赎罪(2007)

AtonementUP:2022-06-08

《赎罪》(英语:Atonement,香港译《爱.诱.罪》),2007年戏剧爱情英国电影,改编自伊恩·麦克伊旺同名小说。由英国导演乔·莱特执导,詹姆斯·麦卡沃伊与凯拉·奈特利主演。Working Title影业制作,环球影业全球发行,美国地区则由焦点影业发行。电影于2007年9月7日英国上映,同年12月7日美国上映,台湾则于2008年1月11日上映。 本片在香港由安乐影片有限公司负责戏院发行, 于2007年12月27日上映.

赎罪

评分:8.5 导演:乔·赖特 编剧:克里斯托弗·汉普顿 / 伊恩·麦克尤恩
主演:詹姆斯·麦卡沃伊 / 西尔莎·罗南 / 凯拉·奈特莉 / 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 / 布兰达·布莱斯 / 哈丽特·瓦尔特 / 朱诺·坦普尔 / 阿尔菲·艾伦 / 帕特里克·肯尼迪 / 彼得·怀特 / 瓦妮莎·雷德格雷夫 / 萝玛拉·嘉瑞
类型:剧情 / 爱情 / 悬疑 / 战争
片长:123分钟地区:英国 / 法国
语言:英语 / 法语
影片别名:爱·诱·罪(港) / 救赎
上映:2008-02-22(中国大陆)
IMDb:tt0783233

剧情

1930年代的英国,塔利斯家庭是一个标准的上流社会家族,白昂妮·塔利斯是家族中年纪最小的女孩,想像力十足却又不明白成人的事情。姐姐西希莉雅是家族中的长女,个性冷酷却又无法认清自我,从小便与家仆罗比·特纳一同长大,进入学院。西希莉雅与罗比皆喜欢著对方,却又因为阶级隔阂而无法坦白。

一日,西希莉雅与白昂妮的哥哥里昂到来,白昂妮写下了生平第一出话剧迎接哥哥,全家上下皆忙着准备,罗比与西希莉雅意外起了冲突,罗比透过白昂妮捎信道歉时,却意外拿成了自己打的玩笑信,白昂妮看到后对于罗比起了疑心。晚餐前,白昂妮又撞见了姊姊与罗比做爱的情景,种种的想像串联在白昂妮的脑海中,而晚餐后,众人因为家族亲戚的失踪,开始出外寻找,不料白昂妮的表姊萝拉,意外遭到强暴,白昂妮并未看见男子的脸,但罗比先前的作为却让白昂妮直指罗比为凶手,玩笑信也成了其中的证据。警方到来,仍不见罗比的踪影,正当众人等待时,罗比带着失踪的小孩回来,随后即被警方带走,种种情景却都进入了年幼白昂妮的眼底。

四年后,罗比选择加入英军取代监狱的生活,西希莉雅也早已与家族断绝,而白昂妮也已经长大并且逐渐懂事。当时,罗比在法国从军,与队友脱离了队伍,开始找寻着原本的队伍。半年前,罗比与西希莉雅见了面,并且再度与西希莉雅来往。而西希莉雅的妹妹白昂妮,则放弃了进入剑桥大学的机会,前往伦敦救伤(后送)医院接受护士训练。几个月后,白昂妮与罗比巧遇,白昂妮始终无法从自身的罪孽挣脱出来,也因此便向罗比和西希莉雅道歉,但是却始终无法得到谅解。而当年被强暴的萝拉,嫁给了当年强暴她的犯人,白昂妮想起了一切,却无法对罗比或西希莉雅补偿什么,自身的罪恶感始终无法消失。

几十年后,已经老去、濒临死亡的白昂妮,出版了第二十一本书命名为《赎罪》。此书正是对于自己一生所造成的错误而救赎。对于白昂妮而言,她永远无法得到姊姊与罗比的谅解,因为罗比在敦克尔克大撤退的前一天1940年6月1日死于败血症,姊姊也在同年10月15日因为战争空袭伦敦地下铁避难时不幸被洪水淹死而罹难。他们那么多年来所向往的幸福,最终仍无法实现。白昂妮最后所能做到的,便是让书中的罗比与西希莉雅团聚,得到他们应有的幸福。

