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香识女人(1992)

Scent of a WomanUP:2022-06-25

《聞香識女人》(英语:Scent of a Woman)是一部于1992年上映的美国电影。电影叙述了一名私立高中的学生,为一位脾气暴躁的眼盲退休军官担任助手。由艾尔·帕西诺、克里斯·奥唐纳(Chris O'Donnell)、詹姆斯·瑞布霍恩(James Rebhorn)、菲利普·西摩·霍夫曼以及贾布瑞·安瓦尔(英语:Gabrielle Anwar)主演。其中艾尔·帕西诺在多次与奥斯卡金像奖失之交臂后,终于凭借著此片中杰出演出夺得第65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

闻香识女人

评分:9.1 导演:马丁·布莱斯特 编剧:博·古德曼 / 乔瓦尼·阿尔皮诺
主演:阿尔·帕西诺 / 克里斯·奥唐纳 / 詹姆斯·瑞布霍恩 / 加布里埃尔·安瓦尔 / 菲利普·塞默·霍夫曼 / 理查德·文彻 / 布莱德利·惠特福德 / 罗谢尔·奥利弗 / Margaret Eginton / Tom Riis Farrell / Nicholas Sadler / 托德·路易斯 / 马特·史密斯 / 吉恩·坎菲尔德 / 弗兰西丝·康罗伊
类型:剧情
片长:157 分钟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女人香 / 女人的芳香
上映:1992-12-23(美国)
IMDb:tt0105323

情节简介

家境贫穷的查理在私人贵族学校博顿中学读书,为了赚圣诞节回家的钱,他找了一份在感恩节照顾退役中校的工作。学校名声悠久,以正直高尚为校训,然而最近出了大丑闻:有几个富家子弟恶意作弄了校长,碰巧目睹现场的查理和另外一名学生乔治(菲利普·西摩·霍夫曼)于是被校长请去威逼利诱要求供出罪犯。查理出于义气坚决不愿出卖朋友,校长于是悻悻令其在感恩节期间做出最终决定,如果其坚持不作证,不仅会取消奖学金,更可能直接作开除处理,而如果作证将会获得入学哈佛大学的推荐提名,令查理陷入极大的苦恼中。

双目几乎失明的退役中校则对人生心灰意冷,目前唯一的计划是去纽约彻底享受一番然后自杀了结一切,他带着查理来到纽约,极尽奢侈的享受生活。其间,他几次感觉再无遗憾而准备自杀,查理都拼命劝止,两个身份天壤之别的人,在这段生死之间的路程中拉近了心灵的距离。在与查理的交流中,中校逐渐仿佛重新找到了自己的存在价值,感受到自己优秀的天赋和生活的乐趣,而查理在同情和极力挽救对方的同时也得到了战胜自我的勇气,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中校的自杀计划一再被拖延,直到最后一天,他彻底下定决心支开查理,但却被察觉,在最后的交锋中,终于两人站在一起战胜了心灵的阴暗,中校被感动而改变了念头,两人乘车返回。

回到学校的查理,坦然地决定舍身取义,宁可抛弃前途也不会违背自己的良心,而乔治却准备利用自己父亲的关系蒙混过关。校长召开师生大会审判丑闻事件,会上乔治狡猾地推托说自己视力不好以逃避责任,其父也不断包庇为其遮掩,而孤身一人的查理大义凛然坚守立场准备接受处分。关键时刻中校赶到会议现场以查理监护人身份出席,并发表了一篇极富激情和说服力的演讲。中校指出学生答应替同学保密的诚信人格比说出捣蛋者来换取校长推荐信更重要,这发言赢得满堂喝彩,学校风纪会也被其打动,最后查理终于因此得到了宽大不罚的处理,和中校一样,两人将重新开始享受充满光明的未来。

主要人物

退役中校弗兰克 斯雷德(艾尔·帕西诺):一个经历过战火洗礼的战争英雄,善于雄辩,并对女人有超出常人的了解。他曾有多次机会升为将军,但都被错过。在一次意外事故中不幸双眼失明后,退役在家的中校整天无所事事以打色情电话消磨时间,并一度有自杀的念头。长时间的失明使得中校的嗅觉和听觉变得十分灵敏,他可以凭着女人的体香,说出香水的牌子,还能描绘出对方的外形,甚至头发、眼睛及嘴唇等细节。

