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姐(2011)

UP:2022-06-08

《桃姐》(英语:A Simple Life)是一部于2011年9月首映、2012年3月公映的香港电影。由许鞍华执导,刘德华和叶德娴领衔主演。编剧陈淑贤根据李恩霖的真实经历改编而成。

桃姐

评分:8.3 导演:许鞍华 编剧:陈淑贤 / 李恩霖
主演:叶德娴 / 刘德华 / 秦海璐 / 秦沛 / 黄秋生 / 王馥荔 / 朱慧敏 / 江美仪 / 罗兰 / 谭炳文 / 梁天 / 宫雪花 / 徐克 / 洪金宝 / 于冬 / 宁浩 / 杜汶泽
类型:剧情 / 家庭
片长:118分钟地区:中国香港
语言:英语 / 汉语普通话 / 粤语
影片别名:A Simple Life
上映:2012-03-08(中国大陆)
IMDb:tt2008006

剧情简介

本片改编自真人真事,讲述生长于大家庭梁家的少爷罗杰(Roger,刘德华饰)与自幼照顾自己长大的家佣妈锺春桃(桃姐,叶德娴饰)之间所发生的一段温暖人心的主仆情故事:桃姐13岁就到梁家当妈姐(佣人),转眼60年过去,她已伺候了梁家老少四代人。后来,梁家人有的去世,有的移民了,近十年间只剩下桃姐和梁家少爷罗杰在一起生活。主仆两人相处颇有默契但很少交流。后来有一天,桃姐突然中风,罗杰把她送去安养院,由此展开了一段触动人心的主仆情。

演员表

演员角色备注
叶德娴锺春桃桃姐妈姐Roger的契妈
刘德华梁罗杰Roger电影制片人大家庭的少爷
秦海璐蔡姑娘老人院主任
王馥荔Roger母亲
秦沛坚叔老人院院友
梁天校长
许素莹梅姑
余文诗SharonRoger的姐姐
林二汶Roger的助理
江美仪金姨之女老人院院友女儿
陈智燊JasonSharon的儿子,Roger的外甥
许碧姬金姨老人院院友最后因意外摔倒而身亡
黄秋生草蜢老人院东主友情客串
杜汶泽牙医友情客串
邹文怀特别客串
于冬本人,博纳影业集团总裁特别客串
徐克本人,特别客串
洪金宝本人,特别客串
岑建勋本人,特别客串
麦润寿本人,Roger的中学同学特别客串
刘国昌本人,Roger的中学同学特别客串
宁浩特别客串
林以诺本人,牧师特别客串
林家栋本人,特别客串
罗兰特别客串
詹瑞文本人,Roger的中学同学特别客串
谭炳文特别客串
黎燕珊特别客串
宫雪花老人院工作人员
朱慧敏办公室秘书特别客串
泰臣冷气机维修工特别客串
裕美歌手特别客串
刘伟强特别客串
楼南光武行
元秋陈太Roger和桃姐的邻居角色被删去

创作

人物原型

影片改编自本片监制李恩霖与曾侍奉他家三代的女佣锺春桃之间的真实故事。

锺春桃祖籍广东台山市,是一名孤儿,自小寄养在一个澳门家庭。在生活最艰难的时候,她遇上了李恩霖的祖母。辗转之下,被带到了香港成为李家的小佣人,当时她只有13岁。李恩霖将他与桃姐之间的关系形容为“虽然没血缘,但是不等于会少一点”。而她本人则比叶德娴大10多岁。锺春桃本人于2003年中风,2007年逝世。

筹备

李恩霖是香港的一位电影工作者,以前他与许鞍华合作过《女人四十》(担任创作总监)。李作为一名电影人,把想要将自己与保姆之间的情感故事搬上大银幕的计划与故事大纲告诉了许鞍华。许导对于这样一个讲述老年人孤独状态的故事一见倾心,她说“因为我也老了,64岁,单身,开始担心孤独,怕老得太潦倒”。她认为通过写实手法把香港老人的市井生活、人情冷暖与世故家常在电影中还原出来,可以让许多人更加关爱自己身边的老年人。剧本由曾与许鞍华合作过1987年电影《书剑恩仇录》的编剧陈淑贤负责创作。许导后来就找刘德华投资,刘不仅愿意出力帮忙,还找来了博纳影业的老板于冬共同投资。

