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派的奇幻漂流(2012)
《少年Pi的奇幻漂流》(英语:Life of Pi;简称《少年Pi》)是一部李安执导的美国3D电影,于2012年11月21日上映,编剧大卫·马吉根据加拿大作家扬·马特尔于2001年发表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印度演员苏拉·沙玛饰演主角「Pi」(又译「派」)。
评分:9.1
导演:李安
编剧:扬·马特尔 / 大卫·麦基
主演:苏拉·沙玛 / 伊尔凡·可汗 / 拉菲·斯波 / 阿迪勒·侯赛因 / 塔布 / 阿尤什·坦东 / 加塔姆·贝鲁尔 / 阿彦·汗 / 穆德·阿巴斯·卡勒里 / 维比什·希瓦库玛 / 热拉尔·德帕迪约 / 詹姆斯·塞托 / 俊·奈托 / 安德里亚·迪·斯戴法诺 / 沙拉万提·塞纳特 / 王柏杰 / 柯一正 / 黄健玮
类型:剧情 / 奇幻 / 冒险
片长:127分钟地区:美国 / 中国台湾 / 英国 / 加拿大
语言:英语 / 泰米尔语 / 法语 / 日语 / 印地语 / 汉语普通话
影片别名:少年Pi的奇幻漂流 / 漂流少年Pi
上映:2012-11-22(中国大陆)
IMDb:tt0454876
剧情简介
在加拿大,一位作家听说Pi的生平是一个难得的好故事,便向Pi询问了他的生平。
Pi的父亲以法国游泳池Piscine Molitor将他命名为皮辛·墨利多·帕帖尔,但因为Piscine的发音听起来像Pissing(小便),让他在学校饱受霸凌,因此他自称「Pi」。Pi在印度教家庭中成长,在12岁时接触基督教,之后是伊斯兰教,他同时信奉这三种宗教,因为他只想爱上帝。Pi的母亲支持他的想法,但他那理性主义者的父亲劝他学习科学。Pi的家庭经营动物园,Pi对动物园里一只名为理查·帕克的孟加拉虎特别感兴趣,某次Pi试图接近理查·帕克,但Pi的父亲阻止他并强迫他观看老虎杀死山羊的画面,以此作为警告。
在Pi16岁时,他的父亲决定举家搬到加拿大定居,因此必须出售动物。一家人带着动物搭上一艘日本货船。船遇到了暴风雨,Pi试图救出自己的家人,但一名水手将他丢到了救生艇上。一只断了腿的斑马跳上救生艇,船在马里亚纳海沟沉没,Pi的家人都身亡了。暴风雨过后,清醒的Pi注意到一只在海上漂浮的猩猩,便把牠拉上救生挺,一只班鬣狗从覆蓋著一半救生艇的防水布下冲出,咬死了斑马并杀死猩猩,接着理查·帕克也从防水布下冲出,杀死了斑鬣狗。
出于安全考量,Pi待在一个用救生背心和鱼网自制的小艇上,并用绳子与救生挺相连,Pi出于道德原因不愿杀死理查·帕克,因此只好钓鱼喂牠,以免理查·帕克饥不择食。但在理查·帕克跳下海中捉鱼并朝Pi游去时,Pi赶忙逃回救生艇上,因为不愿让牠淹死,Pi又带着补给品回到小艇。一天晚上,座头鲸冲出海面,把小艇摧毁,迫使Pi回到救生艇上与理查·帕克对峙,Pi透过训练理查·帕克,让自己能与牠在船上共存。几周后,他们漂流到一座布满丛林的岛,上面有着可食植物、淡水和大量狐獴,Pi在上面恢复了体力。但到了晚上,小岛变得十分危险,淡水变成酸液、狐獴四处逃窜,理查·帕克跑回救生艇上,Pi在一朵花里发现人类的牙齿,推断整座岛是食肉植物,便赶紧逃离。
Pi和理查·帕克漂流到墨西哥海岸,理查·帕克头也不回地消失在森林中,Pi对此感到难过。Pi获救后被送往医院,两名日本货轮公司的保险经纪人向他询问事情经过,但并不相信Pi的叙述,因此Pi说了另一个故事,其中的动物被幸存的人类代替,Pi的母亲是猩猩,水手是斑马,船上的凶悍厨师是斑鬣狗。在这个故事中,厨师杀死水手并吃他的肉,他还杀死了Pi的母亲,之后Pi砍死了厨师并以其遗体做为食物和鱼饵。虽然保险经纪人对此故事不甚满意,但他们并没有进一步质疑。
作家发现这两个故事有相似之处,他指出第二个故事里的Pi就是理查·帕克,Pi表示,无论哪个故事是真的,都不会改变自己家人已死的事实,并问作家喜欢哪个故事,作家选择第一个,Pi回答「那么神与你同在」。作家看了一眼保险公司报告的副本,上面提到Pi在「成年孟加拉虎的陪伴下」幸免于难。
故事版本差异
在故事版本,Pi问了那两位日本海运公司人员,问他们会选择哪一个版本。而在电影版本,Pi是向前来访问的作家提问此问题。而相同地作家也是选择了Pi的动物版本。另一方面,小说中Pi向那两位日本海运公司人员介绍他遇见一名台湾水手(电影中由王柏杰饰),但电影中没有确切表示他是台籍水手。
演员
演员 | 角色 | 备注 |
苏拉·沙玛 Suraj Sharma | 皮辛·墨利多·"派"·帕帖尔 Piscine Molitor "Pi" Patel | 少年16岁时的Pi,与孟加拉虎「理查·帕克」在太平洋上度过二百多天的日子 |
伊凡·卡汉 Irrfan Khan | 成年时的Pi | |
阿尤许·坦登Ayush Tandon | 11-12岁的Pi | |
高谭姆·贝勒尔Gautam Belur | 5岁的Pi | |
拉夫·斯包尔Rafe Spall | 作家The Writer | Pi的作家朋友,即原著作者杨·玛尔泰 |
