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订制(2013)
UP:2022-06-10《私人订制》(英语:Personal Tailor)是中国大陆导演冯小刚执导的一部讽刺喜剧电影,由王朔编剧,葛优、白百何、郑恺和李小璐主演,中国大陆于2013年12月19日上映。
剧情
愿望规划师杨重、情境设计师小白、梦境重建师小璐与心灵麻醉师马青四人组成的公司“私人订制”,以替他人圆梦为自身业务,专门为不同客户量身订制“圆梦方案”。无论客户的白日梦多奇葩、要求多严格,“圆梦四人组”统统来者不拒,甘愿满足客户的任何需求,正如同公司的口号:“成全别人,恶心自己”!许多心怀“奇葩梦”的客户因此纷纷找上门,公司也接连面临各种挑战: 一心想当烈士的陕西女青年;号称全球最庸俗的导演却立志追求高雅品味;想要当清官的司机自愿接受钱色诱惑;生日愿望是想变成有钱人的河道清洁工人丹姐……“圆梦四人组”绞尽脑汁,誓要为每一位客户度身订造最贴心的圆梦方案!
角色
演员 | 角色 | 备注 |
葛优 | 杨重 | 愿望规划师 |
白百何 | 小白 | 情境设计师 |
李小璐 | 小璐 | 梦境重建师 |
郑恺 | 马青 | 心灵麻醉师 |
范伟 | 司机 | |
宋丹丹 | 丹姐 | 河道清洁工人 |
李成儒 | 导演 | |
王志飞 | ||
苗圃 | 杰妮亚 | “宁死不屈梦”女子 |
王宝强 | 王阿强 | 弹棉花工人 |
成龙 | 自己 | 颁奖人 (客串) |
曹炳琨 | “廉政公署梦”男子 | |
关晓彤 | “成人礼梦”女孩 | |
李咏 | “初恋梦”男子 | |
梁天 | 医生 | |
邱晔 | 夜总会妈咪 (老鸨) | |
杜家毅 |
创作
最初片名为《贵族》,2013年在海南取景拍摄。冯小刚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拍本片是为了让华谊兄弟赚到钱,因为上部作品《一九四二》赔了钱,而且影片仅几个广告植入高达8000万元就已回本。他觉得这是一部“好玩又胡扯”的电影,能让观众好好放松放松;影片“剧本是冯小刚和王朔喝完酒之后聊出来的,充满了王朔的各种碎片,《甲方乙方》的结构,《顽主》里的段子,以及早年一个名叫《贵族》剧本里的台词”。冯小刚表示:“《私人订制》由三个故事组成。第一个说的是土壤,是《一九四二》的现代版,说得还是人民性,如出一辙。第二个故事是嘲笑,但嘲笑的不是俗。第三个故事是白给的,为的是让第一个故事能存活下来。最后的道歉和王朔没有关系,是我内心对这个世界仅存的一点敬畏。”
反响
根据影评人和观众反响来看,影片备受争议。一些差评认为此片为“怒剧”,“不尊重电影,瞧不起观众,没有人物和结构,只有广告,唯一有价值的东西是编几个笑话逗你玩”,“冯小刚今年拍春晚是拿《私人订制》练手,练了仨小品一朗诵,三俗一雅终归一烂”。
网易的“独家影评”栏目的匿名文章对影片和《甲方乙方》进行了对比,对剧本和影片的结构,及人物塑造方面提出非常严厉的批评。
影评人周黎明对本片持肯定态度;更有人表示,冯导作品被骂很可能跟他一贯的口无遮拦、不太注重个人形象有关。
纽约时报中文网的署名文章批评影片“有些地方比较散乱,片子也过于冗长”,同时也肯定了演员的演技,影片的思想和拍摄技术。Variety的署名评论认为影片节奏缓慢而轻松,肯定了演员的演技和剧本的思想和内容,但片子冗长,而且并未在人物塑造方面下大工夫。
面对影评人的恶评,冯小刚导演连续发微博痛斥绝大多数影评人浅薄,“别现眼了”,“从一九四二到私人订制,你们的嘲笑和狂欢恰恰反映了你们的浅薄,我看不起你们,别再腆着脸引领观众了,丢人”,称“观众热衷爆米花喜剧我理解,但我无心伺候”,“观众买了票怎么骂我都行。影评人收钱还跟这儿骂,他们有权利骂我,我也有权利骂他们。我是跟他们死磕了,逮住他们就骂他们。当然他们也没有上岗证,街上卖煎饼的都有上岗证,他们没有”,“有一帮人、尤其什么豆瓣上的,都些大尾巴狼,假装懂电影,狗屁!还在那还说什么他的镜头蒙太奇,你们知道什么是蒙太奇呀?”;并表示“《私人订制》突破了对权力的讽刺”,“就对现实的批判性来说,我给它打9分”,“《私人订制》可能都不用10年,5年内就成经典。” 在第15届中国电影华表奖领奖时,冯小刚表示“我随随便便拍一部电影就卖钱,我认认真真拍一部电影就不卖钱!这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困惑!”
