥菲尔斯来改进),扣1分。

【MUBI】三星半。1964年,妻子面对出轨的丈夫,一杆猎枪终极了兽性,而那柔肤“小三”也早早离去,去继续寻觅爱情和忠贞的定义。1981年,爱经历了那么多年,经历了和另一个人的结婚生子,也终究复燃。但爱情的欲望依旧是兽性的,只不过,这次拿起枪口的是旧爱,是“小三”,终结的不是一方野兽,而是两方欲望。而那死时的姿势,也是最为人性兽性叠加的姿势。小20年,不知道特吕弗对爱情的观念到底是变了还是没变,而小半个世纪,芸芸众生似乎一点没有进步。而我,恐怕是连做旁白的勇气都没有。

为什么要再次掉进这个好不容易爬出来的坑?男主狂暴的爱而不得给人恨大于爱的感觉。“生不同裘,死不同穴”,因果相遇的开头和宿命论的结尾,两屋隔墙之间生出一朵爱情之花。但这偷情拍的也太无趣了,从开始的尴尬相遇到感情的重燃,只是一次次的约会和一次次的开房做爱,完事儿又开启贤者模式进行自我劝说。她一会儿爱的死去活来,一会儿又劝他放手。偏执的她不珍惜得来的真心挚爱,却痴迷于“已逝的”暴躁之爱。最后的戏剧结尾蛮有意思的,因爱而生的神经紧张,无法逃避的现实痛苦。她爱着他,她杀了他,她自杀,以血为养料,滋养隔墙花…

为什么评分这么低呢,在特吕弗的作品中精彩程度恐怕不亚于祖与占了吧,剧情流畅娓娓道来让人欲罢不能,经过处处暗示伏笔结尾显得意料之中而顺理成章,相比起来祖与占的殉情结尾还显得突兀。一句“ni avec toi,ni sans toi”概括得如此让人拍案叫绝。特吕弗总是把爱情展现得这么真实透彻,然而看罢却难以说清,又让人无法推翻,只能瞠目结舌,感叹“这就是爱情”。风情万种的阿尔丹像极了特吕弗电影里的莫罗,极好地诠释了“女人是魔鬼”。

其实许多作品的主题都是“谈恋爱的本质可不就是发疯”,上至毁誉参半的《两小无猜》,下至各种看五分钟就再也坚持不下去的烂片(比如徐静蕾李亚鹏演的一个什么,可能是将爱情进行到底吧)。《隔墙花》的好处是它全面、细腻、流畅、合理、丝丝入扣,甚至可以说是很理!性!地解释了这个主题:“爱情的本质可不就是发疯”及“疯子简直注定找到另一个疯子,然后两人一起活活作死对方”,细节相当到位,简直是一把理解神经病的钥匙,一部不可多得的《感性疯狂作死原理》教材。

前半部分大大好于后半部分!/很喜欢开头的设置,让一个旁观者将观众带进故事,让我们和她变成同盟,同时也有一种抽离感。包括最开始的摄影机都远远地看着,而声音却很近,让故事悬在观众的脑海中/所有的演员都很好,每一个人物都那么自然真实,这是从当代电影的人物塑造中很少能看到的质朴感/可女主开始晕倒时我就有点烦了,没想到后来晕了特么三次!/医院那一段真的没必要拍,而且后边也很少看到有设计感的镜头了。有一段正反打甚至让我以为在看电视剧/两个人一起拨号永远占线的桥段很有趣!/结局很突然,但也不是完全不合理。他们俩一个是外现的暴力,一个是内心的暴力,很配。

会想到无数男性向故事中那个住在邻门的出轨型太太,她们是那么全知全能,妖冶地诱人进入那欢愉之境,丝毫不符合现实……虽然这部好像也没有很现实吧什么刺猬型soulmate双双与他人结婚后竟成为邻居!听起来就有点狗血。但角色双方的心理刻画得如此迷人,无奈、压抑、直至无可抑制的冲动,外化的欲望不必再用前尘往事作为考究,双方的眼神、嘴唇,都无需言语去证明,正因如此,只能默默隔墙盛放的欲念才如此动人。而我想这是我喜欢特吕弗的点(虽然也只看了两部),每次他都会将感情娓娓道来,直至最后才发现——原来这些纠葛唯一可抑制的方法只有死亡,他每次都重复叨叨着这难以在现实中复刻的结局,因此这沟壑才像是在赞颂那些我们从未能够身体力行赞颂的事情一样,深得吓人,但也很美。

预判是一部突破婚姻禁忌的肉碰肉走神之作。没想到楚浮的辛辣程度仍丝毫没有锐减,不留情面地讽刺了人在爱情里的贱相。一方咄咄逼人地侵略,一方退避三舍地逃窜,再接着又易位博弈,攻守交换,主客转场。你是十里冰封,我是千堆雪,当这种僵持和拉锯终于曝露在阳光下,双方都在中烧的妒火里融化。陪衬人物祖太太的支线相映成趣,她已在报复性的自残里收获了清醒。结尾两人已经下了地狱,却给了俯拍的上帝视角,这是献给观众的一剂良药:当曾经沧海的故人再次出现,衔恨和饮恨都是危险方法,要接受这种巧合,并对现在的爱人坦诚相待而非讳莫如深。隔墙探春的不一定是红杏,还有可能是食人花。

说说我看这部电影的缘由,高中的时候听了周笔畅的隔墙花,其实没什么印象,只是单纯地听,连词都没有做什么考究。上了大学看了任平生写的小说隔墙花,3p,有点接受不了,但是因为比较喜欢这位大大,还是看了,今天听歌无意又听到隔墙花,然后发现有同名电影,还是特吕弗导演的,所以很好奇电影的内容,就马上看了,猜到了后面的殉情,想到了人间中毒,苦月亮,不知道为什么,喜欢打电话的镜头语言,明明不在同地,却仿佛面对面,但又若即若离,可谓是可视化的到处留情,真心不喜欢男主。

芬妮·阿尔丹在本片太美了,性感的和敏感的,大胆的和羞怯的,理性的和冲动的,每一个眼神和动作都是视觉中心,特吕弗应该是个熟女控。看似cliche的故事被浓郁的情感流露挽救了,所有因爱而生的悲剧,恨、忌妒、病痛、死亡以及和解,只有爱本身才能解释。最值得思考的是为何这场骗局并未让身边的人离开他们,为何她说“我只是忌妒”而他说“我爱着一个骗子”?对人性非理性一面的刻画才是最难的,特吕弗很轻易就做到了,实在是心系敏感之人。

获得奖项

  • 第7届法国电影凯撒奖
    第7届法国电影凯撒奖
    提名:最佳女主角 / 最佳女配角
  • 第7届日本电影学院奖
    第7届日本电影学院奖
    提名:Best Foreign Language Film

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