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美国舅舅(1980)
《我的美国舅舅》(法语:Mon oncle d'Amérique)是1980年由法国导演亚伦·雷奈执导的电影作品。本片获选为第33届坎城影展正式竞赛片,并获得评审团特别大奖。
评分:8.2
导演:阿伦·雷乃
编剧:让·格吕约尔 / 亨利·拉博里
主演:热拉尔·德帕迪约 / 妮可·加西亚 / 罗歇·皮埃尔 / 内莉·博尔若 / 皮埃尔·阿迪提 / 热拉尔·达里厄 / 菲利普·劳登巴赫 / 玛丽·杜布瓦 / 亨利·拉博里 / 亚历山大·里尼奥 / Véronique Silver / 让·莱斯科特 / 杰纳维夫·马尼奇 / 让-菲利普·皮马赫丹 / 凯瑟琳·弗洛 / 瓦莱丽·德维尔 / 布里吉特·罗安 / Max Vialle / 让·达斯特 / 阿尔贝·梅迪纳 / 洛朗斯·巴迪 / 雅克·里斯帕尔 / 埃莱娜·芒松 / 塞尔日·费拉德 / Dominiq
类型:剧情 / 喜剧 / 爱情
片长:125分钟地区:法国
语言:法语
影片别名:我的美国叔叔 / My American Uncle
上映:1980-05-20(戛纳电影节)
IMDb:tt0081176
剧情
尚是一位弃教为官的新闻部长,与女演员珍妮陷入热恋;珍妮当年不顾父母反对,离家追求演员梦;黑内年轻时不服父亲管教,到纺织厂工作,而今却得面对新晋员工的挑战。
演员
- 杰哈·德巴狄厄:René Ragueneau
- 妮可·贾西亚:Janine Garnier
- 侯杰·皮耶(法语:Roger Pierre):Jean Le Gall
奖项
奖项 | 奖项 | 受奖者 | 阶段/结果 |
---|---|---|---|
第33届坎城影展 | 金棕榈奖 | 亚伦·雷奈 | 提名 |
评审团特别大奖 | 亚伦·雷奈 | 获奖 | |
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奖 | 亚伦·雷奈 | 获奖 | |
第6届凯萨电影奖 | 最佳影片 | 《我的美国舅舅》 | 提名 |
最佳导演 | 亚伦·雷奈 | 提名 | |
最佳女主角 | 妮可·贾西亚 | 提名 | |
最佳剧本 | 尚·谷义庸(法语:Jean Gruault) | 提名 | |
最佳摄影 | Sacha Vierny | 提名 | |
最佳制作设计 | Jacques Saulnier | 提名 | |
第53届奥斯卡金像奖 | 最佳原著剧本 | 尚·谷义庸 | 提名 |
国家影评人协会奖 | 最佳剧本 | 尚·谷义庸 | 第3位 |
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 最佳影片 | 《我的美国舅舅》 | 第5位 |
最佳外语片 | 《我的美国舅舅》 | 获奖 | |
最佳剧本 | 尚·谷义庸 | 第2位 |
获得奖项
- 第33届戛纳电影节
获奖:评委会大奖 / 费比西奖-竞赛单元
提名:主竞赛单元 - 第6届法国电影凯撒奖
提名:César —— Best Screenplay, Original or Adaptation (Meilleur scénario, dialogue ou adaptation) / César —— Best Cinematography (Meilleure photographie) / 最佳影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女主角 / 最佳艺术指导 - 第37届威尼斯电影节
获奖:AGIS Award - 第53届奥斯卡金像奖
提名:最佳原创剧本 - 第32届戛纳电影节
获奖:评委会大奖 / FIPRESCI Prize
提名:主竞赛单元 - 第26届意大利大卫奖
获奖:Best Foreign Screenplay (Migliore Sceneggiatura Straniera) - 第45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获奖:最佳外语片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编剧
- 阿伦·雷乃 Alain Resnais导演
- 热拉尔·德帕迪约 Gérard Depardieu演员
- 妮可·加西亚 Nicole Garcia演员
- 罗歇·皮埃尔 Roger Pierre演员
- 内莉·博尔若 Nelly Borgeaud饰 Arlette
- 皮埃尔·阿迪提 Pierre Arditi演员
简评
影片穿插了达里厄、迦本、马雷的经典黑白片段,作为三位主人公行为和情绪的注脚。而这三个人恰好是三位主人公的偶像,也反映了他们不同的生活。小白鼠的生物学实验,把人和小白鼠对比,将科学、音乐、电影史融为一体。关于美国舅舅,三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这个形象都与他们的理想相关,但最后纺织厂老板说“美国并不存在”。阿伦雷乃的又一个神片,相比前作多了点喜剧,有点开始转型了
