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条纹睡衣的男孩(2008)

The Boy in the Striped PajamasUP:2022-06-17

《穿条纹衣的男孩》(英语:The Boy in the Striped Pajamas)是一部改编自爱尔兰作家约翰‧波恩(英语:John_Boyne)的同名畅销小说《穿条纹衣的男孩》的悲剧电影,由马克·赫曼编写与指导。这部电影的故事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以八岁的小男孩布鲁诺和灭绝营中的同龄男孩萨谬尔的角度描述了纳粹大屠杀期间纳粹灭绝营的恐怖。该电影于2008年12月12日发布。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

评分:9.2 导演:马克·赫尔曼 编剧:约翰·伯恩 / 马克·赫尔曼
主演:阿萨·巴特菲尔德 / 维拉·法米加 / 卡拉·霍根 / 祖萨·霍尔 / 安贝尔·比蒂 / 拉斯洛·阿隆 / 大卫·休里斯 / 理查德·约翰逊 / 谢拉·汉考克 / 伊凡·弗雷贝利 / 贝拉·费斯彼姆 / 阿提拉·埃杰德 / 鲁伯特·弗兰德 / 大卫·海曼 / 吉姆·诺顿 / 杰克·塞隆 / 米哈利·绍鲍多什 / 泽索特·萨法尔·科夫卡 / 奥索利亚·茱莉娅·帕普
类型:剧情 / 战争
片长:94分钟地区:英国 / 美国
语言:英语 / 西班牙语
影片别名:穿条纹衣服的男孩 / 穿条纹衣的男孩
上映:2008-09-12(英国)
IMDb:tt0914798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简介

八岁男孩布鲁诺(Asa Butterfield 饰)一家随着纳粹军官父亲的一纸调令,由柏林搬迁到了乡下。失去了朋友们的布鲁诺很快对新家附近的“农庄”产生了兴趣,那里有一群身穿“条纹睡衣”的人终日忙碌,并且其中一个为布鲁诺一家服务,他形容肮脏,态度慎微。周遭环境和布鲁诺的举止让母亲暗暗担忧,但纳粹父亲制止家中任何怀疑既定政策的行为。
  布鲁诺偷偷结识了铁丝网另一边的同龄男孩施穆尔,并时常带给他食物吃。在紧张的家庭氛围和姐姐向成人世界的变化中,施穆尔是布鲁诺惟一的朋友。某日布鲁诺决定,去铁丝网的另一边,以便见到施穆尔的父亲……
  本片根据约翰·伯恩的同名小说改编,获2008年芝加哥国际电影节观众票选奖。

第23届西班牙戈雅奖最佳欧洲电影(提名)马克·赫尔曼

简评

关于二战的片子太多,但每一个都从一个新颖的角度讲述。从小孩眼中看二战,一开始就在一条街上用孩子模仿轰炸机玩耍与卡车载犹太人两个截然不同的景做对比。然后布鲁诺搬家到集中营旁,虽然拍摄时显得他的童年很无趣被困,但我对他一直没有什么同情,起码他是富足且自由的。一直到他害施穆尔挨打并承诺找他的爸爸时,他们的友谊开始,结局也注定了。孩子,从来不知道什么历史什么国家,只是想要与玩伴探险罢了。总之结局很惹人深省,只是想在一起玩的孩子们就这样毫不知情地走进了毒气室终结了一生。燃烧尸体作为一条线贯穿全片,布鲁诺到死也不知道那究竟是什么味道如此难闻。用孩子的死去报复无人性弑母的军官,也给母亲留下一辈子的痛;军官和上尉的命运对比也很讽刺;军官弑母却让妻子带孩子离开也很讽刺,总之伏笔很多,很优秀。

八岁男孩一家随着纳粹军官父亲的一纸调令,由柏林搬迁到了乡下。失去了朋友们的布鲁诺很快对新家附近的“农庄”产生了兴趣,那里有一群身穿“条纹睡衣”的人终日忙碌,并且其中一个为布鲁诺一家服务,他形容肮脏,态度慎微。周遭环境和布鲁诺的举止让母亲暗暗担忧,但纳粹父亲制止家中任何怀疑既定政策的行为。 布鲁诺偷偷结识了铁丝网另一边的同龄男孩施穆尔,并时常带给他食物吃。在紧张的家庭氛围和姐姐向成人世界的变化中,施穆尔是布鲁诺惟一的朋友。某日布鲁诺决定,去铁丝网的另一边,以便见到施穆尔的父亲…… 本片根据约翰·伯恩的同名小说改编,获2008年芝加哥国际电影节观众票选奖。