角色

  • 詹姆斯·麦卡沃伊饰演罗比·特纳 (Robbie Turner)
    塔利斯家族管家的儿子,举止谦冲。最初选角时有多名演员试镜包括杰克·吉林哈尔。监制最后选了麦艾维。莱特称赞麦艾维:「他拥有让观众跟随他的个人旅程的特质。」麦艾维认为罗比是他觉得最难诠释的角色,因为罗比相当的直率。
  • 凯拉·奈特利饰演塞西莉亚·泰丽思 (Cecilia Tallis)
    塔利斯姐妹的姐姐,外表冷酷但个性矛盾。奈特莉最初被相中饰演18岁的白昂妮,不过奈特莉并不同意。莱特与奈特莉在2005年就曾在《傲慢与偏见》合作过,而奈特莉也是第一个确定演出《赎罪》的演员。最后莱特让奈特莉诠释西希莉雅的角色,原因为「西希莉雅没有伊丽莎白·班内特的气质。」为了准备这个角色,奈特莉特别观看了许多30年代与40年代的电影,例如《蝴蝶梦》、《相见恨晚》和《尽忠职守》。
  • 瑟夏·罗南饰演13岁的布里奥妮·泰丽思 (Briony Tallis)
    自负却又想像力十足的小女孩,塔利斯姐妹的妹妹,却抵抗著成年人的生活。莎柔丝·罗南最初并没有被考虑饰演,直到选角负责人吉那·杰 (Jina Jay)在大不列颠处处碰壁后偶然发掘时,才确定饰演白昂妮的角色。伊恩·麦克伊旺认为罗南的表现相当杰出,仅靠着眼神就传达讯息,能够让观众在她说话前就知道接下来发生的事情。
  • 萝玛拉·嘉瑞饰演18岁的布里奥妮·泰丽思 (Briony Tallis)
    葛瑞是白昂妮三个时期最晚被选定的演员,主要是因为原预订者艾比·康尼许因为《伊莉莎白:辉煌年代》的时间而冲突婉拒,葛瑞因此接下了这个角色。为了要让心境与外表达到白昂妮年轻时的设定,葛瑞观察罗南的演出,试着将自己融入角色当中。
  • 瓦妮莎·雷德格瑞夫饰演77岁的布里奥妮·泰丽思 (Briony Tallis)
    大家一致公认最适合的人选,是白昂妮三时期最早选定的演员,与莱特见面一次会谈后便确定。据了解,三位分别饰演白昂妮不同时期的女演员,还一同试音让三人的音色接近在相近的范围内。
  • 布兰达·布蕾辛饰演葛瑞丝·泰纳 (Grace Turner)
    罗比的母亲,塔利斯家族的管家。
  • 哈略特·华特饰演艾蜜莉·塔利斯 (Emily Tallis)
    塔利斯家族的女大家长,个性势利眼又自私。艾蜜莉·沃森与克莉斯汀·史考特·汤玛士都曾被考虑演出此角色。
  • 茱诺·坦普饰演萝拉·昆斯 (Lola Quincey)
    白昂妮的表姐,因为意外被强暴而造成事件的开端。
  • 派屈克·甘迺迪饰演里昂·塔利斯 (Leon Tallis)
    塔利斯家族中最年长的男性,西希莉雅以及白昂妮的哥哥,在伦敦担任银行员。
  • 班奈狄克·康柏拜区饰演保罗·马歇尔 (Paul Marshall)
    一个想将巧克力包装卖给英国陆军的创意商人,却也是强暴萝拉的犯人。
  • 丹尼·麦斯饰演汤米·奈托 (Tommy Nettle)
    罗比的军中同袍。