查理(克里斯·奥唐纳):家境贫穷的查理正直而且富有同情心,靠奖学金在一所高级贵族中学勤奋读书,因为在打工中负责照顾退役中校而认识了对方。最近他在学校里卷入了一场事件,不得不在诚信和个人的前途之间做出痛苦的选择。而同时,他照顾的对象——中校正在计划最后的疯狂旅行和自杀。

影片花絮

艾尔·帕西诺在一所盲人学校里准备这个角色。在影片中为查理辩护的一段演讲成为艾尔·帕西诺的一段经典台词。在影片中跌倒在垃圾箱旁的镜头不是事先计划好的。

《聞香識女人》中有一段著名的探戈场景,采用卡洛斯·葛戴尔所作的“一步之差”。

影片收益

《聞香識女人》在美国本土收益为6300万美元,海外收益为7100万美元。

《聞香識女人》翻拍自1974年迪诺·莱希(Dino Risi)的同名电影《聞香識女人(英语:Scent of a Woman (1974 film))》(意大利语:Profumo di donna),该片并是片中演员维托力欧·盖斯曼(Vittorio Gassman)的巅峰之作。而本次的版本除艾尔·帕西诺夺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外,影片还获得最佳导演奖、最佳影片奖和最佳改编剧本奖三项奥斯卡提名,以及赢得金球奖最佳剧情片、最佳剧本和最佳男主角。意大利版叙述受伤的军事硬汉不须被保守观念所困,应接受女性和年轻人的帮助,美国版则加上勉励念私立贵族名校的穷学生,不应为了进入上层社会被老师或同学收买。

简评

一位盲人中将和一位在校学生的故事。查理因为家境贫寒需要靠奖学金和兼职赚取学费和生活费,成为了中将的周末陪护。中将因眼睛看不到生活一片漆黑对生失去了信心想要自杀。自杀之前想去一趟纽约,想再体验一下女人、美酒、高档宾馆然后在宾馆的床上用自己的配枪自杀。这个过程中男生救赎了他,他同时也像一位智者引领着男生。他们相互救赎,逐渐找到自己生存的意义。中将看不见但是凭嗅觉认人,闻香识女人。他一生的追求就是女人,其次是法拉利。也仅仅靠着这两个执念强撑着一天,其实他什么也没有找不到继续生存的意义,但在男生眼里他是一个很有魅力的制作,特别是在最后的演讲,学生老师都对他钦佩不已,他也因此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相信在他的引导了查理也一定能有一番成就。

阿尔帕西诺的表演太勾人啦,tango on!!人生失意的退休中校,遭遇脑瘫校长pua的高中学生,在中校看似寻死的计划里努力寻求成长和生活的方向,两人都获得了生活的力量和目标,这就是影片的大概了。但是其中涉及的讨论真的可以带给迷茫的人一些慰藉,性很直白很赤裸,直接地追求也并无不妥;要么承担责任要么寻求庇护,这点无可厚非,当查理承担起自己的原则时,校长却在明知坏学生是谁的情况下包庇了触犯原则的人转而惩罚查理,怒火旁烧,当然这个具体的事情在生活里可能不会如此讨论,但是这种隐喻下的影响力真切存在。阿尔帕西诺演技是真精湛,一段舞曲一段演讲给所有人震得服服帖帖的

《闻香识女人》真是太理想化,太美好了。暮气沉沉的中校和站在人生岔路口的查理,在纽约几天几夜的挥霍钱财,豪车、女人、名酒,就像遗愿清单一样一件一件完成。我不会忘记一个瞎子开法拉利狂飙在纽约街道间,也不会忘记他从车上下来后,仿佛一切的激情与活力都被抽空,在马路上不顾车流横穿,要小便,跌跌撞撞无法站立急剧退行到一个孩童的模样。啊当然还有最美的探戈一步之遥。结尾中校维护查理的发言,就是之前说的“正直”吧,到这个事与事,人与人关系更加错综复杂的年代看这个词更是百感交集。“灵魂是不能残缺的”,我在某些事情上有点轴,不愿意做一些伤害别人而利己的事情,也因此很反感所谓的“弱肉强食”,你不卷别人就要卷死你。我只觉得做好自己就够了,对自己要真诚,不能糊弄,不能摇摆不定。建立自己的principal,就不要动摇。

