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2014)

UP:2022-06-20

《亲爱的》(英语:Dearest)(原名:亲爱的小孩),是2014年的一部华语电影,根据真人真事改编,陈可辛执导,赵薇、黄渤、佟大为和郝蕾主演。本片入选第71届威尼斯影展非竞赛单元。2014年9月25日,电影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了首映式,当晚18点在中国大陆公映。赵薇凭借本片赢得第3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2021年12月6日,电影原型孙海洋在深圳市与孩子相认,片方和张译表示祝贺。

亲爱的

评分:8.4 导演:陈可辛 编剧:张冀
主演:赵薇 Wei Zhao / 黄渤 / 佟大为 / 郝蕾 / 张译 / 张雨绮 / 张国强 / 朱子墨 / 李一情 / 陈莹 / 余皑磊 / 黄建新
类型:剧情 / 家庭
片长:127分钟地区:中国大陆 / 中国香港
语言:汉语普通话 / 安徽方言 / 粤语 / 陕西方言
影片别名:亲爱的小孩 / 打拐 / 家之亲爱的小孩 / Dearest
上映:2014-09-25(中国大陆)
IMDb:tt3752930

剧情

田文军(黄渤饰)与妻子鲁晓娟(郝蕾饰)婚姻破裂,但是文军仍对儿子田鹏十分爱重,可是在一次田鹏外出玩乐过程,田文军却发现儿子一去不返。在经尽艰辛下,终偏远山区寻回儿子,可是儿子田鹏却成为农村妇人李红琴(赵薇)的儿子吉刚,同时查出了李红琴的丈夫拐带儿童,将田鹏及另一女童带走,但却因此为红琴日后到深圳埋下伏线。

演员表

演员角色
赵 薇李红琴
黄 渤田文军
佟大为高夏
郝 蕾鲁晓娟
张 译韩德忠
张国强秦浩
张雨绮樊芸
朱子墨田鹏(杨吉刚)
李一情杨吉芳
朱东旭6岁田鹏
周品睿3岁田鹏
黄建新
余皑磊刘向东
刘 頔唐青山

前期筹备

片名和创作起源

  • 本片创作灵感来自于央视《新闻调查》及2011年10月12日的《看见》两个专题报道《拐卖重伤》和2011年10月12日的《童年之殇》,本片陈可辛最初命名《打拐》,后在中国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剧本备案中,本片更名为《家》,开机前夕更名为《亲爱的小孩》,最后上映时用的片名为《亲爱的》。

选角

  • 赵薇是陈可辛最早定下的演员,陈可辛更称这是一个晚了十年的约会。原来早在陈可辛创作他进入大陆的第一部片子《如果·爱》的时候,他就是瞄着赵薇的样子在创作女主角的样子,不过阴差阳错直到2014年两人才最终合作成功。不过赵薇最初本想推掉本片,因为角色的生活经历、性格特质等方面与她相差太多,但因为朋友所说“除了陈可辛导演,再也不会有人找你演农民了”之语,赵薇决定接演。这也成为赵薇时隔三年之后,再次出演影片。
  • 《中国合伙人》选角时,陈可辛便找过黄渤,但后者因拍摄《泰囧》而作罢。本次陈可辛在赵薇之后便定下黄渤。

制作

  • 陈可辛选择了深圳火车站、广州、台州农村等地作为拍摄外景地。在广东南雄市坪田镇迳洞村冯屋拍摄了重要的“抢子戏”,由于当地较少拍摄影视剧且有著名演员的到来,引来了大量市民及游客的围观。拍摄时,围观群众颇为入戏,为赵薇饰演的母亲时而鼓劲时而难过。剧中赵薇饰演的农村母亲为了争取女儿的抚养权,到律师事务所寻求法律帮助,得到了佟大为饰演的律师的帮助。这段剧情拍摄于位于广州市的北京盈科(广州)律师事务所,在2014年4月17日——18日两天内完成拍摄。
  • 赵薇称角色与她的巨大差距和难度令她“寝食难安”,家族并无白发史的她因为拍摄本片时长期处于痛苦、压抑、绝望的情绪,长出了白发。 并且在全片使用安徽方言表演。

评价

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首场放映之后,《亲爱的》收获了外媒不俗的评价。普遍认为影片诚挚、感人,演员表演出色,但也对剧本产生了一些异议。