本片是许鞍华与刘德华继《投奔怒海》(1982)和《极道追踪》(1991)之后的第三次合作;作为叶德娴自2000年的《九龙皇后》后相隔11年再次出演的电影,是李恩霖推荐她演桃姐这个角色的;也是刘德华和叶德娴两人合演的第十部电影,距离上次合作《黑马王子》(1999年)已有12年之久。

拍摄

2011年2月下旬在香港开拍,4月上旬​​现场拍摄完毕。总投资3000万人民币,其中制作成本为1200万。

主要拍摄点为九龙半岛西北部的深水埗,片中的老人院即位于此地。深水埗是香港历史最悠久的一个地区,但却很少在香港电影里出现。选择此地作为拍摄地的原因,许鞍华说“这是不为人所熟悉的香港,我觉得这地方的居民与商户之间充满温情,很有人情味。有些人会觉得这里节奏懒散,但我偏爱它的人性化。”香港总计有700多间老人院,八成为私人经营,规模分大、中、小三种类型,片中的杏林护老院有一百多个床位,规模属于中型,并有工作人员和义工24小时看护。

主角Roger所居住的房屋则直接使用了真实原型李恩霖位于美孚新邨的家,因此真实原型桃姐住过的房间、用过的家具、走过的菜场,李恩霖常坐的沙发、餐桌,乃至李恩霖带桃姐从老人院里出来时到过的公园、吃过饭的茶餐厅,都写实地再现在了镜头里。

在访问中叶德娴谈到她对角色的诠释。她认为Roger并不是把桃姐当亲人看,并且认为桃姐的奉献精神很不简单。叶德娴并表示她演桃姐的角色很容易,而称赞刘德华工作态度好,演出Roger心态转变的演技也很好。

片中有八个饰演老人院的老人来自于一个老年人剧团,他们之前刚演过一个香港本土的舞台剧,其他人则是真正生活在老人院里的人。此外,香港与内地的著名电影人如邹文怀、徐克、洪金宝、刘伟强、于冬和宁浩等都参与了客串演出。

评价

《桃姐》在威尼斯举行完首场放映后,接受采访的多位外国记者及评论人都对影片给予了颇高的评价:他们能理解片中对香港老年人现状的描写,认为该片情感动人,且不乏不少细节上的幽默;叶德娴的表演出色,而刘德华回归质朴的演出也相当特别与抢眼。电影节主席马可·穆勒看完影片盛赞道:“这是香港新浪潮电影的最近一部佳作,许鞍华从自己的视角诠释香港文化,用细腻的镜头语言表达对香港文化的关怀。”

搜狐娱乐的三金以“最后的本港特色,节制的朴实亲情”来形容本片。网易的表江将影片喻为“电影工业时代的手工精品”,他写道“许鞍华秉承克制、内敛、不煽情原则,用近似于手工业者的精细、准确及不哗众取宠,来刻画普通个体的个人情感和经历,……之所以说《桃姐》更像一部手工业作品是在于,它拥有手艺人一般的坚守,用自己多年的手艺把故事说好,不带渲染,不有意炫技,不用各种音乐、特效等手段来咣咣砸观众的耳膜和心灵,就是细密的针脚把岁月的各种回忆缝进去,甚至有一些细节和情感是你一时半会体会不到的,就像手工艺品的魅力需要时间的洗练才能显现一样,但只要时代的列车越快前行,手工艺品的价值越会被慢慢沉淀。”

中国知名影评人魏君子对本片评论道:影片叙事手法简练,节奏从容。剧情看似平淡然层层推进。全片饱含生活趣味令观者在笑声中回味喟叹。作为一个言志载体,它不仅有《送行者:礼仪师的乐章》般对死亡的平静探讨,又有对社会现状的讽刺揶揄。许鞍华举重若轻处理这类沉重的现实题材,体现了她在探讨家庭伦理命题与人文关怀方面一贯高超的艺术能力。叶德娴与刘德华的每场对手戏都生动难忘,她于生活细节中表现人物的性格与敏感,尤其是对嗔与悲的细腻把握都展现了精妙的演技;刘德华与叶德娴默契的合作,以及他驾轻就熟的角色充满了浓厚的生活质感。

