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猜谁来吃晚餐(1967)
《猜猜谁来吃晚餐》("Guess Who's Coming to Dinner",又译《男生女生黑白配》)是于1967年上映的一部直接描写种族通婚对家庭成员所产生冲击和影响的美国电影,由斯坦利·克雷默执导及担任制片人,由史宾塞·屈塞、西德尼·波蒂埃、凯瑟琳·赫本和凯瑟琳的侄女凯瑟琳·休斯顿(英语:Katharine Houghton)主演,对当时的美国社会非常敏感的重大议题表示了非常乐观和积极的看法,对美国社会引起了强烈的冲击。
历史背景
1967年6月前,种族通婚在美国的绝大多数州都是非法的,当时全国仍有17个州,其中包括绝大多数的南方州份,以及如德克萨斯州、佛罗里达州等的人口大州这样规定。
1967年6月12日,即斯宾塞·屈塞逝世两天后,联邦最高法院对洛文诉弗吉尼亚州案(英语:Loving v. Virginia)388 U.S. 1 (1967)作出判决,宣布所有州中的反异族通婚法违宪而无效,这才彻底结束了美国部分州禁止种族通婚的历史。
剧情
乔安纳·“乔伊”·德雷顿(英语:Joanna "Joey" Drayton,凯瑟琳·休斯顿饰)是一位白人大姑娘,在夏威夷时她认识并爱上了一位黑人青年小伙子约翰·普伦蒂斯(英语:John Prentice,西德尼·波蒂埃饰)。由于知道自己的父亲马特(斯宾塞·屈塞饰)和母亲克里斯蒂娜(凯瑟琳·赫本饰)都是很开明的人,并痛恨社会上的种族主义风气,因此这天她决定要将未婚夫带回家与父母见面。
可是马特和克里斯蒂娜虽然都反对种族歧视,但却压根儿没想到过自己的女儿会嫁给一位黑人。与此同时约翰的父亲则是位思想传统的黑人,也觉得自己的儿子不应该试图“高攀”一位有教养的白人女士。这一天似乎变得特别的漫长,即将成为一家人的两家人们会如果度过呢?
演员表
- 史宾塞·屈塞饰马特·德雷顿
- 西德尼·波蒂埃饰小约翰·韦德·普伦蒂斯医生
- 凯瑟琳·赫本饰克里斯蒂娜·德雷顿
- 凯瑟琳·休斯顿(英语:Katharine Houghton)饰乔安娜·“乔伊”·德雷顿
- 西席尔·凯拉维(英语:Cecil Kellaway)饰麦克·瑞恩主教
- 贝·理查兹(英语:Beah Richards)饰玛丽·普伦蒂斯
- 罗伊·E·格伦(英语:Roy E. Glenn)老约翰·普伦蒂斯
制作
主创人员名单
- 制片人:斯坦利·克雷默
- 助理制片人:乔治·格拉斯(英语:George Glass)
- 导演:斯坦利·克雷默
- 助理导演:雷·哥斯内尔(Ray Gosnell)
- 剧本原著:威廉·罗斯
- 摄影:山姆·李维特
- 特效效果:格扎·加斯帕(Geza Gaspar)
- 艺术指导:罗伯特·克拉沃斯(英语:Robert Clatworthy)
- 室内装饰:弗兰克·图特尔(英语:Frank Tuttle (set decorator))
- 配乐:弗兰克·德沃尔(英语:Frank De Vol)
- 录音:罗伯特·马丁(英语:Robert Martin (sound engineer))、查尔斯·J·赖斯(Charles J. Rice)
- 剪辑:罗伯特·C·琼斯
- 服装设计:乔·金(Joe King)
据导演斯坦利所说,他和编剧威廉有意要在这部影片中打破人们对种族认识的刻板印象。片中由西德尼·波蒂埃扮演的年轻医生角色被设计得近乎完美,因此唯一能够做为反对他与女方成婚的理由只可能是种族歧视。比如说女方认识男方还只有10天,他刚从一家著名学府毕业后就投身到了非洲的医疗事业中,尽管女方愿意,但他却拒绝发生婚前性行为,甚至在未来岳父家中打了一个长途电话后也会在桌上留下钱作为补偿。
斯坦利与威廉一共只用了5个星期时间就完成了影片的拍摄脚本,他表示,片中的几位主要演员对影片的目标是如此的深信不疑,以至于都还没有看到剧本就同意出演这部电影。之后影片于1967年1月开拍,并在5月26日拍摄完成。
发行
