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拉姆(2004)

UP:2022-07-01

《茶马古道·德拉姆》是中国导演田壮壮执导的一部纪录片。影片记录了茶马古道怒江流域段的马帮及其在次区域内的居民的生活状况,自然风光。该纪录片使得田壮壮获得首届中国导演协会最佳导演奖。其中德拉姆在藏语中是“平安女仙”的意思。

剧照演员表影评
德拉姆

评分:8.1 导演:田壮壮 编剧:
主演:
类型:纪录片
片长:110分钟地区:中国大陆 / 日本
语言:汉语普通话 / 汉语普通话
影片别名:Tea-Horse Road Series: Delamu / 茶马古道-德拉姆
上映:2005-11-06
IMDb:tt0416634

德拉姆简介

影片以马夫行走崎岖艰险的“茶马古道”为线索,娓娓道来沿途(重点位于云南、四川、西藏境内的横断山脉)居民的生活。不卑不亢的原著居民向观众幽幽讲述着,发生在这片广袤高远的天籁之地里的故事。没有旁白去解说,也没有夸张的煽情,一切都在固定镜头质朴的记录下悄然发生又默默结束,自然 而然。正如导演对影片的诠释一样:“居住在这里的民族,就像高原的山脉一样,不卑不亢,充满了传奇般的色彩,与自然和谐地并存—我们这些从外边来的人,只能仰视他们、欣赏他们、赞美他们—这里能给你一种力量,一份祥和及发自内心的喜悦,他们并不会因为你的赞美而改变自己。”
  导演田壮壮荣获2004年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数字电影奖。

第10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数字电影奖 第5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电影 第5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导演田壮壮

简评

可能跟语言等等都有一定干系,所以是一次主创很隔绝在外的创作~摄影很考究,很多构图即使在渣画质下,也显得很赏心悦目~人民的生活太真实了,虽然他们的讲述还略显原始笨拙,但恰是这种可能却是最容易打动人的~无论是老人们对另一半的缅怀,小伙子对初恋女友的怀念,还是骡子主人为最得力骡子的“眼泪”悼念~

对于纪录片的评判,一向不喜欢从技术层面分析,而是如果片中有许许多多令人心头一动的闪光点,便是好的纪录片。显然,茶马古道如是。影片中有关于朴素忠诚、热爱故土、艰苦勇敢、奋斗不惜,尤其是一些原始性的人文气质,令人感动不已。文明是一种虚假的、约束人的方式,我们生活在所谓的文明世界,骨子里的原始性只是被压制,并没有消除。之所以会看到这类型片子感动,是因为我们看到了自己身体里的原始。田壮壮领着一个团队拍的,按照官方纪录片拍摄方法,讲究构图,远近景切换,剧本式的设定,可这些技术层面的编排往往会消解纪录片的魅力,尤其是有关于人文的。如果是徐童、周浩式的单枪匹马深入生活式跟拍,我会打上五星。

就这么静静看着三江流域,就这么听着一个个人在镜头前几句话讲完自己的一生,我却思绪飞到了千里之外。好喜欢摄影,配乐,还有这种倾听,而不是下定义的纪录方式,整部片子也因此让我有了更开阔的联想,更深邃的思考,势必是一部看完就忘不了的片子,正好买了随心飞,这半年多去几趟云南。

相较还是更喜欢多年前看的KBS NHK拍的《茶马古道》…这一部最大的特点是关于人和他们各自的故事。这些故事,听起来总让人有些心酸,尤其是意外死去的骡子的主人那段访谈。不过,当再对标百岁老人和82岁的前赶马老人的经历,又会觉得,在长的时间维度里,这些都不算什么。

穿行過高山、密林、荒原、谷地,生命的重量以足跡印刻的方式,嵌軋出一條信仰之路。對生命的信仰、對此生的信仰、對自我的信仰、對萬物生靈的信仰。不特意製造神秘,只是以鏡頭作為凝視的雙眸,任時光流動、白煙升騰、光線漫漶,人緩慢地說話,帶著其自身最溫緩的聲線,談著自己雖平淡卻各有其笑靨與哭聲的生活,不需刻意言過往,這些人物,是那個舊年代並未真正過去的見證,過往與未來在今朝這個時間節點上互為表裡,亦為雙生。