香港电影导演叶念琛说:“《桃姐》最精采是叶德娴和刘德华的母子档火花,叶惊天魔盗团的演技近乎无懈可击。刘德华从影以来最贴近平凡人的演出,难能可贵。”香港导演庄文强评价说:“这居然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商业电影!每一个笑点都准确无误,节奏畅快。入场前,施南生体贴地问我有没带面纸。完场后,我吿诉她:眼泪在心里流,面纸抹不到。”中国编剧宁财神说:“这几年,我发自内心喜欢,并愿意为之做些事的华语片有两部:《我们天上见》,《桃姐》。他们的共同点是岁月消融不去的爱与包容。希望这样的电影不会消亡,有诚意的好电影,是我们最后的荣光。”台湾演员吴奇隆甚至自己掏钱请粉丝观看本片,贾樟柯、章子怡、姚晨、杨幂等艺人也纷纷在微博上力荐该片给观众。

林沛理则批评此片缺乏批判的眼光。烂番茄新鲜度92%,metacritic上媒体综评81分。《时代杂志》将其列入“年度最不该错过的十佳电影”之中。美国著名影评人罗杰·艾伯特给出满分并将《桃姐》评为2012年度十佳电影之一,成为唯一上榜的华语片。

票房

本片在各地的票房成绩都创下了许鞍华个人作品的票房记录。

中国大陆

第一天3月8日妇女节收1270万人民币,首周四天累计3300万,次于《战马》的3700万(七天的数据)位居第二。第二周收2220万次于《恐怖星球》继续位居第二,11天累计5520万。第三周收890万排行第六,累计6410万人民币。第四周收310万列第九,累计6720万。第五周收119万列第十位,累计票房6839万人民币。最终总票房为6933万。

香港

香港首周三天(周五至周日)收825万港圆,名列当周第一位。次周收897万继续名列第一位,10天累计1732万。第三周收459万次于《大追捕》和《饥饿游戏》名列第三,17天累计2191万港币。第四周收237万位列第五,累计2429万。第五周收160万列第八位,31天累计票房2589万港币。第六周收62.6万列第九位,累计2652万。第七周收80万位列第七位,累计2732万。第八周收32万列第九位,52天累计2764万。《桃姐》最终累计票房为港币27,873,690元,是2012年港产电影票房第四位。

台湾

台北首周末三天收773万台币,次于《异星战场:约翰·卡特传奇》的1255万位居第二;第二个周末三天收638万逆势登上第一位,台北10天累计1857万。第三个周末收352万,次于《饥饿游戏》名列第二,17天累计2542万台币。第四个周末收136万位居第五,累计2839万。第五个周末收47万列第12位,累计2946万。第六个周末收9.64万列第19位,累计2970万。第七个周末收11万列第19位,累计2996万。第八个周末收14,750排行30位,累计3001万。全台湾最终总票房超过六千万。

新加坡

首周末三天收47,402美圆,名列第八位。次周末四天(3.15-3.18)收50,491美圆继续名列第八位,10天累计12,1319美圆。第三周末收31,810名列第九,累计169,970。第四周末收14,829排行12位,累计194,245。第五周末收7,200排行16位,累计205,877。第六周末收1,498列19位,208,403。第七周末收3,751列18位,累计212,913。第八周末收2,792列21位,累计216,540美元。

马来西亚

首周末四天(3月15-18日)收282,178令吉(1美圆等于3令吉)排名第三位。第二个周末收208,060令吉排名第七位,累计595,656。第三个周末收62,633位居第十,累计721,884。第四个周末收24,901排行13,累计757,098。第五个周末收6,160继续位列第13位,累计773,726。第六个周末收6,588排行15位,累计787,611。第七个周末收1,558排行16位,累计787,248令吉。

