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的琴(2010)

UP:2022-06-12

《钢的琴》(The Piano in a Factory)是一部2010年的中国剧情片。由张猛执导,王千源和秦海璐主演。影片监制是韩国导演郭在容,韩国演员张伸瑛也参与演出。故事聚焦于下岗工人,虽然现实中他们很无奈,但影片故事却走独特的幽默路线,是部描写小人物为尊严与梦想疯狂完成大事件的电影。影片于2011年7月15日在中国大陆公映,并于2010年和2011年获得了多个国际电影节的奖项。

钢的琴

评分:8.5 导演:张猛 编剧:张猛
主演:王千源 / 秦海璐 / 张申英 / 刘谦 / 罗二羊 / 国永振 / 周逵 / 田雨 / 张亚希 / 项燕 / 许江宁 / 张惠志 / 刘星禹 / 王早来 / 王玥
类型:剧情 / 喜剧
片长:119分钟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汉语普通话 / 俄语
影片别名:The Piano in a Factory
上映:2011-07-15(中国大陆)
IMDb:tt1723118

电影版

剧情简介

故事背景为1990年代初辽宁的某个小镇。

陈桂林是个即将离婚的落魄东北汉子,老婆移情别恋跟了大款,为了同妻子离婚时争夺喜欢音乐的女儿小元的抚养权(女儿表示谁给她买一架钢琴,她就跟谁)。他借钱借不到,偷琴却被抓,最后在退役小偷、全职混混、江湖大哥、猪肉王子这些落魄兄弟们的帮助下,他们用一家废旧的工厂里的钢铁为女儿打造出一架钢质的钢琴的故事。透过小人物们的幽默与艰辛,展露出一段感人至深的亲情、友情和激情。

演员表(电影版)

演员角色备注
王千源陈桂林东北汉子,铸钢厂下岗工人,文艺剧团的手风琴手
秦海璐淑嫺陈以前铸钢厂同事,情人,文艺剧团歌手
张伸瑛小菊陈的老婆,后来跟了一个卖假药的男人
田雨抗美陈以前铸钢厂同事、发小
罗二羊季哥陈以前铸钢厂同事、江湖大哥
周奎大刘陈以前铸钢厂同事、发小、猪肉王子
国永振快手陈以前铸钢厂同事、退役小偷
刘谦胖头陈以前铸钢厂同事、全职混混
张惠志陈父陈桂林进铸钢厂接班时退休
项燕二姐下岗后,开了个理发店
许江宁二姐夫木匠活出身
刘星禹小元陈桂林与小菊的女儿
王早来汪工陈以前铸钢厂领导、曾留苏、退休工程师
张亚茜安昌业胖头的准女婿
王玥培训班老师之一

制作

拍摄缘由

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回到老家的张猛,在父亲曾经工作过的铁岭评剧团里,他发现了一架破旧不堪的钢琴。“钢琴的表面烤漆已经完全裂开了,琴键一按下去就弹不起来,但还能发出些声音,像是一个过去时代的纪念品。”父亲告诉了他这架古怪的钢琴的来历—1970年代买不起钢琴的剧团为了让大家演样板戏,就动员大家一起动手自造一架钢琴。

另一个灵感来源:“有一次,我帮朋友搞装修,跑到了老家的钢材市场,发现这里开铺子的都是老工厂的失业工人。从车钳到铆焊,每个人干着不同的工种,还像工厂里一样的流水化作业。”于是导演就想用陈桂林这个角色和他身边的亲人、朋友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来表现东北老工业区社会底层民众的生存状态、心理活动和精神面貌。

片名与困难

主要拍摄地是鞍山和辽阳之间的一个老拖拉机厂。

拍摄过程中遇到过很多问题,尤其是资金短缺,拍摄到后来最困难时买不起胶片,于是很多胶片都是从《最爱》剧组借的,因为两个拍摄地离得很近。最后在得到上海电影节25万元创投基金的支持和好友秦海璐以出品人的身份拔刀相助下,最终该片得以摄制完成。

