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块广告牌(2017)

Three Billboards Outside EbbingUP:2022-06-27

《三块广告牌》(英语:Three Billboards Outside Ebbing, Missouri,香港译《广告牌杀人事件》,新加坡、台湾译《意外》)是一部2017年英美合拍由马丁·麦克多纳执导和编剧,故事灵感来自真实故事的黑色犯罪喜剧剧情片。法兰丝·麦杜雯、伍迪·哈里森、山姆·洛克威尔、艾比·寇尼许、约翰·霍克斯和彼特·丁拉基主演。该片于2017年9月入选第74届威尼斯影展主竞赛片,并赢得了最佳编剧奖。也入选同年多伦多影展且获得最重要奖项「观众票选奖」(People's Choice Award)。由福斯探照灯影业发行于2017年11月10日在美国上映。获得第75届金球奖最佳剧情片、最佳女主角、最佳编剧和最佳男配角4个奖,第71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影片、最佳英国电影、最佳女主角、最佳原创剧本和最佳男配角5个奖,以及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和最佳男配角奖。

三块广告牌

评分:8.7 导演:马丁·麦克唐纳 编剧:马丁·麦克唐纳
主演: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 / 伍迪·哈里森 / 山姆·洛克威尔 / 艾比·考尼什 / 卢卡斯·赫奇斯 / 彼特·丁拉基 / 约翰·浩克斯 / 卡赖伯·兰德里·琼斯 / 凯瑟琳·纽顿 / 凯瑞·康顿 / 泽利科·伊万内克 / 萨玛拉·维文 / 克拉克·彼得斯 / 尼克·瑟西 / 阿曼达·沃伦 / 玛拉雅·瑞沃拉·德鲁 / 布兰登·萨克斯顿 / 迈克尔·艾伦·米利甘
类型:剧情 / 犯罪
片长:115分钟地区:美国 / 英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广告牌杀人事件(港) / 意外(台)
上映:2018-03-02(中国大陆)
IMDb:tt5027774

剧情

身为单亲妈妈的蜜儿芮德在所居住的密苏里艾比镇外公路旁三块看板上买广告,向大众传媒控诉艾比镇警署警长威洛比并未尽全力将凶手绳之于法。原来蜜儿芮德的女儿安琪拉惨遭奸杀,案发七个月后警方没有取得任何进展。威洛比曾向蜜儿芮德解释,经鉴定凶手留下的DNA后,没有任何有犯罪纪录的前科犯与之符合,加上事发时没有任何相关目击证人,令调查十分困难,但顽固的蜜儿芮德认为这些都只是警方办案不力的借口。因威洛比警长颇受镇民敬重,且患有末期癌症,所以广告板招来镇内不少人对蜜儿芮德的质疑与不满。威洛比的下属,生性冲动的狄克森警官更为自己敬重的上司遭遇感到愤怒。而蜜儿芮德的前夫,安琪拉的父亲虽一样面对丧女之痛,但却完全不同意蜜儿芮德的做法。蜜儿芮德即使面对来自整座小镇的责难压力,依然坚持自己的做法。

威洛比警长不愿意在生命末期躺在病床上拖累家人而饮弹自杀,造成整个小镇都误以为是威洛比是受不了广告板的压力而寻死。狄克森警官因威洛比警长的死大受打击,向将看板租借给蜜儿芮德的广告商老板诉诸暴力,因此被新警长革职。但其实威洛比在死前暗中预付了海斯一个月看板租金,又留下三封遗书给妻子、海斯跟狄克森,向他们表达歉意也谆谆善诱。后来蜜儿芮德发现看板广告遭人烧毁,认定是镇内警察所为,愤怒至极的她趁著黑夜以为警局内没人时丢掷汽油弹纵火泄愤,岂料狄克森为免尴尬,半夜警局关门时才返回警局,取得威洛比留给他的遗书,因此觉悟并发愤图强,誓要缉拿杀死安琪拉的凶手,但这时却眼看要葬身蜜儿芮德所制造的火海。虽面对大火,狄克森奋不顾身将安琪拉调查案卷宗抢救出来,目睹全部过程的蜜儿芮德后悔莫及。狄克森在医院治疗全身烧伤时,被他殴打成重伤的广告商老板小红威毕正好与他住在同间病房,对方在认出他的情形下向他表达关怀与同情,狄克森懊悔自己的所为而向其诚挚地道歉。而蜜儿芮德后来才知道,纵火烧毁看板的原来是她前夫,对狄克森被烧伤深感内疚。

