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暗时刻(2017)
《至暗时刻》(英语:Darkest Hour,香港译《黑暗对峙》,台湾译《最黑暗的时刻》)是一部于2017年上映的英国战争电影,由乔·莱特执导,安东尼·麦卡腾(英语:Anthony McCarten)编剧。主演盖瑞·欧德曼饰演温斯顿·邱吉尔,而其他演员还包含班·曼德森、克莉丝汀·史考特·汤玛斯、莉莉·詹姆士、史蒂芬·迪兰与罗兰·匹克(英语:Ronald Pickup)等人。该片主要讲述英国首相温斯顿·邱吉尔的事蹟。
评分:8.5
导演:乔·赖特
编剧:安东尼·麦卡滕
主演:加里·奥德曼 / 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马斯 / 莉莉·詹姆斯 / 本·门德尔森 / 斯蒂芬·迪兰 / 萨缪尔·韦斯特 / 汉娜·斯蒂尔 / 罗纳德·皮卡普 / 乔丹·沃勒 / 理查德·拉姆斯登 / 安娜·伯内特 / 尼古拉斯·琼斯 / 查理·帕尔默·罗斯韦尔 / 布赖恩·佩蒂福 / 菲利普·马丁·布朗 / 安杰莉克·琼 / 希尔顿·麦克雷 / 詹姆斯·伊莱斯 / 杰瑞米·查亚德 / 马汀·麦格 / 迈克尔·海登 / 迈克尔·博特 / 皮普·托伦斯
类型:剧情 / 传记 / 历史 / 战争
片长:125分钟地区:英国 / 美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黑暗对峙(港) / 最黑暗的时刻(台) / 至暗之时 / 黑暗时刻
上映:2017-12-01(中国大陆)
IMDb:tt4555426
剧情
该片的背景设定在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欧各国在纳粹德国进攻下沦陷,英国孤立无援下,刚上任的英国首相温斯顿·邱吉尔(盖瑞·欧德曼 饰演)面临着两难的抉择,他必须在与纳粹德国求和或率领英国力抗德国之间做出选择。
角色
- 盖瑞·欧德曼 饰演 温斯顿·邱吉尔,英国首相。
- 班·曼德森 饰演 乔治六世,时任英国国王。
- 克莉丝汀·史考特·汤玛斯 饰演 克莱门汀·邱吉尔(英语:Clementine Churchill),邱吉尔的妻子。
- 莉莉·詹姆士 饰演 伊丽莎白·奈尔(英语:Elizabeth Nel)(原姓雷顿),邱吉尔的秘书。
- 史蒂芬·迪兰 饰演 E·F·L·伍德,外交大臣。
- 罗兰·匹克(英语:Ronald Pickup) 饰演 内维尔·张伯伦,前任英国首相。
制作
发展
2015年2月5日,据报导,Working Title Films买下了由《爱的万物论》编剧安东尼·麦卡腾(英语:Anthony McCarten)撰写的待售剧本《最黑暗的时刻》,该剧本描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早期的温斯顿·邱吉尔。据2016年3月19日的报导,乔·莱特有意出任导演,并正在与片商讨论。4月14日,盖瑞·欧德曼正为在片中饰演邱吉尔一事与片商进行谈判。9月6日,班·曼德森(饰演乔治六世)与克莉丝汀·史考特·汤玛斯(饰演克莱门汀·邱吉尔(英语:Clementine Churchill))加盟了剧组。11月,据报,达利欧·马利安内利将为该片谱曲。11月8日,史蒂芬·迪兰签约参演电影。
演员约翰·赫特曾签约出演,诠释前任英国首相内维尔·张伯伦。然而,欧德曼对外宣布,赫特因胰脏癌而接受治疗,无法出演。他于2017年1月逝世。罗兰·匹克(英语:Ronald Pickup)取代赫特饰演张伯伦。
拍摄
主体拍摄于2016年10月下旬开始。该片主要在约克郡和曼彻斯特取景,其制片总部位在伊灵工作室(英语:Ealing Studios)。布鲁诺·戴波内尔(英语:Bruno Delbonnel)出任该片的摄影师,而服装及美术设计师则分别由贾桂琳·杜伦与莎拉·格林伍德(英语:Sarah Greenwood)担任。为了饰演邱吉尔,欧德曼在拍摄过程中一共花了200个小时来化妆。伊娃·普莫瑞克(英语:Ivana Primorac)出任该片的化妆师,而和弘辻则负责为该片设计假肢。《最黑暗的时刻》于2017年1月杀青。瓦莱利欧·波纳利负责剪辑该片。