塔布Tabu | 姬塔·帕帖尔Gita Patel | Pi的母亲。赞成Pi的开放性思想。 |
阿迪尔·胡赛恩 Adil Hussain | 桑陀旭·帕帖尔Santosh Patel | Pi的父亲。动物园园长,举家迁往加拿大。 |
维比许·西瓦库玛Vibish Sivakumar | 拉维·帕帖尔Ravi Patel | Pi的哥哥。18-19岁。 |
杰哈·德巴狄厄Gérard Depardieu | 船厨子 the Cook | 船上的厨师,与Pi的父亲发生争执。 |
薛门锡·莎娜Shravanthi Sainath | 阿南蒂 Anandi | Pi在印度舞课时认识的小女友。 |
王柏杰 | 水手Buddhist Sailor | Pi一家在船上认识的佛教徒华人水手。 |
黄健玮 | 船员 | 桑奇号上的台湾船员 |
制作
影片投资1.2亿美元,David Magee担任编剧工作。导演花了好几个月寻找男主角Pi的演员,最终17岁的新人苏拉·沙玛于2010年10月从3000名挑选者中脱颖而出。2011年1月开拍,拍摄地包括台北市立动物园、台中市水湳经贸园区和屏东县的垦丁国家公园等地,以及印度本地治里等地。
音乐
原声带结合东西方声韵,由来自加拿大的配乐家麦可·唐纳(Mychael Danna)制作。本片系麦克继《冰风暴》、《与魔鬼共骑》后,三度与李安合作。麦可主要利用管弦乐的搭配,呈现海浪来袭的不安定感,充斥着危险、紧张与和平,人兽之间命悬一念之气氛。
原声带曲目
少年Pi的奇幻漂流电影原声带 Life of Pi (Music from the Motion Picture) | |
---|---|
麦可·唐纳的电影配乐 | |
发行日期 | 2012年11月13日 |
录制时间 | 2012 |
类型 | 电影配乐 |
时长 | 65:11 |
唱片公司 | Sony Classical |
曲序 | 曲目 | 时长 |
---|---|---|
1. | "Pi's Lullaby"(派的摇篮曲) | 3:42 |
2. | "Piscine Molitor Patel"(皮辛‧墨利多‧帕帖尔) | 3:39 |
3. | "Pondicherry"(朋迪榭里) | 1:12 |
4. | "Meeting Krishna"(遇见黑天) | 1:51 |
5. | "Christ in the Mountains"(山中基督) | 1:13 |
6. | "Thank you Vishnu for Introducing me to Christ"(谢毗湿奴带我认识基督) | 0:55 |
7. | "Richard Parker"(理查‧帕克) | 0:54 |
8. | "Appa's Lesson"(阿爸的教训) | 1:06 |
9. | "Anandi"(阿南蒂) | 0:55 |
10. | "Leaving India"(告别印度) | 1:20 |
11. | "The Deepest Spot on Earth"(极深之地) | 0:48 |
12. | "Tsimtsum"(奇桑号) | 2:49 |
13. | "Death of the Zebra"(斑马之死) | 0:33 |
14. | "First Night, First Day"(首夜、首日) | 3:45 |
15. | "Set Your House in Order"(听号令就绪) | 2:10 |
16. | "Skinny Vegetarian Boy"(孱弱的素男孩) | 2:16 |
17. | "Pi and Richard Parker"(派与理查‧帕克) | 2:14 |
18. | "The Whale"(巨鲸) | 2:02 |
19. | "Flying Fish"(飞鱼来袭) | 0:49 |
20. | "Tiger Training"(驯服老虎) | 1:22 |
21. | "Orphans"(遗孤) | 1:36 |
22. | "Tiger Vision"(虎的视野) | 4:31 |
23. | "God Storm"(上帝风暴) | 3:42 |
24. | "I'm Ready now"(我已准备好) | 3:21 |
25. | "The Island"(食人岛) | 1:59 |
26. | "Back to the World"(重返于世) | 8:20 |
27. | "The Second Story"(第二个故事) | 4:02 |
28. | "Which Story do you Prefer?"(你相信哪则故事?) | 2:05 |
评价
影片于2012年9月在纽约电影节首映后,收获了不少好评,主要集中在故事叙述与视觉效果上。正式上映后,美国媒体综评78分,《完全电影》、《环球邮报》、《芝加哥太阳报》、《洛杉矶时报》、《纽约杂志》、《时代周刊》、《好莱坞报道者》等多家媒体给出满分;《烂番茄》新鲜度达88%,收获广泛赞誉。影片被《时代周刊》列为年度十佳电影之一。
