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野餐(2015)

UP:2022-05-25

《路边野餐》(英语:Kaili Blues),是青年导演毕赣的处女作。《路边野餐》与斯特鲁加茨基兄弟所著科幻小说同名,该小说后被塔可夫斯基拍成电影《潜行者》,毕赣受其影响将原名《惶然录》改为《路边野餐》。陈永忠、谢理循、余世学、郭月领衔主演。本片是唯一一部入围主竞赛单元的华语影片,2015年洛迦诺国际电影节当代影人单元。本片在台湾上映时,导演毕赣并发表电影同名诗集,由前景娱乐公司出版。中国大陆于2016年7月15日公映。

演员表影评剧照
路边野餐

评分:7.9 导演:毕赣 编剧:毕赣
主演:陈永忠 / 谢理循 / 余世学 / 郭月 / 赵达清 / 罗飞扬 / 曾帅 / 秦光黔 / 刘林艳 / 杨卓华 / 杨江船 / 欧孟军 / 吴得水 / 宋大成 / 廖冬凯
类型:剧情
片长:110分钟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贵州方言
影片别名:惶然录 / Kaili Blues
上映:2016-07-15(中国大陆)
IMDb:tt4613272

剧情介绍

在贵州凯里市,陈升是一名医生,并著有一本诗集《路边野餐》。陈升少年时当小混混,在舞厅里认识了后来的妻子张夕。花和尚曾借钱让他给妻子看病,后来花和尚的儿子因为赌债被剁手活埋,陈升为了报答花和尚的恩情而为他儿子报仇,因而入狱九年。服刑期间母亲和妻子病逝,出狱后在凯里县城的小诊所当医生。

老歪是老陈同母异父的弟弟,育有一个儿子卫卫。老陈对卫卫很好,不过老歪与卫卫的关系并不好。在得知卫卫被带到镇远县后,老陈决定要把卫卫带回来。

同时,陈升的老医生同事收到旧情人病重的消息,她托陈升带三件信物(一张照片、一件衬衫和一盒磁带)给在镇远的旧情人。

在去镇远县城的路上,陈升来到一个叫「荡麦」的地方,在那里陈升仿佛经历了过去、现在和未来。

最后陈升到了镇远,他只是在远方用望远镜看了卫卫。老医生的旧情人已病逝,陈升把老医生的一张照片和一件衬衫交给了她旧情人的儿子。

影片以陈升口中读出的24首诗歌贯穿全片。在镇远县的一场戏有一段长镜头摄影。

角色

演员角色介绍
陈永忠陈升少年时当小混混,擅长开锁,曾入狱。出狱后在凯里县城的小诊所当医生。
刘林艳张夕陈升妻子。两人在舞厅认识,陈升服刑期间张夕病逝。
谢理循老歪陈升同父异母的弟弟,游手好闲,不照顾儿子卫卫。因亡母房产分配等问题,跟陈升不和。
罗飞扬卫卫(儿童)老歪之子,惧怕野人。他习惯在手臂上或者墙上画钟表。被花和尚接到镇远生活。
余世学卫卫(青年)荡麦的摩托车司机,喜欢洋洋,曾载陈升到码头并教他如何制伏野人。
郭月洋洋本来在镇远裁缝店工作的年轻女子,准备到凯里当导游。
赵达清老医生和陈升一起在凯里县城诊所工作的年老女医生,有一旧情人在镇远。
杨卓华花和尚黑道大哥,儿子被仇家剁手并活埋。
曾帅酒鬼经常吓卫卫,说有野人会来捉他。
秦光黔黄三陈升的好友。

电影歌曲

曲别歌名演唱者作词作曲
主题曲告别李泰祥、唐晓诗

工作人员

  • 制作人:王子剑、单佐龙、李召玉
  • 导演:毕赣
  • 编剧:毕赣
  • 剪辑:秦亚楠
  • 文学策划:陈骥
  • 原创配乐:林强
  • 录音:梁凯
  • 摄影:王天行

拍摄场地

  • 城市:凯里

票房

中国大陆收获647万人民币。

得奖记录

  • 2015 第52届金马奖最佳新导演
  • 2015 第52届金马奖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
  • 2015 法国南特影展三大洲最佳影片
  • 2015 卢卡诺影展最佳新导演
  • 2015 卢卡诺影展最佳首部电影特别提及
  • 2015年度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年度表彰评选年度青年导演:毕赣
  • 2016年度亚太电影大奖(APSA 评审团大奖(JURY GRAND PRIZE)

简评

下了一天的雨,雨水冲刷绿色,绿色却更耀眼,我把窗户打开,想听瀑布的声音。我听到我妈在碎碎念,嘟囔我给小鸟抓的小米太多了,洒了一地。雨天很适合毕赣的电影,适合长镜头、墨绿色、瀑布、台球、花衬衫、长长的山路与伍佰的歌。/首先,没看懂。。。不知道为什么,中间有些镜头很晃…这片子讲故事慢吞吞的,但倒也不沉闷。我觉得选的音乐很好,除了在车上听的小茉莉,其他的都不清不楚的,倒也别具一格。伍佰唱的世界等一等和突然的自我虽然听不清,但很好听!!!另,很喜欢互送磁带,拿手电筒看海豚,男主唱小茉莉和卫卫为洋洋折风车的情节。

