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街神探(1971)
《黑街神探》(英语:Shaft)是一部1971年美国黑人剥削动作犯罪片,改编自欧内斯特·泰迪曼(英语:Ernest Tidyman)创作的1970年同名小说(英语:Shaft (novel))。由哥顿·派克斯执导,泰迪曼与约翰·D·F·布莱克(英语:John D. F. Black)共同撰写剧本,其主演包括理察·朗崔、摩西·冈恩(英语:Moses Gunn)、查尔斯·乔菲(英语:Charles Cioffi)及克里斯多夫·圣约翰(英语:Christopher St. John)。故事描述私家侦探约翰·雪夫(英语:John Shaft)(朗崔饰演)被一名哈林区的黑帮老大所雇用,以从义大利黑手党手中解救出他被绑架的女儿。
评分:7
导演:戈登·帕克斯
编剧:欧内斯特·泰迪曼 / John D.F. Black
主演:理查德·朗德特里 / 摩西·冈恩 / 查尔斯·乔菲 / 克里斯托弗·圣约翰 / Gwenn Mitchell / 劳伦斯·普莱斯曼 / 维克多·阿诺德 / Sherri Brewer / 雷克斯·罗宾斯 / Camille Yarbrough / 约瑟夫·利昂 / 阿诺德·约翰逊 / 多米尼克·巴托 / 德鲁·邦迪尼·布朗 / 希门·鲁斯金 / 安东尼奥·法加斯 / 格特鲁德·珍妮特 / 李·斯蒂尔 / 托尼·金 / 丹尼斯·泰特 / 亚当·韦德 / 克利·伯顿亚 / 埃德·伯纳德 / 埃迪·巴特 / 保
类型:动作 / 惊悚 / 犯罪
片长:100 分钟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夏福特 / 铁杆神探
上映:1971-07-02
IMDb:tt0067741
剧情
私家侦探约翰·雪夫(英语:John Shaft)获悉有两名不怀好心的人正在寻找他。警察维克·安德洛奇中尉找到了雪夫,但未能得知关于那两人的讯息。在安德洛奇离开后,雪夫发现其中一名黑帮男子正在他办公室的楼下等他。雪夫逼迫该男子进入办公室并遇见了另一名同伙;在一场短暂的搏斗中,雪夫躲开了其中一人的冲撞而让他掉落窗外,而另一名人则投降并向他透露,以哈林区为地盘的黑帮老大邦比·强纳斯希望雪夫到该区与他会面。
在警局,雪夫向安德洛奇及搭档汤姆·汉农表示,那名从他办公室窗外掉出去的黑帮仅是个「意外」。安德洛奇虽然没问出详细情况,但仍允许雪夫暂时离开48小时。之后,雪夫在他的办公室安排与邦比会面。邦比表示,他的女儿遭人绑架而要雪夫帮忙安全地救回来。
邦比建议他去追查班·布福德,因为他可能是嫌犯或知晓一些线索。但当雪夫找到布福德后,却突然遭人开枪偷袭,布福德的数名手下中枪身亡。在把布福德安置于雪夫女友黛娜的家中后,雪夫从安德洛奇那得知自己才是那场袭击的目标,而非布福德;此外,邦比和市中心住宅区的义大利黑手党间酝酿的紧张局势可能最终会引发数起谋杀案。但对普通大众而言,这是白人与黑人间的纷争,有可能会升级为全面性的种族战争。他还给雪夫看了不久前刚抵达纽约市的两名黑手党男子的照片。安德洛奇希望雪夫能解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虽然他已经知道邦比正在寻找雪夫一事。
之后,雪夫和布福德从邦比那得知,原来邦比早知道是黑手党绑架了他的女儿,并给了雪夫一场考验(即那场枪袭),且借此强迫布福德人马帮忙;对此,邦比同意付钱将布福德关在狱中的同伙们保出来。