媒体代表性评价:“2012年度最佳影片之一,一次关于真实的拷问,一首关于人性选择的挽歌,影片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如此真实”,“李安最好的作品总是有这样一种倾向,在平静而美好的外表下,奔腾着汹涌的道德暗流”,“堪称哲学史诗的3D技术映画,让银幕上的世界呼之欲出。甚至不是我等站在银幕外,而是融入世界中”,“从一开始多种宗教主义的探讨和融合就能看出,这部影片的主题其实与宗教并无关系,甚至已经横亘幻想与现实的壁垒”,“绝对的大师手笔,达尔文演化论、宗教人本主义、信仰与心境的互动,无数理念在这部影片中水乳交融混合为一”。
电影片尾标语称「本片拍摄过程没有任何动物受到伤害」,而美国人道协会(AMA)派来台湾的观察员吉娜强森,在2011年4月7日写给同事的电子邮件指出,名为「国王」的孟加拉虎差点溺死。
票房
北美首周末收获2200万美元,名列第五位。北美票房持续稳定长卖,累积达1.24亿美元,北美和全球总票房4.84亿美元,最终总票房6.09亿美元,为李安电影作品中票房最高的一部。奥斯卡奖颁发前票房约5.7亿美元,与之后6.09亿美元的总票房相比,奥斯卡效应贡献少许票房。
台湾方面,首日票房为新台币750万元;首周五天票房为新台币6500万元;上映九天全台票房破亿;次周票房累计至新台币1.8亿元;第三周票房累计至新台币2.75亿元;第四周票房累计至新台币3.5亿元;第五周票房累计至新台币3.9亿元,连霸全台五周周末票房冠军;上映第八周时,因奥斯卡公布入围名单,再度夺回周末冠军宝座,第八周票房累计至直逼新台币5亿元;最终全台票房为新台币5.5亿元,位居2012年全台票房第二名。
中国大陆方面,首周4天收获票房1亿110万人民币,其中IMAX版的票房贡献达到17%之多。上映后,电影连续三周票房居首,截至12月9日累计票房近4.4亿元人民币(约合7044.4万美元)。最终票房5.72亿人民币。
上一届:《寒战》 | 2012年中国大陆一周票房冠军第47-49周 | 下一届:《人再囧途之泰囧》 |
上一届:《寒战》 | 2012年香港一周票房冠军 第47-49周 | 下一届: 《哈比人:不思议之旅》 |
上一届:《暮光之城4:破晓》 | 2012年台北周末票房冠军 第47-49周 | 下一届: 《哈比人:意外旅程》 |
上一届:《哈比人:意外旅程》 | 2012年台北周末票房冠军 第51周 | 下一届: 《神隐任务》 |
上一届:《神隐任务》 | 2013年台北周末票房冠军 第2周 | 下一届: 《一代宗师》 |
奖项
颁奖单位 | 奖项 | 获奖者/提名者 | 结果 |
---|---|---|---|
第85届奥斯卡金像奖 | 最佳剧情片 | 李安, Gil Netter, David Womark | 提名 |
最佳导演 | 李安 | 获奖 | |
最佳改编剧本 | David Magee | 提名 | |
最佳摄影 | 克劳迪奥·米兰达 | 获奖 | |
最佳布景设计 | David Gropman (Production Design); Anna Pinnock (Set Decoration) | 提名 | |
最佳剪接 | Tim Squyres | 提名 | |
最佳音效剪接 | Eugene Gearty, Philip Stockton | 提名 | |
最佳音效混音 | Ron Bartlett, D. M. Hemphill, Drew Kunin | 提名 | |
最佳视觉效果 | Bill Westenhofer, Guillaume Rocheron, Erik-Jan de Boer and Donald R. Elliott | 获奖 | |
最佳电影配乐 | 麦可·唐纳 | 获奖 | |
最佳电影歌曲 | "Pi's Lullaby" from Life of Pi, Music by Mychael Danna; Lyric by Bombay Jayashri | 提名 | |
第2届澳洲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国际奖 | 最佳剧情片 | 李安, Gil Netter, David Womark | 提名 |
最佳导演 | 李安 | 提名 | |
全美女性电影记者联盟 | 最佳摄影 | Claudio Miranda | 获奖 |
美国电影剪辑艾迪奖 | 最佳剪接 | Tim Squyres | 提名 |
2012年美国电影学会奖 | 最佳年度电影 | 李安, Gil Netter and David Womark | 获奖 |
美国摄影师协会奖 | 最佳摄影 | Claudio Miranda | 提名 |
安妮奖 | 最佳实景角色动画 | Orangutan – Erik de Boer, Amanda Dague, Matt Brown, Mary Lynn Machado, Aaron Grey | 提名 |
