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命令(1928)
《最后命令》(英语:The Last Command)是一部1928年的美国无声电影,由约瑟夫·冯·斯坦伯格(英语:Josef von Sternberg)导演,基于拉尤斯·比洛(英语:Lajos Bíró)的故事改编。主演埃米尔·杰宁斯获得了第1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演员阵容中还包括威廉·鲍威尔。
评分:8.3
导演:约瑟夫·冯·斯登堡
编剧:约翰·F·古德里奇 / 赫尔曼·J·曼凯维奇 / 拉约什·比罗
主演:埃米尔·雅宁斯 / 艾弗琳·布伦特 / 威廉·鲍威尔
类型:剧情 / 冒险
片长:85分钟(德国) / 88分钟(美国)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
上映:1928-01-22(美国)
IMDb:tt0019071
最后命令简介
一个临时演员被召去在一部关于俄国革命的电影中扮演一名将军,然而,他并不是一位普通的临时演员,他就是谢尔盖·亚历山大,尼古拉斯沙皇时期的一位前将军。他在1917年共产主义革命后从俄国军队里逃到了好莱坞。现在,为了使电影的导演,一个也曾参加过俄国革命的人满意,他被迫要去重新 经历那一段曾带给他无穷苦痛的生活。这一次,这个倒霉的将军有机会去“赢得”那曾经一败涂地的战役。电影闪回到亚历山大在俄战中的艰难生活。他感到无论他怎样努力,似乎都无法阻止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是有一个女孩理解他,因为他的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正派的行为,这个女孩爱上了他……
第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埃米尔·雅宁斯 第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故事(提名)拉约什·比罗
获得奖项
- 第1届奥斯卡金像奖
获奖:最佳男主角
- 约瑟夫·冯·斯登堡 Josef von Sternberg导演
- 埃米尔·雅宁斯 Emil Jannings演员
- 艾弗琳·布伦特 Evelyn Brent演员
- 威廉·鲍威尔 William Powell演员
- 杰克·雷蒙德 Jack Raymond演员
- 弗里兹·费尔德 Fritz Feld演员
简评
在当初大概没人能想到,斯登堡的最佳作品不是盛名在外的《蓝天使》,而是这部立场暧昧、情感微妙的默片。如果影片立足于把将军塑造为小丑,那么内容将难觅新意和亮点。但是影片呈现的是一个在逆境中奋力挣扎、保持着最后一丝高贵精神的主角,潜移默化就让观众的情感倾向于他,乃至忽略了他背景的复杂性,不得不赞叹导演对题材处理的高明。Emil Jannings也拿出了超高水准的演技,可以和《最卑贱的人》并列他职业生涯最佳。
真实与虚拟在历史回溯与复现历史(构建历史)的断裂面处来回流动,历史角色与戏中角色间的质疑与同一,双重模糊而滑动的身份的导演(革命者)与演员(将军)之间的斡旋与历史追问其实十分有趣,但可惜留给这部分的余地实在太少;即使前半段是真实的历史追忆,但仍然以戏剧形式在做建构性的拟象;依旧是老套的色戒式的爱情,仍忍不住落泪。埃米尔雅宁斯的伟大表演,将继《最卑贱的人》后的“又一次制服失去过程”完美展现,被背叛的无措与悲痛交织在他那双眼中。
故事从半小时后渐入佳境直至让人血脉喷张。一个被时代“遗弃”的末路将军,你不能完全否定他愚昧的“忠贞”,这与新生革命中的“恶人”比起来,或许更值得尊重。(当然,影片有从西方视角对共产革命的蔑视与偏见之嫌,但值得反思人性的真善与真恶)。导演节奏把控很稳,平行蒙太奇的运用堪称教科书版。火车进站时,一节节车厢犹如移动的戏剧舞台的设计令人印象深刻。男主的表演获得第一届奥斯卡最佳男主奖项确实实至名归。
获得第一届奥斯卡影帝Emil Jannings和最佳原创故事提名,也让我认识了导演约瑟夫·冯·斯坦伯格。1928年真不愧是默片之年,相继出了大都会、日出、翼、第七天堂等默片经典,虽然最后命令的主题是俗套的战争加爱情,但拍得一点不简单,尤其是强宁斯的伟大表演,足以晋级默片时代最伟大表演,还带有宿命