关于片名,张猛透露了创作初始的想法:“关于钢琴的一个故事么,我最开始想就叫‘钢琴’,后来我想中间加个‘的’,因为有种分离的感觉,一个钢,一个琴。后来,我们就真在剧本里做了这样一架钢的琴,是用钢来做的一架琴,所以《钢的琴》这个片名就很符合制作钢琴的那样一种感觉了,就很贴切。”本片在国内上映前遭到片方要求“改名”的问题,因为片方认为给片子起个更加商业化的名字有助于提高票房,不过最终在导演的坚持下没有更改。

获奖与提名(电影版)

获奖与提名
评奖名称奖项获得者结果
第23届东京国际电影节金麒麟奖张 猛提名
最佳男演员王千源获奖
第28届迈阿密国际电影节最佳国际影片——获奖
第18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艺术探索奖——获奖
第1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传媒大奖最佳影片——获奖
最佳导演张 猛获奖
最佳男演员王千源获奖
最佳女演员秦海璐获奖
第14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获奖
优秀女演员秦海璐提名
优秀新人导演张 猛获奖
优秀编剧张 猛提名
第2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影片——提名
评委会特别奖——获奖
最佳导演张 猛提名
最佳编剧张 猛提名
最佳男主角王千源提名
最佳女主角秦海璐提名
第4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影片——提名
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获奖
最佳导演张 猛提名
最佳编剧张 猛提名
最佳男主角王千源提名
最佳女主角秦海璐提名
最佳摄影周书豪提名
最佳原创音乐吴泳默提名
第3届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奖最佳影片——提名
最佳男演员王千源提名
最佳女演员秦海璐提名
第3届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奖优秀电影剧本张 猛获奖

电视剧版

同名电视剧版由李乃文、汪洋、原雨、田雨主演,张惠中与张猛导演,并于2014年2月19日在央视八套播出;原名为《离幸福就差半步》,后改名为《钢的琴》,与电影《钢的琴》的故事局限于三个月内不同,电视剧的故事跨度自1985年至2005年,达20年之久。男主角仍叫陈桂林,电视剧版的架构和电影一致,增加了陈桂林的“婚前恋爱史”,补充讲述了上世纪80年代,陈桂林年轻气盛,满身文艺细胞,一心想考大学却三年不中,最终接父亲的班,成为铸造车间工人的故事。电影中的小菊,在电视剧中多了姐妹花淑娴,而陈桂林最初喜欢的人恰恰是淑娴,因误会才和小菊走入婚姻殿堂。

剧情简介

陈桂林是东北某钢铁厂的一名工人子弟,满身文艺细胞的他一心想考大学,然而连考三年却都以毫厘之差名落孙山,最终接了父亲的班到钢铁厂的铸造车间当了一名工人。陈桂林的独特气质同时吸引了厂里的一对姐妹花淑娴和小菊。当陈桂林最终按照内心的指引选择了淑娴之后,却因为阴错阳差的误会最后跟小菊走入了婚姻的殿堂。这段错误的婚姻把陈桂林拉入了令人啼笑皆非的生活之中。

演员表(电视剧版)

演员角色备注
李乃文陈桂林铸钢厂工人调任工会干事,下岗后搞过文艺,后来接手帮朋友经营过歌舞娱乐场所
汪洋吕淑嫺陈的情人,小菊闺蜜。韵若电影版秦海璐
原雨薛小菊陈的老婆,淑嫺闺蜜。形似电影版张申英
罗二羊季猛陈以前铸钢厂同事、红与黑大股东
田雨刘阳(大刘)陈以前铸钢厂同事、发小
国永振王硕(快手)陈以前铸钢厂同事、世交发小、做过小偷
刘谦具俊烨(胖头)陈以前铸钢厂同事、下岗后成混混
张惠志陈楚生(陈父)桂林进铸钢厂接班时退休
许江宁李龙岗(二姐夫)沙发厂木匠出身,李大鹏的爹
何翯陈海凤(二姐)下岗后开理发店,之后开美容院
王宇汪工铸钢厂的工程师、领导,曾留苏后退休
关小平王抗美陈以前铸钢厂同事、隔壁邻居
于菲汪小飞陈的朋友、红与黑二股东、后售假行骗
李华江涛)淑嫺前夫,铸钢厂大学生留美后重婚
何淼陈小元(大)陈桂林与小菊的女儿
黄唐一佳江小方(大)江涛与吕淑嫺的女儿
任溯李大鹏(大)二姐的儿子
李斯琦娜娜王硕的女友
潘馨刘月刘阳的胞妹,学过舞蹈、喜欢季哥
高叶曾曼丽
谢云鹤小雨
庄媛大刘媳妇