Tiger – Erik de Boer, Matt Shumway, Brian Wells, Vinayak Pawar, Michael Holzl | 获奖 | ||
艺术指导公会奖 | 最佳场景设计 | David Gropman | 获奖 |
第66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 最佳影片 | 李安, Gil Netter, David Womark | 提名 |
最佳导演 | 李安 | 提名 | |
最佳改编剧本 | David Magee | 提名 | |
最佳摄影 | Claudio Miranda | 获奖 | |
最佳场景设计 | David Gropman, Anna Pinnock | 提名 | |
最佳剪接 | Tim Squyres | 提名 | |
最佳音效 | Drew Kunin, Eugene Gearty, Philip Stockton, Ron Bartlett, D. M. Hemphill | 提名 | |
最佳视觉效果 | Bill Westenhofer, Guillaume Rocheron, Erik-Jan de Boer, Donald R. Elliott | 获奖 | |
最佳原创音乐 | Mychael Danna | 提名 | |
第18届美国影评人大奖 | 最佳影片 | 提名 | |
最佳导演 | 李安 | 提名 | |
最佳新演员 | Suraj Sharma | 提名 | |
最佳改编剧本 | David Magee | 提名 | |
最佳摄影 | Claudio Miranda | 获奖 | |
最佳艺术指导 | David Gropman/Production Designer; Anna Pinnock/Set Decorator | 提名 | |
最佳剪辑 | Tim Squyres | 提名 | |
最佳视觉效果 | 获奖 | ||
最佳音乐 | Mychael Danna | 提名 | |
芝加哥影评人协会奖 | 最佳摄影 | Claudio Miranda | 提名 |
美国导演公会奖 | 最佳导演 | 李安 | 提名 |
第70届金球奖 | 剧情类最佳影片 | 提名 | |
最佳导演 | 李安 | 提名 | |
最佳原创电影音乐 | Mychael Danna | 获奖 | |
第60届金胶奖 | 年度电影人 | 李安 | 获奖 |
最佳音乐声音剪辑 | Music Editor: Erich Stratmann Additional Music Editor: Mitch Bederman | 获奖 | |
最佳对白音效剪辑 | Supervising Sound Editors: Eugene Gearty, Philip Stockton Supervising ADR Editor: Kenton Jakub | 获奖 | |
最佳音响效果剪辑 | Supervising Sound Editor: Philip Stockton Sound Designer: Eugene Gearty Supervising Foley Editor: Frank Kern Foley Artist: Marko Constanzo Editors: Kam Chan, Jamie Baker | 提名 | |
休士顿影评人协会奖 | 最佳摄影 | Claudio Miranda | 提名 |
最佳原创电影音乐 | Mychael Danna | 提名 | |
最佳科技成就 | 提名 | ||
国际3D协会奖 | 哈罗德奖 | 李安 | 获奖 |
最佳3D实景电影 | 李安 | 获奖 | |
实景立体影像 | 获奖 | ||
年度3D时刻 | 获奖 | ||
国际电影音乐评论协会奖 | 年度最佳电影音乐 | Mychael Danna | 获奖 |
年度最佳电影作曲 | 提名 | ||
最佳原创电影音乐 | 提名 | ||
年度最佳电影歌曲 - Pi's Lullaby | Mychael Danna and Bombay Jayashri | 提名 | |
爱尔兰电影电视奖 | 国际电影 | 提名 | |
第46届堪萨斯城影评人协会奖 | 最佳导演 | 李安 | 获奖 |
第17届拉斯维加斯影评人协会奖 | 最佳剧情片 | 获奖 | |
最佳导演 | 李安 | 获奖 | |
最佳摄影 | Claudio Miranda | 获奖 | |
最佳视觉效果 | 获奖 | ||
最佳电影音乐 | Mychael Danna | 获奖 | |
最佳新演员 | Suraj Sharma | 获奖 | |
伦敦影评人协会奖 | 年度最佳导演 | 李安 | 获奖 |
科技成就 | Bill Westenhofer | 获奖 | |
第12届纽约在线影评人协会奖 | 2012年十大顶尖电影 | 获奖 | |
最佳摄影 | Claudio Miranda | 获奖 | |
北卡罗来纳影评人协会奖 | 最佳导演 | 李安 | 获奖 |