狄克森伤愈离院后,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在酒吧发现一名可疑的嫌犯,并用苦肉计取得对方DNA样本。可是最后DNA鉴定证明对方并非杀害安琪拉的凶手,而该人在安琪拉被杀时亦身在外地。狄克森和蜜儿芮德虽然失望于这个嫌犯并非杀害安琪拉的真凶,却肯定那人曾在国外用同样手法奸杀其他女性,所以决定一起开车跨州到嫌犯的住所替天行道。

路上,蜜儿芮德坦承警局的火是她放的,但狄克森说除了她之外不可能有别人会做出这种事,他早已知道真相,两人相觑一笑泯恩仇。两人开始犹豫是否要杀死嫌犯,最后同意在旅途中慢慢做出决定。

演员

  • 法兰丝·麦杜雯 饰 蜜儿芮德·海斯(Mildred Hayes)
  • 伍迪·哈里森 饰 威廉·威洛比警长,「比尔」(Sheriff William Willoughby, 'Bill')
  • 山姆·洛克威尔 饰 杰森·狄克森警官(Officer Jason Dixon)
  • 艾比·柯尼施 饰 安妮·威洛比(Anne Willoughby)
  • 约翰·霍克斯 饰 查理·海斯,蜜儿芮德的前夫。(Charlie Hayes)
  • 彼特·丁拉基 饰 詹姆斯(James)
  • 卡赖伯·兰德里·琼斯(英语:Caleb Landry Jones) 饰 小红·威毕(Red Welby)
  • 凯瑞·康顿(Kerry Condon) 饰 潘蜜拉(Pamela)
  • 达瑞尔·布里特-吉布森(Darrell Britt-Gibson) 饰 杰罗姆(Jerome)
  • 卢卡斯·海吉斯 饰 罗比·海斯(Robbie Hayes)
  • 柴尔柯·伊凡奈克(Željko Ivanek)饰 柜台警长(Desk Sergeant)
  • 阿曼达·华伦(Amanda Warren)饰 丹妮丝(Denise)
  • 凯瑟琳·纽顿 饰 安琪拉·海斯(Angela Hayes)
  • 萨玛拉·威明 饰 潘妮洛碧(Penelope)
  • 克拉克·彼得斯(Clarke Peters)饰 阿伯克龙比警监(Chief Abercrombie)
  • 布兰登·萨斯顿(Brendan Sexton III) 饰 Crop-Haired Guy
  • 桑迪·马丁(Sandy Martin) 饰 杰森·狄克森的母亲(Jason Dixon's Mother)

制作

2016年5月3日,有报道影片已在北卡罗来纳州的Sylva开拍。

评价

在第74届威尼斯影展上,影片获得了多家媒体的很高评价。《三块广告牌》在烂番茄上根据309条评论,持有93%的新鲜度,平均得分为8.5/10。Metacritic的得分为88分。

台湾影评人闻天祥赞赏:「马丁麦克唐纳的编导功夫十分了得,他下了一堆性别、种族、宗教、外型、性向等呛辣佐料,用愤怒和暴戾去燉煮,最终却端出一锅心灵鸡汤。而这些实力派演员作为主菜,貌不惊人,演技内涵却入木三分,反而更让人回味无穷。」

截至2018年3月5日,全球入场观赏人数高达四千五百万人。

2018年,中国国家副主席王岐山告诉一批海外访客,他通过观看该电影来了解川普选民。

简评

感觉除了结局有点让人意难平以外其他方面都安排得很好。人物在复杂性这里诠释得很不错了,每个角色都有动人之处,南方谈及肤色以及性向的东西我觉得比很多政治正确的电影处理得好,女主家庭这块还蛮让人觉得无语的,儿子一方面目睹过亲爸的家暴行为,对母亲也没有展现出什么理解和同情,反倒亲近爸爸,妹妹的死也没有想去追究,但是他爸动手的时候儿子还是可以毫不犹豫地拿刀去跟他对峙。这片子倒很大程度上展现出了男性在面对这种大事时候的懦弱,粉饰太平,觉得很多事仿佛眼睛闭上之后就可以过去了。女主的疯狂极端其实还是很贴切现在这个社会压迫下的那种抗争的,就像她说的,既然强奸只能由男性做到,那所有男性出生的时候就应该被信息记录在案,以后一旦出事可以立即找到,谁看了不说一句很有道理