意大利

首周末三天收65,450美圆排行18位。第二周末收65,231继续列18位,累计167,164。第三周数据未知。第四周末收15,986列26位,累计272,443。第五周末收7,622列32位,累计284,212。第六周末收6,765列37位,累计296,212美元。

上一届:《黑夜传说4:觉醒》2012年香港一周票房冠军第9周(3月5日—3月11日)第10周(3月12日—3月18日)下一届:《大追捕》
上一届:《异星战场:约翰·卡特传奇》2012年台北周末票房冠军第11周(3月16日—3月18日)下一届:《饥饿游戏》

奖项

获奖提名列表
奖项类别获提名者结果
第68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桃姐》角逐
最佳女演员叶德娴获奖
平等机会奖许鞍华获奖
Signis 特别表扬奖许鞍华获奖
飞船奖许鞍华获奖
第8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桃姐》角逐
第48届金马奖最佳剧情片《桃姐》提名
最佳导演许鞍华获奖
最佳男主角刘德华获奖
最佳女主角叶德娴获奖
最佳原著剧本陈淑贤提名
最佳剪辑邝志良、韦淑芬提名
第15届Tallinn Black Nights Film Festival欧亚电影大奖最佳电影《桃姐》获奖
最佳女主角叶德娴获奖
FICC 评审团大奖许鞍华获奖
第18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最佳电影《桃姐》获奖
最佳导演许鞍华提名
最佳编剧陈淑贤提名
最佳女演员叶德娴获奖
第6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男主角刘德华提名
最佳女主角叶德娴获奖
我最喜爱的男主角刘德华获奖
我最喜爱的女主角叶德娴提名
第7届香港电影导演会年度大奖年度推介电影《桃姐》获奖
年度杰出导演许鞍华获奖
特别荣誉大奖许鞍华获奖
第4届冲绳国际电影节“Peace 单元”最高大奖“海人奖”《桃姐》获奖
评委会特别奖“金石狮子奖”《桃姐》获奖
第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桃姐》获奖
最佳导演许鞍华获奖
最佳编剧陈淑贤获奖
最佳男主角刘德华获奖
最佳女主角叶德娴获奖
最佳男配角秦沛提名
最佳女配角秦海璐提名
最佳摄影余力为提名
第12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电影《桃姐》提名
最佳导演许鞍华提名
最佳编剧陈淑贤提名
最佳男主角刘德华提名
最佳女主角叶德娴获奖
百家传媒年度致敬电影《桃姐》获奖
百家传媒年度致敬电影人许鞍华提名
百家传媒年度致敬电影人刘德华提名
第21届上海影评人奖十佳国产片《桃姐》获奖
最佳导演许鞍华获奖
第10届巴黎电影节观众最喜爱影片《桃姐》获奖
学生评选最佳影片《桃姐》获奖
第33届南非德班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叶德娴获奖
2012华鼎奖华语片50强第一名《桃姐》获奖
第29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桃姐》提名
最佳编剧陈淑贤提名
第15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对外合拍片奖(五部之一)《桃姐》获奖
优秀境外华裔女演员奖叶德娴获奖
优秀境外华裔导演许鞍华提名

电视播映

  香港 无线电视翡翠台 星期六 01:40-03:50 节目(周六深宵影院)
接档桃姐(2018年6月10日)被接档
待查待查
  香港 ViuTV 星期六 20:30-23:00 节目(周六好戏势)
接档桃姐(2020年6月6日)被接档
闺蜜2之单挑越南黑帮(2020年5月30日)空手道(20:30-22:30)(2020年6月13日)