第16届线上影评人奖 | 最佳摄影 | Claudio Miranda | 提名 |
第24届棕梠泉国际电影节 | 弗雷德里克-洛维 | Mychael Danna | 获奖 |
凤凰城影评人协会奖 | 十大电影 | 获奖 | |
最佳导演 | 李安 | 提名 | |
最佳真人家庭片 | 获奖 | ||
最佳原创电影音乐 | Mychael Danna | 提名 | |
最佳摄影 | Claudio Miranda | 获奖 | |
最佳剪辑 | Tim Squyres | 提名 | |
最佳视觉效果 | 获奖 | ||
最佳幕前突破表现 | Suraj Sharma | 提名 | |
第24届美国制片公会奖 | 剧情片杰出制作人 | 李安, Gil Netter and David Womark | 提名 |
第25届南加州大学图书馆编剧奖 | 编剧奖 | David Magee | 提名 |
第17届卫星奖 | 最佳剧情片 | 提名 | |
最佳改编剧本 | David Magee | 获奖 | |
最佳摄影 | Claudio Miranda | 获奖 | |
最佳声音混编 | Drew Kunin, Eugene Gearty, Philip Stockton | 提名 | |
最佳视觉效果 | Bill Westenhofer | 提名 | |
第39届土星奖 | 最佳奇幻电影 | 获奖 | |
最佳导演 | 李安 | 提名 | |
最佳剧本 | David Magee | 提名 | |
最佳布景设计 | David Gropman | 提名 | |
最佳剪辑 | Tim Squyres | 提名 | |
最佳视觉效果 | Bill Westenhofer, Guillaume Rocheron, Erik-Jan de Boer and Donald R. Elliott | 提名 | |
最佳音乐 | Mychael Danna | 提名 | |
最佳年轻演员 | Suraj Sharma | 获奖 | |
西南影评人协会奖2012 | 十大电影 | 获奖 | |
最佳摄影 | Claudio Miranda | 获奖 | |
圣路易斯影评人协会 | 最佳影片 | 提名 | |
最佳导演 | 李安 | 提名 | |
最佳改编剧本 | David Magee | 提名 | |
最佳摄影 | Claudio Miranda | 提名 | |
最佳视觉效果 | 获奖 | ||
第11届视觉效果协会奖 | VES Visionary Award | 李安 | 获奖 |
特效影片最佳视觉效果 | Thomas Fisher, Susan Macleod, Guillaume Rocheron, Bill Westenhofer | 获奖 | |
实景影片最佳动画角色 | Richard Parker – Erik De Boer, Sean Comer, Betsy Asher Hall, Kai-Hua Lan | 获奖 | |
实景影片最佳虚拟场景 | Open Ocean – Jason Bayever, Sho Hasegawa, Jimmy Jewell, Walt Jones | 提名 | |
实景影片最佳FX模拟 | Storm of God – Harry Mukhopadhyay, David Stopford, Mark Williams, Derek Wolfe | 获奖 | |
Ocean – Jason Bayever, David Horsley, Scott Townsend, Miles Vignol | 提名 | ||
剧情影片最佳合成特效 | Storm of God – Ryan Clarke, Jose Fernandez, Sean Oharas, Hamish Schumacher | 获奖 | |
华盛顿特区影评人协会奖 | 最佳改编剧本 | David Magee | 提名 |
最佳摄影 | Claudio Miranda | 获奖 | |
女性影评人协会 | 最佳家庭电影 | Life of Pi – 捍卫联盟共同获得 | 获奖 |
美国编剧工会奖 | 最佳改编剧本 | David Magee | 提名 |
影片收获了很好的口碑和6.09亿美元的全球票房,本片为摄影师克劳迪奥·米兰达赢得多个影评人协会奖的最佳摄影奖,更获得第8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摄影、配乐和视觉效果四个奖项,让李安继《断背山》后赢得第二座奥斯卡最佳导演奖。
获得奖项
- 第58届意大利大卫奖
提名:最佳外语片 - 第85届奥斯卡金像奖
获奖:最佳导演 / 最佳摄影 / 最佳视觉效果 / 最佳原创音乐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改编剧本 / 最佳艺术指导 / 最佳音响 / 最佳剪辑 / 最佳音效剪辑 / 最佳原创歌曲 / 最佳混音 - 第46届堪萨斯影评人协会奖