  • 《好莱坞报道者》认为线索人物太多,故事应该更注重丢失孩子的家庭。演员方面,黄渤“表现了自己的能力不仅仅是一个夸张戏剧化的演员”,更称“赵薇证明了自己是中国的朱丽叶·比诺什”。
  • 影评人Richard Lormand在电影网站Filmpressplus上写到“《亲爱的》是情感的发电厂。它汇集了当今中国一些最顶级的演员: 女主角赵薇郝蕾和男主角黄渤佟大为张译,都呈现了最投入的表演。导演把新闻变成了一部引人入胜的电影:孩子丢失,寻找孩子,面对失去,还要面对找回。故事也许不新奇,但是精明的导演对题材的尊重和原创让我着迷。我不知道电影故事会如何发展,但是我喜欢这部令人心碎的电影里的每一个新线索。 我能感受到这部戏精心构筑的千百个情感点。还有赵薇对养母的演绎:WOW!”
  • 韩国导演金基德也对《亲爱的》给予了肯定,认为影片既悲伤又感人,金基德也表示自己之前跟陈可辛有过交流,对方是个出色的导演,他还表扬女主角赵薇的表现,称“演技非常优秀。”
  • 美国《综艺》杂志称赞“电影双重打动观众,前半段让你用心感受,后半段让你用脑思考。 ”尤其提到了反商业电影常规将影片分为两部分的后半部分“故事在中间转换的这个大胆举动,才带出了最强的表演者赵薇,赵薇展现了她角色的矛盾与心机。观众可以有各种理由去恨这个角色,相反却为她感同身受。我们平时在书本里学到的道德伦理好像到了她这部分已经不再适用了。 ”
  • 美国《时代周刊》将《亲爱的》列为该年举办的威尼斯与多伦多两个电影节的优秀电影之一,称“喜剧演员黄渤演出角色内心的撕裂,而最精彩的表演来自赵薇,这里,她演出一位简单的农村妇女,没有什么资源能夺回孩子。赵薇谱写了一个悲怆与绝望力量的交响曲。她体现了电影的信念:剥夺吾之所爱,吾必竭力争取。为此,你我要么英勇成功,或悲壮成仁。”
  • 电影人物原型之一的孙海洋、彭四英夫妇在本片制作完成后已经被导演邀请看过电影,电影首映式那天,放映刚刚开始彭四英便悄悄走出了放映厅,穿过过道,静静坐在空无一人的休息室里。她说不想再看第二遍了,“心里难受。赵薇(在片中扮演养母李红琴)出场后,是我感觉拍得最好的,尤其是赵薇的哭,那种真的是只有当妈的,才能体会得到的。”

奖项与提名

年份颁奖典礼奖项姓名结果
2014第58届伦敦电影节最佳影片提名
第51届金马奖最佳女主角赵薇提名
第10届中美电影节最佳女主角赵薇获奖
第2届英国伦敦国际华语电影节最佳影片获奖
最佳导演陈可辛获奖
2015第21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最佳影片提名
最佳导演陈可辛提名
最佳编剧张冀获奖
最佳女演员赵薇获奖
第3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提名
最佳导演陈可辛提名
最佳编剧张冀提名
最佳男主角黄渤提名
最佳女主角赵薇获奖
第4届华语电影迷影大奖最佳女演员赵薇获奖
第9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女主角赵薇提名
第5届《青年电影手册》年度评选年度十佳影片提名
年度女演员赵薇提名
年度女演员郝蕾提名
第5届豆瓣电影鑫像奖最佳女演员 - 网友选择赵薇获奖
最佳女演员 - 评委选择郝蕾获奖
第22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影片获奖
最佳女演员赵薇获奖
中国控制吸烟协会2014年度热播国产影视剧烟草镜头监测结果无烟影视奖获奖

票房

至10月12日,累计2.97亿元,最终成绩3.42亿。

上一届:《猩球崛起:黎明之战》 2014年中国内地一周票房冠军第39周(9月22日-9月28日)下一届:《心花路放》

简评

第一人贩子都该死。第二这电影里其实每个人都是受害者,唉。第三我没想到竟然是在那群绝望又坚强的丢了孩子的父母们两次唱隐形的翅膀那里看哭了。第四最后那个别让孩子吃桃太破防了。第五最后放原型真的好唏嘘还是要说人贩子都该死,死一百次也不为过。这片子其实郝蕾演的最好张译其次。黄渤当时演戏比现在好。这里面的小姑娘是演米桃的那个姑娘。至于为什么今天看这个,还是觉得之前因为题材不敢看,之后看不到了有些可惜。最后的最后再说一次人贩子就该死一百次然后永世不得超生!