2011年7月28日,本片入围第68届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为许鞍华首部入围威尼斯电影节的影片,也是刘德华继2010年的《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后主演的电影连续两年参与角逐该影展奖项。9月9日,本片获意大利平等机会委员会率先颁发的平等机会奖(Equal Opportunities Award),表扬此片彰显女性和弱势社群在社会享有同等地位。9月10日在闭幕礼的上午,许鞍华连夺两奖:天主教人道精神组织Signis颁发的特别表扬奖,表扬电影传达服务他人精神信息;意大利一个权威电影组织亦颁发名为La Navicella的奖给《桃姐》,表扬电影充分传达人道精神。叶德娴更凭此片夺得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女演员”殊荣,成为首位获得该奖的香港女演员,也是继巩俐之后又一位获此荣誉的华人女演员。
2011年11月26日,本片勇夺第48届金马奖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女主角三项大奖。2012年又入围第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八项提名,最后获得最佳电影、导演、编剧、男主角和女主角五个大奖,成为继《女人四十》之后第二部实现大满贯的电影,许鞍华第四次夺得最佳导演创造记录,叶德娴也成为金像奖史上仅次于罗兰的第二年长的影后。
作为一部以老人生活为视野的文艺片,它不仅得到了各种赞誉之声、许多奖杯和良好票房的肯定,而且也引发人们对快速老龄化及养老问题的关注。
本片是演员梁天生前的最后一部电影演出。

简评

香港这个地方好奇怪啊,一般的中产家庭就能请住家佣人,她们几乎都是外来务工人员,一做就是一辈子,养出一帮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少爷”“小姐”,然而这些佣人并不能在制度上被平等地对待。桃姐病了,Roger说请菲佣照顾桃姐,晕,那菲佣成什么了?奴隶吗?这些香港人怎么好意思雇佣这些人的啊,真受不了。rant完毕,说电影。我小时候看过一个搞笑老港片,就是叶德娴和刘德华演的,叫做与龙共舞。这次叶德娴更是发挥了她极致的演技,连与之对戏的刘德华在这样一部文艺作品中都不显得突兀了。喜欢看小人物的人生,关注具体的人;所有能哭的点都哭了,但又不觉得这是导演设下的煽情陷阱,这就是我爱许鞍华的原因

很温情,可桃姐始终恪守着主仆本分,让人不免有些心酸。(罗杰他们一家可以平等地像对待长辈一样对待以前的老工人桃姐,可是桃姐做不到,处于弱势的一方很难去完全克服自己内心的隔阂)桃姐还是幸运的,以前辛勤的付出换来了晚年中风后的关爱,电影以歌颂真善美为主,只老人院蜻蜓点水展示了老龄化社会需要关注的老人问题。(就像小王子里面说的一样,老人曾经也年轻过,也是小孩。)刘德华和叶德娴两位的演技完全为电影大大加分。看完电影有一点感悟很深:好好做人,学会感恩!

4/5 刘德华饰演的Roger刚开始的表演令人觉得这个角色好冷漠,后来有些片段很好,总是这样反复无常觉得很奇怪,看完之后仔细想想这样的无常不正是人性吗?全片最触动我的是首映礼结束Roger牵着桃姐的手在小巷里慢慢走的镜头,温情如灯光般温暖。想为叶德娴的演技打满分,克制内敛又细腻。最近看了许多关于老年温情题材的电影,这部给我的感觉像是明知道这类题材自然围绕的沉重感却没有刻意收敛,再加上流畅度一般,看完心里闷闷的堵得慌。

桃姐演技一绝。故事简单质朴,部分情节很打动人心,罗杰的小学同学给桃姐打电话唱歌时,生活气息扑面而来,细节满满,足以打动我。过曝的画面总是让我觉得如此真实的故事略带些虚幻色彩。片中罗杰和桃姐戏份接近,刘德华地演技却没什么亮点。整个故事的讲述得没什么节奏,没有让我跟着故事进行下去。也正是因为故事太简单,两个小时的篇幅略显啰嗦,看完结尾真的消磨完了我的耐心。我粗陋的认为,故事停留在照全家福的那一刻会显得更利落,也升华了主旨,毕竟后面交代的事情是一定会发生的,交代得也没有什么技巧可言,罗杰妈说房子给桃姐住就一定会给,桃姐身体状况不好就一定会走,也一定会有遗体告别仪式,这些事情交代不如留白,让片子更有节奏可言。港片的搞怪片子也没拉下,徐克宁浩本色出演很有意思。