制作

《赎罪》主要由英国的Working Title影业制作,2006年夏天于英国及法国取景。

取景

《赎罪》取景地点包括雷卡、史崔汉、南伦敦 (剧中设定为贝尔罕,西希莉雅脱离家族后所定居的地方)、斯托克瑟以及格林斯必。

所有塔利斯家族内外部的场景都是在洛普夏郡的斯托克瑟的一座1889年的维多利亚式私人庄园拍摄。伦敦的场景则取景于白厅和拜什那尔格林的市政厅,其中市政厅则是剧中罗比和西希莉雅于茶店见面的场景;萝拉和保罗完婚的地点则是在西敏的圣约翰教堂史密斯广场拍摄;西希莉雅避难的贝尔罕地铁站则是在皮卡德里线的废站奥德维奇地铁站拍摄:圣汤玛斯医院的内部场景则是在泰晤士河河畔的汉利公园广场拍摄,至于医院外部场景则是在伦敦大学学院取景。

《赎罪》的最后访谈部分则是在BBC电视公司拍摄:片尾的海滩与悬崖场景则是在苏赛士的七姐妹悬崖取景,更精准的应该说是在寇克米尔港湾拍摄,而且此地距离西希莉雅就读的罗迪恩学校很近;法国乡村的片段则是在剑桥夏郡的科提斯、林肯夏郡的基尼德罗夫端拍摄,另外也包括诺福克的丹佛和瓦尔波尔圣安德鲁,3月时则是在剑桥夏郡的派摩尔取景;雷卡则是片中敦克尔克大撤退的拍摄地点,包括一座当地戏院。

电影原声带

赎罪电影原声带
达利欧·马里安利的原声带
发行日期2007年12月4日
类型电影配乐
时长50:28
唱片公司迪卡唱片公司
评价
电影介绍大全  5 连结TrackSounds  5 连结Soundtrack Express  5 连结Movie Wave  5 连结

《赎罪》电影原声带由达利欧·马里安利配乐,法国钢琴家尚-伊夫·提鲍特演奏。这是这两人第二度与导演乔·莱特合作的电影原声带,前一部为《傲慢与偏见》。

音轨

  1. 〈Briony〉-1:46
  2. 〈Robbie's Note〉-3:07
  3. 〈Two Figures By a Fountain〉-1:17
  4. 〈Cee, You and Tea〉-2:27
  5. 〈With My Own Eyes〉-4:41
  6. 〈Farewell〉-3:32
  7. 〈Love Letters〉-3:12
  8. 〈The Half Killed〉-2:11
  9. 〈Rescue Me〉-3:21
  10. 〈Elegy for Dunkirk〉-4:16
  11. 〈Come Back〉-4:28
  12. 〈Denouement〉-2:29
  13. 〈The Cottage on the Beach〉-3:25
  14. 〈Atonement〉-5:24
  15. 〈贝加马斯克组曲-月光〉 (克劳德·德彪西)-4:52

发行

《赎罪》为2007年威尼斯影展的开幕影片,同时让导演乔·莱特以35岁的年纪成为影展史上最年轻开幕影片导演。《赎罪》也是2007年温哥华影展的开幕影片。《赎罪》在2007年9月7日于英国以及爱尔兰上映,北美地区则为12月7日上映,除了北美地区由焦点影业发行外,全球大部分地区都由环球影业发行。

反应

评价

《赎罪》一片佳评如潮,至2007年12月27日为止,该片在烂蕃茄影评网站根据151个正面评价获得85%的新鲜度,总结影评为:「精采的演出,精辟的摄影手法,情爱的表现成为一部改编自伊恩·麦克伊旺小说的成功电影。」另一权威网站Metacritic同样给予85分的高分。。本片在滚石杂志彼得·崔佛的07年最佳影片名单中,该片获得第二,同时也获得帝国杂志07年最佳25名影片的第三名。