上映
《最黑暗的时刻》计划于2017年11月29日在英国上映,而美国则提早在11月22日上映。该片原定于2017年11月24日在美国上映。电影的首映礼将在2017年多伦多国际影展上举行。首支预告片于2017年7月13日发布。在看完预告片后,《卫报》的彼得·布莱德肖(英语:Peter Bradshaw)称其是「对温斯顿的一次全新的改编,感人肺腑且独树一格」。
反响
评价
该片收获了普遍影评人的积极评价。烂蕃茄上收集的138篇专业影评文章中,有117篇给出了「新鲜」的正面评价,「新鲜度」为85%,平均得分7.4分(满分10分),该网站对电影的共识性评价写道「《最黑暗的时刻》由盖瑞·欧德曼的精彩演出凝聚而成,尽管其剧情做不到,欧德曼仍成功演活了温斯顿·邱吉尔」,而基于另一影评网站Metacritic上的50篇评论文章,其中44篇予以好评,2篇差评,4篇褒贬不一,平均分为75(满分100),综合结果为「普遍良好的评价」。部分影评人认为,欧德曼在片中的表现足以拿下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
该片的发展始于2015年2月5日,当时Working Title Films买下了由安东尼·麦卡腾(英语:Anthony McCarten)撰写、描写第二次世界大战早期的温斯顿·邱吉尔的待售剧本《最黑暗的时刻》。主体拍摄于2016年10月下旬开始,并于2017年1月杀青。 《最黑暗的时刻》于2017年11月29日在英国发行,而美国则提早在11月22日上映。此外,该片的首映礼在2017年多伦多国际影展上举行。该片在上映后收获普遍影评人的积极评价,主演欧德曼的演出尤其广受赞誉,并以该片获得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
获得奖项
- 第16届美国视觉效果协会奖
提名:最佳电影辅助视觉效果 - 第22届金卫星奖
获奖:电影部门-剧情片最佳男主角
提名:电影部门-最佳摄影 / 电影部门-最佳剪辑 / 电影部门-最佳音效 - 第21届美国在线影评人协会奖
获奖:最佳男主角 - 第32届美国摄影协会奖
提名:电影长片最佳摄影 - 第22届美国艺术指导工会奖
提名:电影奖-最佳历史电影艺术指导 - 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
获奖:最佳男主角 / 最佳化妆与发型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摄影 / 最佳服装设计 / 最佳艺术指导 - 第23届评论家选择奖
获奖:最佳男主角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电影音乐 - 第24届美国演员工会奖
获奖:电影最佳男主角 - 第21届好莱坞电影奖
获奖:最佳导演 - 第16届华盛顿影评人协会奖
获奖:最佳男主角 - 第75届金球奖
获奖:剧情电影最佳男主角 - 第30届芝加哥影评人协会奖
提名:最佳男主角 - 第71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获奖:最佳男主角 / 最佳化妆和发型设计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英国电影 / 最佳女配角 / 最佳摄影 / 最佳服装 / 最佳艺术设计 / 最佳原创配乐
- 乔·赖特 Joe Wright导演
- 加里·奥德曼 Gary Oldman饰 温斯顿·丘吉尔 Winston Churchill
- 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马斯 Kristin Scott Thomas饰 克莱曼·丘吉尔 Clementine Churchill
- 莉莉·詹姆斯 Lily James饰 伊丽莎白·莱顿 Elizabeth Layton
- 本·门德尔森 Ben Mendelsohn饰 乔治六世国王 King George VI
- 斯蒂芬·迪兰 Stephen Dillane饰 哈利·法克斯子爵 Viscount Halifax