《猜猜谁来吃晚餐》于1968年1月1日在剧场进行了首映并归类为严肃喜剧片。影片于1987年12月12日发行了录像带以纪念影片发行20周年。2001年5月22日,影片发行了DVD。
反响
1968年,《猜猜谁来吃晚餐》在美国各地上映并且均在商业获得了成功,这其中甚至包括了几乎所有南方的州,因为传统上电影公司一般会认为这些州的观众不会愿意走进电影院去看任何有黑人主演的电影。但本片的成功让这样的想法从此成为了历史。同时这也是西德尼主演并于1967年上映的第3部获得了很大票房成功的电影,其上映前后时间间隔不到半年,并且其角色都涉及到了种族方面的问题。
《纽约时报》的弗兰克·里奇(英语:Frank Rich)在其2008年11月的一篇文章中写道,《猜猜谁来吃晚餐》经常被贴上自由派的标签,但这其中最具争议的焦点应该是波蒂埃扮演的这个角色,这个未来女婿有着光辉的前景,性格、品德、经历等各个方面都完美无缺,很多人都认为丈人和女婿之间原有的这些问题肯定都会得到妥善的结果,电影也会有一个无比圆满的大结局。因为波蒂埃的这个角色实在太完美太可敬太可爱太得体了。有些人甚至认为老丈人家里或许会因为他太过完美了而不能接受了吧。
泰德·威克(Ted Wick)在其1995年的一篇评论文章中,评价本片是一部“值得反复欣赏的电影。而劳伦斯·凡·格尔德(英语:Lawrence Van Gelder)也在其发布在《纽约时报》上的一篇评论文章中认为时至今日,本片仍然不失为一部富有深度的喜剧佳作,更重要的是,它还是对爱情的一曲颂歌。
奖项与荣誉
获奖
《猜猜谁来吃晚餐》获奖了两座学院奖和两座英国电影学院奖:
- 第40届学院奖:女主角、原著剧本
- 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男主角、女主角、联合国奖(导演获奖)
- 意大利电影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外国男主角、外国女主角
提名
- 第40届学院奖:最佳影片、导演、男主角、男配角、女配角、艺术指导、剪辑、原创配乐
- 第25届金球奖:最佳影片(正剧类)、导演、电影男主角(正剧类)、电影女主角(正剧类)、编剧、电影女配角、最有前途女新人(凯瑟琳·休斯顿)
- 美国导演工会奖杰出电影导演
美国影艺协会百年电影史系列评选
- AFI百年电影史百大经典电影:第99位
- AFI百年电影史百大爱情电影:第58位
- AFI百年电影史百大经典台词:
- 本片中的台词"You think of yourself as a colored man. I think of myself as a man."获得提名
- AFI百年电影史百大激励人心电影:第35位
- AFI百年电影史百大经典电影十周年版:提名
细节变动
本片最初上映时其中有两句台词为:“猜猜现在还有谁要来吃晚饭?”("Guess who's coming to dinner now?")回答是一句带有嘲讽口气的:“难不成马丁·路德·金么?”("The Reverend Martin Luther King?")但是由于1968年4月4日马丁·路德·金遇刺,因此这句台词从之后播放的电影中删除了,到1968年8月时,几乎所有的电影院中播放的本片中都略去了这句台词,到了69年,部分电影拷贝中恢复了这一句台词,不过在影片发行的录像带和DVD中,这句台词均得到了保留。
重拍
1975年,斯坦利·克雷默执导了一部本片的电视版重拍片。
2003年,喜剧演员丹尼尔·鲁塔兹(英语:Daniele Luttazzi)出版了一本名为"Tabu"的剧本,这个剧本几乎是对《猜猜谁来吃晚餐》进行了彻头彻尾的抄袭和滑稽模仿。其中的一对恋人不仅是不同种族,而且男方40岁而女方年仅12岁,更恶劣的是,两人还是兄妹……