本片被搜狐评为2013下半年十大华语烂片第二名,仅次于《小时代2》。
主创
- 总制片人:王中磊
- 执行制片人/执行主任:胡晓峰
- 出品人:王中军
- 联合出品人:刘光全、杨受成、成龙、张苏州、裘新、王一洋
- 编剧:王朔
- 导演:冯小刚
- 摄影指导:赵晓时
- 美术指导:石海鹰
- 服装造型指导:吴里璐
- 录音指导:吴江
- 剪辑指导:肖洋
- 剪辑:张为傈
- 策划:杨庭恺、李志佩
- 联合策划:周莉芳、李潮洋、苏晓、王仞
- 监制:张大军
- 联合监制:黄翔、利雅博、綦建虹、赵红梅、杨文红、张家铭
歌曲
曲别 | 歌曲 | 作曲 | 作词 | 演唱者 |
---|---|---|---|---|
主题曲 | 《解放》 | 栾树 | 梁芒 | 羽泉 |
插曲 | 《时间都去哪儿了》 | 董冬冬 | 陈曦 | 王铮亮 |
票房
本片在中国大陆上映后,首周四天收获创纪录的3.3亿元票房,位列该周票房榜第一名,打破了电影《人再囧途之泰囧》在2012年12月创下的国产片首周票房纪录(3.1亿);次周收获2.202亿元列第二名,比首周四天下滑三分之一,场均31人比首周的48人下滑35%;第三周收1.164亿元仍居亚军,累计6.67亿元。至2014年2月2日,累计票房将近7.2亿元。
上一届:《风暴》 | 2013年中国内地一周票房冠军第50周(12月16日—12月22日) | 下一届:《警察故事2013》 |
简评
看过冯导的电影不多,但是这一部应该能排到前几名。现在来看,白百合加上李小璐的组合简直了,不过还是应该少关心这种私生活,多多关注演员本身的表演。每每刷到第一段故事的片段,还会为剧情设计的精妙和演员演技拍案叫绝。大俗与有钱人也隐藏了寓意,也能产生反思。不过就像影片开头那句,只是博观众一乐,倒也无可厚非。ps:如果有机会,我也想挑战一下自己的软肋。
这片被称作《顽主》的续集,《顽主》充满了喜剧精神,那里面的恶心自己,是以个体的混不吝对抗道貌岸然的社会。二十来年过去了,社会还是那个社会,浑不吝的个体也成了道貌岸然的一员,于是《私人订制》里就流露出了一股厌倦、怅惘、无奈的情绪。时代变了,痞子文化已死,剩下的只有中产阶级的审慎趣味。
恶心死了,电影延续《甲方乙方》的路数,为客户圆梦,但显然当年的圆梦不可与今日的私人订制同日而语,张嘴闭嘴"群众都不是省油的灯",开口闭口为资本家说话,他们的压力不是普通人可以想象,呵呵,他们的奢华也不是普通人可以想象的吧,榨干群众还要群众说好话,结尾更是恶心,在春节团聚之时替群众向大自然道歉,真是贱得慌。
其实我能感受到冯小刚自己的一往情深,对王朔调侃解构文化的认同,这片子如果没有葛优在支撑,很容易就垮塌了。仅仅20年,众多演员脱离了京圈文化,也脱离了文艺工作者应该有的自觉,他们不能理解王朔所讲的故事的内核。以及要讽刺和批判的那些对象。这不是高高在上的老炮教育,更多是再坚持一些过往价值观的电影从业者的独白。很奇怪,现在社会的青年人信什么呢?还看书吗?不看的话对文化的理解到底又有多少??不看王朔不理解80年代,自然就不能理解他们呈现出的状态。
影片算是电影《甲方乙方》的进阶版,也算是源自于小说《你不是一个俗人》,但是却拍的真不好看。影片是有想法了,三个最主要的任务,分别对应了“为名、为权、为钱”,试图通过这三个故事告诉观众,或许你以为的“成就”并没有那么成就,你以为的“容易”并不容易,你以为的“享受”并不一定是享受,结尾处的“道歉日”四处道歉,也对应了人在最求这些事物的时候,却迫害和毁坏了更多东西。但是,影片太过于流于表面,只讲究高大上,却忽略了原作的市井气,故事和笑点处理的都非常一般,很难触动人,最后的每个人道歉,更是让故事上升到强行灌输大道理的范畴内,真的很像他们的口号那样“成全别人,恶心自己”,只是本片成就的是导演的不思进取,恶心的是观众。
