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洲候选人(1962)

The Manchurian CandidateUP:2022-07-09

《谍网迷魂》(英语:The Manchurian Candidate,又译《谍影迷魂》或《满洲候选人》)是一套1962年首映的美国惊悚片,导演是约翰·法兰克海默(John Frankenheimer),演员有法兰克·辛纳屈(Frank Sinatra)、Laurence Harvey、安吉拉·兰斯伯里、以及珍纳·李等。

演员表影评剧照
满洲候选人

评分:7.3 导演:约翰·弗兰克海默 编剧:乔治·阿克塞尔罗德 / 理查德·康登 / 约翰·弗兰克海默
主演:弗兰克·辛纳特拉 / 劳伦斯·哈维 / 安吉拉·兰斯伯瑞 / 珍妮特·利 / 亨利·席尔瓦
类型:剧情 / 惊悚
片长:126 分钟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谍影迷魂 / 恐怖分子
上映:1962-10-24
IMDb:tt0056218

剧情

韩战时期苏联发展了一种类似催眠的「洗脑」技术,这种技术可以使人精神恍惚、顺从指令,而且被害人醒来之后,自己做过什么事都会忘得一干二净。苏联在韩战中掳走了一群美国士兵,这群士兵被带到中国的满洲进行洗脑,然后又被祕密带回美国。共产党为了掩人耳目,他们在美国士兵的脑中植入假的记忆,并且在其中一名士兵雷曼·萧(Raymond Shaw,Laurence Harvey 饰演)的脑中设定触发事件,当事件发生时,雷曼便会进入催眠状态。这群士兵回到美国后,浑然不知自己已被洗脑。

班·马可(Bennett Marco,法兰克·辛纳屈饰演)少校、雷曼·萧和其他士兵相信雷曼在战争中救了大家,也因为如此,雷曼在回国后荣获荣誉勋章。一提起雷曼·萧,这些士兵都不约而同一字不漏地描述雷曼:「最和蔼、最勇敢、最温馨、最完美的人」。然而在他们的头脑深处,他们认为雷曼是一个冷酷、悲观、不善交际的人,如同马可在片中说:「雷曼根本不可能是这种人!」

战争结束后,马可一直深受恶梦之苦,在恶梦中,一群苏联和中国的高官们看着雷曼被催眠,雷曼依照指示杀了他两名部下。因为这个恶梦,马可怀疑自己的记忆,尝试解开这个谜团,他向军方求助,但因为缺乏证据,军方也无法帮助他。直到马可发现另一名部队成员也做着相同恶梦,军方才开始协助马可调查这个案子。

共产党利用雷曼作为「沉睡的间谍」,他们使用扑克牌中的方块 Q 作为暗号,当雷曼看到方块 Q 时,他就会被触发进入催眠状态,并且听从他人的命令,等到他回神后,就会忘得一干二净。一个曾在马可梦中出现过的满洲医生这么说:「雷曼的脑不是用水洗的,是用干洗的。」为了测试成效,满洲医生和苏联官员已各别指示雷曼杀了一个他的员工和一名报商。

雷曼的继父是一个议员,名叫约翰·伊瑟林(John Yerkes Iselin,以美国著名的反共参议员约瑟夫·麦卡锡为蓝本),是一个极端的反共份子,然而大家都只当他是个笑话。雷曼的母亲(安吉拉·兰斯伯里饰演)则站在她丈夫,也就雷曼夫继父约翰的后面支持他。由于雷曼母亲盛气凌人的个性,雷曼痛恨他的母亲,也讨厌他的继父。在片中有一段,约翰大闹国会,控诉国防部里有 207 人是共产党间谍,此举激怒了国防部长,也造成现场秩序混乱。

但实际上,连雷曼都不晓得,约翰就是共产党间谍,他计划混入白宫。约翰的妻子,也就是雷曼母亲,竟也是操纵雷曼的成员之一,为的就是帮助约翰进入白宫。

雷曼曾和一个名叫贾思琳·乔丹(Jocelyn Jordan)的女孩很要好,贾思琳是汤马士·乔丹(Thomas Jordan)的女儿,汤马士·乔丹也是一个议员,为伊瑟林的对手之一。虽然雷曼和贾思琳两人后来结婚,但汤马士仍坚持阻止约翰参选美国副总统。雷曼的母亲为了让她丈夫进入白宫,她指示雷曼暗杀汤马士,在雷曼枪杀汤马士后,贾思琳意外目睹了一切,所以雷曼也杀了自己的妻子以灭口。

雷曼母亲接着唆使雷曼在党内提名大会时,暗杀总统候选人,如此一来,约翰便可趁机鼓动群众,顺理成章地成为总统候选人。若约翰真能当选总统,共产党便能控制美国政府,在满洲所计划的选战就成功了。

在片中一幕感人的场景里,雷曼母亲向他儿子承认自己身为共产党间谍数年了,她需要一个杀手来帮助她统治美国,但完全没想到这个杀手竟是她自己的儿子。苏联人和中国人会挑上雷曼就是为了更能掌握雷曼的母亲,而雷曼母亲也暗自计划选战结束后替儿子复仇。