像诗一样的电影。故事的游离破碎,正如诗歌断句的跳跃,灵性毕现,似乎剧情的连贯已不重要,观众可以肆意地沉浸在情绪里。对于乡村的构建和人物的刻画也很真实自然,仿佛穿着隐身衣,举着破破烂烂的相机,随意地闯入了一个村庄。告别的线索从开篇那个狭窄的乡村医院展开,老人对逝去儿子的思念,年轻人对于过世母亲的愧疚,爱人的病逝,被卖掉的孩子,修不好的录音带和稚嫩的流行乐队,带着悲伤的思念和褪色的信物去流浪,去寻找那个早已不在的人。在回去的火车上,现在已不是现在,而是与过去、将来的交错重叠。望着窗外不断被抛向脑后的景色,音乐响起,如梦初醒,“让原来的归原来,往后的归往后”。

本片镜头极具特色,利用车后视镜给观众展现老陈挑水的画面,在卫卫的家里,有一条火车从墙壁穿过,十分虚幻。我感觉导演的美术摄影构图能力都极为创新性。他的拍摄也是长镜头的使用展现了影片的客观性。而且导演喜欢用舞厅灯,霓虹灯等来展现黑暗环境下的一丝光芒。本片也喜欢铺设大量细节,甚至可以说人物的每次谈话都显得极为重要,下面都会引用到。佩服导演能把每一个线索串连起来。不过我看不懂这个片子在讲什么,只能懂一些浅显的情节,在我观看了大象的解说后,这个电影其他面也随之而出,我实在没有想到老陈去找卫卫的途中竟然有一段是平行时空。影片中也是有多次梦境和现实重叠,所以老陈和女医生的谈话就显得极为重要。假如说我能看懂这个人物关系,理解该片,那我看懂之后甚至能达到心灵的共鸣,是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

印象中这是我以前看过一点然后弃了的电影,但是又不确定,又总是在豆瓣看到推荐或者讨论此电影,我就再彻底看一遍到底是个什么鬼吧。知道是文艺片所以是2倍速看的。在车上男主讲监狱里当地人把狗喊成老师傅的故事,我开始还没听懂又返回听了一遍才听懂。总是一直拍开电动车啦开摩托车啦开皮卡啦走路啦坐船啦,还总是念散文讲野人什么的,主线故事却是讲的不清不楚,也不知道到底是卖了卫卫还是抛弃了还是那个男的说的花和尚带去镇远玩几天还是其他的啥情况,也不知道编剧想表达什么,反正就是故作深层就是了,可能这就是文艺吧,大部分人看了肯定会说WTF?其实这也是觉得莫名其妙,只不过我有种信念想把它看完。最后的确是个很长镜头就好像纪录片摄影师跟着人拍。

8/10。其实原来初中的时候就看过那个长镜头的部分片段,觉得惊为天人,现在看完整片觉得反而前面更加好看,仅靠对话不经意地勾勒起剧情,看似杂乱实则话里的线索环环相扣;那个长镜头反而有点形式主义,更像是因投资有限而冒出的机灵点子,但不否认在拍摄上反而难度更大,以及其质感绝对是部分影迷(比如包括我)所追求的终极效果;诗歌、野人、扣子等多个意象的反复使用,但都不算难懂;不光像老塔,这样潮湿的南方乡下的呈现也让人想起阿彼察邦,这也促使我更喜欢电影的英文名:Kaili Blues/凯里布鲁斯;单看此片很难就说毕赣是绝世天才,但才华挡不住是一定的,中国不缺老塔的粉丝,但能如此吸收其优点并成为自己养分还走起来了的中国导演目前只有毕赣了;和老塔《潜行者》改编自同一本书,不过没想到毕赣的落脚点在了爱情上lol

主观的来讲,我觉得这电影很难看。为什么没有给一星二星呢?尽管难看很晦涩,但取景很用心,低成本做出来“伪纪录片”的感觉,这种没有十分明确的故事线,全靠小事情堆积起来的剧情本应该极其无聊,但毕赣把电影做的整个调性就像水一般沉重,不知道想表达什么,但有一种气氛在逼着你看,看完甚至有些窝火,这电影评分低真的很不讨喜,毕赣的这种“作者电影”太尼玛死亡了,感觉就是广撒网找伯乐呢,反正我不喜欢。PS:这个电影简介有什么用?本来以为电影极其晦涩,提前看了简介,结果,这简介只会让人更误入歧途!看完了都开始怀疑导演在故弄玄虚了,主要这电影忒窝火了吧。