久仰其名,一直没看,我这辈子不会想到我第一次看亲爱的要在百度网盘看。全员演技在线。但是电影没有现实打动人,不得不说片子其实拍的挺好,但我的眼泪还是流在了片尾真人纪录的片段。所以从头到尾都是人贩子的错,是那个骗李红琴你不能生育,实际自己才是不能生育的那个死了的人贩子的错。现实往往比电影更残酷,电影我认为也不是以大团圆收尾,看似所有人的生活都在往更好的地方发展,但是吉芳仍然望着窗外想"妈妈",田鹏依旧操着的一口方言,很难改变........

连着看了三部和孩子有关的电影,宝贝儿,找到你,亲爱的,但坦白说,对于孩子,我还是无法情感共通。相比之下还是这部影片格局更大,想阐述的内容也更丰富,所以更优于另外两部,演员演的都特别好,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的背景,甚至相比之下张译和张雨绮饰演的夫妇更耐人寻味。最后到底是后期随着时代,法律制度的改变还是为了戏剧性硬性的设定,孩子丢失到底是否需要24小时啊,如果是硬设定的话那事实案件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是否有因为时间而延误寻找的问题呢

是亲生的也爱,不是亲生的也当作亲生的来爱。有时候做父母也是一种学问,只有当你真正为人父母时才懂得失去孩子的感受。说回电影,里面的一些取景真的太过于真实了,主创人员们用心了,电影其实拍的挺好的,演员们的演技也十分给力。前半段看黄渤后半段看赵薇,尤其是赵薇演的李红琴最后听到自己怀孕了的那个神情定格,五味杂陈一下就涌上来了。翻了一些评论看到这部电影的原型最后真的找回孩子了,所以这部电影也算是给那些被拐走孩子的父母一种另类的支持和鼓励,希望有更多被拐的孩子能够早日和家人团聚。

看这部电影之前对其期待很高,这几年的各大表演综艺都会有这部片子的表演片段。但看完之后,实在是太失望了。唯一一次被感动还是结尾的真实片段。 给电影两星,加一星给题材和故事。无法与一部分人物的价值观苟同,特别是佟大为演的律师和李红琴在马路边的对话。 “你就说你不知道”看得我冒火。全片我最不能理解的就是李红琴,我无法与其共情。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但现实的片段一放出来,我就可怜她了。所以归根结底问题还是出在于故事本身。导演在多处设计刻意煽情,把我好不容易积攒的对两个孩子和被拐儿童的父母们的怜惜都一一抹去。查了新闻之后,最后的片段还侵权真实人物了。剥开别人的伤口,来赚观众的眼泪。 希望所有的被拐儿童都能早日回家。

这部影片可以说是导演和全体演员一次集体的大爆发,陈可辛保持了自己一贯的客观冷静的叙事,甚至放弃了很多他的电影里常用的镜头表达方式,客观到冷酷的把血肉模糊的现实通过唯一的介质:演员表演,来传达给观众。而带来的效果无比震撼,你完全无法忽视每一个演员的存在,因为他们都太真实了,真实到让你恍惚,真实到让你在震惊中随着他们一同沉沦,一同崩溃,这种让全体观众完整体验到真实社会环境的代入感,是你看无数的外国影片也不可能得到的。因为那是别人的现实,而这,才是你生活的世界。

 人情的突围在影片的镜头语言上也有明晰的展现。片中存在有大量的人物脸部特写镜头。尤其是在人物陷入苦难或是他的脆弱和痛楚开始显露之时:韩德忠的特写第一次出现在他带泪讲自己吃猴子的故事时,而这一情节正是在暗示他因自己的罪恶而产生的负疚之情。而高夏的第一次特写则出现在他给保姆打电话时, 那时他脸上无法掩盖的焦虑正为之后一个老年痴呆的母亲和入狱的姐姐埋下了伏笔。在这一个个特写镜头中人物被画框紧紧框住,没有丝毫挣脱的出口。

天哪可真好!无论是单论演员表演、视听语言还是整体影片完成度都比药神好太多了!依然免不了一些非常具有煽动性的地方比如寻子会众人“群殴”声讨赵薇,着实刻意渲染气氛。陈可辛在这部电影里使用了大量的跑动跟拍,贡献了不少名场面:田鹏追逐妈妈的汽车、黄渤和郝蕾抱着孩子跑出村子赵薇在身后追… 虽然有极强地调动观众情绪“不哭也得哭”之嫌,但因是建立在出色的调度表演之上,所以我并不反感。个人的两次泪点:张译饭桌和结尾彩蛋。亲爱的较为全面地展现拐卖儿童这一社会现象背后各方的处境困境,深陷其中的失孤家庭、养育者、儿童。影片结尾的小反转加分,为这部本就在剧情推进中不断深入不断扩展边界的电影再次拓宽了格局。剥除真实事件元素,片子的主要缺陷或者说保守之处在于李红琴老公的缺席,在情节和人设上给李红琴加了不少道德保险。