影片的英文名《the simple life》就暗示了这是一部描述平常生活的片子。没有强烈的主角动机与矛盾,展现的是桃姐去世前的生活情景。框中框的镜头记录桃姐不同时期的低落时刻,开头荒凉的空镜头奠定影片平淡基调。影片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是微妙真实,桃姐和罗杰像随时间生疏的母子,又随接触变多而亲密;罗杰妈妈和桃姐亲近但有主仆一层隔阂,桃姐说燕窝腥,罗杰妈妈脸挂不住了,还是有富太太的骄傲的。罗杰懂桃姐,为仆人六十多年,造就了她自尊自强的性格,不愿麻烦别人,所以罗杰干自己的事情去了,也无人再等他给他留灯开门。

被别人艳羡的温柔也会藏着只有自己明了的冷漠,所以最深刻的愧疚都是带着爱的。沉静中自有暗涌、冷峻中透出温柔,许鞍华在生活流叙事中一贯的通畅自然以及对于衰老话题骨子里的敏锐和处境上的共感,让本片的故事、表达以及呈现,三者生动钳合成一个整体,而更大的优点则是许鞍华和Roger本人李恩霖并没有将故事加以提纯和情绪化,而是带着内部的自省和外部的探察,将笔触探入到“本可以”的心灵歉意以及“无所依”的共通处境中,叶德娴对于桃姐的塑造既生动又丰盈,也为影片加分。片中很多细节都刺痛又动人,最喜欢的是桃姐和Roger几场打电话的戏。四星半

好牛的表演,中风后桃姐的演员把面部肌肉和腿部的肢体控制得太好了,以及康复后的些许好转也很到位。好棒的镜头语言,养老院的几次“看”让人心惊,借由他人怜悯自己的命运。那些凝重的呆滞的苍老的目光好像有一种摄人的魔力,吞噬活力和欢乐,只有空荡荡冷清清的生命最后的回响。桃姐来、桃姐走,桃姐从开始的生疏到逐渐融入,桃姐对养老院卫生环境和吃食条件几次欲言又止的不满,对小猫卡卡“去别人家要听话”的叮嘱似乎是说给自己听。可正是因为孤独的庞大,使得些许的温情尤为可贵,桃姐目睹亲子女尚有利益纷争,多无谓争吵,年轻的梅姑因病重转院,她看的越多,对自己的处境便多一份深思,她是那么害怕给别人添麻烦。也许是上帝的意志,为梁家几乎操劳一生的桃姐,获得了Roger如儿子一般体贴的照顾和陪伴,也满足了看到东家五代同堂的心愿。

不知道为什么罗杰的打扮,除了出席活动那天,平时也太不像个电影人了,尤其是做电影制片,不知道为何要刻意这样,而且好几处都强调他的阶级更像工人,就算家道中落或家庭的大本营已经润出,在香港保留一处小家,但这也穿的太质朴了。难道是为了让刘天王的身份感降低吗?感觉有点没必要。穿的更符合制片人的着装更好。除此之外,整体我觉得挑不出毛病,挺好的。镜头感也好,桃姐演的也好。最近看了许鞍华金马大师课谈这部和黄金时代,觉得无论导演还是演员,都是为了电影好,无论许导和叶姨吵的不可开交,还是和汤唯话不投机无话可说,大家都非常的不容易,都是为了戏好。常有遗憾才是生活的一部分,只有修行程度很高的圣哲,才能时刻幸免于难。

演员的第一职业不应是表演,而是让人相信。叶德娴化神般的演技,好像亲自消抹了本身的存在,好像她生来就是桃姐。她完美的演绎让许导的这部电影更有了纪实的魅力。这部里电影客串的大明星可是许导为影迷争取的福利了,投奔怒海,阿金,千言万语四部片子的男主返场同框,新浪潮战友徐老怪也前来捧场,内地新声代宁浩也小露一面,最让我意想不到的是我还看见了一闪而过的安吉拉大宝贝的脸hhh PS:看电影的时候,我哭的很惨,叹了无数口气。国内的电影市场真的很需要现实主义题材反映小人物生活的电影。

看过的许鞍华导演的影片屈指可数,第一个想到的是《女人四十》,和本片一样都是华裔文化环境下(或说就是彼时香港吧)的生活描写,那部影片主要呈现了一种“生活不易,但生活还是要继续”的现状,本片则集中在了生老病死中的“老、病、死”的展现,当然了,两部影片也都少不了对香港文化下的日常喜怒哀乐亲情友情等方面的配料来描绘现实生活,看她的这些影片给人的最大感触大概就是我们都是万千平凡人中的一员,脱不开过着柴米油盐的日子,脱不开生老病死,脱不开人生这一趟激烈而又平凡的旅程,尤其当你以旁观视角来快进地看这些片段时,这映射在每个普通人身上的普遍规律就变得更加清晰,原来生活不过如此...