在我看来,这是一部极其特殊的电影,没有办法用任何一种类型来定义它,有着很强的导演个人风格。同时它有着难能可贵的平实和真实。我随着镜头进入了一个个乡村,心中不禁回想起若干段童年、福建旅行的经历。与城市生活相比,两者差异巨大,甚至相隔着时空,交错在一个人的生命中。或许在不变的时间顺序上,通过空间穿越,却仿佛经历了时间的穿越也是旅行的意义吧。同时这两种迥异的生活方式,也提醒我城市化对每一个人的影响是有多么巨大。印象最深刻的有两处。一是小茉莉的音乐和歌声伴着小汽车的行驶令人不由地有些忘我和沉醉,所谓氛围感十足。另一处是摩托少年出现后,镜头180度调转,迅速地跟上了正在加速的摩托车,然后在巷口竟然横穿过来继续。要说整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要数导演的镜头表达了,自由,有创造性,真的非常有风格,也很有趣。

在诗歌里并不少见,但执行成一部如梦似幻还如此扎根贵州现实水土的长片,真是天纵英才。让人相信电影真的有语言。叙事是散漫的,夹杂着历史与社会的吉光片羽。视听是享受的,前期精美的镜头拼贴,后期长镜头段落神乎其技。四十多分钟的长镜头聚合悬疑、解密、技巧、情感和形式之美,与洋溢的诗意共振,强化了亚热带贵州乡下地区神秘的氛围。长镜头呈现事实的形式特点让非线性时空可以被接受,过去现在未来交汇,虚实因果时序混淆,时间的空间化与散布全片各处的线索合力推动了情节真相的揭露,解答的同时抬高了剧情的震撼感,这种周庄梦蝶、似是而非的李商隐式与迷恋时间、记忆、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博尔赫斯式结合,使明确的事件变得无限可能,人的感受进而复杂而难以释然,完全是叙事技艺的胜利,电影语言的胜利。在独特的诗性外,完成了系统的叙事

诗太美了。之前陈馨予分享过这里的诗,当时是按照诗里本身用的语言 意向来解读分析的,这次,在电影里,可以有机会把诗和电影情节结合在一起了。印象最深的是“没有心脏却活了九年”,而在电影里陈升的哥哥也因为顶罪进了监狱九年。里面的妻子没有熬过九年,在他出狱前死了。而他的梦则弥补了遗憾。他终于有了机会给她唱歌,给她看海豚,这也是电影里最让我感动的地方但是那些路上的镜头真的好晕,比兰心大剧院还晕,路边野餐也好像只有路边没有野餐… 梦好复杂好奇妙,让我想到了博尔赫斯的花园,镜头语言也好奇妙。都是拍路上旅程的,又见奈良就很亮,有很多光,但路边野餐就好像又暗又糊…电影真的不无聊,但我在看的时候脑子里挺乱的,想的挺多的,想要在内心平静一点后再看一遍。

[20210518资料馆]大型方言诗歌朗诵会。印象深刻的几句有“为了寻找你,我搬进鸟的眼睛,经常盯”,莫名想起北岛《迷途》;蜘蛛织网如人类织就生活;暗室曝光,其实诗写得不错。看之前不知道是拍黔东南,荡麦、镇远这些地方亚热带到我以为是在看老家,看来亚热带是一样的亚热带,南方是一样的南方,这种环境错觉一度让我以为自己也能听懂语言,抬头不看字幕,发现其实并不能听懂。故事梗概大概能明白,但一些时间错置尚不能理解,喜欢风车和时钟的设置。我个人挺喜欢梦呓般的拍摄手法的,也十分喜欢那个抄近路的镜头,但没吃晚饭、加上亚热带绿道骑车镜头引发的坐大巴回忆,实在令我生理性想呕,就不评分了。

理想的三月开启片单!师兄推荐的一部有才华极低成本的碎片电影,看完了之后懂了这部因为没钱经常喊停的无明星电影,如何成为了2016年度最佳。此片真的没钱,google搜索一共才花了20多万,贵州山区里的故事,时间线打成了碎片,看似碎片的地方,最后用最真挚的感情把所有碎片又连接了起来。理发店陈升与洗头妹的对话以及《小茉莉》,是我在去全片中最喜欢的细节,情感细腻且质朴,《小茉莉》的那种真,世间不多,这样的情感会让人觉得值得活。今年春节《无名》也是这样的时间线,可它最失败的就是不给情感任何空间,导致电影毫无回味可言,20万和几亿的成本,同样是塔克夫斯基的时间线叙事,路边野餐的成本足以让所有大成本制作汗颜,导演有才!

云贵高原的亚热带季风里有很多特殊的情愫和回忆。平行时空,穿越时空,和反方向时间有关的题材永远是人类永恒的秘密,光只会一直往前走,电影和文字负责创造出想象中的另一个世界。香港,西南山村和台湾,是我高中写过的最多的三个地方,看到这三个地名,空气中湿润的水蒸气和阴郁的云层就会浮现在脑海里。以前写过一个人鬼共存的,循环时间的故事,直接写在稿纸上寄出去了,最后得了一个奖,可惜没有留下什么草稿。音乐里伍佰的「突然的自我」是我纪录片里也用的歌,学校里的英国老师看不懂,只给我一个超低分,我觉得他真的蠢得可笑。电影的色调太美了,小时候坐绿皮火车回内江,就会穿过一层层黑色,红色,灰色重叠的山,山间的坟墓记载我们载浮载沉的一生。太喜欢这部电影了。