至2007年12月13日为止,《赎罪》一片也获得金球奖七项大奖的提名,是所有入围影片当中最多者,问鼎2008年的奥斯卡金像奖呼声极高。

  • 「2007年最精采的电影之一,够资格获得最佳影片的提名。」-罗杰·艾伯特 (Roger Ebert,《芝加哥太阳报》)
  • 「耀眼、性感又易懂的英式电影,《赎罪》是相当出色的影片之一。」-时代杂志
  • 「编导皆将原著的史诗精神传达至现代当中。」-纽约邮报
  • 「令人惊叹的剧情,让人静静等待着出人意料的发展。」-纽约日报

票房

《赎罪》于2007年9月7日在英国和爱尔兰上映,票房赚进11,557,134欧元,之后于12月7日上映后,开幕首周于32间戏院中赚进784,145美元。之后于2008年1月11日全美联映后,首周在950间戏院赚进4,221,866美元,目前全美票房累计48,187,111美元,全球票房累积114,477,249美元,以文艺时代片的水准来看,票房成绩相当亮眼。

十大影片

《赎罪》一片获得多家媒体评选为2007年最佳十大影片之一。

冠军-甘迺迪·杜伦 (Kennedy Turan,《洛杉矶时报》)冠军-罗·卢曼尼克 (Lou Lumenick,《纽约邮报》)冠军-J·R·琼斯 (J.R. Jones,《芝加哥读者报》)冠军-杰·史东 (Jay Stone,《蒙特娄公报》)冠军-麦可·卓库里奇 (Michael Drakulich,《南城星报》)冠军-大卫·艾洛特 (David Elliott,《圣地牙哥联合论坛报》)冠军-马汀·葛洛夫 (Martin Grove,《好莱坞报导》)冠军-彼得·德布吉 (Peter DeBruge,《综艺杂志》)冠军-史蒂芬·霍特 (Stephen Holt,史蒂芬·霍特秀)冠军-杰奇·库柏 (Jackie Cooper,41NBC/MGT)冠军-葛雷·艾伍德 (Greg Ellwood,MSN)亚军-美国国家评论协会 (National Board of Review)亚军-彼得·布奈特 (Peter Brunette,《国际银幕杂志》)亚军-彼得·崔佛 (Peter Travers,《滚石杂志》)亚军-劳伦斯·托普曼 (Lawrence Toppman,《夏洛特观察家报》)亚军-吉恩·崔普列 (Gene Triplett,《奥克拉荷马人报》)亚军-艾咪·隆多弗 (Amy Longsdorf,《艾伦镇晨呼报》)亚军-彼得·哈罗柏 (Peter Hartlaub,《旧金山纪事报》)亚军-米克·拉塞尔 (Mick LaSalle,《旧金山纪事报》)亚军-约翰·厄本尼克 (John Urbanich,《克里夫兰太阳报》)亚军-乔安娜·蓝菲德 (Joanna Langfield,电影分钟)亚军-麦可·瑞奇薛芬 (Michael Rechtshaffen,《好莱坞报导》)亚军-亚当·坎柏纳 (Adam Kempenaar,《爱电影·非常电影评论》)亚军-布莱德·布里凡 (Brad Brevet,Rope of Silicon.com)季军-《帝国杂志》 (Empire Magazine)季军-东南影评人协会 (Southeastern Film Critics)季军-罗杰·摩尔 (Roger Moore,《奥兰多守望报》)季军-鲍伯·隆基诺 (Bob Longino,《亚特兰大宪报》)季军-凯文·威廉森 (Kevin Williamson,《渥太华太阳报》)季军-丹·柴尔 (Dann Gire,《芝加哥新闻日报》)殿军-达拉斯华兹堡市影评人协会 (Dallas Fort Worth Film Critics)殿军-奥克拉荷马影评人协会 (Oklahoma Film Critics)殿军-安·霍乃戴 (Ann Hornaday,《华盛顿邮报》)殿军-乔·摩根史腾 (Joe Morganstern,《华尔街日报》)殿军-理查·科林斯 (Richard Corliss,《时代杂志》)殿军-罗杰·艾伯特 (Roger Ebert,《芝加哥太阳报》)殿军-坦沙·罗宾森 (Tasha Robinson,《A.V.