雪夫猜测那两名黑手党正从当地酒吧紧盯他的办公室。他在发现两人后便装成一名酒保,并要求警察将他们逮捕。之后,雪夫到警局和那两人独处,并声称邦比愿意开任何条件来换回女儿,但先得确认她女儿的位置及安全。黑手党两人最终同意雪夫的请求并给了他地址及接应时间。
在雪夫家中,安德洛奇告诉雪夫,他的房间已遭到窃听而使他得知了雪夫要去会面的事。布福德和雪夫打算共同前往邦比女儿梅西被囚禁的公寓。雪夫挟持着与自己接应的黑手党以威胁另外两人放走梅西,但谈判破局并造成两名黑帮死去、雪夫肩部中弹,而梅西则被另一名黑手党带走。之后,雪夫被布福德带到黛娜家中,以接受一名地下医生的治疗。雪夫要布福德将他的人马集结起来并在梅西现被囚禁的旅馆与自己碰面,以共同解救她。与此同时,雪夫还向邦比致电,要求派来三辆计程车到旅馆前以作为接应用。
雪夫对于这场救援计划如同于军事突击队式的行动。布福德的人马为了避免引起怀疑,皆穿着旅馆人员的衣服。而雪夫和另一人到达屋顶并准备进入梅西被囚禁的房间。他企图透过从房间的窗户丢入点燃的火棒来分散看守者的注意,而布福德等人则到走廊袭击守在房间门口及隔壁间的黑手党。这场救援计划以成功收尾,当众人及梅西搭乘计程车急忙离开后,雪夫走到电话亭致电给安德洛奇。雪夫表示,由于他们救援计划的成功,在不久的将来,住宅区的人们和黑手党间将会发生重大的混乱冲突;安德洛奇希望雪夫帮忙阻止问题,但雪夫则要他自己搞定,然后挂断电话并笑着离去。
演员
- 理察·朗崔饰演约翰·雪夫(英语:John Shaft):纽约市私家侦探,能力拔群,我行我素。
- 摩西·冈恩(英语:Moses Gunn)饰演邦比·强纳斯(Bumpy Jonas):以哈林区为地盘的黑帮老大。
- 查尔斯·乔菲(英语:Charles Cioffi)饰演维克·安德洛奇中尉(Lt. Vic Androzzi):纽约市警察,雪夫的旧识。
- 克里斯多夫·圣约翰(英语:Christopher St. John)饰演班·布福德(Ben Buford):街头混混,雪夫的旧识。
- 劳伦斯·普莱斯曼(英语:Lawrence Pressman)饰演汤姆·汉农(Tom Hannon):纽约市警察,安德洛奇的搭档。
- 卡米儿·亚布鲁(英语:Camille Yarbrough)饰演黛娜·葛林(Dina Greene):雪夫的女友。
- 雪莉·布鲁尔(Sherri Brewer)饰演梅西·强纳斯(Marcy Jonas):邦比遭到绑架的女儿。
制作
发展
《黑街神探》改编自欧内斯特·泰迪曼(英语:Ernest Tidyman)创作的1970年同名小说(英语:Shaft (novel)),而他也和约翰·D·F·布莱克(英语:John D. F. Black)共同撰写电影版的剧本,且由乔尔·弗里曼(Joel Freeman)及执行制片人史泰灵·薛立芬(英语:Stirling Silliphant)与罗杰·路易士(Roger Lewis)共同参与该片的制作。
在泰迪曼最初的故事中,主角约翰·雪夫(英语:John Shaft)是个白人,但导演哥顿·派克斯则选了理察·朗崔来饰演该角。《黑街神探》整体的方向及派克斯的决定极大地影响了该片后来的成功,以及黑人剥削电影的未来。虽然他的重大决定被证明是正确的,但实际上派克斯对《黑街神探》方向的掌控相当有限。且在《黑街神探》之后的黑人剥削电影仍由更高阶层的公司来掌控其方向,而电影制作者的自治程度相对较低。该片的创作不仅仅是为了对黑人觉醒(英语:Black Consciousness Movement)产生影响,而最主要是要推出一部「有趣的电影」,使人们能在周六参与并看见一个黑人的获胜。尽管如此,派克斯在纪录片《Half Past Autumn: The Life and Works of Gordon Parks》(2000年)中表示,他希望能够透过《黑街神探》来向大众展现「他们以前从未有过的英雄」来激励年轻的非洲裔美国人。《黑街神探》本身就是刻意创造的,以「吸引黑人城市观众,以及邻近的白人青年」。
