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日落黄昏时(2004)
《爱在日落巴黎时》(英语:Before Sunset、爱在日落黄昏时)是一部2004年的美国爱情电影,承接1995年电影《爱在黎明破晓时》,下接2013年电影《情约半生》,是“爱在三部曲”的第二部,三部曲皆由导演理查德·林克莱特执导,而本片的编剧则加入了男女主角伊桑·霍克及朱丽·德尔比。本片入围了第77届奥斯卡金像奖的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
情节
在《日出之前》的九年后,杰西在巴黎的莎士比亚书店(Shakespeare and Company)推广他的新书,该书情节基于九年前的经历。他跟一些记者及读者交流时,脑海闪过9年前与席琳一起时的一些画面。此时他发现席琳出现在观众席上,讲座结束后他们在杰西乘搭飞机离开之前短敍。
他们首先谈及九年前当初于维也纳重敍的承诺。杰西依照约定去了维也纳,而席琳却因为祖母在约定前逝世而未能前往。由于杰西及席琳没有交换连络方式,他们在九年之间未能有任何联系。
与前作类似,始于无边无际的漫谈。两人谈及九年间发生的事。他们现在都已年过三十。杰西已婚,有一个小孩。席琳成了环保工作者,曾在美国住过一段时间,有一名当摄影记者的男友。他们分别对生活有某程度上的不满。杰西认为他虽然仍与妻子保持婚姻关系,但这完全是因为他对孩子的爱;而席琳则没有足够时间看到经常需要外出工作的男友。
他们在巴黎内闲行渡步,去了咖啡厅、公园、观光船等。他们发现那天在维也纳发生的事和这九年来的生活完全天差地别南辕北辙。杰西提到他写这本书多少包含了试图找到席琳的意图,席琳则说这本书让她感到痛苦。
最后,两人到了席琳的家。杰西抽出架上妮娜·西蒙的单曲《Just in Time》播了起来。席琳问杰西是否去过妮娜·西蒙的演唱会,并模仿起妮娜·西蒙在演唱会上的表现。
评价
《日落之前》受到评论家们的广泛赞誉。根据172篇评论,该片在影评网站烂番茄上获得了95%的好评,并在Metacritic上获得了90/100的分数,表现为“普遍好评”。该片出现在28位影评人的2004年十佳电影榜单上,并在Metacritic的十年间(2000-2009年)最受好评电影榜单上排名第27。
美国影评人罗杰·埃伯特将这部电影与第一部《日出之前》作了比较,他写道:“《日出之前》是一个对杰出对白的魅力的非凡庆祝。但《日落之前》甚至比前作更好,也许是因为角色更成熟也更聪明,也许是因为他们有了更多的东西可以失去(或是得到),也许是因为霍克和德尔比两人自己写下了对白。”
《日落之前》在影评人中赢得了广泛的赞誉,被许多出版物列为2000年代的最佳电影之一。
获得奖项
- 第20届独立精神奖
提名:最佳编剧 - 第5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提名:系列饕餮 - 第77届奥斯卡金像奖
提名:最佳改编剧本 - 第5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提名:金熊奖-最佳影片
- 理查德·林克莱特 Richard Linklater导演
- 伊桑·霍克 Ethan Hawke饰 Jesse
- 朱莉·德尔佩 Julie Delpy饰 Céline
- 弗农·多布切夫 Vernon Dobtcheff饰 Bookstore Manager
- 路易丝·勒莫瓦纳·托雷斯 Louise Lemoine Torrès饰 Journalist #1
- 罗多尔·保利 Rodolphe Pauly饰 Journalist #2
简评
黎明破晓前是年少的冲动,不顾一切的浪漫,日落黄昏时是现实,有着些许无奈,但还是要奋斗着前行,青春时遇到的惊艳岁月的那个人,像极了小说中的主角,歌曲中的主人公,只存在大家的幻想中,渴望着的真实,九年之后,一切好像都没有发生过,但真的存在过那段轰轰烈烈的黎明破晓前,这样的一次相遇,注定了命运的不平凡,如果可以回到九年前,那是不是有可能不再擦肩,又到了我最爱的撕心裂肺的be美学了,无奈之下被现实打败了流泪了……九年了,主角的样貌都变了,但是还是能聊到一起去真好,最爱的是结尾时无声胜有声的楼梯,鞋子的声音代替了心跳声,那样急促而忐忑,彼此张望,带着期待和不安,在屋子内,随着一首歌落幕,恰到好处。最后夸一下镜头语言,真正感受到了光景的艺术!-!