2005年的喜剧片《黑面外父(英语:Guess Who (film))》也是本片的一部翻拍片,甚至片名都是直接截取本片片名的前两个单词("guess who"),而其中男方是白人,女方是黑人也与本片相反。不过由于时代的变迁,种族通婚在美国社会早已不是什么值得一提的事情,因为该片的重心则是放在了岳父大人对女婿的百般刁难上,完全是一部走轻松路线的喜剧片。
爱尔兰作家罗迪·道伊尔于2008年出版的一个与本片同名的短篇小说中讲述一个爱尔兰姑娘将一位来自尼日利亚的移民男子带回家面见父母的故事 。
《猜猜谁来吃晚餐》是史宾塞·屈塞与凯瑟琳·赫本这对银幕老搭挡的第9次也是最后一次合作,史宾塞在影片拍摄完成仅17天后,于1967年6月10日去世。凯瑟琳因此从来没有看过整部完成的电影,她表示对史宾塞的回忆实在太让人难受。影片最终于当年12月12日上映。
获得奖项
- 第7届美国剪辑工会奖
提名:Eddie —— Best Edited Feature Film - 第22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获奖:BAFTA Film Award —— Best Actor / BAFTA Film Award —— Best Actress / UN Award - 第13届意大利大卫奖
获奖:Best Foreign Actor (Migliore Attore Straniero) / Best Foreign Actress (Migliore Attrice Straniera) / Best Foreign Production (Migliore Produzione Straniera) - 第32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提名:最佳男演员 - 第25届金球奖
提名:Best Actor - Drama / Best Actress - Drama / Best Supporting Actress / Best Director / Best Screenplay / 最佳女新人 / 最佳剧情电影 - 第40届奥斯卡金像奖
获奖:最佳女主角 / 最佳原创剧本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男主角 / 最佳男配角 / 最佳女配角 / 最佳艺术指导 / 最佳剪辑 / 最佳改编配乐 - 第20届美国导演工会奖
提名:最佳电影导演
简评
前半段非常吸引人,没有对事实视而不见的回避,直截了当地抛出最尖锐的问题。当教育中的理念冲击现实时,即便最理智的人也会乱了阵脚,不再坚定。任何时代,无论哪里都会有它的社会问题,平等、为善的观念不应只在说教中体现,人们应该坚定自己发出的呼吁,就像传教者应该坚定自己的信仰。父母对子女的爱到后来变成了他们对社会的畏惧,即便后来他们达成了一致也并不是战胜了这种畏惧,更像是一种妥协。后半段几乎就是在两两交谈中逐渐达成共识,而最终的结果也还是取决于白人家庭父亲的角色,角色的冲突对抗不仅没有随着剧情推进逐渐激化,反而是慢慢缓和了,到最后演讲式的发言,不乏感情但没有什么说服力。业务这个问题实在太难了吧,社会解决不了,两个家庭更是难以解决。
,可是大家的观念还没有改变。,而我把自己当一个人,和任何人一样的人。,只有一件事更糟糕那就是你们自己都不能清楚地认识自己。 eddding比较不切实际,但是我希望它始终是存在的。,切入角度实在是非常好,演员和台词也都非常好,喜欢喜欢。:斯宾塞老头儿在这里的造型就是后来飞屋环游记老头子的造型灵感来源啊~~~
电影是种族主义和民权运动时代的产物。最后一幕,屈塞在女儿面前诉说,真正重要的并非是父母的想法,而是你们对彼此的感觉,这种情感他也曾拥有过;他老了,激情燃烬了,但那些昔日的记忆还如此清晰。赫本用饱含情意与伤痛的泪眼凝视着他,他回之以淡淡的微笑。影片拍摄完成后不久,屈塞就撒手人寰。
