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图师的合约(1982)
《绘图师的合约》(英语:The Draughtsman's Contract)是一出1982年的英国电影,由彼得·格连纳韦编剧兼导演,这是格连纳韦自1980年的长篇仿纪录片《姓科的人(英语:The Falls)》之后第一部故事片。这部源于英国第四台的犯罪题材电影背景设置在1694年威廉三世和玛丽二世共治下的英格兰渭州郡,麦可·尼曼的电影配乐大量借用亨利·珀塞尔的风格,加上在依照那个时代的服装基础上稍作夸张修饰精心设计的电影服饰都处处还原了那个时代的感觉。影片于格鲁布瑞奇庄园(英语:Groombridge Place)取景摄制,并赢得比利时影评人协会(英语:Belgian Film Critics Association)大奖。
评分:7.3
导演:彼得·格林纳威
编剧:彼得·格林纳威
主演:安东尼·希金斯 / 珍妮特·苏兹曼 / 安·路易斯·兰伯特 / 休·弗拉瑟 / 尼尔·坎宁安 / Dave Hill / 戴维·甘特 / 大卫·迈耶 / Tony Meyer / 尼古拉斯·阿米尔 / 苏珊·克劳利 / 琳达·拉·普兰特 / 迈克尔·菲斯特 / Alastair G. Cumming / Steve Ubels / Sylvia Rotter / David Joss Buckley / 米迦勒·卡特 / Vivienne Maya
类型:剧情 / 喜剧 / 悬疑 / 历史
片长:108分钟地区:英国
语言:英语 / 德语 / 荷兰语
影片别名:画师的合同 / 起草人
上映:1982-09-04(威尼斯电影节)
IMDb:tt0083851
绘图师的合约简介
故事发生在1694年的英国,家财万贯的郝博特夫人(珍妮特·苏兹曼 Janet Suzman 饰)雇佣了天才画师奈维尔(安东尼·希金斯 Anthony Higgins 饰),根据合同,后者需要替郝博特夫人所在的康普顿安斯庄园完成十二幅画作。在此期间,奈维尔和郝博特夫人之间产生了不伦的关系。
塔耳曼(休·弗拉瑟 Hugh Fraser 饰)是郝博特夫人的女婿,他一直希望能够得到堂皇富丽的康普顿安斯庄园,然而他的妻子塔耳曼太太(安·路易斯·兰伯特 Anne-Louise Lambert 饰)却一直没有子嗣,这令塔耳曼将在庄园中横行的奈维尔视作眼中钉。很快,奈维尔的情人名单里添上了塔耳曼太太的名字,此时的他并不知道的是,自己已经陷入了一个筹划已久的阴谋之中。
第39届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狮奖 (提名)彼得·格林纳威
获得奖项
- 第39届威尼斯电影节
提名:金狮奖 / 主竞赛单元
- 彼得·格林纳威 Peter Greenaway导演
- 安东尼·希金斯 Anthony Higgins演员
- 珍妮特·苏兹曼 Janet Suzman演员
- 安·路易斯·兰伯特 Anne-Louise Lambert饰 Mrs. Talmann / Mrs. Herbert's daughter
- 休·弗拉瑟 Hugh Fraser演员
- 尼尔·坎宁安 Neil Cunningham演员
简评
【】卧槽!!大惊喜,居然有Anne-Louise Lambert!悬崖上的野餐的Miranda!!拍这部时31岁了吧,美爆了!!片子配乐不错,画面构图就和电影中的画一样也是别有一番味道,剧情说实话,有点看迷了= =看了简介和别人的评论才看懂了= =很有趣的一部片,就是实在是受不了那个时候男性假发了,丑爆了= =
彼得·格林纳威处女作,如巴洛克艺术般恢弘精致,又不无诡艳之美。,初试锋芒即拍出一部绘画-影像。实而巴洛克时期的英国也最契合于格林纳威此后众多作品的风格和母题——在繁复富丽的空间设计与形式结构之中,藏纳着蝇营狗苟、暴虐欲求与奇情畸恋。,佐以往复横移的运动镜头,仿若观赏画作的体验模式;强烈纵深效果,大量对称构图,对自然光及烛光的运用也如[巴里·林登]般雅致如油画。,而画师自陈“致力于既不扭曲也不掩饰”直指摹仿再现的传统,放大画作令人想及安东[放大]。“各占一半的天真和傲慢”,自以为能安排所有表象(如令人不得出入花园),却不知本质权力握在性无能的贵族手中。。。()