获奖:最佳导演 - 第5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提名:获奖影展 - 第11届旧金山影评人协会奖
获奖:最佳摄影 - 第65届美国导演工会奖
提名:最佳长片导演 - 第66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获奖:最佳摄影 / 最佳视觉特效
提名:BAFTA Film Award —— Best Sound / David Lean Award for Direction —— Best Director / Anthony Asquith Award for Film Music / BAFTA Children`s Award —— BAFTA Kids Vote - Feature Film / 最佳影片 / 最佳改编剧本 / 最佳剪辑 / 最佳艺术设计 - 第22届MTV电影奖
获奖:最佳惊恐戏表演
提名:突破表演奖 - 第40届安妮奖
获奖:Character Animation in a Live Action Production / 最佳真人电影动画角色制作 - 第17届圣地亚哥影评人协会奖
获奖:最佳摄影
提名:最佳导演 / 最佳改编剧本 / 最佳剪辑 / 最佳配乐 - 第11届华盛顿影评人协会奖
获奖:最佳摄影
提名:最佳改编剧本 - 第33届波士顿影评人协会奖
提名:最佳摄影 - 第52届美国剪辑工会奖
提名:最佳剪辑剧情长片 - 第70届金球奖
获奖:最佳电影音乐
提名:最佳剧情电影 / 最佳导演 - 第39届土星奖
获奖:最佳奇幻电影 / 最佳年轻演员
提名:最佳特效 / 最佳特效 / 最佳配乐 / 最佳编剧 / 最佳导演 / 最佳艺术指导 / 最佳剪辑 - 第17届金卫星奖
获奖:电影部门-最佳改编剧本 / 电影部门-最佳摄影
提名:电影部门-最佳剧情片 / 电影部门-最佳视觉效果 / 电影部门-最佳音效 - 第25届芝加哥影评人协会奖
提名:最佳摄影 - 第12届凤凰城影评人协会奖
获奖:最佳摄影 / 最佳视觉效果 / 最佳真人家庭电影
提名:最佳导演 / 最佳原创配乐 / 最佳剪辑 / 最具突破表演 / 十佳影片 - 第13届美国电影学会奖
获奖:年度佳片 - 第18届评论家选择奖
获奖:最佳摄影 / 最佳视觉效果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新人演员 / 最佳导演 / 最佳改编剧本 / 最佳剪辑 / 最佳电影音乐 - 第57届意大利大卫奖
提名:最佳外语片 - 第21届东南影评人协会奖
获奖:最佳摄影 / 十大佳片
- 李安 Ang Lee导演
- 苏拉·沙玛 Suraj Sharma饰 少年派 Pi Patel
- 伊尔凡·可汗 Irrfan Khan饰 成年派 Adult Pi Patel
- 拉菲·斯波 Rafe Spall饰 作家 Writer
- 阿迪勒·侯赛因 Adil Hussain饰 桑托什·帕特尔 Santosh Patel
- 塔布 Tabu饰 吉塔·帕特尔 Gita Patel
简评
一部纯商业片但却是李安作品中整体最好的一部电影,也可以说是其集大成的一部作品。除了小男主表演稚嫩了一点外各方面都是顶级的。故事饱满,情节紧凑,叙事扎实,节奏舒缓,特效顶级,再加上极为优秀的摄影和配乐,简直完美,但这还不是全部,结尾还有个大反转和开放性的两个故事,一个是讲了几十分钟的奇幻漂流故事,一个是几十秒讲完的残酷的连环杀人事件,让观众成为电影的决策者,自己选择你喜欢的故事的真相。这最后一笔太绝了,直接把影片抬高了一个档次。我个人更喜欢第二个暗黑故事,因为更加真实。视觉效果是本片最为直观的优点,美轮美奂的太空和海景奇观,现在看依然非常震撼。好想在大荧幕上看一遍啊!虽然李安没有显著的个人风格,成不了作者导演大师,但他是毋庸置疑的地位极高的顶级导演。我是不理解你们怎么从片中看到信仰的。9分。
在没真正打开看这部电影前,我对其的印象一直来自论坛的提及和豆瓣简介,以及它的名字“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我的印象是:这部电影讲的是还是少年的派的一次险象环生、还带着奇幻色彩的海上漂流冒险,画面会美丽壮观,冒险会危机重重,主角会妙计连出,和伙伴(也许没有)历经重重艰辛,终于完成冒险。我一直是这么认为的,直到———暴风雨来临,,不,这是必要磨难——直到只有派一个人上了船,还有几只动物(这个我当时自动忽略了),其他人全都覆灭了。这个我时候我满脑子问号这开场难度有点大啊,我赶紧打开影评看看,反正一次漂流也没什么不可剧透的吧,在讲故事呢肯定主人公最后活着呢。没想到,打开了影评对我来说原来是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活是活下来了但这方式 emmm 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边看影评边看电影。敢情这是个寓言式电影?