俱乐部》)殿军-苏珊·温馨娜 (Susan Wloszczyna,《今日美国报》)殿军-凯萨琳·莫菲 (Kathleen Murphy,MSN)殿军-玛西·德曼斯基 (Marcy Dermansky ,About.com)第五名-丽兹·布朗 (Liz Braun,《多伦多太阳报》)第五名-史蒂芬·贝克 (Stephen Becker,《达拉斯晨报》)第五名-莱西·费堡 (Lexi Feinberg,《大电影大音效》)第五名-安·汤普森 (Anne Thompson,《综艺杂志》)第五名-朵娜·保玛 (Donna Bowma,《纳什维尔风景》)第五名-瑞·班奈特 (Ray Bennett,《好莱坞报导》)第五名-大伟·麦考伊 (Dave McCoy,MSN)第五名-尚恩·艾德华兹 (Shawn Edwards,福斯电视网)第六名-乔治·蓝 (George Lang,《奥克拉荷马人报》)第七名-巴尔的摩市报 (Baltimore City Paper)第七名-奥斯汀纪事报 (The Austin Chronicle)第七名-纳森·雷宾 (Nathan Rabin,《A.V.俱乐部》)第七名-鲍伯·史卓斯 (Bob Strauss,《洛杉矶日报》)第八名-奥斯汀影评人协会 (Austin Film Critics)第八名-詹姆斯·伯洛戴利 (James Berardinelli,ReelViews)第八名-基斯·菲普斯 (Keith Phipps,《A.V.俱乐部》)第八名-史蒂芬·霍登 (Stephen Holden,《纽约时报》)第八名-玛莉·波 (Mary Pols,《圣何塞信使报》)第八名-理查·詹姆森 (Richard Jameson,《安皇后新闻》)第九名-马裘里·博刚腾 (Marjorie Baumgarten,《奥斯汀记事报》)第九名-彼得·哈洛柏 (Peter Hartlaub,《旧金山记事报》)第九名-乔·拉希托 (Joe Lozito,《大电影大音效》)第九名-布莱恩·塔勒里戈 (Brian Tallerico,The Deadbolt.com)第十名-麦可·史洛哥 (Michael Sragow,《巴尔的摩太阳报》)第十名-诺尔·莫瑞 (Noel Murray,《A.V.俱乐部》)第十名-罗杰·杜林 (Roger Durling,《圣塔芭芭拉独立报》)第十名-杰曼·陆希尔 (Germain Lussier,《时代先驱纪录报》)第十名-罗杰·弗莱曼 (Roger Friedman,《福斯新闻》)前十名 (未排名)-纽约线上影评人协会 (New York Film Critics Online)前十名 (未排名)-马特兰·麦当那 (Maitland McDonah,TVGuide.com)前十名 (未排名)-苏珊·葛兰杰 (Susan Granger,SSG联合会)前十名 (未排名)-泰尔玛·亚当斯 (Thelma Adams,《美国周报》)前十名 (未排名)-安德斯·莱特 (Anders Wright,《圣地牙哥市节拍报》)前十名 (未排名)-柯林·科弗特 (Colin Covert,《圣保罗明星论坛报》)

奖项

主条目:《赎罪》获奖名单

《赎罪》为2007年威尼斯电影节的开幕影片,这也使导演乔·莱特以35岁的年纪成为国际性电影节开幕影片的导演。《赎罪》广获好评,已经获得金球奖最佳戏剧类电影、最佳配乐奖,英国奥斯卡最佳影片与最佳美术设计奖,七项奥斯卡金像奖提名,获得奥斯卡最佳配乐奖。

简评

一个妹妹用一生去为自己13岁的谎言赎罪的故事。永远不要用自己的视角去穿揣摩他人,眼见不一定为真。嫉妒、说慌、战争、爱情,电影有很多要素,也用了很多次倒叙,有时候已经分不清哪些是现实哪些是Briony写进小说里为自己赎罪的了。印象最深刻的是Nightly穿着那一身绿色绸缎露背裙的那一天,绝美,从看到信的那一刻到书房ml再到晚宴到目送罗比被捕入狱……不得不说女主真的太美了!可惜Nightly和罗比最后还是悲剧,两人忠贞的爱情很感人,可是现实和战争都很残酷……最后这些都变成了妹妹小说里的情节。2007年就拍出了敦刻尔克军队撤退的史诗级长镜头,绝!