编剧泰迪曼本身是个白人,在成为小说家之前是《纽约时报》的编辑。他透过向电影公司米高梅展示几张《黑街神探》的校对样本以将其电影版权作出售(当时小说还尚未出版)。之后,泰迪曼因其在《黑街神探》电影和和书籍方的成就而获得美国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所颁发的形象奖,使他成为少数获得该奖的白人。
当朗崔在2014年的维吉尼亚影展(英语:Virginia Film Festival)上被问及饰演约翰·雪夫一角的感想时,他表示在当时对此感到相当兴奋。朗崔在此前大多在各式广告中演出,而这个角色对他来说是一个很大的突破。这不仅是该演员首部主演的电影,同时也是首次以黑人演员在一部商业院线片的制作中演出。
拍摄
主要拍摄于1970年1月的冬季开始进行。当时新上任的米高梅总裁詹姆斯·T·奥鲍莱(英语:James T. Aubrey)担心东部地区的冰霜会影响或延误拍摄,并使电影的预算不足,而在拍摄的第一天前不到二十四小时飞往好莱坞。导演派克斯与奥鲍莱共同待在现场,好让奥鲍莱相信他能将该片控制于预算之内。随着电影公司主管的「温柔祝福」(「如果你搞砸了,你的屁股就是我的」),派克斯最后按时且未超支的完成了《黑街神探》。
饰演约翰·雪夫的朗崔在片中戴上了假的小胡子。在拍摄的第一天,派克斯惊慌地发现,早在制片人弗里曼下令前,朗崔就将脸上的胡子全部剃除。虽然在此前,黑人演员薜尼·鲍迪就已打破了好莱坞电影中黑肤色男主角的色彩障碍,但他仍将干净利落地剃光了胡子来面对白人观众。派克斯希望约翰·雪夫能够按照他自己的条件来塑造,以成为首位体现自我风格的黑人电影英雄——这包括能展现男子气概的皮革大衣及胡子。在派克斯找上弗里曼后,他承认自己确实没有个好理由要求朗崔刮胡子。
此外,导演梅尔文·范毕柏斯(英语:Melvin Van Peebles)曾声称自己电影《史威特贝克之歌(英语:Sweet Sweetback's Baadasssss Song)》(1971年)的成功使《黑街神探》从「白人(电影)」变成了「黑人」。事实上,早在《黑街神探》于1971年1月开拍前(在《史威特贝克之歌》上映前的三个月),朗崔就已被选中成为主角。
主题
《黑街神探》对非洲裔美国人在好莱坞的发展起了很大的帮助,尤其当米高梅在制作该片时正逢经济危机,所以该片的成功对于该公司及业界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但片中对于种族的描述并非所有人都认同。虽然当哥顿·派克斯选中了理察·朗崔来担任主角时,立即改变了片中的种族呈现,但也有影评人认为片中的情节无法足以适应种族生态的变化;如约翰·雪夫这个角色仅是侦探作品中常见白人动作英雄的「黑肤复制品」。《纽约时报》的影评人克莱顿·莱利(Clayton Riley)认为,诸如《黑街神探》这样的电影中关于黑人的叙述和呈现只不过是利用黑人演员来对样板主题的重新制作,以及对刻板印象的更新,以再次证实白人对于黑人的期望,并有助于压制和延迟唤醒任何的政治意识。
在哈林区附近拍摄的《黑街神探》也让黑人观众与该片有了更深的联系。编剧将雪夫塑造成一个明显与这个社区有良好关系的男人,但当他变得富裕时,仍拒绝搬到格林威治村这个由白人主导的地区。在那个年代,传统的黑人思想是,在经济上取得成功而富裕的非洲裔美国人应该要给予他们来自的社区一些回馈。相反地,该片「暗示着明智的黑人(雪夫)会想要与哈莱姆人们断绝关系,并在白人之中占有一席之地。」