没有血腥的镜头却感受到了残酷!交代所谓农场其实就是集中营,包括焚尸都是隐晦的表达,没有直接说出来,包括最后也没有大批人死去的直接镜头,只是空荡的房间,许多“条纹睡衣”,但那个善良,纯真,勇敢的小孩,布鲁诺,和他的犹太小伙伴却真实的一起死去了!布鲁诺是出于善良的初衷,想给朋友找爸爸,而且那个集中营是他的爸爸管辖,相当于死在了他爸爸手上,这种情况更加残酷不能让人接受!为什么这么痛恨犹太人?本片中,编剧似乎给出了答案:“犹太之流诟吾族,诱吾族之敌”“笑吾族文学音律”“凡其所到之处,灾害不断”“吾国必因其而亡,不远矣。”这大概就是希特勒灭犹的缘由吧?我想起了我年少时看《北洋水师》,那里也有日本天皇的担忧,作为岛国的担忧。难道这就是侵略的缘由?

这部影片传达了一种横跨历史的痛苦。以一个八岁孩童的视角来展开,揭示了纳粹的罪恶。两个八岁男孩之间的友谊十分真诚可贵。偏僻的荒野,偷拿的面包,有趣的棋盘……这是两个男孩心照不宣的秘密。在童年时,在理性还没有来到时,所有的一切都是靠感知的。布鲁诺从父亲,从姐姐,从老师口中听到了对犹太人厌恶愤怒的评价。他不明白这些恶意究竟因为什么,只知道有一个叫希莫尔的男孩每天下午都会穿着条纹睡衣在等候他。故事的结局让人痛彻心扉。这个德国军官家庭的悲剧又何尝不是无数个犹太家庭悲剧的缩影呢?采取暴行,不是因为不同种族流淌的血液不同,更不存在所谓的“高级种族”,有的只是内心的偏见和狭隘。最后铭记历史,常怀敬畏之心。

泪目了,从那个削土豆的犹太仆人登场,他虚弱的身子不合脚的鞋子肮脏的服装,缓慢推进的镜头就开始让人揪着心,于此同时对比的是布鲁诺一家干净明艳的衣服。沙穆和布鲁诺初次见面,布鲁诺自我介绍,也问了沙穆名字,他们彼此说着我从来没有听过这样的名字。他们的世界除了隔着栅栏(布鲁诺说那是防止动物跑出去的)沙穆说那是防着人,简单几句对话就描述清楚了当下两位小主人公的情况一个天堂一个地狱……太多太多的细节萦绕在心头,最后的铁门永远地关上了,这样的谢幕悲剧的收尾伴随着布鲁诺妈妈的惨哭,也伴随着观影者无声的落泪。悔不该在凌晨看完的电影,没有空间和时间去转移这份沉痛,战争,是在和平年代下的我永远无法去想象的

一个8岁男孩视角下的2战末期德国纳粹营故事。与犹太男孩的纯真友谊,在那个黑暗的时代下尤其让人心碎。在众多反应纳粹屠杀犹太人的影片里,本片视角既新鲜且,对人性本善的执着歌咏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其力量感仅此于美丽人生,不同的是后者一直有一个美丽人生的想象,而前者,德国小孩和犹太小孩对苦难世界的理解还在似是而非中,最后双双在毒气室毁灭。几乎没有用大面积的篇幅来正面描述集中营的血腥摧残,但其侧面背敷的手法,还是留下了很多关于具体苦难的想象空间。可惜的是篇幅还是短了点,孩子的友情或者侧面渲染好像都还意犹未尽。温和而纳粹的父亲,挣扎于良知中的妈妈,被纳粹洗脑然而还在天真中的姐姐,死硬纳粹的但被家庭牵连的副官,立场不同的爷爷奶奶,在孩子眼中,几个小片段人物的轮廓就大致勾勒了。文学性强,多年后再刷依然感动的电

现实总是美好得残忍,当布鲁诺爬进那有餐馆和小花园的墙的另一边时,他世界的多米诺骨牌才开始崩塌。墙外是一阵阵哀嚎。你所看到的就一定是真相吗?犹太人就真的只是被害者吗?我不敢苟同,因为鸦片战争最大的贩毒家族就是他们,但我也不否认香港最大的银行支柱也是他们。从希特勒到钢琴家再到这里,我更加坚定地看到影片带给我关于恶的诠释从不是用偏见概括偏见,而是时代关于错误的分化,无论布鲁诺最后是否化作那阵黑烟,司令官死了,他的理想跟着他的固执死了;布鲁诺死了,他的童年跟着他的胆怯死了;什穆尔死了,他的悲悯跟着他的罪恶死了。不是肉体的消逝,而是灵魂被眼睛遮住了双眼,原本囚禁黑暗的美好牢笼消逝了,逝去的梦想总将成为恶魔。