简评

『百子湾初体验』工业美学,时代挽歌,但感觉欠缺了一些锐气,一些锋芒。网上正版资源的时常全都是101分钟,这次资料馆放映的时长是106分钟,就为了这多出来的5分钟,我花一个半小时跑到了百子湾来。但豆瓣上给出的全长为119分钟,所以我真的很好奇这删掉的13分钟里到底有啥见不得人的东西,连资料馆都不让放。而且我很明显可以感觉到电影后半段情节的破碎,在陈桂林决定放弃造钢琴之后,我本来还期待着看看导演打算用什么让故事延续下去,结果没想到直接来一大段歌舞表演,然后钢琴就造好了,人物行为动机完全丧失。总的来说,我觉得这部电影还是与万青的歌、东北作家群的小说产生了互文性,而这个年代需要这种互文。

居然已经是十年前的片子了吗....脑海中对片名的印象还停留在前两年...本片最成功的地方应该就是在它对老百姓生活环境的营造了,从这一点上看它就已经甩开一些国产片一大截,已经达到好电影一半的标准了,因为在我看来,国产片对国人来说,“代入感”三个字是必须解决的痛点,我们所处的社会中每分每秒都在不断产生值得我们去深入探索的好故事,主创需要做的,只需把它的模样原封不动的呈现给观众。《钢的琴》做到了,而且是以一般人玩不转的黑色幽默的形式,实在锦上添花,有笑有泪。除了影片后半段频繁出现的黑场淡出式的转场让我看得有点别扭不适应之外,其余部分在我看来都是国产片中的上乘之作。

我特别喜欢最后这块热情的桑巴和他们拉手风琴的样子,艺术就该是这样的,工人阶级因为音乐而快乐,这才是艺术最大的魅力。钢琴代表的是高雅艺术,而往往只有名流才配谈艺术,可是伟大的工人阶级的生活才是大多数人们的生活,当陈桂林说要造一个钢琴时,周围人真实的反应是拒绝,谁要做这耽误时间还没钱的活呢,结果真的要做的时候他们还是都来了,无利不起早是现实,可总有高于现实利益的东西在。这也是电影想表达出来的一些美好和善意吧。但是整体的色调是很偏工业风的,唯一的亮色是淑娴的围巾和女性角色。但是如果是采用正常的色调拍摄会更好吧(只是个人观点)这种片子不是灰色幽默,这反而是一部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片子,拍的非常好!很能体现我们伟大的工人阶级鲜活和顽强的一面。

之前偶然在网上看到过这部电影,口碑不错,于是就来看看。褪色冷峻的色调,凋敝的工厂,破旧的老屋与除不尽的野草,这部片子的美术给我一种颓败无力之感,轻快的音乐,绚丽的服饰,以及众人为留住女儿一起协造钢琴一事,都在这片如今 荒芜的东北黑土地上显得十分荒诞,我很喜欢。但因为画面、题材、海报,都让我先入为主地认为它是一部悲剧色彩浓厚的影片,甚至快到结尾前,我还盼望着是否会出现让人心脏骤停的意外,可惜没有,这部影片的幽默有了,但我希望那点黑色能够更黑一点,有更大的反差,更大的戏剧性,将那份为留住女儿,异想天开造钢琴的奇事给凸显出来,整个故事叙述有点平淡了。

确实厉害,无论是画面、镜头调度还是人物台词。在鞍山拍的,冷峻破败萧条且被遗弃,我总归是有情怀的。无论再怎么努力,属于东北的繁荣往事和地位就像那两座大烟囱一样无法留住,发展的车轮让我们被抛下,而站在山坡上抽着烟遥望它的死亡的人们其实是在默送一个时代。秦海璐演得真好,这个知世事却最不现实的女性形象让我狠狠共情了。跟着爱的人什么都能去做去尝试。九个人吃饭的场景莫名像最后的晚餐一样有宗教感;气势汹汹找到欺负女儿的男孩后又放走他;重建钢琴时的斗牛舞;男主和前妻在前景、背后的房子一边破得只剩框架一边却结实得能遮风挡雨。我们的挣扎和努力留不住富足的生活也留不住想要钢琴的女儿,剩下的只有羁绊、义气和一架钢的琴。