刚看前20分钟心里想着也就一般吧,直到探戈舞起,两个主角性格相继展露出来,剧情也变得特别吸引人了。怎么说呢,应该是男人的电影,主题表达的很硬朗,和布朗克斯的故事,完美的世界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长者和少年两个人互相成就,彼此救赎的风格,当然最惊爆的还是探戈舞与校大会演讲上的出奇表演,真是老戏骨了!查理的事,我也是深有感触,大学时候遭遇过很多这样的事情,短评长评里好多人说的大义凛然或者不理解的,基本是没经历过这种场面的,对人心非常有考验的,不是主动交代就功成名就了,也不是含糊其辞就能掩盖过去,坚定初心,赢得尊重才是王道。

意外的邂逅是两人相互救赎的开始,优雅华丽的生命探戈舞,是弗兰克内心深处的柔情与浪漫,肆意妄为的飙车是他作为男人的激情与洒脱,但人生总是不如意,但我们相信生命没有黑暗,灵魂没有假肢,酣畅淋漓的讲演是他坚守做人原则最好的诠释。闻香识女人,闻的不止女人,还有原则,正义,公平,生命甚至是生活态度,他对待这些就犹如闻女人香一样敏感,最后闻的“石之花”也是影射他一生的追求,绽放在石里的花却在逆境中长大,不屈从现实的精神品质。而法拉利在女人之后的原因,是因为仅仅是勇往直前会更容易失去方向,即使弗兰克双目失明,但一个人,即使失去世界的阳光,也不要失去心中的太阳。真正的无冕之王。

首先,在电影技法上,堪称完美,学校的背景做铺垫贯穿始终,但从未喧宾夺主,一直是在克制中不断推向高潮,主线还是二人之间的灵魂碰撞,主次分明,无论是镜头台词的比例分配,都恰到好处。虽然叫闻香识女人,但讲的确是男人的成长,关于个人如何突破人生的瓶颈,如何在路口抉择,这部分真的很精彩,很多观点都让人眼前一亮。唯一遗憾的是结尾对美国保守主义思潮的升华,尽管最后磕磕巴巴的挤出一条坚持原则的美国精神,但其实是美国精神从头到尾只是特特地“交易的艺术”,不择手,只求目的,只为自己最大获利。所以尽管美国资本拍电影、高意识形态输出、搞政治正确,最终他们的土壤里还是培养不出领袖,只能一次又一次选出小布什、特朗普,并在多年后为他们立传洗白,成为所谓“先贤”。所以最后,众人并不是为了正义欢呼,只是给煽动技巧交了学费。

《闻香识女人》是马丁·布莱斯特执导,翻拍自1974年的意大利同名影片,而原著则是乔瓦尼·阿尔皮诺的同名小说。本片于1992年上映,由教父阿尔·帕西诺和克里斯·奥唐纳主演,阿尔·帕西诺凭借本片夺去了第65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阿尔·帕西诺将史法兰这个角色演绎的十分传神,他毒舌,暴躁易怒,但却又充满魅力。本片在剧情上,以对白为主,是一部典型的以对白推动剧情的影片,这样的影片不容易拍,因为容易显得沉闷,但导演却娴熟的运用了各种拍摄技巧,例如对于光线的运用,用对光的方式体现角色情绪和场景氛围。而阿尔·帕西诺和加布里埃尔·安瓦尔那一段探戈,那首《一步之遥》,绝对算得上是电影史经典的舞蹈段落之一。影片最后的演讲则将故事的情绪代入最高潮,生活中或许有很多灰暗的地方,但却仍然有值得去追逐的东西存在。9分。

我没有想到是这样的故事,被海报和片名带偏了。Al Pacino在这里的演技用精湛来形容可能都不够,有些细节简直进入无我的化境了。我相信有人生来具有表演天赋,但持续的成功绝对离不开刻苦努力的观察和训练。有的人演与自身特质相似的角色获得成功那是因为幸运,有的人演什么都能褪去自身的影子成为另一个人那是因为才华。最后那段演讲看了好多遍,仍然觉得很感动。在面对巨大的诱惑时虽然有过挣扎但仍能坚守心中的道德律,绝对需要卓越的人品和非凡的勇气。只有面对过这种选择的人,还有见识过它的反面的人,才更能体会它的珍稀和难能可贵。电影带给我的感动,既为那拥有它的人,为那看见它的人,还为那守护它的人。