我从未如此怀念那个日落黄昏,你我穿过巴黎的桥洞和街区,畅谈九年的自己,阳光璀璨。爱而不得,憎而无期,当年两个一夜缠绵,梦中思念,因九年不见而抱憾众生,以为是因为没有选择他而致使后面生活的空洞和悲伤,其实即使在一起也很难经历九年感情岁月打磨还闪亮入昨,这就是现实。两人终究知道,不要把一夜云舞的火热爱情错当永久,他不一定能真正爱那个自己,有神经质,怕最浪漫的相遇会终结于最无趣的生活,怕人生就像被吸尘器吸过一样空虚,也许他们的爱只适合在偶遇中长存。只能希望把生活的每一次的情趣,每一个人都珍惜欣赏好,每一个人都可遇不可求。尊重每一个人的价值观和生活,即使是只想陪耶稣的天主教徒,当上帝会看人间情爱离合,说到,有趣的爱情。毫无疑问,本片值得二刷。
大学时看黎明,并不特别into这种浪漫爱情,经历过和喜欢的男孩子在夜晚的南京聊一个晚上,却并没有感到特别多的心动时刻与刻骨记忆。后来步入社会,阴差阳错下了破晓,也就看了,那些鸡毛狗碎的争吵记不得多少了,只觉得celine最后做一个蠢女孩比咄咄逼人时可爱多了。不知道为什么昨天晚上出于一种怎样的心境突然很想看黄昏。一种情绪游荡,有些感伤有些怀念有些寂寞有些平静,就和他们在塞纳河上感受到的夕阳阳光一样。道德的审判与束缚,与随心所欲的欲望,哪个更对一目了然,但此刻我的心仍然想做那个并不正大光明的选择。啊,唠唠叨叨说了很多,千头万绪也只能道出一句,缘真是妙不可言啊。就像我看这部电影的契机,就像电影里他们的重逢。
这部的对白很经典,很感人,简直就是我的心声……我为你耗尽了余生的热烈,可是你选择登上火车,与我永远地错过;于是我将自己埋葬在那个站台,即使我行走世间,却心如枯木。ps,此去经年,偶然重逢,这是我多么喜爱的场景。或许这和我心中遗憾有关,每每看到错失联系方式的情节,我总能想起Marco,那个开朗又纯真的克罗地亚男孩。那是我第一次拥有超越国家和民族的友谊,第一次发现原来不同种族的人们也可以彼此理解、彼此共鸣。我总能想起克罗地亚的海岸线和大教堂,男孩女孩们柔软的金发和湛蓝的双眸,他们的烤薄饼和感恩节巧克力蛋……可是现在,我再也找不到他了,再也找不到,我将他永远永远,永远的,失落了。
牛逼的续作,还是两个人滔滔不绝的对话,还是无论怎么聊,都跟对方能对上话,不同的是,这次celine有了情绪,有了小脾气,但他是能包容她的,所有的情感尽在最后一句对白:她一边跳舞一边说:baby,你要错过飞机了。他笑了笑:我知道。他这一路换船换车的不就是想尽办法多跟你聊一会吗,你一路欲拒还迎的,不也是想多和他呆一阵吗?心里都明白。虽然上一部我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他们确实没有按照约定的六个月见面,但是他们最后还是相遇了,虽然9年过去了,但相爱永远不会晚。厉害的是,那首歌真的是女主角这个演员写的,也是她本人唱的。导演也是神人,真的等了9年才来拍续集,而演员也真的老了9年,这让我更加期待第三部了。
与黎明的热烈甜蜜相比,日落黄昏是酸涩的。一场一人赴约一人失约,错位了两个人九年的时光。但是,彼此却都清楚记得那一夜的每一瞬间。于是他写了本书,她写了首歌。她看到了,他听到了。影片前半部分两人都是惊喜而克制的,后面随着时间流逝,情绪崩坏,那些刺痛与深爱的一一展现。当初一见钟情,未见仍然想念,再见还是钟情于你。大家都假装过得很好,其实不那么好,遗失了你所以不好。九年前仿佛耗尽所有浪漫,只一夜却成为永远。最后,家门下的拥抱,看你是会融化还是仍在原地;房屋里一曲终了,随着音乐摆动,飞机要赶不上了,我知道,我在这里。经过了时间的洗礼,使这爱更加深刻。这一次,相爱就别再分离。
导演为什么这么天才,在现实生活中过了真正的九年之后再让他们俩来演绎这场重逢,胶原蛋白的流失和时光雕刻出的消瘦脸庞,不会有比这更真实的质感,因为这一切就是真实的。杰西没法再像年轻时那样胜券在握地撩拨席琳了,可他把她拉向那个长椅顺势抱住她,路过台阶就要坐上旁边的扶手滑下去,还剩15分钟要赶航班仍然任性地把她拉上游船,他还是那个充满激情的男孩,要是时光没有辜负这场浪漫该多好。长椅上杰西的坐姿,司机车上席琳伸出又收回的手,看到这些细节就觉得导演玩的这个时间游戏太棒了,想起第一部杰西说想做一个365个人每一天24小时的真人秀,导演又何尝不是在浓缩这个创意,全片就是两个人的对白,费口舌也费脚,镜头切得自然到误以为是时间连贯的一镜到底。哪里会无聊,这才是生活和爱。