看完心里压抑得很难受,在我很小的时候,朋友送过我一本书:《犹太人智慧大全》。我很喜欢那本书,厚厚一本内容覆盖很多,讲述犹太人如何经商,如何传承文化,诺贝尔奖获得者接近百分之九十来自于犹太人,以及他们如何在流离失所中生存生活。我很喜欢这本书,喜欢他们的聪明智慧。可是长大后我看了《辛德勒名单》《美丽人生》以及《穿条纹睡衣的男孩》,才明白也许他们真的很聪明很智慧,书本会歌颂他们的智慧,他们会在书本中被传颂。但如果真的可以选择,我想他们会放弃“智慧”这个选项,因为这个选项同时包含了死亡,流离失所,被压迫,被侵虐。我心疼穿条纹睡衣的男孩,更心疼那一群穿条纹睡衣的人。书本会传颂他们,电影会记录他们,但是历史很难记住他们。因为不是一个穿条纹睡衣的人,是一群穿条纹睡衣的人。死亡不会换来铭记,只是短暂的痛苦。

结局处理有“于无声处听惊雷”的震撼效果。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在当代,我们有幸被不同角度演绎着的二战轰炸视觉感官,看到了过多的战争,关于战争的残酷反而开始产生了迟钝的感应。不敏锐,不触动,不抵制。当大洋彼岸及远处的某些政党人士为了自己的选票而叫嚣种族保护主体与国家安全,是如此相似又是如此令人惋惜。艺术、人文与战争、政治是天生的敌人,永远无法调和。小孩子们也是天生的窃贼,他们拥有着大人蜕化的敏锐洞察力,并且也是天生的欺诈大师。用温柔的视觉用色,讲述如此残忍的故事,反差着实让人有点无法接受,冲击过大。绵绵柔情中的一根针,直刺人心。

在我看过的电影里,这是少数我被剧透过的。那三两行文字就已经把故事的梗概说得一清二楚。虽然被剧透了,这次我也有非常认真地看这部电影。首先,儿童的纯真视角以及进入集中营的契机真的是巧思。似乎用想象力埋伏一下,观众不会那么伤。但是抹了蜜的利刃好像更疼了呢。除却已经刻入骨髓的这部电影主要塑造的反战主题,反对当时二战灭绝种族的恶行外,我很受触动的一个情节在于,布鲁诺在面对军官时出卖了自己的朋友,他害怕地流泪,想要弥补却回头发现朋友被带离。我理解小朋友的害怕。值得庆幸的是,布鲁诺道歉并且施穆尔接受了道歉。布鲁诺离开时,可能会发现这个破碎的世界下,还好有一个朋友。

军官的儿子和穿条纹睡衣的男孩代表的是两种立场不同的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军官认为自己在做繁荣祖国的事业,女儿才十二岁就被教育成爱国派他也没觉得不正常。如果他不是在进行大屠杀而是真的在进行正常的经济活动繁荣祖国,他会是一个优秀的建设者。他的妻子儿子不像他那么残暴冷血,妻子是良心受到了谴责,儿子是不谙世事不懂得仇恨与害怕。当布鲁诺问为什么穿睡衣,以及羡慕他们可以“玩”〔实则是体力劳动〕,而自己却被“囚禁”在房子里〔父母双全吃好喝好住大房子有佣人有家教老师〕的时候,我想知道为什么他不知道。后面看到他上课没听老师讲课,不读书不看报纸,也没人言传身教,老师推荐的德国年鉴那么厚一本才读了几页就跑去玩了就知道了。人一宅就会缺乏了解信息的渠道,信息断层太可怕了。题外话

以孩子的视角呈现了一个冷酷、真实的世界。几乎没有直接拍摄犹太人的惨状和被虐待、屠杀,但每一幕都令人叹息、压抑、扼腕。两个孩子同样8岁,都非常可爱!却过着完全不同的生活,在他们眼里,自己的父亲都令人骄傲,都不是坏人,那到底什么错了?爱国者们狂热的执行着命令,维护国家和职责是信仰,为什么错了?条纹睡衣的男孩是犹太人,也可以是德国人,双方都不过是战争的囚徒。电影结尾,平静的黑门后一片死寂,它似乎在诉说:犹太人很悲惨,德国人呢?男孩父母的分歧、金发士兵和父亲决裂……战争,除了满足少数人的欲望外,带给大多数人的都是撕裂、痛苦与离散;种族主义走到尽头必然是一起毁灭,没有赢家。

获得奖项

  • 第23届西班牙戈雅奖
    第23届西班牙戈雅奖
    提名:最佳欧洲电影
  • 第11届英国独立电影奖
    第11届英国独立电影奖
    获奖:最佳女主角
    提名:最佳导演 / 最具前途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