其实我觉得故事写得还行的,但是不知道为啥观感不太舒适,最后降到了中档的打分。比较喜欢的是Dixon和女主的转变(前者更好,堪称全片最佳)。不太喜欢的点是女主为了复仇真的啥都做得出来,而且好像出于她的女儿的遭遇全都被宽恕了(搞牙医、放火都是),虽然情有可原但是我觉得她也应该象征性受点惩罚吧。还有一个点就是开了很多副线,但是好像都没处理得很好(例如侏儒和女主儿子的线)。读信的地方虽然信的文字都写得很好,但是不知道为啥总有点刻意搞煽情的感觉。其实也没啥槽点了。此外,我个人不感觉女主可以拿奥斯卡。《蓝色茉莉》的女主也是奥斯卡,但是明显后者演技展示更好。不过我觉得男配(Dixon)拿得倒是实至名归。

警察和母亲都是一定程度上的偏执狂,对事偏激又执着。最后安排因查案走到一起还蛮意外的,这样生活至少有继续的理由,不然就更绝望了。我倒觉得这样安排还挺妙的,不俗套于仅仅破案,也在反映生活真实的某一面。很多悬案悬而未破其实要么就是公务人员不作为,要么就是案件追综过程遇到了一些阻碍被搁置,过阵子如果没有家属坚持可能就破不了了。而且也有很多冤假错案数十年后平反或者根本石沉大海。就如上次的杀妻案,要不是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警察的全力追缉,结果还是一个未知数。所以三块广告牌就是希望发动群众的力量破案,但不得不感慨美利坚真是奇葩的国度,三块广告牌也成了讽刺的广告牌。

三块广告牌,三个巨大的疑问,三封来自死去之人的遗言信件,以及无处消解的怒火和一个充斥裹挟着各种问题却又平凡普通的小镇……《三块广告牌》用一部电影的时间探讨展现了诸多内容,塑造了极为复杂的人物群像,从女主到配角,故事没有引导某种是非对错,甚至在大多数情况下,影片中所呈现的每个角色都介于一种可怜和可恨当中,这种可恨又可怜的矛盾情感,正是对每个人生存状态最写实的呈现,也是每个人苦苦摆脱但又如影随形的恐惧和懦弱。更值得一说的是饮片,最终并没有落入和解的俗套,而是走向了开放式的结局,因为生活本身旺旺并不会因为好运气带来解决的答案,但是也许会有新的走下去的希望。

【736】.01 吃的牛肉面多了,有比较才知道哪个更合口,片头的叙述方式令我十分受用,无论是节奏、对话还是镜头,之后看看关注下这个导演了。关于情绪的讨论,相信是很多人的第一感受,情绪要发而中节,隐而不发则将酝酿出更为毁灭性的后果。其实看得过程中觉得非常可怜,每一个人都不是这股情绪的始作俑者,但却因为缺少发泄的出口,导致情绪在小镇上横冲直撞,撞碎了平静。真凶问题导演隐喻给了大家一个指向,也是防止观众的情绪没有出口吧。其中局长的向死段落很让我触动,对于这种情况下的态度不谋而合,仿佛得到了认可。但是处置方法存在疑问,这种遗书留存,本质上却依然是自负式炫耀,真的想妥善处理,应当默默地把事情办好,有的时候,人们并不需要知道所有真相,哪怕是最亲近的人。你们只需要知道我希望你们知道的就可以了

情节的设计很出色,三块广告牌、三封遗书、三个家庭,影片将他们连成一串,讲述的不仅是一位单亲母亲面临的来自家庭、社会的舆论压力,还是一位警长命不久矣仍苦于破案等工作压力下的无奈,也是一位丧父后难以离开母亲独立生活的对生活充满愤恨的男人的故事。生活本就是一个巨大的矛盾体,我们都在矛盾里挣扎,用愤怒对抗矛盾,然后带来更大的愤怒。当然,像片子里的人们那样,他们都会释怀,经历了接连不断的矛盾,看起来一副丧丧的样子,但他们本质上并不丧啊,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我们只是习惯用平静来对抗生活的不顺罢了(很多长镜头也体现了这一点)另外,影片的讲述好像只是在隔靴搔痒,只是用三块广告牌来讲述这个故事,并没有说要把观众带到那个地方,看完之后只有一股淡淡的哀伤在心头流淌。