神来之作。默片真好啊,每个角色都理智而高尚,每个误会都能以最快的速度解开,就连那些说出口必定令人忍不住脚趾蜷缩的热烈情话也在寂静无声中变得无比浪漫动人。这种简洁优雅是独一无二的。尽管默片里的世界总是美好到不切实际,但这种纯净质朴的理想主义永远能以一种并不庸俗或说教的方式展现出来。天真是默片的灵魂,赤忱是它的武器。可惜,革命的罗曼蒂克终究只能成就一段两败俱伤。我想将军无意识摇头的动作证明他永远被困在了那个个人与国家的命运同时颠覆的夜晚。他爱的从不是沙皇或荣华,但他也从未真正尝试倾听过人民愤怒的理由,这便早已注定他的悲剧结局。然而将军的爱又如此深重,就连本意羞辱的导演也终于选择用谎言编织一个胜利的幻梦埋这一身忠骨。唯一瑕疵在于两位革命者的态度转变稍显突兀,因为被压迫者的痛苦绝不可能如此轻巧。
猜想九十年前的人会哭得很惨,因为詹宁斯的眼神太绝了,睥睨怨恨失落无一不无代入感。始料未及的是现实将以他最为经典的演绎赋予到命运的轨迹中去,令人百感交集。人物的动机、立场、逻辑诸如此类评判标准并不是我最在意的,相较于这些我觉得人物的精神状态、氛围和视觉展现更能体现电影的本质,虽然本片视觉稍弱但并不妨碍在一个世纪后仍然保留住自己的魅力去触动观众。(西西里美丽传说经典镜头原来是从这来的。)
80/100,#FIFF8#在默片中加入过多对白其实是一个极具冒险性的挑战:不仅会打破视与听难能可贵的平衡共处,这种钝性的延迟也可能让观众如坐针毡。但是杰出的音乐一定程度上可以消弭这种失衡与不安,并创造出了一种悲怆而末世的氛围,那种大厦将倾的的彷徨无措——这一切都要感谢埃米尔·强宁斯,他用杰出而极富感染力的表演让影片变得生动而自然,没有过多的肢体的语言却拥有无语泪先流的面孔,这是真正可以被称为表演艺术的演出,他在一定程度上升华了影片的内核,通过不断打破沉默的僵局,让整个世界变成了他一个人的舞台。
53分钟的时候,将军在愉悦的国歌钢琴声中谈情说爱,下一个镜头一个政府军人在画外音延续的钢琴声中被革命者绞死,不禁思考国歌下的爱国又指向哪一方,神来之笔。无论是政府军还是革命军,大多数人其实都是盲从的势利眼,只有真正抱有信念的人,才会产生最大的分歧与惺惺相惜的宿命感。被将军演技折服,那种在叛军面前不怒自威的强大尊严与气场真的不是其他人想演就能演的。
开篇就经典,众人未威廉鲍威尔扮演的导演点烟,直接穿越到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感觉我都想泥威廉鲍威尔了!威廉鲍威尔的俄系扮相,我这个脸盲差点没认出来呢!十年之间,沧海桑田啊!重头戏是老头去做临演,打扮好自己后的回忆!埃米尔雅宁斯的独角戏啊!他把一个将军的刚愎自用,对沙皇表演的反抗,对俄罗斯的爱;对女主由玩弄到呵护的转变,刻画得淋漓尽致!最后,女主以羞辱的方式保护他,而女主却和众人因为桥梁倒塌掉进了冰河里,世事无常啊!临演取工服那段,震撼到我了,管理的好细致啊,临演只能自己化妆!所以,好莱坞当时觉得共并不是真爱俄罗斯,会毁了俄罗斯!最后,老头扛起了大旗倒下了,倒在了导演的怀里,他和他的俄罗斯都没有保住啊!导演标志性的长镜头,这片的感觉跟导演后来的羞辱很像,以自己的方式爱国!
茂瑙和刘别谦的御用德国演员雅宁斯,跑美国拍了几部片顺手拿了个奥斯卡首任影帝,他在这里颤颤巍巍的老态、面对暴怒群众时既茫然震惊又有贵族式气派的沉默、片尾在战壕布景的振臂一呼,都能见到表演的段位。多场戏都发生在火车上,是时代洪流的视觉象征。电影动人的地方在于,这个苏俄王公、将军被时代抛弃后宛如标本的虚弱状态(当然还包括耗尽最后生命的片尾),那个横移的给群演配发服装的长镜头,像一个荒诞苦涩的时光隧道。电影中段回顾了他在俄国革命期间的遭遇,主要表现是拒绝把战争当做给沙皇表演的儿戏,以及用自己朴素的爱国立场打动了一位女革命者,并因此保命流落美国,但这些内容配上彼时演员们夸张有如漫画的表情演绎,看着还是太概念化了,对革命的描述很粗线条,让男主急速坠落的人生悲剧变成革命非理性与佳人相救的通俗传奇的粗糙混合
好久没有片子能感动到我了呜呜呜呜呜/1老者,过去的时代的记忆容器2曾经与日同辉3战争与游行4我不会牺牲他们的性命,仅仅为了讨沙皇欢心5爱的囚徒(女人真好俘获2333),因为我做过将军T^T9真嘲讽10戏与人生11只是时间改变了12他不仅是伟大的演员,更是伟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