这个名字其实是聪明的。标题党了一下,同时“闻香识女人”其实也是上校最浅层次的、给人的最直接的印象:asshole和满心都是女人/很喜欢这部电影/虽然在2021年看故事的部分过于教科书,全片的氛围过于正气,但不得不说这正气得令人舒服。看到有人说上校演过了,但细想他:退伍上校、“混蛋”一世、导致失明,不能退去的aggressive的性格,对女性的爱(上校这种黄腔虽然也真的不太好但他是真的在欣赏女性性别生物而不是很多那种戏虐鄙视女性的污秽语言)坚持自己的性格但恨又不恨自己,这么演真的很大胆也很准确,不能更好。而少年的角色就让我更有同感了,和自己很相似所以很能理解为什么少年会欣赏上校,少年的正直同时也是懦弱。他俩成为好友是很makesense的。朋友就是在友谊里互相汲取自己需要的东西,任何关系都是。

一部被名字耽误了的电影。这么多年,以为是“风月俏佳人”似的浪漫轻喜剧,所以从没动过看它的念头。今天实在片荒,就翻出来看了一遍。看后第一感觉,应该归类为阿尔帕西诺的表演教学片,可以告诉每一个学表演的人,喜怒哀乐分别需要怎么来表演。特别是盲人应该如何诠释,并不是像绝大部分演员那样做作,恨不得全天下都知道这是个盲人。真正表演好盲人,是电影里警察都发现不了的那种演法。然后就好生羡慕电影里Charlie的那个演员,全程跟阿尔帕西诺搭戏,何其有幸!全片高潮在我看来,并不是最后中校在Charlie学校的那段演讲,而是在餐厅的那段随性的探戈,真的感受到了什么叫做由内而外的愉悦。至于片名,英文即是如此,还真不能算是个翻译事故。然后,慢慢品味出了片名的深意,实在是妙!

通过口语班加快了看这部电影的进程。看到中校想挽留查理的一天,有点泪点,不知道是感动还是同情。看到后面看到中校没有精气神的样子好颓感觉好心疼。如果身边人也有这种情况我都不知道要怎么办。第一次要自杀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又有泪点了…不知道是因为中尉的那句话还是怎么了,就是有泪点呜呜呜呜。看到后面中校帮查理说一堆,维护查理的原则,太感动了!!太给力了!看到口语班重复的片段情不自禁地想跟读,真的好酷。最后留了一个悬念,有女人主动和中校说话了,回到家后也和小孩子和好了。结局也算是美好的。不知道为什么感觉比较经典,可能就是它本就经典吧。不出卖朋友在垫底辣妹有点相似的情节,很棒很喜欢!希望大家都能顺顺利利度过自己的低迷时期。不愧是中校闻香识女人一开始看的中校那么凶还真是有点怕怕看到后面中校真的很不错!

请大家看电影最好关掉弹幕,不然会被引导,导致不能沉下心来观赏,由情节推动来进行独立思考。识女人这个题目,我一直在期待“女一号”的出现,然而并没有,双男主,由一开始“不合”,到后来互相救赎。观赏时唯一不解的是,为何范克会从开始的咄咄逼人、意气风发到后面意识低沉?思前想后来,认为,他一步步按照自杀的终极目标前进,那是他在完成所有死前“项目”后,迎接死亡的到来,幸亏西门的存在,挽救了这个丧失一切希望的灵魂。全局最难受的一幕,是感恩节晚宴,当范克被别人戳着心里最痛的伤口时,我第一次看到了他强颜欢笑下的落寞,他的“绝美”发型,也第一次散落~

获得奖项

  • 第50届金球奖
    第50届金球奖
    获奖:最佳剧情电影 / 剧情电影最佳男主角 / 最佳编剧
    提名:最佳男配角
  • 第57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第57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提名:最佳男演员
  • 第65届奥斯卡金像奖
    第65届奥斯卡金像奖
    获奖:最佳男主角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改编剧本
  • 第47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第47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提名:BAFTA Film Award —— Best Screenplay - Adapted / 最佳改编剧本
  • 第32届美国剪辑工会奖
    第32届美国剪辑工会奖
    提名:Eddie —— Best Edited Feature Fil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