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风暴(1928)

Потомок Чингиз-ханаUP:2022-07-10

《成吉思汗的后代》(俄语:Потомок Чингисхана,英语:Storm Over Asia,又译《亚洲风暴》)是一部1928年的苏联电影,伍瑟沃罗德·普多夫金执导,Osip Brik、Ivan Novokshonov编剧,Valéry Inkijinoff主演。它与《母亲》(1926)和《圣彼得堡的末日》(1927)一起组成“革命三部曲”。

剧照演员表影评
亚洲风暴

评分:8.2 导演:弗谢沃罗德·普多夫金 编剧:I. Novokshenov / Osip Brik
主演:Valéry Inkijinoff / I. Dedintsev / Aleksandr Chistyakov / Viktor Tsoppi / F. Ivanov / V. Pro
类型:剧情 / 历史 / 战争
片长:Germany: 82 分钟(restored and sync地区:苏联
语言:俄语
影片别名:成吉思汗后代 / Storm Over Asia
上映:1929-02-11
IMDb:tt0019286

亚洲风暴简介

1918年,在俄国革命影响下的蒙古。蒙古牧民贝尔带着珍贵的貂皮前往被英国干涉军队和白俄占据的要塞市场出售。商人强行低价收购他的貂皮。他不堪屈辱,愤而与商人发生冲突,最后逃往大漠。他加入游击队抗击白俄军队,不幸被捕。就在执行枪决时,他被发现是成吉思汗的后裔,被解救并被扶植成傀儡。白俄和英国干涉军想借他之手更好地统治蒙古。具有强烈民族自尊感的贝尔却毅然走上了反抗异族奴役与压迫的道路。他以成吉思汗子孙的名义,率领蒙古的各游牧民族,以风扫残云之势,驱逐了异族侵略者。
  本片是前苏联著名电影导演普多夫金在西方世界博得最高赞誉的一部杰作。与爱森斯坦相反,普多夫金以一个主人公为中心来展开描写,生动地刻画了贝尔这位思想觉悟的蒙古牧民形象。影片具有浓厚的人种学色彩,逼真地再现了蒙古游牧民族的生活和喇嘛寺院举行佛事的盛大景况。全片有完整的叙事结构,是一部雄伟的巨著。它以貂皮这个不起眼的细节逐步引发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件,剧情的张力依据一步一步强化的加速度,推进、堆积到一个点而予以总爆发。片尾荒原上骤起的风具有排山倒海之势,把侵略者吹得溃不成军,充分象征了被压迫民族不甘屈服、抗击强暴的伟大力量。这一震撼人心的高潮场面已成为经典而载入电影史册。

简评

普多金夫关心的,是量与质,量的过程和质的飞跃之间的规律,他所有影片给我们所展示的,就是意识觉醒的不连续瞬间和跳跃,因为他们蕴含线性的连续发展和时间的演进,当然对他本身也有影响。这是asa’的小形式,有线索,媒介,骨架,却充满辩证思维。折线不再是不可预知的,他变成了政治和革命的路线。

。被英国殖民的蒙古:蒙古牧民男主被英国商人剥削+在被英军发现他是成吉思汗后裔后欲把他扶持成傀儡从而更好地控制蒙古,但男主最终却决定以成吉思汗子孙的名义率领众蒙古人对抗英国,一路势如破竹(结尾没说赶走英国没)。影片有着美而诗意的高水平摄影(光影/构图)以及大量表意上(戏剧性上不一定)高水准的蒙太奇(比如末尾男主反抗那段),但作为传统故事片故事讲的太闷,。

有人指出:“(1)英国人从来没有在蒙古,(2)狡猾的英国人在电影中做的,是狡猾的俄罗斯人在现实生活中做的。”与《十月》和《战列舰波将金》等描写欧洲俄国革命的电影不同,《亚洲风暴》关注的是英国对西伯利亚东南部和西藏北部虚构的占领,不过其案例对于当时普遍的“傀儡”政权倒是作了入木三分的刻画,想想日本在东北以溥仪名义建议成立的“满洲国”。在完成控制前,他们想要先欧化亚洲本土的领导人,于是给他们穿西服、教他们学外语和西服礼节,培养他们作为代理人的种种“才能”。最后的“风暴”在自然和人之间建立了有机的、“同气相求”的共振互动,很符合爱森斯坦关于激情和强度(尤其是赋予自然物以“激情”)的电影理论。