该片另一个具争议性的是——强调男性气质。强调男性改善黑人生活的努力即伴随着许多主要活动家的性别歧视信仰;当中的性别歧视观点被认为是对社会中已经普遍存在的阶级权力结构的反应。白人多年来一直征服著非洲裔美国人,但后者则反过来将女性当作身体的服侍者。作家罗宾·维格曼(Robyn Wiegman)认为,黑人权利运动(英语:Black Power movement)的成员在「阴茎力量的隐喻」中定义了其种族政治,这是由男性活动家反对黑人男性自卑感的文化表达所产生的,且该观点很容易在如麦尔坎·X、休伊·牛顿、埃尔德里奇·克里佛(英语:Eldridge Cleaver)及阿米里·巴拉卡等具影响力人物的著作看见。
在片中,雪夫透过表现出性欲异常及厌女症而直接体现了这种极端黑人男性气质的理想——虽然他在种族领域缺乏权力,但由于他是父权制中的异性恋男性,因此他仍保持着与女性相关的权力外在。雪夫的性被强调是他人格的一个重要特征;在片中,当他要离开两名白人警官时,其中一人问他:「你要去哪?」而雪夫则回答「去痛快一下」(一夜情)。此外,雪夫也被描述为一种传奇的「性爱机器」,这种对女性的支配地位被视为一种权力工具。
音乐
促成《黑街神探》广大成功及持久魅力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是由艾萨克·海耶斯创作的具「革命性的放克/灵魂杰作(英语:Masterpiece)」之配乐。海耶斯起初为了饰演约翰·雪夫一角而参与试镜,但最后则被请求为电影的配乐作曲。虽然是以「粗俗、浅薄、粗暴」的完成《黑街神探》的配乐,但海耶斯感性、略带悲伤的背景音乐则增添了电影的质感,且这也成为了该年度的最佳配乐之一。
海耶斯的配乐以其独特而引人入胜的声调而闻名。其配乐并非由一连串冗长、镇静的饶舌歌,而是将重心放在较简短且悠闲的乐器声、几段重复的爵士乐及独唱。如《黑街神探主题曲(英语:Theme from Shaft)》中的乐器包括了节奏感强烈的贝斯、断断续续的哇音(英语:Wah-wah (music))吉他、海耶斯自己独特的钢琴演奏、低音的四分音符喇叭、高音的长笛曲及Pearl & Dean(英语:Pearl & Dean)风格的铜管乐器与弦。截至2006年,《黑街神探》的配乐听起来可能过时,但它是种确实启发了一代灵魂音乐家的声音,这同时也是「70年代魂」的典型乐曲。
《黑街神探》的配乐专辑获得了普遍赞誉及相关奖项。在电影上映的短短几周后,该专辑就赚进了200万美元并获得了白金认证。《黑街神探主题曲》相当受到欢迎,且从夜店到半场美式足球的比赛都随处都能听见;此外,该主题曲还在第44届奥斯卡金像奖上为海耶斯赢得了最佳原创歌曲,且在第29届金球奖(英语:29th Golden Globe Awards)上入围了最佳原创歌曲。这使海耶斯成为了首位赢得奥斯卡奖的非洲裔美国作曲家。该专辑的四十五首单曲在美国排行榜上名列榜首。截至2006年,该主题曲仍以手机铃声的方式持续流行。
发行
《黑街神探》于1971年7月2日在美国上映,由米高梅发行。为了吸引大量黑人观众观看,米高梅与黑人广告公司优沃集团(英语:UniWorld Group)合作,以「使用黑人权力的词汇」来推广《黑街神探》。虽然该片是以共同抓住白人及黑人观众的心而闻名,但优沃主要宣传的对象是非裔美国人社区的成员们。如《综艺》报导了优沃对主角约翰·雪夫的广告描述:「一名孤独、黑人超脱者——一名富有才华且独领风骚的人,以在(白人)建立的体制下为乐。」且还以「黑人参与幕后」来作宣传,好让黑人观众们能欣赏这部由黑人人员制作的电影,或者使人幻想黑人可能以某种方式击倒好莱坞体系并接管米高梅影业。