生物行为学电影。生物学科普+故事主体+戏中戏老影片+医学博士现实线四重叙事交叉剪辑。意识不过是潜意识深海的浪尖浮沫。失败如一颗肾结石,始终是男人心中隐患。每当想作出改变时,父亲总提起我的美国舅舅,他死在流浪中。我以为幸福会来找我的像继承遗产一样,从美国舅舅那。人,是孤儿又是富翁。
还是很好玩的一部电影,总有一种看纪录片的错觉。电影的大胆之处就是在于探索电影作为一种论文式八股论述结构的可能,首先是对材料的介绍,其次是分析提出论点,之后再以实验和剧情来验证其观点。不过剧情可以如此流畅清晰地在其间流动也是很有意思的。电影不但混淆和解构了科教纪录片和剧情片,也在某种意义上揶揄了作者或者导演对人物角色刻板的控制。回归到电影本身探讨的内容,那无意识的行动、语言和逻辑的伪饰、压抑后的疾病、自杀和暴力都在探讨人的本质以及社会形成的一种心理学猜想和观点。
80年代欧洲电影。现代主义艺术电影的回归。阿伦 雷乃。尽管有少量政治现代主义作品和众多女性主义电影制作,大部分重要的欧洲影片都避免直接介入65-75年间的典型政治问题。功成名就的导演们继续为国际市场创作温和的现代主义电影。逐渐对于暴露故事讲述的人为性发生兴趣,并极少施以《广岛之恋》和《穆里埃尔》中出现的轻盈笔触:影片中人类行为印证了动物行为的理论。未看
一方面影片充分展现艺术性,是雷乃作者性的表现,魔术般的剪辑,是左岸派领袖深厚的底蕴;另一方面影片又像一部科教片,插入精神分析的镜头与影片中的人物构成举例阐释的关系,然而雷乃意图将这些人物行为都找到合理的基础,一切都源于神经中枢。片尾战争的废墟,也就应证了,人们在趋避时产生的暴力行径,从国家层面演化为战火
巴黎的医生亨利•拉博西用理性科学,并且借助小白鼠实验来表述人的一系列精神活动。故事主角让•勒•加尔出生在巴黎,在小岛上和爷爷一起长大,在同学的帮助下当上了新闻部部长,顺利结婚生子。而后却与女演员让妮娜坠入爱河。让妮娜在巴黎贫穷地区的工人家庭中长大,却立志想成为演员,被父母横加阻拦后她离家出走,岂料当上话剧演员后顺利走红,从而结识了让•勒•加尔并与之相爱。哈格努(杰拉尔•德帕迪约 Gérard Depardieu 饰)出生于一个农场主家庭,因不满父亲管教离家谋了纺织厂技术总监的职业,并与未婚妻阿莱特结婚生子。后单位新晋职员维斯塔特却将哈努克的职位夺取了。三人的命运最终将会如何呢?
诗意就在跳跃断裂与自如流动之间盈溢出来。那些虽转瞬逝去却恒久贮藏在记忆中的片羽:永远只活在传说中的美国舅舅,儿时的缝纫机,钟表,单车,玩具火车,天鹅与海星,观察乌龟的淘气,演示如何抓-食螃蟹的爷爷,在树梢上和树荫下看书的日子,独属于自己的金银岛……一切都汇聚成了一道瑰丽的照片墙,在片头如透过锁孔一般被窥视,在片尾则完整浮现。
#SIFF2014#重看;雷乃的蒙太奇技法在本片中登峰造极,且绝不晦涩,可看性一流;形式创新,以解剖动物生理机构拆解人类普世行为心理,以黑白片单镜头增强内心意识表现,现时和过去,欲望和克制,人生永无停休的苦闷,突破“当场”面对摄影机的局限,时间轴的错乱与重组信手拈来。
纪录片与故事片奇妙地交融在一起,别具创意的形式带来一种新鲜的体验,让人想起杜尚·马卡维耶夫的《有机体的秘密》。不过本片较之更有趣味。科普实验的穿插、黑白电影的镜头和记忆片段的闪回,与三位主人公面临困境时种种“消费”、“回避”、“斗争”、“抑制”行为剪辑在一起,形成了意味深长的对位,也令影片拥有了一股淡淡的诗意气息。不过雷奈在访谈中说到神经生物学家亨利·劳里特教授本色出演的阐述并不一定就要理解为对故事中角色行为的逻辑解释,也可以是反面例证。.Jean Marais等人的镜头每一次出现时都太搞笑了。
新浪潮中走得最远的一个,1980年的探索,论文式电影,先提出观点,再给以证明。结构新颖,形式上的创新吧,剪辑是大主角。但真的不好看。三个人物,一人三个脑,人类的一切动机和行为都可以用生物学实验去解释,长期处于抑制状态不反抗就会生病,一切行为都是可预见的支持基础是相当无聊的,观感略微不适。两星,但作为创作上的独辟蹊径可以借鉴。
三人的记忆拼凑出一场大型人类实验,有关大脑功能,有关惩罚与奖励,有关人性。“我的美国舅舅”代表着一种逃离当下现实的可能性。人物总是从一个地方逃到另一个地方。如果,失去了逃逸的可能性,没有任何办法应对当下情景,它会放弃抵抗,痛苦压抑无处释放,只能将暴力加诸自身,自残或自杀。
一颗肾结石 生物行为学电影。生物学科普+故事主体+戏中戏老影片+医学博士现实线四重叙事交叉剪辑。意识不过是潜意识深海的浪尖浮沫。失败如一颗肾结石,始终是男人心中隐患。每当想作出改变时,父亲总提起我的美国舅舅,他死在流浪中。我以为幸福会来找我的像继承遗产一样,从美国舅舅那。人,是孤儿又是富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