王千源封帝作品,结果王千源本人并不出彩……至少只是他生涯演技的平均水平而已,可能就是人品积累差不多了吧。我是抱着现代写实主义美学的准备观影的,结果浪漫情怀和戏剧化夸张占了大量篇幅,小菊一角竟然还启用了韩星,我说看着口型对不上长的又奇怪呢,可能是资本运作吧。废旧工业风的厂房里,大家一边高歌着“咱们工人有力量”一边把钢琴做了,群戏生态才是这个集体主义赛高的完美表达,生旦净末丑,都是咱们好工友。一样是场景化叙事,编好了就会层峦叠嶂,编不好就是零七八碎,这部就属于没编好的……不知道影片最后造出的这架“钢的琴”有没有电影这么的松散。而同样是讨巧,摄影就很知道如何营造高级氛围,音乐就弄巧成拙,自作聪明整了一段马里奥,真特么太出戏了!

本来觉得片子一般,结果下面一看,惊呆了,从没见过片子有如此多高质量影评啊!!连着读了好几篇,又咂摸出点味道。前两天读完爱人万岁出不来,应唐语“很多描写我会拿钢的琴里的电影场景代餐”,我就来了,然后看到室内场景,拼命脑补戴明月的家… (世界上没有第二个人是我这个理由来看的吧…)确实好看,当然瑕不掩瑜,但还是说说我自认为的缺点吧:配乐太挤;故事一般;舞台剧感觉太强,反而却是我所喜的,毕竟是被唐语称为“假如咱国有一部真正滴艺术片,那就是,钢的琴。”的电影啊!文艺范绝对到了,最想表达的东北老工厂印记和滚滚向前的时代中、不安烦躁惶恐的人们却有着不变的父爱,悲悲喜喜,都有着十足荒诞又落寞的味道。这就够了,还求什么呢?

工人们只能沉默着望向炸毁的烟筒,同时轰然倒塌的是一个时代。也曾从父母的口中听过当年的辉煌,热闹的工厂和附属的学校是无数人向往之处,但这些繁荣最终都消失了,想起妈妈的下岗证明也是在那里拿到的。破败和荒凉是人力无可控的,只能沉默,而这哑然中暗藏太多情绪,都融在酒里,音乐里,歌声里,电光火石里…以钢制琴,这是我们仅有的,也是仅能给予的了。这一架钢琴的制造,是东北工业生产的缩影,人们聚在一起完成这最后一件象征着告别的作品。总是想要努力抓住点什么的,却像攥紧的沙子逐渐流逝,最后的放手看似洒脱,其实伴随无数声叹息。而我们终将在辉煌回忆里与这片土地一同老去。ps: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因为太熟悉所以无从下笔,最终只能留下干巴巴的几个字(观看时的两个突然想法:①好久没吃炉果了②王千源怎么会沦落到拍烂片)

距离片中故事背景的时代有一些距离,因此无法完全感同身受。但是灰暗色调基础上破败的景致与荒诞剧情的相融,最终在剧末钢的琴的琴声中落幕。工厂杂乱无章的环境同雅致钢琴曲的反差十分强烈,象征着新生代的野蛮生长。观览全片并无过多的感受,反而是排位第一的长评更像是发生于片中故事同一时代的史实。国企改革的浪潮使得一群本兢兢业业工作的普通国企员工陷入了风雨飘摇的境地,毕生所学无法发挥实际的价值与作用,不得不另谋生路以图糊口。在这一变革的时代背景下家庭的破碎也是司空见惯,可是依旧有这如同王千源饰演的父亲那样的人物,尽管其对未来有着无限的迷茫与焦虑,他依旧能够在重压之下尽力为孩子创造一个物质生活相对丰富的童年。曾与友人聊过国企改革,在听说其父就是国企改革的“受害者”时才拉进了自己与这与国运相关之事件的距离。