回响
评价
《黑街神探》整体获得的评价以正面居多。在烂番茄网站上根据37篇评论,持有86%的新鲜度,平均得分7.5/10。在上映时,该片因其创新和成功而对电影业有着持久的影响,且除了非洲裔美国人社区外,该片也因「在商业电影中推广黑人社会代表性(英语:Social representation)方面的突破性产物」而受到了白人影评人的赞赏。
《纽约时报》影评人文森·坎比(英语:Vincent Canby)给予其好评,同时也认为该片并不是一部高品质的电影,而是一部有趣的电影。但《纽约时报》的另一位影评人克莱顿·莱利则认为该片未能「严肃地处理关于黑人的生活」;他表示:「平庸是描述像哥顿·派克斯这种无聊导演作品的唯一词汇,对于理察·朗崔饰演约翰·雪夫——一位黑人私家大眼睛在大苹果的下流社会中四处徘徊,最无害地说是其表演胜过一切。」
票房
《黑街神探》在美国影院上映后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该片仅以50万美元的预算(加上院线及宣传的费用共达100万美元)而获得了高达1300万美元的票房,其获利约450万美元,这成为米高梅于1971年少数赚钱的电影之一。据《综艺》报导,直到1976年,该片在戏院共赚进了765万美元。《黑街神探》的成功不仅让米高梅有足够的钱能救回濒临破产的公司,还带动了其他片商在之后几年投入黑人剥削电影的制作。
荣誉
作曲家艾萨克·海耶斯凭为《黑街神探》创作的配乐在第44届奥斯卡金像奖上入围了最佳原创剧情音乐,并以其主题曲赢得了最佳原创歌曲,及在第29届金球奖(英语:29th Golden Globe Awards)上入围了最佳原创歌曲,而电影本身则赢得了最佳原创配乐。《黑街神探》的配乐在第14届葛莱美奖(英语:14th Annual Grammy Awards)上赢得了最佳电影原创配乐(英语:Grammy Award for Best Score Soundtrack for Visual Media),以及在第25届英国影艺学院电影奖(英语:25th British Academy Film Awards)上入围了最佳电影音乐(英语:BAFTA Award for Best Film Music)。演员理察·朗崔也为此入围了金球奖最佳男新人(英语:Golden Globe Award for New Star of the Year – Actor)及MTV终身成就奖(1994年)。此外,其配乐曾是AFI百年电影史电影配乐的候选项目之一,而「黑街神探主题曲」则在AFI百年百大电影歌曲中名列第38位;《黑街神探》电影本身和约翰·雪夫一角也分别曾是AFI百年百大惊悚电影与AFI百年百大英雄与反派的候选项目之一。
2000年,《黑街神探》因其「重要文化、历史和美学价值」而被美国国会图书馆选中并保存于国家影片登记表中。2003年,该片被《纽约时报》列入「1000部史上最佳电影」之一。
续集
在1970年代,《黑街神探》起初推出了两部续集,分别为《黑街神探大显神威(英语:Shaft's Big Score!)》(1972年)及《非洲怒豹(英语:Shaft in Africa)》(1973年);据作家霍华·休斯(Howard Hughes)所述,这两部续集「并未抓到原作的灵魂」。1973年至1974年期间,CBS推出了其同名电视剧(英语:Shaft (TV series)),并由理察·朗崔继续饰演约翰·雪夫。该剧在播出一季(共7集)后因反响不佳而被取消。