看完感觉唯有震撼,我觉得用简单的话语是很难提炼这部电影的内核的,就像我转发的那篇影评的观点。我想就是这样,简单地铺开,展示给观众,每个转折和细节又那么艺术且精致。虽然我觉得这确实有些黑色幽默,让我想到低俗小说,但是整个观影过程真的非常悲伤…特别是结局处两个人伴着歌声收拾行李,和相爱的人道别,你很想喊住他们求他们calm,想一想母亲和儿子,但话说回来,这种事情上旁观者永远没有资格指导和评论当然也有温柔的地方,当女主连打两个电话给警局没有人接听,当女主把燃烧瓶丢向警局,我真的透过屏幕感到绝望,不只是女主的绝望,还有对整个故事走向的绝望。可是意外之处在于迪克森因为那封信选择了正直,也不知为何复述这段剧情让我分外难过或许是觉得,这样的走向好难好难吧

故事很好的社会片,本以为是俗套的母亲为女复仇的故事,三块广告牌能牵扯出那么多的问题,出场人物非常多,虽然有的篇幅不多但都很立体这十分难得,好的群戏在哪里都值得表扬,除了前夫的什么19岁女朋友整个人莫名其妙的感觉脑袋里缺根弦。剧本打磨得太好了,很有张力很抓人,美国人很爱的题材,奥奖蛮多这种类型的片子,看到那年最佳影片给了水形物语我心里都吐血……影射了很多社会问题,不悬浮,内战,种族歧视,阿富汗战争(结合年代来看可能是,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喜欢这位战斗力爆表的母亲,她的底色又很温柔,表演很出彩。很喜欢原声带,从片头夏日的最后一朵玫瑰开始就很戳我了,感觉很切题,插曲的歌词也是别有深意,音效很给力,足见摄制团队的用心,这种质量奖不颁给它实在可惜!镜头也是美的,但总觉得很苍凉,很像失去孩子的母亲的心情。

剧情来说,很冲突很戏剧反转的情节凑在一起,讲述的方式却有一种松弛感,没有刻意悬疑刻意推动泪点笑点的精巧设计,没有讲大道理,没有爹味和上升到如何与不公和解,非常好。人物来说,一个足够坚强有力量感的妈妈,有仇必报,和又蠢又坏的人正面刚,受到威胁也不放弃,真的让人来不及感动,会生出一种“这世界本该如此”的感慨。一个混蛋警察,在一封信中看到自己原来本性不坏,被看到被了解,因而想起了自己原本可以是什么样的人,因而想成为一个好警察,有点悬浮但是可爱。最后在法律无法制裁人渣的情况下,是否亲手一枪干爆人渣的头呢?“不确定,在去的路上想想吧”,这个不确定,真的,太好了。在极端悲剧和不公面前,除了和解和调整心态,按照爽剧照进生活里去活着,会怎么样?与其祈祷从未遇到不公,不如为勇敢抗争不公的人喝彩!

母亲的坚韧是这部片子里最让我感动的东西,除此之外人物塑造极其极其极其优秀,非常值得学习,每个人物从剧本对话到行为表演都非常能彰显性格,即将死亡却仍然被羞耻和责任驱动的警长,受母亲和家庭影响充满愤怒的同性恋种族歧视警探,内心正义而柔软的广告主,其中警探的变化是最多层次的,从一开始的混蛋到影片即将结束的醒悟,从剧情上来说是有程式化的影子在的,但没关系,程式化依旧好看,这样的转变依然是观众期待的,故事最后也没有交代是否能够找到凶手,是否要去杀掉那个吹嘘者,但事实是不用交代,已经足够了,警探的转变以及每个人生活的逐渐正轨都对本片主题——警长写给警探的信件——爱才能解决问题有所揭示了,滑稽的是警长启发警探转变和母亲反应过来的愤怒时刻撞到了一起,有种欧亨利的感觉,后面母亲遇到前夫那一段再次揭示主题。

故事讲得太好了。三块广告牌牵扯出如此复杂完整生动的人性。简单的剧情表现其中舆论与公权,私权与人权之间矛盾的张力。扣除的一颗星只为嘲讽太显,但显然导演非常关注警察虐待黑人(或有色人种)事件。每个人物的不同人格表现得非常自然。许多侧面一笔带过,关于其他市民,关于学校里的小屁孩……关于……那个不是凶手的凶手。开放式的结局再次提升了电影的深度。点题的台词大概是那个天真的19岁小姑娘说的,怨恨只会招致更多的怨恨。但怨恨何尝不是一种力量呢?只不过,漫漫人生,只有怨恨,不行。同时令我惊讶的是,不知在他们那里人权的边界如何。把人扔下楼没事,烧警察局没事,烧广告牌也没事,整部电影下来,似乎一个案件也没破?How come,Chief Willoughby?