简评
很好的一部历史片,比起初中历史上几句枯燥的描述,《敦刻尔克》《至暗时刻》才是真正深入人心的历史,在电影里,他是个讨嫌的老头,皇帝接受亲吻礼后背手擦,众大臣说小话说他是个酒鬼烟鬼;他是个对妻子很柔软的人;也是倔强的不行骄傲的老头,他临危受命,扛着举国压力,领袖终究有领袖力量,“V”up you bum!刀都架在脖子上了,你怎么跟屠夫讲道理。在地铁上与公民的亲近,认真记下每一个人的名字,英法见面在机场用法语急切表达自己的窘态,他坚定的不怕人反对嘲讽的相信自己,每一步都坚定。很多镜头都是拍的很好,可以看出导演很用心的对待电影。
丘吉尔真是一代语言艺术家啊哇靠!战争政治传记都不是我便好的电影类型没想到在这一部里都集合了,但是成片真的好看,节奏凌厉表演完美镜头语言精彩极了,开篇喧闹的俯拍议会要求张伯伦让位的场景一下子把人带入到至暗时刻的紧张感了,片尾同样是一场议会,议会厅的阳光照亮了至暗时刻下丘吉尔的高光时刻,党首张伯伦微微颤抖的手拿出了面巾,政党成员们起立欢呼的那一瞬间真的是太振奋人心了,语言的艺术啊
工工整整的一部电影,加里·奥德曼把丘吉尔演活了,但令我激动的不是他首尾的两次演讲,而是他的头脑风暴时刻,是他决断前的犹豫让这个形象立刻变得高大起来。作为传记电影,不拖泥带水,也不盲目煽情,温情部分全部让渡给了演员的表演而非剧本的设计,难得。少许虚构情节成了暴风雨前的乌云,酝酿着惊天的雷电,情节“丘吉尔在地铁聆听民意”成了点睛之笔(尽管这没感动到我)。历史上没有这段往事,不过整体来看,如此安排倒也无伤大雅。
是因为Gary Oldman才对这部电影抱有极高的期待!从杀手里昂开始就喜欢他,到蝙蝠侠,到那个什么tinker tailor,感觉只要他出演的电影一定是出彩的!但是至暗时刻我觉得他演的有点太过了,有点孙红雷演戏的感觉,太用力了,不知道丘吉尔是不是现实生活中也是这样的,总归觉得有点不可思议,满出戏的,太用力了,不是很喜欢,整个电影也一般,没有什么感染力,也感受不到他的压力和决断,不懂为什么好评如潮。。。失望!
近乎完美!无论是冷暖色调搭配,贯穿两小时的光阴对比,从至暗到走进群众里的温和,再到内阁演讲的光芒普照,还是镜头语言,演员及台词斟酌,堪称完美刻画了人物的形象,也给我们讲述了书本里两三行的历史,不够!不过瘾!大英帝国以体面的方式走下了它的历史巅峰,丘吉尔或许不是一个好的领导人,但他做对了一件事,一个决定,一个影响千万人命运乃至改变世界线的抉择。
全片没有讲述战争场面,而更多的重点在刻画丘吉尔这个人物的形象,刻画了丘吉尔抽烟,酗酒,第一次世界大战战略失败,被诸多人所不信任,最后迫于议会形势而上台的落魄首相形象,而此时的英国,危急存亡,大家都认为只能求和,丘吉尔也非常无奈的想吞下这次苦果,最后他深入人民群众,得到了真实群众的声音,绝不求和,他醒悟过来,凭借着强大的演说能力,慷慨激昂而富有力量,征服了议会,丘吉尔的一生最关键的时刻被定格在了这一刻,五年后英国和盟友获得了胜利,而这一年,丘吉尔在大选中被投下台,但丘吉尔告诉我们“成功不是终点,失败也并非末日,最重要的是继续前进的勇气”
不太妙。是在一台色差大、亮度有些过曝感的屏幕上看的,很难感受到调色与光影之美。也许有机会会换台屏幕再体验,不过也正好只能去关注情节了。故事结构十分王道,甚至有些过于王道了,结构性地令人鼓舞,但情节展开却不甚让我信服。历史为胜者所写,如果不是胜者,或者说“尚未成功,仍需努力”呢?这份信念还能如此强健、振奋感人吗?我不认为信心坚毅的是大多数。以至于我一直担忧:敦刻尔克撤离失败会怎样?永远战斗下去的想象只有烛火大小。2020年,目睹了许多充满焦躁与敌意的网络情绪,我不免对从民众中集结力量这种情节中感到……propaganda。
光影构图和演员演技都很好,两名女性也是整部剧在大部分沉闷时候的一抹亮色(which I like),而且全片都没有两方作战之类的战争场面(which I hate),而是通过转述,我们的视线紧跟着丘吉尔的行动而来无法看到现场全貌,显得情景更加真实可带入,虽然整个电影调性精致得稍微有点刻意,下地铁一段虽然有主旋律的影子,但很难不为之感动,感受颇深的是在至暗时刻两难抉择的勇气,与国家人民对自我尊严的坚守,现实中的丘吉尔从哪里得到的力量呢?