此外,原作的作家欧内斯特·泰迪曼从1972年起又写了六部《黑街神探》小说,包括《Shaft Among the Jews》(1972年)、《黑街神探大显神威》(1972年)、《Shaft Has a Ball》(1973年)、《High Plains Drifter》(1973年)、《Goodbye, Mr. Shaft》(1973年)和《Shaft's Carnival of Killers》(1974年)。
该片的续集兼系列第四部电影《杀戮战警》于2000年上映,由山缪·杰克森主演约翰·雪夫二世(John Shaft II),为约翰·雪夫的侄子,而朗崔也在片中回归饰演自己的角色;该片上映后整体获得了褒贬不一的评价。2015年,据报导,《黑街神探》将推出第五部电影。该片由提姆·史多利执导,朗崔及杰克森回归饰演各自的角色,而杰西·亚瑟则加入饰演雪夫二世的儿子小约翰·雪夫。第五部电影兼《杀戮战警》的续集《新杀戮战警》于2018年2月开拍并由华纳兄弟定于2019年上映。
文化影响
电视喜剧《新鲜王子妙事多》中的主角威尔·史密斯本身是《黑街神探》的粉丝;在第五季(英语:The Fresh Prince of Bel-Air (season 5))的第18集「The Wedding Show (Psyche!)」中,威尔与他的未婚妻丽莎(Lisa)举行了《黑街神探》的主题婚礼。
2012年,导演昆汀·塔伦提诺在圣地牙哥国际动漫展上表示,他的电影《决杀令》中的决哥·费里曼(Django Freeman)及布希达·冯·雪夫(Broomhilda Von Shaft)可视作约翰·雪夫的曾曾曾曾曾祖父母。
主要拍摄于1970年1月起在纽约市的各处进行。《黑街神探》于1971年7月2日在美国上映并获得了广大的回响,除了取得普遍好评外,还以仅50万美元的预算赚进超过1300万美元的票房,同时也救起了当时濒临破产米高梅。该片涉及的主题包括黑人权利运动(英语:Black Power movement)、种族、男性气质、性欲,但这些在影评人间则有褒贬不一的反响。艾萨克·海耶斯为该片所创作的配乐也获得了好评并为此赢得了葛莱美奖最佳电影原创配乐(英语:Grammy Award for Best Score Soundtrack for Visual Media),而其主题曲(英语:Theme from Shaft)则赢得了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奖。续集《黑街神探大显神威(英语:Shaft's Big Score!)》于1972年推出。 《黑街神探》也被普遍认为是带动黑人剥削电影的重要推手及最佳典范,并于2000年被美国国会图书馆因其「重要文化、历史和美学价值」而被保存于国家影片登记表中。
获得奖项
- 第25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提名:Anthony Asquith Award for Film Music - 第29届金球奖
获奖:最佳电影音乐
提名:最佳男新人 / 最佳电影歌曲 - 第44届奥斯卡金像奖
获奖:最佳原创歌曲
提名:剧情片最佳原创配乐 - 第3届MTV电影奖
获奖:Lifetime Achievement
相关影片推荐
- 戈登·帕克斯 Gordon Parks导演
- 理查德·朗德特依 Richard Roundtree演员
- 摩西·冈恩 Moses Gunn演员
- 查尔斯·乔菲 Charles Cioffi演员
- 克里斯托弗·圣约翰 Christopher St. John演员