然而,马可破坏了他们的计划,马可找到一个方法解除雷曼的触发事件。虽然一开始看起来马可失败了,雷曼仍然持着狙击枪藏身在提名大会之中,但他最后杀了他的母亲和约翰,并戴着荣誉勋章自杀,现在他拿到荣誉勋章才是实至名归。

Janet Leigh 饰演马可的情人尤金妮(Eugenie Rose Chaney),他们两在火车上奇怪的对话使得有些人怀疑尤金妮是否也是共产党间谍,她是否也利用暗语触发马可脑中的开关。在 DVD 里讲评中,导演表示他自己也不知道尤金妮是不是间谍。火车上的对话直接引用自李察·康顿的小说,所以应该没有隐涵任何意义。

评价

安吉拉·兰斯伯里被提名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Ferris Webster 被提名「最佳剪辑奖」。此外,安吉拉·兰斯伯里也赢得 National Board of Review 和金球奖的「最佳女配角奖」。

本片在网际网路电影资料库(IMDb)排名影史前 100,也是美国电影协会(American Film Institute)百年百部佳片的第 67 名、百年百部惊悚片的第 17 名。

本片在烂蕃茄网站(Rotten Tomatoes)获得少有的 100% 好评。

甘迺迪遇刺

本片在1962年10月上映,1963年11月就遭逢甘迺迪遇刺案,由于本片内容牵涉总统暗杀的敏感话题,所以在1963年之后十年,本片就很少在萤幕上出现。

另一部电影《Suddenly!》也遭遇到类似命运,在该片中,法兰·仙纳杜拉饰演一个总统暗杀者。

趣闻

  • 本片是第一部使用空手道打斗的美国电影(根据导演在 DVD 的说明)。在拍摄打斗场景时,法兰·仙纳杜拉的小指因为撞到桌子而骨折。
  • 雷曼和马可著名的对质戏其实是毛片,第一次拍摄这场戏时,法兰·仙纳杜拉的镜头失焦,之后重拍仙纳杜拉的表现反而不如第一次好。导演法兰克海默拍烦了,就索性使用原来失焦的版本。影评看到这场戏,还赞赏导演利用这镜头表达雷曼当时模糊的视野。(来源:导演在 DVD 中的讲评)
  • 在拍高台暗杀一戏时,法兰克海默不知道要怎么让马可发现雷曼的枪口,后来他决定效仿希区考克(Alfred Hitchcock)的《海外特派员》(Foreign Correspondent)。在 DVD 讲评里,法兰克海默提到此举在 1960 年代可能是抄袭,但现在看来是一种致敬。
  • 虽然安吉拉·兰斯伯里在片中饰演雷曼的母亲,但实际上她只比饰演雷曼的 Laurence Harvey 大三岁。
  • 2007 年四月,安吉拉·兰斯伯里的角色(雷曼的母亲)被 Newsweek 选为影史十大恶人之一。

2004 年重拍版

主条目:战略迷魂

强纳森·德米(Jonathan Demme)在2004年重拍此片,英文片名相同,但中文另译成《战略迷魂》。由丹佐·华盛顿(Denzel Washington)、李佛·薛伯(Liev Schreiber)以及梅莉·史翠普(Meryl Streep)主演。新的版本在剧情上改变不少(像是把韩战变成了较近期的波斯湾战争,冷战改成企业阴谋),评价多属正面,票房也很成功。

本片改编自1959年李察·康顿(Richard Condon)的惊悚同名小说,两者均以冷战为背景,描述一名政治世家出身的年轻人被共产党洗脑,变成一个受人控制的杀手。但因本片在1962年10月24日上映时,美国正处于古巴危机的紧张时期,所以电影可能让观众形像更深刻。

简评

这个时期的海斯法典接近于无,但多少能看得出,老美还是保守。有些意向的表达,性意味和娱乐性极重,比如珍妮特的突然勾搭和Leslie突然的脱衣服。至于什么政治惊悚,我只想说:共产主义无产阶级神圣之光下熏陶成长的社会主义革命战士就是来瓦解这些资本主义独裁资本家走资派阴谋的!!!!!!!!!!!!!!!!!!!!!