长镜头考究有寓意,茶马古道作为背景,历经岁月依旧存在,时代的车轮轰轰而过,只留下那片土地上的人们,在生活。素材肯定特别多,但选择的人物超有代表性,放在拍完13年后依然生动,像是历史的阵阵回响,环境虽然闭塞,但和当下大时代背景的人一样经历爱恨情仇生老病死。结尾的一幕,一百分。四星。顺便期待壮壮新作。

田壮壮的镜头顺着茶马古道怒江路段,向我们展示了这些原住民的生活和马帮的故事。没有旁白,只是通过镜头静静的讲述着,一切都交给我们自己去感受。这些原住民和他们的故事,让我一时难以平静。风景说不上美,让人看了情绪有种有种淡淡的压抑感。原住民们的生活很闭塞,很单调,我相信他们也渴望着现代化能带来改善。并不是简介所说的和自然和谐相处,他们也在挣扎也是是没办法,他们为了生活在拼命。我深深的希望如今的他们能有巨大的改变,享受着科技的成果和现代化的便利。

想起《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镜头冷静克制,有意让观众忽略摄影机的存在。(不过在青年喇嘛和代课老师这几段中还是能看出话外的提问的)它用这种方法做到最大限度地反映真实。不过摄影机还是是具有一种权力的,因为人在面对摄像头的时候可能会不自觉地掩饰自己,而摄影师有时就是借用了摄影机的权力完成私人化的表达,再加上还有剪辑/字幕/摆拍的方式,在反应真实方面可能没有阿巴斯做的那么透彻和理智的,但《德拉姆》中的一些相对情绪化的东西是很出彩的,比如邮差骑车通过吊桥、狭窄的古道只容一人一马通过的危险感。这种或许是不太真诚的“表演”既然是为了靠近生活中真实存在的震撼,可以理解,也可以被文化和自然上层面的壮观所打动。

空镜头串起来的山民絮语,就像田壮壮的一次田野采风,与其说是一部纪录片,不如说是一部精心打包过的数据库电影。这些颇具传奇性(甚至猎奇)的故事,以及素材的组接顺序,都能看出田壮壮反刍过的痕迹,它是一部有表达的故事片,尽管这种表达很大程度上是对自然和山民的赞颂。用数字拍出了大气涳濛的影像,那种静穆的力量跟随马帮的沉重脚步缓慢蒸腾,田壮壮还是有大师气象。

哈哈,片名是一匹骡子的名,一头矮个子的骡子。少数民族风情,有碎石山溜索的视觉奇观,天窗撒下的一束光,映照冒着热气的茶壶,漂亮的大气透视。更多是偏僻地区的人们如我们一样的琐碎生活。刚强生活的阿妈,受了情伤的年轻喇嘛,不能转正有自己婚恋观的代课女教师……或者感谢主,或者祭拜神山,或者是笃信自己的想法。壮壮导演比较喜欢讨论信仰的问题。

第六章经典 茶马古道上最后的马帮,藏语好像是神女平安女神之意?去世的呢匹马儿还是骡子是招财的意思吗?还是想五星还是很喜欢很震撼很感动,太快了,信息过载了,耳鸣了,眼睛不好了,在演戏了,太快了真的太快了,自己还是沉淀不下来,好冷哦。一些翻译是不是不精准哦,好想学习到好多语言哦,好奇导演组都是怎么接洽到的,其实整个具体拍摄人员也不是很多哦是不是。好喜欢最后黄色毛衣的姐姐,可能是阿姨了?找到自己吧多看看吧是有无限可能的。从自己学习的角度来分析也是极好极好的音乐构图叙事节奏,好喜欢马帮整个过程和所有淳朴的人,可是我好冷

本以为是部风光片,看过之后才发现是部人文片。通过访谈的方式,记录了“茶马古道”沿途居民的生活状态,涉及的方面很多。给我感触最深的,不仅是他们贫瘠的物质生活,还有更加贫瘠的精神生活,各种宗教成了他们的选择。这也是一种普遍现象,在落后的东北农村也有此问题,从一个侧面说明,所谓主流的社会精神,只是居于庙堂之高。

获得奖项

  • 第5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
    第5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
    获奖:最佳电影 / 最佳导演
  • 第10届中国电影华表奖
    第10届中国电影华表奖
    获奖:优秀数字电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