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鸟朝凤(2013)
UP:2022-06-07《百鸟朝凤》(英语:Song of the Phoenix),是一部2016年中国剧情片,为吴天明执导的最后一部作品,改编自肖江虹的同名原著小说。陶泽如、李岷城主演,中国于2016年5月6日公映。
剧情
讲述新老两代唢呐艺人焦三爷、游天鸣为了坚守信念传承技艺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师徒情、父子情和兄弟情。
游天鸣自小就被父亲送到焦三爷家学艺,后来师父家又来了一位同龄的师弟蓝玉。最终游天鸣被师父选为接班人,而蓝玉则被迫离开。在天鸣长大并成为班主后,焦家班也改为游家班,不过此时传统的唢呐表演正在受到西洋乐团的挑战。焦家班的成员也为了生计而被迫转行,但是游天鸣始终在坚守梦想和对师父的承诺,坚持要把唢呐班办下去。最后焦三爷由于身患肺癌晚期而逝世,天鸣则在师父的坟前吹奏了一曲百鸟朝凤。
角色
演员 | 角色 | 备注 |
陶泽如 | 焦三爷 | 老一代唢呐艺人 |
李岷城 | 成年游天鸣 | 徒弟 |
郑伟 | 童年游天鸣 | 徒弟 |
迟蓬 | 师娘 | |
胡先煦 | 童年蓝玉 | 游天鸣的师弟 |
嵇波 | 二师兄 | |
张喜前 | 游本盛 | 游天鸣之父 |
墨阳 | 蓝玉(成年) | 在古建筑施工队工作,与秀芝相恋 |
谭群 | 大师兄 | |
秀芝 | 游天鸣之妹 |
创作
2014年2月,影片完成最后的剪辑制作,一个月后,吴天明去世。
评价
贾樟柯表示“只要看五分钟,就会被这部电影打动”,“这个时代在意这样的事情的人不多了。所谓理想,就是你对你爱的东西在意。只有对文化在意,对国家在意,对人在意,才能诞生《百鸟朝凤》这样的电影”。
韩寒表示“吴天明导演真的是一位电影大师,没有他就没有中国电影最辉煌的时代。《百鸟朝凤》讲述了一个关于传承的故事,这部电影也让我想起自己生命中的恩师,《萌芽》的赵长天老师。相信每个人看这部电影的感受都会是相通的,也希望大家都能看《百鸟朝凤》,感受传承的精神”。
影评人“风间隼”认为:“《百鸟朝凤》所展现的,绝不只是一群艺人的人生故事,更是吴天明导演对整个中国文化的思考。“金木水火土”五个村庄簇拥着的“无双镇”,象征了传统中国的空间格局。唢呐乐班与西洋乐队的交锋,象征了传统中国与西洋文明、市场大潮的冲突和对峙。《百鸟朝凤》背后象征的传统道德的衰落则指涉了几十年来的礼崩乐坏和人心不古。甚至男主角“天鸣”也与导演的名字谐音,夫子自道之意跃然银幕之上。可以说,吴天明导演的收官之作延续了他从《老井》到《变脸》一以贯之的人生思考,依旧在用影像讲述着他心目中的那个“中国”。”
票房
刚上映前几天排片很低,导致票房很差。5月12日,制片人方励在微博下跪磕头请求各影院增加《百鸟朝凤》排片,之后排片得到提升,票房也顺势得到大幅提高。5月26日,片方成功申请电影公映密钥有效期延期至7月6日。最终累计8690万人民币。
奖项
2013年第2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 最佳故事片(提名)
- 评委会大奖(获奖)
- 最佳男主角(提名):陶泽如
- 最佳女配角(提名):迟蓬
- 最佳录音(提名):王长锐
第一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
- 最佳故事片奖
- 吴天明 Tianming Wu导演
- 陶泽如 Zeru Tao演员
- 李岷城 Mincheng Li演员
- 嵇波 Bo Ji演员
- 胡先煦 Xianxu Hu饰 童年蓝玉
- 郑伟 Wei Zheng饰 童年游天鸣
简评