开头洗脑的匹配剪辑真是开眼,精妙组合娴熟得似乎在炫技,在新泽西的绣球花培育论坛和共党圆形剧场的精控展演之间不费力气地变幻,如堕烟海的推拉镜头让人混淆梦境的主体。无根的阴谋、乍现的爱欲、迷狂的媒体、沉默的协定、脱落的表象,为冷战恐慌下的JFK/麦卡锡主义美国和民族情绪高涨的特朗普美国所共享,唯一的稳固永远是危颤将倾的状态。

电影表面上是线性叙事,但实际上大部分内容都缺乏明确的逻辑关系,需要观众额外展开对电影的重新组合。对于不了解或过于了解电影背景及相关历史感受的观众来说,用逻辑进行推导都是危险的,这极容易导致观众把政治元素错误理解为影片诉求,反倒是对人物情感的直觉反应更适合作为本片的解读钥匙。

在第1层面,本片描述的洗脑机制乃是“民众心理学”(精神分析-母亲的形象)与当时正盛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奇怪杂糅;在第2层面,本片刻画了冷战中敌我相互依存的辩证法,尽管好莱坞显然更乐于将之描绘为一种具体的阴谋论(也更有乐趣)而非辩证的“历史的狡黠”;在第3层面,从知识论怀疑主义的角度,为什么要认为Shaw是陷入幻觉的人,而不认为同样被洗脑过的Marco也陷入幻觉(或本片就是一个幻觉)呢?

看到中间我一度想起来了红警游戏里的心灵感应,所以在想当时是不是真的有这样的一些技术或者部分专门去做这样的事情;同时在了解了诸多那时候的历史的时候,发现当时大家真的认为冷战也是一种暗流涌动的战争,并且时刻也在明争暗斗,这就是历史,和那个时候特有的意识形态之争,也许现代甚至美国人自己也在脑海里想象当前的“战争形式”,这样我也能重新的思考:是不是我们已经处于一种新的战争状态了?

几段镜头设计相当厉害,尤其是噩梦片段,麦卡锡主义者才是真五十万的想法也挺厉害。不过剧情还是有不少漏洞,都已经确定了Raymond是危险的杀手以后还不派人24h盯着他肯定是说不通的。好多人物有头无尾也有点问题。Janet Leigh比想象中老。(看蓝光网上显示今年夏天就要出uhd了感觉有点小亏

美国人主观阴谋论的意淫作品,可别侮辱讽刺这个词了,洗脑催眠纸牌控制已经很扯了!既然这么设定了就别较真了,认真看吧!结果少校与淳金的打斗就笑尿了,中国武术可没这么尬,结果后面的飞过满洲边界到一个台湾的地方来进行控制思维,wtf!什么时候苏联和台湾的国民党一伙了,至此本片的逻辑基本就喂狗了

朝鲜战争更多只是充当一个故事背景,影片最主要指向的还是麦卡锡时代。好莱坞关于朝鲜战争有名有姓的电影本来就寥寥无几,而麦卡锡主义所引发的黑名单事件对好莱坞更是切身之痛——可能也正因为是切身之痛,麦卡锡or黑名单反倒成了一块没多少人愿意去揭的伤疤,从这个角度看,《满洲候选人》的表达是有稀缺性的。但遗憾的是影片关于催眠/洗脑的整套设定现在看来相当牵强,就类型语言上讲无疑是过时的,而且故事最终落脚在一个政治阴谋论上——而且诸多细节没法细想,这也把影片的力度和层次整个都拉低了。

要素太多hhh. 一个黑了所有人的主旋律电影。尽管两党都不行,尽管普通美国人sb得连华盛顿是谁都不知道,最后还是要星条旗永不落。制片公司老板Arthur Krim起初因题材敏感block了本片,Sinatra亲自询问肯尼迪获得批准才有了本片的拍摄。 本片于古巴导弹危机高潮时期上映,而一年后JFK遇刺就让本片对于美国人来说太过沉重了。

电影主题明确,摆脱控制欲很强母亲的男主,同时也战胜了敌对势力的洗脑,实现个人的自由,捍卫了国家荣誉;导演借国会议员的形象(叫嚷着国防部都是间谍,其实就是个笑话)讽刺麦卡锡主义。作为冷战思维电影,和《赤色黎明》一样,电影充满了洗脑和高层渗透的阴谋论(有趣的是,现今的间谍电影《桥》《红雀》,都减少了对抗思维,以人性回归为主旨);彩蛋:个人认为影片存在第二个潜伏间谍。

朝鲜战争更多只是充当一个故事背景,影片最主要指向的还是麦卡锡时代。好莱坞关于朝鲜战争有名有姓的电影本来就寥寥无几,而麦卡锡主义所引发的黑名单事件对好莱坞更是切肤之痛——可能也正因为是切肤之痛,麦卡锡or黑名单反倒成了一块没多少人愿意去揭的伤疤,从这个角度看,《满洲候选人》的表达是有稀缺性的。但遗憾的是影片关于催眠/洗脑的整套设定现在看来相当牵强,就类型语言上讲无疑是过时的,而且故事最终落脚在一个政治阴谋论上——而且诸多细节没法细想,这也把影片的力度和层次整个都拉低了。

首先这是一讽刺冷战时期美国麦卡锡主义反共的政治作品,神秘化中国和苏联共产主义的洗脑术和催眠术,反而可以理解为一种中国印象image在美国夸张抓马似的呈现。最后的转折虽不惊喜,却非常美式。敌人夺走了他的头脑和灵魂,他却给了自己自由。就电影技术而言,几处梦境回忆和最后枪击的镜头设计地很妙。可能年代久远,演员演技略浮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