- 劳伦斯·普莱斯曼 Lawrence Pressman演员
简评
剧情很简单,可能是受了那个时代所限,本片也算是早期的blaxploitation,优点有两个:一是摄影,风格很写实,社会背景和城市建筑很有上个世纪70年代才有的时代质感,这点做得很好;二是配乐,配乐很切合剧情的发展变化,本片的主题曲还得过第44届奥斯卡的最佳原创歌曲。最后营救采用了平行剪辑,营造气氛不紧不慢,但行动却一气呵成,最后,主角的笑声太魔性了
本片在影史上的地位主要是锚定了黑人动作剥削片的一些特色,《黑色炸药》等后来者里有对本片的致意和引用(主要是旅馆里的那些戏)。摄影不怎么样,主要是点光和自然光,画面偏暗,主要角色都是黑人,就导致银幕上充满了鬼鬼祟祟模模糊糊的黑色影子,油腻感十足,当然摄影机的移动和景别切换都挺灵活的。配乐不难听,可是基本都跟画面挨不上啊,主题曲拿到那年奥斯卡和格莱美的双料褒奖。作为侦探的男主角,受黑人帮派老大请托,营救他被黑手党绑架的女儿,这个身穿皮风衣的潇洒汉子游走于哈姆莱区的晦暗地带,他自成一派的行事风格寄托着黑人文化的一个斜面。电影最后十分钟的营救戏由几组平行剪辑构成,营造的不紧不慢,但紧绷的气氛有点散。片里的白妞颜值不低,男主还来了段露点的黑白肉搏,但黑帮老大的那个闺女可太丑了
对整个blaxploitation都很陌生,于是观看时频繁感到无知,虽然也恰好因此看得较为轻松。摄影很妙,soul版纽约是之前没见过的迷人视角,密闭空间的正反打有点调皮,最后的旅馆潜入让我想起梅尔维尔的红圈。然后mafia和harlem black power在抢地盘/干架方面真是散漫智障得棋逢对手将遇良才(?……以及救命,vic和shaft,我嗑到了,“shitty”是个什么“已经醇化为现在时行的‘我的亲爱的’的意思了”(鲁迅《论“他妈的!”》)的爱称吗,甚至想把“黑钢笔·你很黑吗·shaft”和“白瓷杯·你也不怎么白·vic”截下来当情侣头像
类型片中的水准之作,黑色元素和梅尔维尔电影元素运用的灵活自如,推拉有些笨拙,把黄金年代的白男叙事转嫁到黑人族群上,有些地方还是很白。和漫长的告别比相对刻板,前者有一种misfit的感觉,也有更深的讨论,这些后者都没有。类型片范围可以8/10
七十年代老版shaft,也可以说是blaxploitation早期的代表之作,许多新版shaft里的细节都能在这部找到一些缘由,比如过马路直接横穿直撞、满嘴脏话等。第一部是解救被绑架的黑帮老大的女儿,最后营救部分采用平行剪辑方式,紧张感减少很多,片中有一段黑人男主与白妞的激情戏,不过是点到为止。主题曲Theme From Shaft获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
有點頭重腳輕了,屬於比較合格的商業電影。全片最大的賣點就是男主夏福特的個人魅力,這個角色本身也很有意思,他有著黑人的底子,行事裡又有白人花花公子的瀟灑,是兩者結合的比較成功的例子。男演員本身也挺有魅力,能夠和電影中的形象相吻合。結尾一場戲其實設計的挺有意思,差不多行動部署了10分鐘,但是真正行動只花了30秒吧,一氣呵成,是一個很不錯的對比,令人印象深刻。但是可能是礙於成本,電影結束的很突然,因為前面鋪墊了很多黑手黨和黑人幫派的大戰來臨,又是黑人革命啥的,結果最後落腳點竟然只變成了營救女兒,連後續一點都沒交代,實在是有點太突然了,虎頭蛇尾了有點,對不起前面那麼久暗流湧動的設定。但是整體還是值得一看,有著黑人獨有的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