以下仅为对师傅这个人物的一点点看法,不全。在徒弟出师后回来看他时,他喝了很多酒,最后喝醉了,拿出唢呐来吹,唢呐声里有他的兴奋,甚至有些癫狂,我想他迷茫过吧,但看到自己的徒弟时,他心里有答案了,而且很坚定。看到一半我就知道徒弟最后会为师傅吹百鸟朝凤,我以为故事结局是师兄弟们回来大家聚在一起最后吹一次百鸟朝凤,热热闹闹地送师傅。想不到结局是只有小徒弟一个人来送他,他送了那么多人,教了那么多徒弟……但这就是社会现状,哎,哭成狗。师傅有自己的原则,只为真正值得尊敬的人吹百鸟朝凤,他应该被称为匠人,应该安享晚年,可是他的结局太凄惨了。最后回忆他教小徒弟时,更是百感交集,我知道再难小徒弟都会坚持下去,但是下一代有没有接班人却未知了。最后镜头里师傅的背影越来越远,小徒弟以后没有靠山了,再难都得靠自己
看完觉得有点压抑,太无力了,为传统文化、为焦老爷子、为天鸣、为其他师兄弟,因为于我还是有那么一丝丝共鸣在的,小时候村里有人去世就会请这种班子来表演,但似乎没有电影里描述的那么“神圣”,后来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年轻人都搬到城里了,老年人慢慢去世,城里不允许吹,农村越来越没有生气,或许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这样也更“文明”……一起看这个片子的朋友说如果他们活在这个年代就好了,小朋友们学钢琴吉他小提琴太常见了,民族乐器反而很受欢迎,他们甚至可以开培训班,挺唏嘘挺遗憾,但真不是一个味儿了。看的普通话版,如果是方言更好了~
看了几篇影评,不少谩骂声,就像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好与坏全凭个人的艺术感受。在我看来,这部影片拍的很不错,当然令人诟病的焦三爷不懂变通的执念确实存在,但我们应该从电影语境下的时代来看待这样一个角色。焦三爷一生与唢呐为伴,曾享受过唢呐带来的万般荣耀,对于他来说,唢呐是他的口,他的手,他的心,他的生命,所以他才会在明知自己身体不如意的情况下,依然唱响百鸟朝凤。此时对于他来说,唢呐甚至百鸟朝凤比他的生命还要重要。唢呐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是毋庸置疑的,如何在新的历史阶段发挥唢呐新的价值才是当下应该解决的问题,而影片其实也给了我们一个开放式的结尾,焦三爷转身离开,留下的是新时代下依然吹响百鸟朝凤的游天鸣,游天鸣的选择则将影响传统文化的更迭与变换。
带有黄土气息的中国电影,值得5颗星。真的感受到一个人无法阻止时代的变化。无论焦三爷怎么努力,终究唢呐无法像以前一样。焦三爷没有选错接班人,无论别人怎么劝天鸣放弃唢呐,他依然说在师傅面前发过誓。现在的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哪有这么坚守诺言的。演员都很棒,胡先煦小时候肉嘟嘟的真的很可爱,也演出了蓝玉的机灵劲。郑伟一看就是善良本分的孩子,演员都很契合角色。妆发也不错,特别印象深刻的是焦三爷,中年和老年的不同造型都很合适,特别老年造型还加了老年斑。还是希望传统文化能保存下来。
平均分过高,但我真的打不出,明明就不好看。故事其实很老套,但主要还是拍得不好。很多本可以感动的地方一点都不打动我。讲述内容浮于表面,比如文化的兴衰问题没有深挖,许多地方究竟是愤恨?无奈?还是悲哀?拍摄手法真的很糟糕,那种匠人的精神完全没有体现出来,师傅或者主角的技艺精湛也没有很好的刻画,哪怕给观众普及一下唢呐的难点和技巧在哪里都没有。看到主角被选为继承人我一脸懵逼,前面何处有过铺垫?之前看吹一次能赚100还以为很赚钱,后面又说养不活自己?跟西洋乐队对战那段我很不喜欢…总之几句话根本说不清我的失望之情……
据网络评论显示,很多看完《百鸟朝凤》的观众自发成为影片“志愿者”,表示要带朋友和家人再看一遍。然而,与影片的爆棚口碑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其尴尬的排片数量。据统计,在同为5月6日新上映的五部影片中,《美国队长3》首日上座率为34%,《百鸟朝凤》紧随其后,%。然而相比《美国队长3》%的排片占比,《百鸟朝凤》的排片只有2%。到了5月8日,《美国队长3》%,%,而《百鸟朝凤》%,%。5月9日截至16:30,《百鸟朝凤》%,超过了《美国队长3》%,其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但排片占比仍然极少