这是一系列女婿见老丈人的影片的“鼻祖”了,类似《拜见岳父大人》,主题自然是“真爱能战胜一切”,这片子紧凑,只有一天时间来解决问题,遗憾的是,女猪脚塑造的太过于“傻白甜”,几乎是一个壳子,看不出在剧情中的实打实的作用,唯一的类型任务就是“痴情和逼迫”,对于剧情所谓“白加黑”,那个时代估计比较惊人,但随着这一类型的发展,当下也失去那时候的寓意,比如最近一部法国片,也是类似主题,更幽默好笑。总之,好莱坞建构,当时,主要想看凯瑟琳赫本。
虽然已经猜到了结局,但整部电影观看过程中依然很沉浸。非常喜欢父母在车里吃冰淇凌时母亲说到的婚姻“黄金时代”。这个主题同样出现在了结尾高潮戏时双方母亲的观点和父亲最后的“演讲”里面。这部电影混合了种族、婚姻观以及两代人亲子关系的讨论,再包装上“闪婚”的外壳。当然,父亲们观念的转变过于戏剧化,而且两人的感情方面可以设计得更细节更具有可信度。
有太多东西可谈的。首先是斯宾塞屈塞的遗作,更是和凯瑟琳赫本这对银幕情侣的最后合作。看到好莱坞黄金一代的演员们一个个老去,只能感慨岁月无情。同时西德尼波蒂埃扛过中生代的大旗,两代出色的演员为观众呈现出一份演技大赏。影片的主题还是反种族歧视,但这次 比以往来得更猛烈、更直白。民权是一回事,婚姻又是另一回事。愈演愈烈的政治正确只会在现实面前褪去苍白的伪装。除此之外,我更看到了两代人的代际隔阂与沟通,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观念,更有一代人的故事,关于勇气,关于爱情,关于家庭.....
信息量极大的电影:、鼓吹自由平等多半只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假设其他条件旗鼓相当,一个是乌克兰美女,一个是非裔美女,二选一你会娶哪个?对绝大部分人来说有色眼镜并不是说摘就能摘得下来的。,很容易自我贬低自我作践,自己成为自己摆脱歧视的最大绊脚石,影片中的非裔女佣就是典型案例。?人上了年纪,就像人登上高位一样,控制欲越发如影随形。,周围人的评价看法太容易让原本信誓旦旦的你举棋不定。这片子的上译音轨遍寻不着,邱大师在《化身博士》里为斯宾塞·屈塞的配音精彩绝伦,让我对其在本片中的献声求之若渴。
一出严肃话题里夹杂着欢喜气氛的种族小品,常规叙事,剧本尚可。导演比较善于营造戏剧氛围,带观众入戏,镜头语言规范而精练,演员们的演技也精湛,且能时刻配合并牵引着镜头的调度。里面除了讲种族外,同时还涉及了多个永久性社会话题(若家庭观念、个人价值、传统与现代的冲突等)。小文本,大格局,算是种族片的行货,可以一看!
凯瑟琳赫本和屈赛的最后一部影片,屈赛去世后,赫本甚至舍不得看这部影片。猜猜谁来吃晚餐是影史首次出现黑人亲吻白人的镜头。60年代的室内戏很温情动人,最后屈赛深情告白赫本让我泪目。赫本也凭此片时隔多年拿到第二座奥斯卡影后。可以说,猜猜谁来吃晚餐放在今天来看一点也不为过,是一部经典的、有历史意义的片子。
时代意义作,宣言式电影。最后也特地给Spencer留了整整10分钟的陈情演讲(cliche but important)故事仅发生在一天之内,9个人物轮番登场拍得很沉稳。群戏有味道,脸谱化不可避免。凯瑟琳·赫本二度封后作,演技大气内敛,车内回忆和解雇下属两段锋芒独戏尤为出色。皱纹渐生,她却更美了。
漂亮的房子,精致的小花园,斑斓的夜景,一家理想主义的白人和勤劳善良的黑人相遇,每一场对白都像是精彩的演说,尤其是这样的故事发生在60s‘的背景下,好像艾森豪威尔派美国大兵护送第一批黑人孩子进入白人学校上学也才过去没几年。很佩服这些演员和写下这个故事的编剧,最后两家人终于坐在饭桌上时我眼泪哗哗的~
真喜欢!拿黑人白人要结婚的事承载了很多社会、家庭问题。关于种族、嫁女儿、父子辩论等等。每个人都泪眼汪汪,不说温情也是真情啦。小高潮一个又一个,起承转合把片子节奏控得很合适——比如上一秒白人父母会为新口味的冰激淋感到“无常”也是件好事,下一秒又因为撞车“小概率黑人”而雷霆大发。美式复古无处不在,处处讨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