故事完成度很高的作品。编导一体的创作者,用极少的人物,讲述了一则出色的故事。控诉警员侦破案件不利的广告牌挂出,小镇的宁静被打破,引发了全镇的沸腾。随之而来,是人物关系的转变。遇害者母亲与警方、母亲与小镇居民、母亲与家人......人物关系因平衡状态的打破,显现出了与自我身份不同的一面。角色的复杂性、多面性,得以顺利谱写,而最终也在角色的关键抉择中,完成了人物弧光的展现。神经妈宝警员迪克森火中救出遇害者案卷,并且坚定了继续寻找凶手的决心。故事结尾,迪克森对于遇害者母亲纵火一事心照不宣,两个人踏上惩戒罪恶的路途,结果与否已经不重要,人物由开始的对立走向了统一。

获得奖项

  • 第20届美国服装设计工会奖
    第20届美国服装设计工会奖
    提名:现代电影最佳服装设计
  • 第24届美国演员工会奖
    第24届美国演员工会奖
    获奖:电影最佳女主角 / 电影最佳男配角 / 电影最佳表演
    提名:电影最佳男配角
  • 第29届美国制片人工会奖
    第29届美国制片人工会奖
    提名:最佳电影制片人
  • 第74届威尼斯电影节
    第74届威尼斯电影节
    获奖:主竞赛单元-最佳剧本
    提名:主竞赛单元
  • 第16届华盛顿影评人协会奖
    第16届华盛顿影评人协会奖
    获奖:最佳女主角 / 最佳男配角 / 最佳群戏
  • 第63届意大利大卫奖
    第63届意大利大卫奖
    提名:最佳外语片
  • 第21届美国在线影评人协会奖
    第21届美国在线影评人协会奖
    获奖:最佳男配角 / 最佳群戏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女主角 / 最佳原创剧本
  • 第68届美国剪辑工会奖
    第68届美国剪辑工会奖
    提名:最佳剪辑喜剧/音乐长片
  • 第42届日本电影学院奖
    第42届日本电影学院奖
    提名:最佳外语片
  • 第44届法国电影凯撒奖
    第44届法国电影凯撒奖
    提名:最佳外国影片
  • 第70届美国导演工会奖
    第70届美国导演工会奖
    提名:最佳长片导演
  • 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
    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
    获奖:最佳女主角 / 最佳男配角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男配角 / 最佳原创剧本 / 最佳剪辑 / 最佳原创音乐
  • 第33届独立精神奖
    第33届独立精神奖
    获奖:最佳女主角 / 最佳男配角
    提名:最佳编剧
  • 第61届日本电影蓝丝带奖
    第61届日本电影蓝丝带奖
    获奖:年度十佳海外影片
  • 第22届美国艺术指导工会奖
    第22届美国艺术指导工会奖
    提名:电影奖-最佳当代电影艺术指导
  • 第21届好莱坞电影奖
    第21届好莱坞电影奖
    获奖:最佳男配角
  • 第20届英国独立电影奖
    第20届英国独立电影奖
    获奖:最佳音乐 / 最佳剪辑
    提名:最佳选角 / 最佳摄影 / 最佳英国独立电影 / 最佳音效 / 最佳导演 / 最佳编剧 / 最佳女主角 / 最佳男配角 / 最佳男配角
  • 第22届金卫星奖
    第22届金卫星奖
    获奖:电影部门-最佳剧情片 / 电影部门-最佳男配角 / 电影部门-最佳原创剧本
    提名:电影部门-剧情片最佳女主角 / 电影部门-最佳摄影 / 电影部门-最佳剪辑
  • 第30届芝加哥影评人协会奖
    第30届芝加哥影评人协会奖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女主角 / 最佳男配角 / 最佳原创剧本
  • 第18届美国电影学会奖
    第18届美国电影学会奖
    获奖:年度佳片
  • 第23届评论家选择奖
    第23届评论家选择奖
    获奖:最佳女主角 / 最佳男配角 / 最佳群戏表演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原著剧本
  • 第71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第71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获奖:最佳影片 / 最佳英国电影 / 最佳女主角 / 最佳男配角 / 最佳原创剧本
    提名:最佳导演 / 最佳男配角 / 最佳摄影 / 最佳剪辑
  • 第75届金球奖
    第75届金球奖
    获奖:最佳剧情电影 / 剧情电影最佳女主角 / 最佳男配角 / 最佳编剧
    提名:最佳导演 / 最佳电影音乐
  • 第52届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奖
    第52届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奖
    提名:最佳女主角 / 最佳男配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