简介把女主家叫做“小康家庭”是不是太草率了。这部电影前半部分在英国村庄,美丽的庄园,大片大片的绿色,仆人,远离尘嚣,年轻的男男女女,青春期,氛围非常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电影审美一流,处处是壁纸,也让我感慨咱和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生活水平也差太远了。后半段就是敦刻尔克、西线无战事。人类的历史就是为男人的愚蠢和自大买单的历史。这部电影里最喜欢西尔莎罗南,灵气满满,单纯角色本身也是一个很有power的小女孩。看主海报,似乎这部电影主打的是凯拉奈特莉和詹一美之间的凄美爱情,我能get的是主人家大小姐和管家的儿子有私情,那种故意三年不讲话的禁忌拉扯,但也仅限于此,成就凄美的是被迫分离。

后半段一个教堂中那两个犯罪当事人的婚礼上牧师说到“每个人都应该有另一半”,这句话我可以当作是个真理,跟从谁嘴里说出来的没关系。真相往往是哀伤的……;年轻人的爱情被两个好看的、演技在线的呈现出来,会觉得进展顺利、一切自然而然,所以爱情信念的支撑、坚持都给人很大的希望,只是结局是死亡。因为经历过那种心痛的原因吧,现在的我已经不在觉得死亡=悲惨结局,相反,是另一种美好的形式,只是世人脑袋里无法超越现世世界去勾勒或想象出那一种圆满的结局……;应当注意到的另外重点便是,不要随意相信任何人(哪怕是小孩子),因为你从来都不知道对方在想什么或者(很有深度的赞叹他们)在思考什么,人性的丑恶总会“灵光乍现”,那个时候百口莫辩,只能随遇而安吗?否则你要怎样呢?难道宿命论快占上风的时候真的会有救世主来吗?

一个结构很不错的电影。头尾穿插第三人称视角叙述,中间跟着男主的视角从战前童话般的英国别墅坠入战争凌乱污浊的泥淖,在丛林里穿行,猝不及防就能看到地上的女尸;还有多处的闪回和倒叙,把意识流拍得非常非常美,音乐的渲染力也十分惊人,在史诗般的交响乐中间垫入节奏分明又愈发急促的敲打字机声,加上形式主义的拍摄风格,仪式感般营造出每个人物在历史大流中纷乱走散的迷茫之感。打字机声仅对安妮而言,亦穿插了她的一生,也使她忏悔了一生。高潮部分带着旁白、交响乐,同时又是心理蒙太奇的意识流,多重视听叠加极力渲染,又在剧作上完成重大反转。但特写对着男主,呈现他看着照片逐渐闭上眼睛的下一秒切到他战友的中景镜头有些多余,加上画面也由暗调变得明亮些许,使渲染力也减弱了些许。最后安妮老年的赎罪处理得有些仓促,但也足够深入人心。

我去什么大糞一样的剧情我真服了白瞎了詹一美和凯拉奈特利的顶级妆造,还有中间好几分钟的回忆中的镜头真的不会拍意识流转场可以不拍额真无语,整部电影剧本的结构是和帕慕克的纯真博物馆类似的,都是一种试图制造出一种叙事计谋,也就是在通篇用第一人称/第三人称展开小叙述,然后在最后一部分第一人称/第三人称走进电影,主角就会成为被叙述的他者,然而帕慕克的纯真博物馆里这种叙事诡计非常的精巧优美,不管是帕慕克的剧情还是措辞都非常的让人有代入感,看完整本书的感觉就像走过展示凯末尔和芙颂的爱情的一座真正的博物馆,你一下就从故事中被抽出,赎罪的剧情却因为太傻逼而让这种转变显得及其生硬又笨拙,更别提主角们唐突又意外的死亡以及非常矫揉做作的剧情