影片围绕绘图师绘制合约拟定的12幅画展开,数字序列成为影片的叙事外壳,看似将故事线性地串联了起来,但细看本片的十二个片段并没有固定的阅读顺序。马诺维奇将本片纳入数据库电影的范畴,认为 Greenway 用数字编码,将数字作为建构,来抵消或补充以往聚焦于叙述的电影。影片中,绘图师的工具在画面上进行了二次甚至三次构图,在观看过程中观众虽然是固定的,却在来回聚焦的过程中实现了交互。
80年代欧洲电影。现代主义艺术电影的回归。彼得 格林纳威(英国)。英国第4频道资助的电影。尽管有少量政治现代主义作品和众多女性主义电影制作,大部分重要的欧洲影片都避免直接介入65-75年间的典型政治问题。一大批新崛起的导演也延续着这一新的泛欧艺术电影。延续了格林纳威早期电影中游戏式的错综复杂的风格,精致的构思成为其作品的基本特色。无资源
和以前看过他的片子比起来各方面都偏弱一点,属于格林纳威的谜语系列,经典章节体的形式,绘图师有悬疑推理片的感觉,但是被他玩成了神叨叨的作品。我觉得这一部就是克制地表达隐藏在表面之下的对立面,有点ZOO缩小版的感觉,例如文明和契约下的野蛮和阴谋,理性中的非理性(模仿雕像的人太搞笑了),结局其实已经猜到了,就像是你看到一头狮子对你咆哮了半天,你笑嘻嘻的以为是只病猫,结果狮子挥了一巴掌就把你拍死了。
一路都在调字幕,看得头昏脑胀,到最后一幕没搞清楚那帮贵族大爷和处心积虑要杀老公,老爹的母女俩什么关系,为什么要帮她们杀掉画家纳维尔。会二刷。这是彼得第一部剧情长片?已初具他的风格了:对称的构图,绘画与电影的联姻,画家和谋杀案的牵连,男人的无能和女人的大胆,脱离剧情的“形式人”在场
一个矫揉造作,傻里傻气,冗长无聊,装模作样的巴里林登。整部电影靠视听语言撑着,剩下的从演员到剧本都不及格。而视听语言也很让人厌倦-镜头多为静态,显得死气沉沉。而配乐类型也过于相似,造成疲劳。现在看来,greenaway可能只拍过一部好作品-厨师大盗情人。那部电影从文本到表演到制作到隐喻/社会评论都做的极其精致巧妙,是一部佳作。枕边书的表现手法过于刻意和别扭,而这部电影则更是一部烂作。或许greenaway应该去当摄影,而不是编剧和导演。
觀看是危險的,特別當取景框後的外人看透十七世紀歐洲貴族的矯揉造作生活下不可告人祕密的時候——最好的部分是「看」:看人者人亦看之、圖再寫實也不能直接當作證據。然而脣槍舌劍太多,金馬放映那拷貝的字幕翻譯又囧,到第八十分鐘簡直快數羊。結局急轉直下對故事而言是最好的註腳,也拯救了觀眾我。
严谨的构图。框里是画,画里看景,景中有人,人心藏事。影像具有穿透感,绘画真是格林纳威的首要目的,而画外的争夺则显得无趣,无非又是那虚伪的人性在蠢蠢欲动。“作画要求画家对某些事情漠不关心,因为画图需要一些视而不见,部分拒绝可能的选择。一个聪明的人更需要了解的是他在画什么,而不是他看到了什么。”
这部其实是我看过PG片子里最不喜欢的 (这么说着还是打了4星) 虽然也是谋杀故事,但画面意象太整洁,荒诞有趣不如一个Z两个O,诗意不如drowning by numbers,比起真-古装剧我果然还是喜欢解构的巴洛克,不过作画过程和解说很有趣(突然想起另外一个绘画课教授居然是放里面片段来讲早期绘画..........
格林纳威高深莫测又令人捧腹的[画师的合约]毫无疑问是在评论现实与艺术的关系,是沿着[放大]一脉的路数发展而来的。自以为用图像能反映现实的画匠最终没能意识到现实的复杂性,最终要为自己的自大付出代价。导演从绘画的角度给秉持现实主义的电影人和观众予以警告:你看到的雕像很有可能是人扮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