20-46 节制地使用蒙太奇,仿佛是区别于同时代的作品。节奏慢,很需要一些耐心进入如此工整的电影。围绕成吉思汗后代展开,逻辑明确,叙事理性,觉得有些镜头可以剪短一些,会更有节奏性。高潮部分的蒙太奇做得很有功夫,尤其是结尾的联想蒙太奇,殖民者们被狂风吹走,同时也宣布旧的时代结束了,大风摧残了一切,却也带来了新生。这个时期苏联人拍喇嘛转世是很标新立异的,作为同样的献礼片,比《十月》多一些作者性。

第32分钟,蒙古人是摇头同意的吧。37,游击队里既有俄罗斯人,又有蒙古人。38唯一的女游击队员喂奶,牺牲的队长就是她丈夫,遗言是听莫斯科的话。为了当地人,白军首长携夫人拜访喇嘛庙。48,白军要征200头牛,1时1的灵童太讽刺了,长官向灵童低头,通事翻译,俄蒙友谊,出来的音乐像催促,太妙了。

看到有人说“英国人从未到过蒙古”搞得我绷不住了。1918-1920年英国趁苏俄立足未稳,便图谋夺取原沙俄的中亚地区作为殖民地,扶植傀儡政权,不过后来在苏军的反击下这一阴谋并未得逞。可自行搜索【英国对中亚的武装干涉】。所以本片其实是和许多苏联早期电影一样是一部有真实背景的政宣片,故事背景就是这一冷门的历史事件,从上映时间来看可以视为“十月革命”10周年的献礼片(如同爱森斯坦《十月》)。本片花了不少笔墨记录了中亚地区的风土人情,除了展现殖民者残暴无情的部分以外,也仅仅是在结尾处利用蒙太奇手法,让男主的军队风卷残云般席卷英军,再把“打倒锁链走狗帝国主义”与脸的频繁剪辑,与同时期的政宣片相比显得革命热情不足。本片的音乐很棒。每一部分的开场蒙太奇都很有看点。本片中文名其实叫“成吉思汗的后裔”更好一点。

除了高潮处的三段蒙太奇,影片基本没有典型的蒙太奇镜头,所以叙事相比于其他蒙太奇电影更加流畅,但带来的视觉冲击也更少。镜头的角度以及人物高度依然暗示着人物的地位。开始用仰视角拍摄将军和毛皮销售员,暗示他们作为殖民者地位的高高在上盛气凌人。就连支付银币都是向下抛,与其说是交易,更像是施舍。而在士兵处决主角时,两人高度一致,平视镜头,暗示着人人平等,不因统治关系发生变化。男主在桌上刀指向殖民者时,采用俯拍镜头,暗示着他的对帝国主义的蔑视。影片通过男主的传奇经历,讽刺了帝国主义将殖民统治伪装成平等外交的无耻行径,同时也赞美了蒙古人民反抗帝国主义的民族精神。成吉思汗的灵魂并没有消散,它依然指引着蒙古人民团结一心,形成一股席卷亚洲的风暴,将所有的帝国主义以及殖民压迫摧毁殆尽。

获得奖项

  • 第2届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
    第2届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
    获奖:Top Foreign Films

相关影片推荐

  • 弗谢沃罗德·普多夫金 Vsevolod Pudovkin 弗谢沃罗德·普多夫金 Vsevolod Pudovkin导演
  • 瓦莱里·因基伊诺夫 Valéry Inkijinoff演员
  • 亚历山大·奇斯佳科夫 Aleksandr Chistyakov演员
  • 鲍里斯·巴尔涅特 Boris Barnet演员
  • Anel Sudakevich Anel Sudakevich演员
  • 奥西普·布里克 Osip Brik编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