看完令人沉默,不是因为凄美的爱情故事,而是真相本身和背后的现实,一切本该就像电影一开始梦幻浪漫的样子继续下去,而一切就结束在了那个谎言之上,真正的坏人却还在桃之夭夭。18岁那年股气不气勇气去道歉的气都化作了用往后的余生来弥补和道歉,实际上一切都已经停留在了那个书房的晚上。命运本不该是如此但是确实就是恰恰如此。一开始的画面有多美丽,后面的过程就有多凄惨和冰冷,那一天可能是人生中最美的一天,导演也在这里专门用柔光镜头来烘托,手电的灯光都能被照得五颜六色,辗转之后的伦敦就变成了极富现实色彩的冷色调,这是伦敦该有的颜色也是这个故事该有的颜色。电影的故事本来其实略显单薄,之后的大部分其实都是在做前面那个错误的延伸或者弥补,赎罪本来只是作者一个人的事,却用来所有主人公来帮她分担。

《赎罪》是英国导演乔·赖特所执导的剧情片,乔·赖特是一个非常有想法的导演,他的影片着重于剖析角色内心,本片改编自英国文学家伊恩·麦克尤恩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上映于2007年。本片配乐非绝妙,所以夺取了第80届奥斯卡最佳配乐奖。本片同时获得了第61届英国电影学院奖和第65届金球奖的最佳影片。另外本片演员阵容强大,西尔莎·罗南堪称惊艳的表演令人叹服,而凯拉·奈特莉和詹姆斯·麦卡沃伊均贡献了精彩的演出,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也展现了演技。乔·赖特是一个非常善于叙述故事的导演,他的所有电影技巧都是为了叙述而提供服务,在本片中,导演为大家贡献了影史上一段伟大的长镜头。本片的情感真实且足以震撼人心,很多人在观看过后,心中亦是五味杂陈。有时候背负一辈子的罪恶感,那或许就是人生最大的惩罚吧。。

其实故事本身框架简单,太轻盈。加入小女孩的视角后,又多了一重单纯的嫉妒。最后结尾,又给它套上了个俄罗斯套娃,哦,原来是一个小说里的故事。(此时我方get到元叙述的意义,之前看的小说从头便告诉你小说如何选材如何写作的,我却get不到这种做法的好。)最后这个俄罗斯套娃再给观众来了一个情绪冲击,这里叙事手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还有镜头语言,每一帧的画面都很精美,看得出是很用心的。像一出青春片,在小小的天空下开出的野花。所以我其实觉得演员的外形比故事角色更成熟一点,凯拉奈特莉的不羁浪漫和故事很贴合,这个角色其实很有点骚浪贱,男主是被她诱惑过去的。但是凯拉一来自动给了角色一些温良的品质。

小孩子的坏,是最真实纯粹的坏。13岁的妹妹通过自己的想象说出了那些话。但她永远都不会知道她到底做了什么。本该相爱的二人只因为几句小孩子说的话而彻底分离。他蹲完监狱就去当兵,一直心心念念那个他爱的女人。她因战争去当了护士,无时无刻想着他,和他一起去那海边蓝色的房子里,和他共度余生。但他在回去的前一天因为坏血病死了。她在地铁站里被大水也淹死。二人的故事只停留在了这里。相爱一辈子,想念一辈子。却被妹妹几句话彻底摧残倒塌。妹妹成为了最恶的人,她用一辈子赎罪,却最终只能通过小说,去赎罪。但毫无用处的,相爱的人已经永远分离了,一切都无法挽回。这就是最后的结局。(一美年轻的时候帅是真的)