无论是烟囱、厂房、机床还是俄罗斯老歌,都真实再现了东北工业区的真实面貌,以及生活在其中的底层阶级。与大部分表现底层人物的影片不同,《钢的琴》借助喜剧性塑造了一个满怀情怀不愿服输的父亲形象。个人觉得陈桂林的形象塑造十分成功,创作者不满足于将其定位于一个即将失去女儿的父亲,并将故事局限在亲情的框架内,而是更加关注其作为一个个体的情感表露,将亲情扩展至爱情、友情等层面,与落魄的工业区形成了极好的呼应。烟囱这一意象又赋予了影片以悲剧性,它被爆破的命运似乎象征着以陈桂林为代表的底层工人阶级的命运。“一个阶级的倒掉,工厂之子的挽歌。比想象更荒诞的,是他们那个卑微的梦。”题材的俗套完全靠剧情和画面弥补,所以依然给五星。

自然是难得的作品,画面的色彩调度和好几处的镜头设计都非常打动我。《铁西区》可以全面铺陈人物的故事是有着超长的时间作为支持,《钢的琴》由于时长的限制只把这种目光聚焦在“做钢琴”这种事情上来作为矛盾冲突的切入点。情感的表露也变得更加克制与收敛,因此我也不愿像评价铁西区那样来写长篇大论来解读这一切。在描绘下岗时期工人惨遇这一主题上,东北电影与文学是有着一定的相似性的,不过地域性也不是质量差的代名词 ,许多时候这种优秀的作品是会让许多观众/读者达到共情的,而他们本身有没有经历过这些并不是共情的关键,这很考验导演能力。所以很高兴我看到了一个认真讲好了时代故事的电影,且不局限于东北这一地域,至少在经济高速发展之下老工业区衰败这件事上,这世界的许多地区都是同步的,这种悲哀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相通的。

5星作为鼓励国产电影。喜剧,是通过荒诞搞笑的演绎,让人开心,瞬时的欢笑,是超然于现实的;悲剧,往往是从现实生活中取材,无奈伤感,没有大团圆,因为生活中难有圆满,人看后会印象深刻,因为这些都发生在自身或者身边。影片中,钢的琴,代表着对过去的交代,两个大烟桶,代表着心中的理想和希望,虽然无论怎么用力去挽留,被炸掉阻挡不了,只能完成一个钢琴,这个女儿口中的愿望和符号化的物体,是对过去理想信念的葬礼,而后,我终于可以娶你了~要去奔赴下一段历程,生活中的我们,何尝不是被挤压着推赶着,去奔赴下一个旅程,来不及去完成心中的“钢的琴”。王千源和秦海璐,演技在线,配角们也都给力,剧中时不时就是一段歌舞,来衬托人物心境变化,国产电影的优秀之作。赞一个。

获得奖项

  • 第12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
    第12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
    获奖:评审团奖
    提名:最佳电影 / 最佳导演 / 最佳男主角 / 最佳女主角 / 最佳编剧
  • 第18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第18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获奖:艺术探索奖
    提名:最佳男演员奖 / 最佳女演员奖
  • 第2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第2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提名:国内展映单元
  • 第2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第2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获奖:评委会特别奖 / 评委会特别奖-特别影片奖
    提名:最佳故事片 / 最佳女主角 / 最佳导演 / 最佳编剧 / 最佳男主角
  • 第14届中国电影华表奖
    第14届中国电影华表奖
    获奖:优秀故事影片 / 优秀青年导演
    提名:优秀女演员 / 优秀编剧
  • 第1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第1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获奖:金爵奖-最佳影片 / 金爵奖-最佳男演员 / 金爵奖-最佳女演员 / 电影频道传媒大奖-最佳影片 / 电影频道传媒大奖-最佳导演 / 电影频道传媒大奖-最佳男主角 / 电影频道传媒大奖-最佳女主角
  • 第23届东京国际电影节
    第23届东京国际电影节
    获奖:最佳男演员
    提名:金麒麟奖
  • 第4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4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获奖: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
    提名:最佳剧情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男主角 / 最佳女主角 / 最佳原著剧本 / 最佳摄影 / 最佳原创电影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