有人说,这部电影中的风景有自己独立的价值和意义,并不完全附属于情节。好多画面都排的非常美。故事情节很简单,一场船难剩下来四个动物斑马,猩猩,狗,老虎和小男孩π,斑马腿摔断了,狗咬死了斑马和猩猩,老虎最后把它们都吃干净了,小男孩和老虎互相支撑着活了下来,故事的结尾,小男孩接受采访,讲了两个版本的故事,第二个版本只有一两分钟时间,情节类似,厨子代替了狗,水手代替了斑马,妈妈代替了猩猩,“我”代替了老虎,很明显第二个故事并不是捏造的,而更像是事实,但人们大概都更愿意相信第一个故事吧。
李安导演在拍这个电影的时候,真的有着浓烈的艺术氛围,每一帧都会那么的美和有画面感。很多人都会慢慢的就忽略了剧情中的伏笔,看不懂这个电影真正的主旨,甚至在后来听别的人分析的时候,都是一脸懵逼吧。很多人看到的,可能就是一个简单的漂流的故事,一个少年和一些动物互相为了生存,然后发展下来的故事,漂流期间,遇见的那些美丽的风景而已,然后少年最后也得以存活了下来的简单故事。但是,如果各位再仔细的都看几遍,然后把这些分析和推测带入,那么你就真的能够看出来不一样的东西哦。这些人性上的道德原则,居然有人真的为了私欲然后违背,真的是让人瞠目结舌的吧。不管怎么说,我们真的要做一个好人,然后心中有着猛虎或者野兽。
片中体现了很强的宗教信仰、人性。对于两个版本的漂流日记,我喜欢前者,但现实是后者。老虎是pi恐惧的化身,或许每个人心中都有那么一个老虎,为了不被这个老虎伤害,会去“钓鱼”来喂养这种老虎,而这只老虎也让pi找到了生活下去的意义。不禁让我想起一个在奥斯维辛集中营活下来的犹太作家,他说过他一想到在奥斯维辛里发生的事,将来如果能在他的书中提到,会是一个很好的素材,带着要写这样故事的意念才让他在艰苦的集中营里面存活了下来。逃避,接受,到与恐惧相处,故事最后,老虎头也不回地奔向了丛林-“人生就是不断放下,然而痛心的事,我还没来得及好好告别。”
两个故事都不能解释沉船的原因,但是人们显然更喜欢有老虎的那一个,因为另一个故事展现了人性的丑恶,所以大家宁愿更相信那个看似更不可思议的。老虎起名叫做Parker,整个故事的架构,都看起来像是对,女王诉玛格丽特案的致敬。最后,Pi通过这个奇幻的故事,也完成了对于自我灵魂上的救赎。再说一下电影的画面,真的只能用美来形容,后悔没能去电影院看,整部电影的画面和色彩还有构图,真的是绝!对了,影片中出现的动物我也很喜欢,不只是人性,还有人与自然的探讨的感觉。
有一个镜头很妙:船尾是正在撕咬斑马的鬣狗,中间是近乎崩溃的猩猩,船头是做无谓呐喊的PI,而真正凶猛的老虎却正藏在PI的脚下,船头至船尾,是人性向兽性的转变,很棒。而如果说有第三个故事,岛上的狐獴就是蛆虫,岛便是PI的母亲,tiger吃了狐獴(PI吃了蛆虫),PI吃了岛上的植物(吃了母亲的躯干),这是PI所隐瞒的可能是事实的第三个故事。而PI作为一个记忆力如此之好可以记住圆周率数位的高智商,怎么能记不住和女友的分别,可能他们并没有分别(躲在救生艇里的老鼠)。如电影里所说“故事就是故事,没什么意义”,电影很好,故事很棒,画面很美,无需追根究底喋喋不休。