相比第一部跳脱现实生活的浪漫美好,第二部爱在日落黄昏时似乎就有些许不如意了,虽然他们也聊书籍、环境、宇宙,但是他们谈论得更多的是现实生活的不如意以及错过后的惋惜。我也在想,如果九年前的十二月他们按照约定在维也纳见面了,他们的生活会不一样吗?他们在聊天的过程中有很多观点不一样,他们也会不会成为诸多平凡夫妻一样呢?记得在第一部,赛琳娜问杰西认不认识过得很幸福的夫妻,杰西回答,他见过,但是他们彼此欺骗,现在的杰西何尝不是如此,有一个漂亮贤惠的老婆和可爱的儿子,在旁人看来幸福惬意,可是杰西在结婚的前一个月都在想着赛琳娜,他们的婚姻不也是一种欺骗吗?融入现实的无可奈何的拉扯感,在电影闭幕的时候更加惋惜了。
为什么我看到这部有点生气呢。书店访谈,当男主绘声绘色地描述自己下一本书的框架时,已婚男浪漫不死追求自我的叙事便让我些许倒胃口。到男主角表示自己已经结婚,而原因是达成对自己的完美期许(也许这只是传统社会对人的绑架),奉子成婚顺其自然,在婚姻中找不到激情与共鸣时,又再次追忆往昔。Excuse-moi?不能一开始就勇敢一点吗,这也太父权社会假惺惺“受害男性”了。由此,女主角在出租车上的神经质我完全感同身受,“和我约会过的都结婚了,而且都打电话感谢我教会了他们爱的能力”,“你带回浪漫,你结婚了,你去死吧”。当把女性的浪漫、从容和期许(还有一个儿子)都带走了,他们去往下一段生活。男的,你们真的好会占便宜。
台词设计的很棒,写爱情就不能只写爱情的过程有多曲折坎坷,爱恨纠葛有多缠绵悱恻,要从思想的碰撞、情感的激荡中慢慢抽丝剥茧,让理想与现实完美地融合,把这个故事讲述得亦真亦假,每一个细节都仿佛真实存在过,这才是让人感同身受的梦幻般的浪漫。但我还是更爱第一部,一切都处在最美妙的高潮,第二部的重逢更多的是两人对那一夜的怀念以及六个月后没能再见的遗憾懊悔,还有对现下生活的埋怨,虽然故事还在继续,但时光不会倒流,我始终认为故事应该在火车驶向远方后就画上句号,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故事可以浪漫得像童话,但人生不是童话,第二部、第三部让我们看到了更多不同的东西,作为爱情并不完美,但或许会对观众有更多启发
平淡了点。两个人的唠嗑,从年轻时关于理想与爱情的你侬我侬,变成了家庭与现实生活的发泄碰撞。特别是Celine说自己在维也纳将自己的所有浪漫付出,被Jesse带走后,感觉再也无法爱上一个人了。很受触动,不恰当的比喻就是,第一次玩游戏就玩了塞尔达旷野之息,从此似乎再也难以极致地体会到其他游戏的纵情与快乐了。最感动,是女主最后的华尔兹,半推半就,知道总会有最后为你演奏的那一天。歌太美了!男主老得真的好快,怀念那个甜甜的可爱的Jesse。梦想清单1之带着爱的人,走过他们在维也纳和巴黎走过的路。影片镜头里很多关于巴黎的街景感觉自己都有走过。
看错了,先看了before sunset,但依然能够理解他们的对白。这是部很大胆的电影,完全靠男女主角对话来推动剧情,两个人穿梭于巴黎的大街小巷,不停的絮絮叨叨。从刚重逢时的客气,聊到没有赴约的原因,谈到两人现在的工作,世界观,假装没那么在乎九年前的一夜,到船上杰西承认错过让他多么地懊恼,到车内瑟琳情绪崩溃。对话的内容层层推进,最终两人坦诚了对方是多么地珍贵,也因为要赶飞机的紧迫感,更让他们珍惜相处的每分每秒。二十几岁有大把的时间和青春,相信总会遇到更好的人。三十几岁尝过了生活的苦涩,明白了自己的真心,有些人是命中注定,难以忘怀。虽然是开放性的结局,但我觉得他们这次应该不会再错过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