上一次看已经是十年前了,和爸爸妈妈被移动还是电信公司回馈活动邀请去看的。进场爸爸问“是啥子片子吗”,经理还回答说“冯小刚的私人订制”,爸爸妈妈说“哦 冯小刚嗦”,我想这个导演肯定很有名了,严主任坐我们后面一排,还打了个招呼。当年那个电影院已经停业多年,当年李咏的镜头一出来爸爸妈妈还笑着让我看,当年那句“热菜都变成凉菜”了让我记住好久,还记得关晓彤和葛优那句“爱女成人礼”,小学生的我还很羡慕,转眼也快到了,还有最后的机场镜头和“因为我真有一辆车”,那些台词都还深埋心底。一晃,竟然是十年了。
三点五星水平的电影,整体是甲方乙方的时空精神续作,有意思的是葛大爷一带三,这三演技也是不太好说。这部主要是有点赶导致有点糙,其实本子还是不错的,全片几个段子式的文本放到十年后的现在依然很适用,从而诞生了范伟老师的那个干部经不起这种考验的名梗,而宋丹丹老师的单元则是看的有些心酸,普通人民的阶层固化真是无药可救。最后的结尾道歉日其实可有可无,不过真有一辆车的结尾也还不错。
内容太多,但框架不完善,没能有效的建立规则。结构上感觉想把自然、社会的变化与人价值观的变化结合起来,但结果上连边都沾不上。尽管潜力十足,却混乱不堪。可这片就是缺点再多,往它之后看,也没有其他敢苦中作乐的影片了,电影的价值一半在导演,另一半在观众。PS:非常喜欢宋丹丹那一段,浪漫气息发挥到了极致,最后老太太一个人走进胡同巷子里的时候非常心酸;电影的布景相当优秀,在一部电影中拍出了不少不同的风格,但没能使内容建立联系;关晓彤的演技简直噩梦,眼一直在飘,不知道在干嘛。
想看葛大爷就看了,结果不好看。因为讲了三个故事,却又都是同一群人就很割裂,虽然那就是他们的工作,但你就能感觉到,观众是在看演员演演员,而且刚进入某个设定角色里,又被拉出来,塞到另一个,就所有的角色都是不饱满的,你根本就不知道这个角色到底是怎样的性格特征。而且,因为你都知道是假的,看的时候的感情不一样,就有一种,看了个寂寞的感觉。虽然说里面很浅显的说了很多官场人民雅俗有钱之类的道理,但过于生硬,还有最后的道歉是啥,就很突然的关爱大自然?和前面没联系啊。还有,可能是之前也看过一些片段,又或者中国拍喜剧拍来拍去都是差不多的情节套路,或许在学习其他作品的时候可以自己在扩展,自己创新吧(说的是后期的电影又重现了差不多笑料的情节,所以再看以前的中国喜剧就不好笑了)
三星半,重温的一部片子,认一下片子里的各个腕,以及拍摄地点,不免有点感叹,腕们的变化也是挺大的,冯导贺岁片已经消失,冯导却不甘寂寞,亲自下场当了回老炮,拿了金马奖最佳男主,王朔好像许久没啥消息,葛大爷依然慢慢悠悠的拍着片子,两位女主离开了婚姻的围城,郑凯活跃在各大综艺,范伟16年拿了金马奖影帝,和赵本山重归于好,世事起起落落,戏内戏外,有时也是分不清了
这片讽刺大于好笑,用几个小片段的形式讲述“私人订制”的公司给人们圆梦的故事,特别是范伟和宋丹丹的部分尤为出彩,但是作为贺岁片仅仅能达到及格的水平,特别是最后还来个全国道歉日,是呼应当年的雾霾和污染吗?还有不知怎的,看着看着就想起来葛优以前的一个电影,这片怎么和《甲方乙方》这么像啊!故事梗概简直完全一样…
说是抄袭《甲方乙方》有点牵强,毕竟两部影片都是同一个导演,但绝对可以说是在炒冷饭,而且还是隔夜的那种,吃起来生硬硌牙。只是整合了众多段子的几个小品故事,虽然看的当时觉得可乐很爽,感觉导演讽刺了这样,调侃了那样,可细细品来却也言之无物,空洞乏味。影片结局更是全面崩盘,和前面的剧情也毫无交集,恐怕也只是为了导演心中的那个“不俗即雅”而强行煽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