艺术不分种族、音乐也不分国界,从古至今,只有好听的音乐和难听的音乐,像编钟、埙、竽、笙因为音效不佳,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无人演奏,而琵琶、古筝、二胡、唢呐还有一定的创作空间。其实唢呐并非中国发明的乐器,是在公元3世纪,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从东欧、西亚一带传入中国,是世界双簧管乐器家族成员。唢呐在中国经过上千的发展,成为具有代表性的民族管乐器,在白事中唢呐表现得悲凉委婉幽怨,在红事中表现的喜庆轻快愉悦。唢呐演奏简单,音效也较为单一,与西方管弦乐合奏在气势上无法匹敌,但其实它们都是一个祖先发展起来的,这其实也象征着中国和西方在技术上的差距,有差距不可怕,但最怕的就是总以为自己的东西是最好的,拒绝承认差距,固步自封,自以为是。
传统民俗艺术的挽歌。叙事层面做的不好,第一代班主演技满分。情感的流畅,情绪的饱满,情怀和立意,都是满分的。作为新时代的观众,从一种匠艺的传承中,最感动的是匠人的精神,技艺之外的“德性”。看片过程一直很关注,为什么焦师傅把百鸟朝凤传给了老实忠厚的天铭而不是更聪明的蓝玉。名利场之外,做好任何事情,和学技艺没有区别,聪明只决定走多快,而成为大师需要走得远。走的远,更重要的是一种热爱与忠厚,所谓的匠人精神就是这样吧。也是今天我们看这个电影的意义。用的领域不同,但精神是共享的。
致敬唢呐匠!拜师学艺从来不是件轻松事,一生认真做好一件事坚守一件事也非易事,师徒也是看缘分的,尽管蓝玉其实也不错,但当然天鸣是不会让人失望的,最重要的是品格正义责任担当,为热爱为骨气,为文化传承,从坐在太师椅上人人肃然起敬到后来的在洪流中挣扎,或许敌不过现实的困境,然后作为一代唢呐人依然得是坚持的态度,有很多的碰撞,也要解决生存问题,不管我们是四台还是八台,是否受得起百鸟朝凤,我们无法没有唢呐,前阵子还看了这货哪来的也有提到唢呐。另外百鸟朝凤实在是个好听的名字,唢呐也是把哀鸣奏到极致的乐器。
传统封建的师徒传承关系落后于现代经济发展关系,导致传统艺术被市场竞争逐渐抛弃而凋零的故事,还好最终文化局的非遗拯救了唢呐最后一口气。很多桥段俗套,人物刻画生硬,故事煽情居多,也没讲清楚唢呐如何一步步学习和演奏的技术原理(难不成还是封建师徒关系中的那种保密原则而不能拍出来),最可气的是每次演奏的时候都是靠大声的BGM来盖过演员的表演,简直可悲!要不是能引起观众对传统文化发展的思考,这部影片的完成度就是不及格的。
凉白开一样的剧情,道出中国民俗文化的悲哀和无奈,社会的浮躁和极度崇洋媚外导致一些文化传承的断根,这不是基层百姓的错,他们扔掉“唢呐”走出去却被资本家坑害 断了手指,得了肺病,从上到下没有文化保护的机制,再加上资本家什么来钱搞什么,什么有流量媒体推什么,我们的文化啥时候才能欣欣向荣呢?看了演职人员表发现苏阳和他的乐队也参与到这部电影的制作中,挺惊喜的,小时候经常看到唢呐笙等在白事上,现在越来越少了。。。
作为一名音乐行业从事者,既为求学初期的挫折与心路历程感同身受,也为中国民间音乐的失传与没落感到自责与羞愧,不知从何时起民间音乐成了人们眼中的土的,没逼格的,而外来的西方音乐成了万人追宠的香饽饽。而我们国内的专业院校以及行业内,也早已经把西方的理论基础,艺术审美作为了自己教学和实践的标准,从源头开始,观点就已经错了。现在也有很多所谓的中西融合,可单单的在摇滚乐,流行乐编曲中中加个古筝,加个笛子,加个唢呐,是救不了中国传统音乐的,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悲哀,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悲哀,中国音乐从事者的悲哀。这部电影的最大价值不在于票房,不在于拿多少奖,而是在于引发中国音乐从事者的反思及广大中国年轻人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