至暗时刻,恰如其时啊!在想,如果与丘吉尔对觉的非是希特勒,是外星的一类畸形恶心物种,但这一恶心物种又不直面与之冲突,在隐形性中调控一些精神方面有些问题的同类专门攻击他的弱点,在这一对决中双方实力非在一个维次,对手降维攻击整个文明的中枢,但不杀死你只唯让你人格畸形,持续不间断的攻击我方打的弱点,就像针刺一样,始终对待他无法忍受发狂暴乱、疯狂,失去理性,亦或者人格畸形、分裂华化,丘吉尔先生不知道会怎样面对?
本片选取了一个特别的时刻,在整个欧洲大陆都笼罩在阴霾中,一个接一个名字被纳粹占领时,每个人心中都涌起最深的恐惧,当30万将士被逼入绝境,坦克大炮和轰炸机可能蹂躏英伦三岛之时,是战是和的声音争论不休,一个酗酒好烟的老头,一个同样卑微、脆弱、恐惧的首相,在这个至暗时刻,听到了人民的声音,选择与人民站在一起,喊出了那句经典的鼓舞人心的,我们将在……作战,我们将战斗至死!我已不必再谈演技与运镜剪辑,我想说的是懦弱从来换不来安逸,苟且从来等不来正义,哪怕奴役,哪怕毁灭,反抗也永远比投降,值得尊敬,人民永远都有牺牲的勇气,统治者却总是害怕失去,每当我们面临选择,不要觉得为了人民,多听听人民的呐喊吧
有点不恰当的说我想打6星 整个片子的风格,转场,剪辑技巧,配乐,演员的演技,导演对于节奏的把握,深深的打动我。英明领袖的历史,关于英国独立精神的自我坚定救赎,让我几度落泪。虽说故事线较为单一,也没有特别宏大的场景,但整部片子看下来一点都不觉得无聊。前些天看《敦刻尔克》,和这部片子勾连在一起一个细节。丘吉尔领袖在影片最后发表的重要讲话“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将在法兰西战斗。我们将在海上战斗。…我们将在乡村和街巷上战斗。我们将在山间战斗。我们决不投降!”,在《敦刻尔克》中的也重复出现。不过已经是在顺利返英的战士们坐往回家的火车途中,报纸上刊登了丘吉尔领袖的这番演讲。 这部片子让我不得不由衷的佩服丘吉尔领袖在特定历史时期所作出的伟大贡献,也让我更加相信这世上的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勇气。555哭了
于是乎用了社会主义中"走到人民中去"来说服了资本主义的故事,全程聒噪但是节奏传记真的好,最后一番演讲"Hear Hear"真让人热血。乔·赖特真的是一点长进都没有,从《傲慢与偏见》到《赎罪》,《窗里的女人》再到这部完完全全就服务于奥德曼狗爹的《至暗时刻》,特别依赖演员,以至于演员们的表演完全抢走了导演编排的特色,毫无灵气。人前的丘吉尔雷厉风行,遇事不乱,固守信念,人后的丘吉尔是丈夫,是父亲,是妻子的丈夫,是慈祥的严父。狗爹的表演无可挑剔,重新塑造了一个不同于教科书里那个生硬刻板的丘吉尔,更温情更生动。也就止步于演员而已了。乔·赖特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