在无意义的华丽镜头和爱情故事上着墨太多,反而缺少对真正能够表达“赎罪”主题的复杂人物briony的刻画,使得其成为了一个非常愚蠢又虚伪的扁形人物,也使得整个故事流于表面的肤浅和空洞。一开始briony的童年回忆中便可以看出大家对她的想象力和创作欲的忽视和不以为然,空虚的夸赞,没有人愿意表演的剧本,和站在书房那一刻姐姐和男主扬长而去的尴尬与局促,没有人愿意跟她解释发生了什么,也没有人愿意去听一听她的声音,到头来反而所有人都在责怪她的无知和想象。Briony其实是阶级压迫(可以看出父母其实不一定确认这件事是男主做的,但承认是男主做的可以拆散他和姐姐)和残酷战争下的挡箭牌,毕竟比起去怨恨这样一个庞大的无解的命运和世界,把所有的愤怒和不满发泄在一个具体的人身上要轻松得多。

看完最后妹妹的自述,回想妹妹杜撰的去向姐姐姐夫忏悔的情景不寒而栗。那是妹妹想象中,如果向姐姐忏悔会得到什么结果:向父母坦白真相,找律师说明写悔过书,自己身败名裂还要坐牢。所以她其实一直都没有勇气真正去找姐姐。可是坦白忏悔了真会如此吗?我相信两个备受磨难的人只求能在一起就满足了,怎么会把妹妹再送去坐牢呢?所谓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不过如此了。而她,一直作为著名作家,安稳过完一生,人生的最后才在小说里说出真相,还给姐姐一个美满的结局作为赎罪,这样她就可以安心死去,不用担心下地狱罢。这就是人性啊。剧名“赎罪”,太讽刺了!

。过于丰富的想象力可能会毁了一个人,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孩子也好,成人也好,言论是一把刀子,每个人都应该珍惜自己言论的权力。。布兰妮说是自己给了他们快乐,也是在经历无法挽回的结局之后自我赎罪的一个方式吧。,实际上看完不知道到底是谁的错误了,如果没有布兰妮所谓的指认,男女主之间的隔阂就不存在了吗?战争的伤亡就没有了吗?该找谁赎罪?13岁的布兰妮到底是因为自己也喜欢罗比而出于嫉妒得不到就呀毁掉?还是仅仅因为那封拿错的信,将罗比认为是色情狂,进而认为他先后侵犯了姐姐和表姐?,真的是愤怒加无奈。谁能看到一对有情人因为身份地位、战争、被错证而分开甚至逝去而真正作恶的人依然光鲜亮丽。

获得奖项

  • 第21届欧洲电影奖
    第21届欧洲电影奖
    提名:最佳男演员 / 最佳音乐 / 观众选择奖
  • 第80届奥斯卡金像奖
    第80届奥斯卡金像奖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女配角 / 最佳改编剧本 / 最佳摄影 / 最佳艺术指导
  • 第61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第61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获奖:最佳影片 / 最佳艺术设计
    提名:BAFTA Film Award —— Best Leading Actor / BAFTA Film Award —— Best Leading Actress / BAFTA Film Award —— Best Supporting Actress / BAFTA Film Award —— Best Screenplay - Adapted / BAFTA Film Award —— Best Sound / David Lean Award for Direction —— Best Director / Anthony Asquith Award for Film Music / 最佳英国电影 / 最佳导演 / 最佳女主角 / 最佳男主角 / 最佳女配角 / 最佳改编剧本 / 最佳摄影 / 最佳剪辑 / 最佳化妆和发型设计 / 最佳服装 / 最佳原创配乐 / 最佳音效
  • 第64届威尼斯电影节
    第64届威尼斯电影节
    获奖:Prize of the Forum for Cinema and Literature
    提名:金狮奖
  • 第65届金球奖
    第65届金球奖
    获奖:最佳剧情电影 / 最佳电影音乐
    提名:剧情电影最佳女主角 / 剧情电影最佳男主角 / 最佳女配角 / 最佳导演 / 最佳编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