看得我PTSD。真狡猾啊,先告诉了观众两人的身份,桃姐只是我们家好几代人的佣人,然后再给出一段剧情发展,英文翻译是A simple life。没被打动,因为她看到再多再精彩再美丽都是有限视角,最后都会回到一堆不认识的老人蜗居在一块的养老所里。她看到的不是她的日常,她得到的那么一小块糖,就要去冲淡那些苦难么,我办不到。甚至不是因为她是穷人而有这些苦难,是导演你告诉我她是一个近乎于母亲形象的女人,她是女人。然后一看,是男导演。不多说什么了。三星也是因为她是女人。

整部电影既温馨又忧伤,是难得一见的文艺片,不悲不喜真实记录的生死观展现。食物是最能间接体现真实情感的,因食物本片也就有了滋味。“好久不吃就不吃”的言语,充满了,朴素简单的哲学味道。人真是奇怪的动物,最幸福的时光居然是在付出的时候,可惜很多人都只想索取。叶德娴她演活了桃姐,那些隐忍凝重的特写,孤独地望着窗外,微微眯眼,眼神里仿若幻海浮沉。那枯萎的皮肤,灰白的发丝,演出了难描的孤独,那有戏的眼神,平静的悲伤。她静观、见证着家庭的荣耀,香港的命运起伏,生命的离去与降临,他人的悲欢离合。许鞍华导演慧眼识人,刘德华、叶德娴当然是演技没话说,秦沛、黄秋生等配角也很给力、很出彩。特别是华仔,拿捏的很到位。感谢许鞍华,没有煽情戏码,却情至深处。庆幸我的家人都还健在。但愿往后余生,在来得及的时候做来得及的事。

获得奖项

  • 第2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第2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提名:最佳故事片 / 最佳原创剧本
  • 第3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第3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提名:中国新片
  • 第18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
    第18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
    获奖:最佳电影 / 最佳女演员
    提名:最佳导演 / 最佳编剧 / 最佳女演员
  • 第33届波士顿影评人协会奖
    第33届波士顿影评人协会奖
    提名:最佳女主角
  • 第68届威尼斯电影节
    第68届威尼斯电影节
    获奖:沃尔皮杯奖-最佳女演员 / 吉亚尼·阿斯特雷奖 / 平等机会奖 / 天主教文化特别荣誉奖 / 纳萨雷诺塔代伊奖
    提名:金狮奖
  • 第12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
    第12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
    获奖:最佳女主角 / 百家传媒年度致敬电影
    提名:最佳电影 / 最佳导演 / 最佳男主角 / 最佳编剧
  • 第14届塔林黑夜电影节
    第14届塔林黑夜电影节
    获奖:Special Jury Prize —— FICC Jury Prize / 最佳影片 / 评审团奖-最佳女演员
  • 第4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4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获奖:最佳导演 / 最佳男主角 / 最佳女主角
    提名:最佳剧情片 / 最佳原著剧本 / 最佳剪辑
  • 第15届中国电影华表奖
    第15届中国电影华表奖
    获奖:优秀境外华裔女演员 / 优秀对外合拍片
  • 第31届香港金像奖
    第31届香港金像奖
    获奖:最佳影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编剧 / 最佳男主角 / 最佳女主角
    提名:最佳男配角 / 最佳女配角 / 最佳摄影
  • 第6届亚洲电影大奖
    第6届亚洲电影大奖
    获奖:我最喜爱的男女主角-我最喜爱的男主角 / 最佳女主角
    提名:我最喜爱的男女主角-我最喜爱的女主角 / 最佳男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