李安的電影都是圍繞情感的壓抑來大做文章,無論是同性戀,大俠,特務頭子還是超級英雄。本片就更進一步,講述人性抑壓已久的原始本能,性格的陰暗面,心理學的本我。李安再次深入淺出,做到雅俗共賞,拍出層次豐富卻又發人深思的藝術娛樂兼備佳作。李安借用本片探索人性和宗教本質,卻並非傳統上的傳教,而是用複雜的意象讓觀眾對信仰產生反思,在故事,影像和特技上具充滿層次感,李安更把3d特技融入電影語言方面,突破感官刺激,把大自然世界拍出如同生命的奇蹟,如同老虎突襲鬣狗一段,就暗喻少年派的獸性被日漸喚醒,充滿震撼人心的效果。少年派在漂流期間受到衝擊喚醒壓抑的本我,讓他做出有違道德的生命抉擇,差點蠶食自我,但他的求生本能卻戰勝了殘酷的生活現實,可見李安通過本片迫使觀眾開始反思生命中的道德抉擇,拿捏精準,拍得震撼又動人
李安的电影总是能在我丧失人生意义的时候捞我一把。当我看了几部电影、读了几本名著就自以为参透了人生之真谛时,李安总是能挂着一种坦然的笑容牵住我的手,用一部电影告诉我,人生还有很远的路要走。就像是在我观赏完这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之后,满心沉醉于那些令人震撼的帧帧场景,忽略了那些残忍的人性真相。我想,这大概就是李安的初衷,让你在并不美丽的人间保留着那些天真与美好。就像是作家愿意去相信伴虎的旅程。长大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所以就尽力享受那些单纯的时光。毕竟,如果你在看完《少年派》之后,宁愿相信厨师、船员、母亲与派的故事,也不愿相信男孩与孟加拉虎的故事之时,那才是真正的悲哀。
奇幻瑰丽的震撼,信仰与人性的博弈。剥开层层隐喻,电影本身就带给了人多维阐释空间。信仰之摇移和泛泛面对残酷的现实考验,这世上是否有神、真神何人没有定论,从接受一切宗教洗礼到质疑上帝、愤慨命运绝路,再到后来感念主的恩惠,为不得已的残酷作为找到宗教的参照以求合理且安慰,最终回归文明与平静,猛虎隐退于心中的密林,奇幻的故事之下,实则裹藏着一则现实的真相。人性本就是复杂的,善与恶、理性与原欲无法剥离,一生都要与信仰作斗争;信仰何以立足尚难以自明,更何况绝境之中。其存在只在原欲满足基础之上?意义终在于追求内心宁静与无愧?答案保持开放。
奇幻、震撼,镜头语言美到极致,从开头展现的东南亚以及印度的异域风情,到海上暴风雨的黑暗窒息,以及荧光色的海,海上的日落,只觉得每一帧都美的窒息,看时被景色和剧情所震撼,看后则被故事的暗喻所震惊,我愿意相信第一个故事是真的,但第二个故事更有“人类性”,这部电影印象中小学时曾在班里看过,但我不争气的一点都没记住,大概小孩子看到的只是『漂流』『老虎』『大海』,成年人更能看到『困顿』『人性』『失去』『智慧』『宗教』,在极致绚烂中,在毗湿奴的口中,窥见宇宙,窥见自我,窥见“老虎”。
简单来看是少年关于自我的一场冒险,从小时候的面对自己名字的困扰,从而用自己的思考睿智完美化解,可以看出少年在面对困境时有自己的方法,在之后的海上漂流中,面对了生与死抉择,得益于父亲的指导,以及自己的信仰,靠这些存活,与老虎共处227天,彼此成为依靠。另外一个内核我认为是信仰了,个人信仰能做到什么,对自我精神能有多少提升,前期面对各种教知识的汲取,少年选择全盘接下,对于父亲的信仰科学的指导也是如此,在漫长的漂流中,信仰支撑着他存活。在作者思考他这么做的时候,这些有什么意义,他只是淡淡说发生了就是发生了,就这么发生了,为何要有意义。面对苦难的折磨,只能不断的放下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