我很喜欢张译的演技,喜欢的是演技是因为即使喜欢但还是有比较重的演的痕迹。黄渤演的就比较无痕,我觉得是沉淀的因素。说实在的,到后面恨不起赵薇是因为她投入在孩子身上的感情不必亲生的少,我个人没有什么血缘第一的观念(也许因我不是妈妈的原因),这部片子明着将贩卖儿童,实则是部亲情大戏。从让人诟病的24小时立案制到离婚不能收养孩子,我发现与其说是亲情大戏,不如说是暗暗吐槽不合理的z度。最后韩德忠老婆怀了,于是放弃了“希望”,李红琴怀了,发现了真相。即使这样,我也没哭,直到最后真人出现我破防了。因为他们一出现,演员演技都显得不那么重要,眉眼间的故事让人一眼就辛酸。

曾经有人告诉我,一个好电影可以改变你对生活的态度,电影看到一半的时候,我不禁问自己,后面会演什么,我以为能看到皆大欢喜的结局,结果不然,其实除了偷孩子的是恶人,其他都是受害者,后半部分的电影让我想起韩国电影《素媛》,都是再讲为了抚平创伤大家做的努力,让我感受到了拐卖儿童的罪恶,引人深思,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太不容易了,那一句别给孩子,吃桃,他过敏,直接戳中泪点,中国电影还是有希望,,失去孩子的父母是弱势群体,需要社会的关注和帮忙。亲爱的小孩,快快擦干你的泪珠,我愿陪伴你走上回家的路。祝福所有人贩子,得肝癌。

本来想给四星的,但想了想五星还是值得的。题材很感人,演员们的演技都很出色,就是内容可能稍有欠缺。赵薇饰演的角色即使可怜,却始终无法共情,人贩子实在过于可恨,把这种气愤迁怒到李红琴身上似乎不应该,但要说同情确实也是做不到的。影片最感人的部分是结尾的一幕幕,由《亲爱的小孩》,丢失孩子的父母那种无力感实在让人心酸,生活中这样的父母还有很多,当孩子走失的那一刻起,家肯定就已经散了,即使孩子重归家庭,那种感觉也与之前截然不同,。但能找回来终究是好的,那些找不回来的呢,这些父母的一生是否就这样了呢?

前半段拍得很细腻,也很揪心,打拐联盟的父母们一直让我很共情,然而从中间找回孩子开始,电影的情节变得好几把怪,价值导向也变得好几把怪,最后李姐怀孕那段情节是真几把怪……最后片花看到电影改编自真实事件,开始有点理解陈导,然后百度了一下人物原型,仍然觉得陈导的改编好几把怪……李姐如果按照真实经历拍出来,真的就没法共情了,明明自己还有一个亲生的大女儿,还对别人家的小孩念念不忘,赵薇成功地演出了导演眼中农村人的愚昧,还有那皮肉交易,我看完片子已经在很努力地抑制自己对农村的偏见了……律师跟他妈妈的戏份莫名其妙。张译和黄渤的演绎很动人,可惜只演出了半部电影。郝蕾,这几年面相太臃肿了,真的有点冲淡演技,这就是宁可把莫名其妙的佟大为放海报上,也不放郝蕾的原因吗?冲着最后一个镜头给了小女孩,勉强给个及格分吧。

获得奖项

  • 第16届中国电影华表奖
    第16届中国电影华表奖
    获奖:优秀故事影片
  • 第22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第22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获奖:最佳影片奖
    提名:最佳男演员奖 / 最佳编剧奖 / 评委会大奖
  • 第5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第5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提名:中国故事
  • 第3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第3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提名:最佳故事片 / 最佳男主角 / 最佳男配角 / 最佳导演 / 最佳编剧 / 最佳新人
  • 第16届华鼎奖
    第16届华鼎奖
    获奖:中国最佳导演奖 / 中国最佳影片奖
  • 第21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
    第21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
    获奖:Film of Merit / 最佳编剧
    提名:最佳电影 / 最佳导演
  • 第15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
    第15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
    提名:最佳电影 / 最佳男主角 / 最佳女配角 / 最佳编剧 / 百家传媒年度致敬电影
  • 第3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第3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获奖:最佳男配角
    提名:最佳编剧 / 最佳原创剧本
  • 第34届香港金像奖
    第34届香港金像奖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编剧 / 最佳男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